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鄂尔多斯盆地子长油田长6油层组非均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子长油田长6油层组的岩石孔隙结构、孔渗关系、储层的空间分布研究,认为长6油层组在层内、层间和平面上,都存在较强的非均质性。主力油层长6。主要发育在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中,非均质性较弱,油气相对富集,应是勘探开发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安塞油田塞130井区长6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评价安塞油田塞130井区长6储层的宏观、微观非均质性,为储层评价和油田的科学开发提供依据。在储层沉积微相研究基础上,综合运用岩心观察、薄片分析、压汞等各类测试、测井资料,对长6储层宏观和微观非均质性进行了研究。塞130井区长6储层层内、层间非均质性较弱,平面非均质性及储层孔隙结构微观非均性中等。剩余油主要分布在611-2和长611-3两个储层,是油田下一步剩余油挖潜的主要目的层。  相似文献   

3.
安塞油田坪桥地区长6油层组储层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岩心和测井分析资料为基础,通过对安塞油田坪桥地区长6油层组的泥岩颜色、岩性特征、粒度分布、沉积构造、生物化石及测井相分析的研究,确认该工区长6油层组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将其进一步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河道侧翼、分流间湾、水下天然堤、前缘席状砂6个微相。其中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前缘席状砂等砂体都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根据岩石学特征、沉积微相类型及特征,在综合考虑宏观沉积背景的基础上,建立了坪桥地区长6油层组不同时期的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模式,分别为指状砂体模式、朵状砂体模式、坨状砂体模式三种,为储层有利储集相带预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延长油田郑庄区长6油层组储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庄油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东部,长6油层为本区的主要勘探开发目的层,根据钻井岩心资料分析发现,该储层的岩性以灰色细粒长石砂岩为主;填隙物以自生矿物为主,主要有绿泥石、方解石、石英及钠长石等;主要孔隙类型有粒间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以及少量铸模孔、微裂隙等;属于低孔隙度、特低渗透率的致密砂岩储集层。  相似文献   

5.
通过岩性数据、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曲线及物性等资料的统计分析,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鄂尔多斯盆地w地区延长组长8段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结构及物性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长8段油层组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中一细粒岩屑长石砂岩,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岩石物性总体较差,属于低孔、特低渗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长石溶孔,次为岩屑溶孔;储层特征及其分布受沉积和成岩作用的综合影响,其中沉积作用是影响储层砂体展布的主要因素。水下分流河道是形成有利储层的主要相带,胶结作用和压实压溶作用是导致储层物性变差的最主要原因,溶蚀作用产生的溶蚀孔隙是重要的储集空间。  相似文献   

6.
利用岩心等资料统计,通过计算姬塬地区长6段储层渗透率非均质性参数、分层系数、砂岩密度和钻遇率等量化指标,从层内、层间、平面三个方向研究储层的非均质程度,最后根据平面含油饱和度讨论储层的非均质性与含油气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受沉积环境及成岩作用影响,姬塬地区长6段储层的两个小层(长61和长62亚段)非均质性较强,且平面非均质性突出;储层的含油气性与砂体的展布特征及物性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即物性最好、砂体厚度最大的河道地区,储层的含油饱和度最高,含油气性最好。  相似文献   

7.
综合运用钻井取心资料及测井资料,开展了华庆地区长63储层非均质性研究。研究表明,华庆地区长6_3储层层理发育,主要为平行层理、韵律层理和交错层理等;长6_3~3至长6_3~1储层,层内非均质性增强,随着深度增大储层层内非均质性减弱,长6_3~1小层的层间非均质性最强,长6_3~3最弱。从平面非均质性上看,华庆长6_3储层不同地区及砂体展布模式表现出不同的非均质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华庆地区位于陕西省吴旗县白豹乡和甘肃省华池县乔河乡境内,面积约1670km2,属黄土塬地貌。白153~白155井区位于华庆油田东部,构造上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带的南部,总体为一西倾单斜,倾角不足1°。本区自上而下钻遇地层有第四系,第三系,下白垩统志丹组,侏罗系安定组、直罗组、延安组和富县组,三叠系延长组。主要含油层系为三叠系延长组长4+5、长6、长8等,其中长6油藏为目前华庆油田主要开采的产油层位之一。本文从沉积特征,岩矿特征,物性特征,非均质特征等方面综合研究了本区的储层特征。  相似文献   

9.
安塞油田延长组长6油层组沉积微相特征   总被引:19,自引:7,他引:12  
根据野外露头、岩芯、测井及相关测试资料,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晚三叠世延长组长6油层组的沉积微相。结果表明,长6油层组属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及前缘席状砂构成其主要微相,缺少河口坝微相。水下分流河道砂为储集层骨架砂体。同时对长6油层组各小层沉积微相的时空展布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油气的聚集受沉积微相的控制,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为长6油层组良好的储集层,是研究区油气开发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综合应用铸体薄片、荧光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和恒速压汞等分析测试资料,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油田李家城则地区长6致密砂岩微观特征及含油性。长6砂岩储层岩石类型为细粒长石砂岩,胶结物成分主要为方解石、绿泥石和浊沸石;铸体薄片下,孔隙类型主要以残余粒间孔和各种溶蚀孔隙为主,平均孔隙直径主要分布在20~50 μm;储层物性差,局部发育微裂缝,孔隙结构非常复杂。综合高压压汞和恒速压汞,孔喉半径跨度从纳米级至微米级,但主要存在2个主峰,以孔喉半径小于2 μm的孔隙为主。长6砂岩含油性较差,总体以油斑级别为主,石油主要分布在残余粒间孔和溶蚀孔隙中。达到工业油流井的含油砂岩,其储层孔隙度下限为7.5%,渗透率下限为0.15×10-3 μm2,孔喉半径下限为0.1 μm。  相似文献   

