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城市拆迁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作为配制再生混凝土的粗骨料,利用正交试验法分析粉煤灰掺量、再生骨料掺量及水胶比三因素变化对再生骨料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满足再生骨料混凝土强度要求的较优配比为:A1B1C1,即:粉煤灰掺量为15%,再生骨料掺量为25%,水胶比为0.55。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完全采用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在道路基层中应用的可行性,通过级配合成选则了两种比例的再生集料级配;采用石灰和粉煤灰以及水泥稳定材料,通过实试验最终确定10个不同的配合比,并进一步进行了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表明:含有60%左右的砖瓦和水泥砂浆类集料的稳定再生混合料最佳含水量较大,基本在14%~17%之间;7d抗压强度能够满足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对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相关要求,28天抗压强度也较好,可以在公路路面基层中使用。  相似文献   

3.
主要以3种RAP(再生沥青混合料)掺量的SMA-13再生沥青混合料为例展开论述,并对该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及路用性能进行详细探究.试验结果显示,RAP掺量为30%、40%、50%时的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低温抗裂性、高温稳定性均能满足我国JTG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相较于RAP掺量为40...  相似文献   

4.
为了避免在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中由于级配设计不良导致的沥青混合料出现离析、松散、粘接性能不佳和路用性能等问题。通过对原路面材料进行调查,掌握原材料级配及老化程度,根据调查结果对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材料进行级配优化设计,控制再生剂用量、级配和最佳油石比,得到室内配合比。在此基础上对再生沥青混合料进行水稳定性和高温稳定性能检测。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对原有沥青路面情况调查和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优化设计,可以得到路用性能优良的再生沥青混凝土路面。  相似文献   

5.
1.问题的提出在我国高等级公路的建设中,半刚性材料被用作公路路面的基层材料,并在目前的公路建设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在这些材料中,特别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具有较高的强度和承载能力,主要表现在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和刚度,一定的抗弯拉强度,并且它们都具有随着龄期不断增长的特性,因此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通常具有较小的变形和荷载扩散能力。修在这种基层材料的沥青面层弯拉应力值相应较小,从而提高了沥青面层抵抗车荷载疲劳破坏的能力,其次,它还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陈义兵 《安徽建筑》2007,14(5):146-149
再生沥青混合料因其中掺加了一定比例的旧料和再生剂,故其配合比设计与普通的新拌沥青配合比设计有所不同。文章系统介绍了相应工艺条件下,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要求、任务和具体步骤。  相似文献   

7.
为了避免在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中由于级配设计不良导致的沥青混合料出现离析、松散、粘接性能不佳和路 用性能等问题。通过对原路面材料进行调查,掌握原材料级配及老化程度,根据调查结果对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材料进行 级配优化设计,控制再生剂用量、级配和最佳油石比,得到室内配合比。在此基础上对再生沥青混合料进行水稳定性和高 温稳定性能检测。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对原有沥青路面情况调查和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优化设计,可以得到路用性 能优良的再生沥青混凝土路面。  相似文献   

8.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路用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孙文 《山西建筑》2009,35(15):145-147
结合某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罩面改造方案,根据各结构层的受力特点和功能要求,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类型级配的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从而优选出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各结构层最佳材料组成方案。  相似文献   

9.
李熙 《云南建材》2014,(5):234-235
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指标包括沥青混合料的物理指标和路用性能指标等,其中沥青混合料之间的比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沥青混合料的物理力学性质以及路用性能。本文就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路用性能进行了重点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废弃混凝土再生骨料制备及对再生骨料的性质分析,研究了不同再生骨料掺量下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问题,并通过试验测试不同掺量下混凝土强度的变化,得出了再生混凝土在不同再生骨料掺量下的强度性能及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1.
论文结合内蒙地区特有的地质气候环境和交通量特点,开展冷补沥青混合料配合比材料组成设计与性能试验研究,对冷补沥青混合料工作性能、存储性能、初始强度、粘聚性、水稳性和高温性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文中将微波加热方法替代传统热辐射,研究微波作用下不同旧料(铣刨料)掺量下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变化规律,提高路用性能.微波加热具有加热速度快、操作成本低、操作方便等优点.本研究采用AC-13型级配为研究对象,选择合适的集料、矿粉等进行配合比设计,采用马歇尔设计法,得出掺加不同比例的RAP及掺加炭黑或钢棉纤维的再生沥青混合...  相似文献   

