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近年来,由于水对边坡的影响而导致边坡失稳破坏产生大规模滑坡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越来越多,同时顺层滑坡占据了滑坡灾害的绝大多数,因此对顺层滑坡的成因及其防治措施的探究是十分必要的。众所周知影响顺层边坡稳定性的因素有很多,有结构面发育程度、坡高、坡面形状、坡角、岩土体强度等,而水则对其是否能破坏形成顺层滑坡起关键作用,文章重点分析水的各种性质对顺层边坡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滑坡防治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万家中学后山滑坡进行成因机制探讨与稳定性评价,现对其区域地质特征作详细勘查。结果表明:勘查区地层地貌特征明显,地层软硬相间,滑坡体主要为块碎石土,且分布广泛。该滑坡可能沿堆积体与基岩之间软弱结构面滑动,且其中部存在临空面,为其剪出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而降雨及地表水的渗入是坡体拉裂及变形的主要诱发因素。采用传递系数法计算该滑坡全坡段在自重、自重+暴雨、自重+地震等3种工况下的稳定系数。综合可知该滑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但在暴雨状态下有加剧失稳的可能。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3.
巴中市南江县九义校滑坡为一老滑坡堆积体,"5.12"地震期间发生复活滑动变形出现拉裂缝。近期该滑坡在暴雨状态下再次出现变形迹象,坡体的稳定性进一步降低,严重威胁其下的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文章通过野外调研和搜集现有资料,系统地分析了该滑坡的地质环境和滑坡特征。根据坡体的结构及形态特征研究了滑坡的形成机制,判定九义校滑坡为牵引式土质滑坡,破坏模式为蠕滑拉裂。最后分析各工况的影响因素,并运用传递系数法进行滑坡稳定性验算,得出稳定性计算成果,内聚力c值和内摩擦角φ值的变化对安全系数K的影响。经过稳定性分析计算说明,该滑坡在天然工况下整体稳定性较好,在暴雨下处于欠稳定状态,易产生整体滑动,说明降雨无疑对滑坡的形成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防止雨季期间雨水下渗降低坡体稳定性,造成滑坡土体失稳或局部溜滑变形破坏,威胁危险区内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建议尽快开展该地质灾害体的工程防治。  相似文献   

4.
对在重力和降雨作用下形成的复合堆积体的特性及成因机理,以东义河水牙堆积体现有的地质勘察资料为基础,对其特性和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认为:水牙堆积体下部存在一定厚度且范围很大的洪积扇,覆盖于原来洪积扇剖面之上的碎石土堆积层为水牙滑坡体的滑坡舌堆积,此堆积体滑坡为岩质滑坡,并且由一区牵引着二区发生变形破坏。研究结果可为该类堆积体的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经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对天龙湖电站较场滑坡堆积体在自重应力,九度地震状态下和削坡整治后的应力,应变、单元安全系数和塑性区分布情况分析认为,天然状态下较场滑坡堆积体是稳定的,九度地震条件下较场滑坡堆积体处于临界破坏状态或不稳定,经削坡整治后较场滑坡堆积本能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6.
针对滑坡形成原因及特征,采用排水、坡面治理、堆积体治理措施完成了滑坡段的排输水工程,有效降低了滑坡对流域下游造成的威胁。  相似文献   

7.
鹅公带古滑坡的稳定,是乐昌峡水利枢纽工程建库重要条件之一,亦直接影响到塘角坝址的选择问题.通过对鹅公带古滑坡勘察资料的分析和稳定计算,认为鹅公带的“破碎岩体”是在Q3末期形成的古老滑坡体,是一种复合型座落滑移变形边坡;古滑坡天然状态下整体稳定情况较好,但水库蓄水后滑坡体整体抗滑稳定安全系数降低,整体稳定性较差;压坡处理...  相似文献   