11.
安塞油田H 区长6 油层组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孔隙结构是影响储层物性的重要因素。采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安塞油 田H 区长6 油层组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安塞油田H 区长6 储层属于 低孔、特低渗储层,孔隙以溶蚀粒间孔、残余粒间孔和粒内溶孔为主,属中孔、微细喉道类型,孔喉分选性 好,连通性一般。根据孔隙结构特征相关参数将毛管压力曲线分为4 类,研究区主要以Ⅱ 类和Ⅲ 类为 主。从Ⅰ类到Ⅳ 类,排驱压力和中值压力逐渐增大,中值半径和平均喉道半径逐渐减小,反映出储层的孔 隙结构和渗流能力由好变差。孔隙结构特征参数与物性的相关性研究表明,物性是排驱压力、中值压力、 结构系数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基于安塞油田G52 井区长10 油藏初期产能分布特点,从沉积微相、成岩作用(成岩相)等地质因 素的角度分析了其对初期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初期产能的分布与沉积微相关系密切,即分流河道 微相砂体厚度大,油层较厚,物性较好,初期产能较高;河道边缘微相砂体厚度小,油层薄,物性差,初期 产能较低。②初期产能的大小受成岩作用(成岩相)影响明显,即强溶蚀成岩相储层物性最好,初期产能 最高;溶蚀成岩相储层物性较好,初期产能较高;长石溶蚀-绿泥石薄膜胶结成岩相储层物性较差,初期 产能较低;沿西南方向,由于破坏性成岩作用逐渐增强,储层物性变差,导致部分油层厚度较大且位于分 流河道主体部位井的初期产能很低甚至无产能。  相似文献   

13.
安塞油田长2油层储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2油层沉积期为湖相三角洲平原亚相,经历了强烈的压实和复杂成岩作用;胶结作用是降低孔渗性能的主要因素,方解石类、高岭石、绿泥石、沸石类矿物等成岩矿物的大量析出与次生孔隙发育密切相关;溶解作用使碎屑岩产生粒间溶孔、溶缝、溶蚀填隙物内孔隙和铸模孔等次生孔隙。不同沉积微相形成砂体的孔隙大小及孔隙结构不同,其相应的渗透率也不同。  相似文献   

14.
安塞油田G52井区长10_1储层属低孔、中低渗-低渗储层,孔喉以中、细喉为主,具有粒度较粗,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较高的特点。运用铸体薄片、X衍射、电镜扫描、镜质体反射率测定及物性分析等资料,研究了其成岩作用特征,确定成岩阶段主要处于中成岩的A期中亚期-B期。依据成岩作用类型及储层物性特征,划分出7种成岩相,其中强溶蚀成岩相和溶蚀成岩相孔隙度高、渗透率好、含油性好,是研究区最有利的油气储集相带;长石溶蚀一绿泥石膜胶结成岩相物性次之.含油性较差;压实固结成岩相、粘土矿物胶结成岩相、致密胶结成岩相和胶结成岩相物性最差,不利于油气储集。  相似文献   

15.
采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及高压压汞等多种技术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Y区块长6储层的孔隙特征进行研究,并结合储层的沉积环境、岩性特征和成岩演化过程对影响储层孔隙发育的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长6储层岩性主要为长石细砂岩;孔隙类型以溶蚀孔及残余粒间孔为主;成岩演化目前均已达到晚成岩A期;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是影响储层孔隙发育的主要因素,不同的沉积微相直接影响储层砂岩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的程度;压实作用是造成孔隙减小的主要因素;而碳酸岩、浊沸石等的胶结作用一方面降低粒间孔隙,一方面支撑骨架,增强储层抗压实能力,同时为后期的溶蚀作用产生次生孔隙提供了空间和物质基础;另外,溶蚀作用的多次发生,改变了孔隙结构,使得次生孔隙发育。  相似文献   

16.
甘谷驿油田共大滩区延长组长6 段非均质模式与油气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甘谷驿油田共大滩区油藏地质、测井、分析化验和生产测试资料, 建立了长6 段层内、层间及平面3 个层次的宏观非均质模式, 描述了三角洲平原和前缘油气分布规律与储层非均质性的关系。研究表明, 长6 段宏观非均质性强, 层内油气主要富集在正韵律砂体的下部和反韵律砂体的上部; 平面油气主要分布在三角洲平原和前缘分流河道砂体中; 层间油气富集程度与纵向上层间旋回性基 本一致, 在物性好、非均质性相对较弱的长6 段Ⅰ砂组富集, 同时认为, 长6 段宏观非均质性控制平面和垂向上油气的形成与分布。  相似文献   

17.
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压汞曲线等资料,系统地研究了安塞油田王窑地区长611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孔隙结构特征、物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指出了有利的勘探目标区。综合评价认为:研究区长611储层砂岩类型以长石砂岩为主,孔隙类型为原生粒间孔隙、溶蚀粒间孔隙、溶蚀粒内孔隙、微裂缝等,砂岩储层的铸体薄片面孔率为0.98%~1.37%,平均孔喉半径较小,为典型的中—低孔、低渗储层;影响储层物性的因素主要为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  相似文献   

18.
志丹地区长2储层属于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断层不发育,主要发育鼻状构造。研究结果表明,长2油层组整体非均质性较强,长22分层系数及砂岩密度相对表现均为较好,其小层内部砂体连通性和连续性也较好,故长22非均质性比长21和长23弱,平面非均质性与砂体在平面的展布、形态及联通方式有密切关系,高孔、高渗带分布方向与古流水方向一致,储层夹层比较发育,其中砂质夹层比泥质夹层多,并以发育粒间孔和溶蚀孔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