13.
就地热再生技术能够最大程度的实现旧沥青路面的重复利用,具有显著的经济、环境效益。本文结合公路养护工程对就地热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进行设计,通过室内试验分析再生剂掺量对沥青性能的影响,最后对再生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行验证。实践表明,经配合比设计后的再生混合料可以恢复一定的路面性能。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建筑垃圾再生粉料的基本性能、胶砂流动度和胶砂强度等性能的试验研究,得出结论:建筑垃圾再生粉料有一定的活性,其各项性能指标满足II级粉煤灰要求,因此可作为混凝土矿物掺合料使用,配制混凝土。通过胶砂试验表明,再生粉料的掺量应控制在20%以下,才能保证各种性能不受影响;超过20%,其性能随掺量的增加急剧下降,进而可能影响到混凝土的性能,因此再生粉料的掺量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使用,才能发挥良好的活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利用建筑垃圾再生微粉作矿物掺合料所配制的混凝土的各项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建筑垃圾再生砂粉有一定的活性,其各项性能指标满足Ⅱ级粉煤灰要求,可作为混凝土矿物掺合料使用。利用建筑垃圾再生微粉配制的C30、C50混凝土,掺量在20%以下时,对混凝土各项性能影响不大,配制出的再生混凝土工作性能和耐久性能与基准混凝土相当。  相似文献   

16.
刘俊华  张霞  刘凤利 《混凝土》2014,(3):131-134,140
将建筑垃圾中分拣出的废混凝土和废砖破碎为再生粗砂,部分取代特细砂配成建筑垃圾再生混合砂,固定稠度和胶砂比,通过对比试验研究了废混凝土再生混合砂、废砖再生混合砂、废混凝土和废砖再生混合砂、特细砂和天然中砂对砂浆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的影响规律,并进行了机理分析和应用可行性判断。  相似文献   

17.
对建筑垃圾再生粗集料和细集料进行了集料性能试验,并开展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强度测定。研究表明,粗集料的表观密度偏小,针片状颗粒含量偏高、吸水率偏大,压碎值和含泥量满足JTG/T 3650—202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中Ⅱ类粗集料要求,细集料的含泥量和吸水率偏高;当再生集料取代率从0%增加至100%,混凝土抗压强度下降7.1%、12.0%、18.2%、21.4%和22.9%,但仍表现出较好的和易性;当再生集料取代率相同时,与只采用再生细集料和采用粗、细混合再生料相比,只采用再生粗集料混凝土强度更高。通过对高取代率的低标号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进行施工配合比设计和应用,发现其强度基本能够满足现场施工需求。  相似文献   

18.
与再生骨料生产公司合作,按照50%再生骨料掺入量配制PVA纤维再生混凝土,从骨料级配、水灰比及用水量探究其配合比,制备标准试块测试其材料强度可达C40。对掺入不同长度以及掺入量的PVA纤维再生混凝土进行抗冻性能试验,结果表明,PVA纤维的加入可以适当提高再生混凝土的抗冻性能,能够有效降低抗冻性能下降率,以6 mm长、掺量为2%的PVA纤维效果为最佳。  相似文献   

19.
依托某高速公路建设项目,通过室内击实试验,研究不同成分的建筑垃圾掺入不同比例的黄土的建筑垃圾混合料的压实特性,得出结论:当建筑垃圾成分分别为100%砖、60%砖10%混凝土30%砂浆和50%砖20%混凝土30%砂浆,混合料的最优配比为3:7;当建筑垃圾成分为40%砖,30%混凝土,30%砂浆,混合料最优配合比为5:5;当建筑垃圾成分为30%砖,40%混凝土,30%砂浆时,混合料最优配合比为6∶4。  相似文献   

20.
本文较深入地研究了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通过确定旧料掺配率、测定旧料沥青及矿料含量、测定新旧沥青及集料技术指标、进行配合比设计等前期实验,最后完成配合比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