8.
某堆积体滑坡位于狮子坪水电站近坝库段右岸,属崩塌堆积体在水库库水作用下沿基覆界面发生的后退式逐步破坏滑坡。 2009 年 9 月水库初次蓄水导致了崩塌堆积体强烈变形破坏,对 317 国道造成极大的危害。研究该崩塌堆积体滑坡成因机制对 317 国道沿线同类型滑坡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从堆积体结构以及赋存的地质环境,结合水库蓄水过程坡体变形破坏迹象,研究了该崩塌堆积在水库蓄水过程中的变形机制,评价预测堆积体的稳定性。分析表明:堆积体在现有 2 490 m 水位天然条件下处于蠕滑状态,在暴雨及地震或水库蓄水至正常蓄水位 2 540 m 的条件下,滑坡将发生失稳破坏;堆积体进行了必要的应急治理后,目前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9.
平扎营老滑坡位于三峡库区重庆市云阳县境内,为一近故陵向斜轴部的大型顺层堆积体滑坡。老滑坡边界特征清晰,三峡库区蓄水后,堆积体变形迹象明显,滑坡复活后威胁人口众多,经济及社会影响大。故对此滑坡采取现场航空三维影像拍摄、探槽、钻孔等多种勘查手段,获取详实的工程勘察资料。通过采用变形分区、多剖面控制的方法,对该滑坡特征及成因机制进行了分析,同时总结了岸坡滑动变形演化的模式,评价了坡体稳定性并对水位变化对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库区内滑坡的防治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柘林水电站厂房古滑坡变形监测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柘林水电站扩建工程厂房后坡古滑坡堆积体在开挖治理过程中,古滑坡体先后因坡体前缘下被切脚和连续降雨沿基岩顶面产生了2次滑动变形,通过坡体变形监测分析和变形机理研究,及时采取了回填压脚、增设长锚杆束、加强坡体排水和严格控制下部坡体的开挖爆破等综合治理措施,及时有效地控制了坡体变形,确保了整个边坡开挖工作的顺利进行.并基于开挖治理后的滑坡体蠕滑性大,对其长期稳定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万州孙家荆竹屋基滑坡滑动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荆竹屋基滑坡的滑动过程存在多种解体模式,为了研究该类顺层岩质滑坡的滑动模型,在对滑坡后滑体结构和地面破裂现象系统调查的基础上,根据解体特征对滑坡进行了分区,并通过建立的滑坡作用强度评价模型,探讨了滑坡滑距、运动解体模式和建筑物易损性等问题。研究结果表明①前缘采石场的切坡使潜在不稳定的斜坡临空,抗滑力降低,诱发了中部浅层顺层软弱页岩层及后部风化接触带的整体滑动;②主滑体滑移距离约29.5 m,主滑方向为5°,滑体厚度约15 m;③受滑体风化层厚度变化和前地形条件限制,在整体滑动后分区解体现象明显。滑体上各区对建筑物易损性的作用强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前缘堆积区(Ⅵ)>后缘拉槽破坏区(Ⅱ)>中部推覆区(Ⅳ)和破碎区(Ⅶ)>局部分块滑移区(Ⅴ)>中部逆冲区(Ⅳ)>顺层整体滑移区(Ⅲ1、Ⅲ2)>后缘拉裂影响区(Ⅰ)。研究绘制出的滑坡解体破碎分区图,对分析滑坡风险分布规律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揭示土质滑坡中降雨入渗规律和滑坡成因机理,通过对四川南江县100多个滑坡进行现场调查、统计,选取二潢坪滑坡深入剖析典型滑坡成因机理,对降雨量、GPS累积位移、土体孔隙水压力、土体含水率等综合因素分析后,采用有限元数值法对滑坡的降雨入渗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浅层土质滑坡中孔隙水压力及含水率变化有明显滞后现象,降雨初期以垂直坡面入渗为主,一段时间后则以坡向渗流为主;斜坡中前缘孔隙水压力变化比后缘对降雨更敏感,其原因为前缘黏性堆积体、侧壁陡崖及基岩面共同构成斜坡储水边界;因滑体结构的各向异性,降雨过程中土体中局部孔隙水压力及渗流力瞬时剧增,土体饱水使得软黏土层发生软化,最终导致斜坡整体失稳。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土质滑坡中降雨入渗规律和滑坡成因机理,通过对四川南江县100多个滑坡进行现场调查、统计,选取二潢坪滑坡深入剖析典型滑坡成因机理,对降雨量、GPS累积位移、土体孔隙水压力、土体含水率等综合因素分析后,采用有限元数值法对滑坡的降雨人渗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浅层土质滑坡中孔隙水压力及含水率变化有明显滞后现象,降雨初期以垂直坡面入渗为主,一段时间后则以坡向渗流为主;斜坡中前缘孔隙水压力变化比后缘对降雨更敏感,其原因为前缘黏性堆积体、侧壁陡崖及基岩面共同构成斜坡储水边界;因滑体结构的各向异性,降雨过程中土体中局部孔隙水压力及渗流力瞬时剧增,土体饱水使得软黏土层发生软化,最终导致斜坡整体失稳.  相似文献   

14.
滑坡地质灾害影响因素众多、机理复杂,单纯采用地质分析缺少依据。基于云南省金沙江两家人水电站左岸滑石板顺层岩质边坡在1996年10月28日发生滑坡的事实,在大量地质勘查基础上,采用简易滑块对滑坡机理进行了探讨,并利用颗粒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满足滑体与滑面特性的滑坡模型,通过一系列的滑坡数值模拟试验,探讨了滑面摩擦系数、滑体强度等因素对滑坡堆积、块度、滑坡速度的影响规律,对比后期的勘查成果对当时滑坡情况进行了反馈分析。该方法可为后续滑石板边坡的稳定性研究及灾害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分析雅砻江流域卡拉水电站上游库区上田镇滑坡体受暴雨影响程度,选取了上田镇滑坡体典型断面,建立二维饱和-非饱和渗流计算模型,采用有限元法模拟了暴雨入渗过程。根据模拟结果分析了在暴雨入渗条件下蓄水前后的工程边坡的渗流特性及应力分布,并对边坡稳定性和边坡防护措施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暴雨入渗会引起边坡的稳定性降低,并可能引起边坡失稳。有限元法对分析边坡稳定性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朝天中学滑坡位于朝天区朝天中学后山斜坡中下部,为一牵引式开挖型滑坡。2010年-2012年该滑坡由于两次开挖和极端降雨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多次失稳变形迹象。正确认识滑坡变形机制及演化过程是预防及治理滑坡地质灾害的重要前提,基于现场详细的调查和滑坡资料,并结合数值模拟方法,对朝天中学滑坡发生多次的变形失稳机制及其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成果表明:首次切坡条件下,边坡沿原生结构中最"活跃"的基覆界面发生了牵引式堆积层滑坡失稳;在第二次切坡和部分加固手段实施后,由于坡体临空条件和自身结构的改变,促使坡内应力向深部转移,边坡也因此转为沿强-中风化接触面发生失稳的牵引式滑坡;鉴于前两次边坡失稳对坡体自身完整性的破坏,又逢区域性极端降雨,大量地表水的入渗致使坡体抗滑力和下滑力的此消彼长再次造成了边坡整体严重失稳。  相似文献   

17.
黄土坡滑坡的稳定性对三峡工程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影响,一直受到广泛关注,但滑带的空隙及渗透特性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机制尚不清楚。从地下水渗流对滑带土作用的角度,利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巴东野外综合试验场,结合室内试验的方法开展滑带土空隙结构与渗流特性研究。结果表明:①滑带碎石磨圆度、碎石分布形态、碎石表面擦痕、滑带土层理结构以及基岩面擦痕等特征明显,表明滑坡证据显著;②滑带土致密,层理结构明显,且层理间空隙尚未形成优先导水通道,而滑带土上、下盘接触面均存在贯穿性空隙或裂隙带,说明滑带空隙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③滑带土饱和渗透系数低于上覆松散滑坡堆积体地层和强风化基岩地层2~3个数量级,导致降雨在滑带上盘集中排泄,基岩裂隙水在滑带下盘集中渗流,且在基质吸力作用下,上、下盘水分同时缓慢入渗滑带土,说明滑带土对滑坡体降雨入渗以及基岩地下水渗流具有显著的控制作用;④滑带土渗透破坏比降超过16,滑带土在自然水头作用下难以发生渗透破坏,具有很强的抗渗透破坏能力,说明地下水对滑带土影响主要体现在增加滑带土含水量,降低其力学指标,而渗透破坏作用有限。该成果对地下水作用下的滑坡形成机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库区恩子坪2#滑坡为例,采用宁河地震天津记录数据作为地震动参数,运用离散元程序UDEC(Universal Distinct Element Code)对滑坡在未来地震作用下的响应特征和变形破坏机制进行数值模拟。数值模拟计算结果显示:在地震波作用下,坡体表现出明显的放大效应,其中加速度放大程度最大,位移次之,速度最小;地震波达到峰值后,坡体中的剪应力集中范围和滑带的剪应变均急剧增大,由于剪应变累积效应,变形破坏从滑带前端向尾部传递、扩展;地震结束时,滑坡的稳定性系数已经低于1.0,最大累积位移达到了1.58 m。通过分析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可知:运动放大效应、剪应力集中和剪应变累积效应是导致滑坡变形破坏的主要机制,滑坡的失稳模式依然为顺层滑移;滑坡已经失稳破坏,建议采取适当的锚固工程,以降低滑坡在地震作用下失稳堵江的风险,从而保证溪洛渡水库的正常运营。  相似文献   

19.
推移式滑坡模型试验推力加载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滑坡物理模型试验过程中采用的加载方式常与所模拟的滑坡原型相关,为了准确模拟推移式滑坡的变形破坏过程,采取在模型坡体后缘施加推力的方式进行加载。为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以简化的刚性滑块为例,将推力加载方法与模型试验中常用的倾斜模型加载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推力加载方法与倾斜模型加载方法相同,均可连续地改变安全系数。为研究整个坡体在后缘施加推力后其坡体内部的应力应变场与推移式滑坡的相似性,分别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与滑坡物理模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滑坡体随着坡体后缘推力的增大,其剪切破坏逐渐由后缘向前缘发展,直至剪切面贯通发生滑动失稳,其变形破坏特征与推移式滑坡特征基本吻合,验证了后缘施加推力的方法模拟推移式滑坡变形破坏过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杨啡  邓辉  曾阳益 《人民长江》2016,47(21):52-56
云南古水水电站根达坎堆积体已经历了近10 a的勘察,但其斜坡堆积体的演化过程仍有待研究。从堆积体坡表的变形迹象及平硐内部揭示的软弱滑动带结构特征入手,反演推测斜坡堆积体的演化过程,建立数值模型分析堆积体发育过程中的演化机制。模拟结果表明,堆积体的中前缘部位主应力较大,也较为集中,斜坡靠近地表附近的拉应力最大,说明堆积体越靠近江面,其稳定性越差,堆积体的胶结程度越低,越有利于地表雨水入渗及风化作用的深入。数值分析还表明暴雨条件下堆积体饱和状态对斜坡变形有重要影响,暴雨状态下最有可能先发生破坏的部位主要集中在堆积体后缘,从而产生"拉-压-剪"的推移破坏模式,发生连锁的滑移-坠覆-滑移式的链接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