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星片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电子数字积分和计算机ENIAC于1946年2月正式通过验收并投入运行,并一直服役到1955年。它共使用了18000多个电子管,1500个继电器,重达30吨,占地下70平方米,每小时耗电140kW,每秒钟能计算5000次加法。这50多年来,人们根据电子计算机所采用的物理器件的变化,把它的发展分成四个阶段:从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ENIAC研制成功到五十年代后期这一阶段一般称为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时代,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时代(1955年-1965年),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1965年-1975年),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相似文献   

2.
1958年8月 我国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103机诞生,平均运算速度为每秒30次。  相似文献   

3.
据美国“计算机与自动化”杂志1960年4月号报导,班迪克斯公司宣布制造一种新的小型化晶体管高速通用计算机G—20。这台计算机平均每秒能进行四万五千次的浮点运算,这个速度高于目前美国已成批生产的任何一台计算机。这台计算机全部采用固态元件,一共大约用了五千个晶体管,三万多个二极管。由于采用了小型  相似文献   

4.
一、电子计算机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应用概况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我国电子计算机研制、生产及应用获得了迅速发展。电子计算机生产已进入通用化、系列化、集成化阶段,不仅研制成功大、中型通用数字计算机,也开始发展小型多功能数字机。模拟计算机亦从中小型发展到大型数模混合式模拟机。全国已有一批工厂从事电子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以及袖珍式和台式计算机的批量生产。计算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中提出的大型科学工程计算问题,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如图1所示)最近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千万次大型计算机——“757”机(如图2所示)。它的研制成功促进了我国计算机研制水平的提高,推动了我国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一、磁存储元件在计算机中的地位自1946年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ENIAC问世以来至今已有卅四年,这些年来计算机的发展迅猛异常。从性能上看,计算速度已从每秒几十次发展到新近宣布的Cy-ber 205(予定1981年1月交机)每秒运行8亿次提高约千万倍;从使用上看,操作越来越简单,就连家庭妇女儿童都可以学会;从数量上看,从六十年代初期的几千台,七十年代初期的十万台左右,发展到现在已达近百万台,(这还不包括年产约千万台的微型计算机)。这已经形成了一个世界范围的庞大的工业体系。在计算机的发展过程中,元器件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磁性元件也不例外。我们经常用元器件的更新来划分计算机时代,如表1所示。初期以电子管为主要器件的是第一代计  相似文献   

7.
PC机漫谈     
计算是人类自诞生以来最基本的思维活动之一。人类制造和使用计数、计算工具的历史源远流长 ,从上古时代“结绳而治” ,到珠算盘的产生 ,直至17世纪随着数学、物理学、天文学、机械制造等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产生了可用于实际加减运算的机械计算机 (帕斯卡机 )。到20世纪中叶 ,才产生了第一台数字计算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诞生于1946年 ,这个被视为奇迹的庞然大物占地170平方米 ,耗电150千瓦 ,价值百万美元 ,运算速度只有每秒千次。随着电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电子计算机先后经历了电子管计算机时代(1946~…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昔今     
1946年至1958年间,所有电子设备都是由笨重的电子管组成。如世界第一台计算机重达30t,占地167m2,每秒仅完成5000次加法运算或500次乘法运算,这是第一代计算机。而在1959年至1964年期间,因晶体管体积小、重量轻、寿命长、耗电少,而代...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开拓时期的主要奠基人都是美国人,60年代中期康拉德·朱斯(Konrad Zuse)打破了美国独霸的局面。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这位德国工程师研制成功了一台通用可编程自动数字计算机——Z3。这台计算机早于美国霍华德·艾肯(Howard Aiken)的名为Mark Ⅰ的计算机。美国人曾认为Mark Ⅰ机是第一台投入使用的计算机,而世人则认为Z3机比Mark Ⅰ机的速度要快,而朱斯认为Z3是同类机中的第一台,因此,他是制成实际使用的计算机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0.
一、第一台计算机 1946年2月15日,名叫“埃尼阿克”(ENIAC)的第一台通用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宣告研制成功.它一共使用了18000个电子管、1500个继电器和其它器件,总体积为90立方米.这个“庞然大物”重30吨,占地170平方米.  相似文献   

11.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与数字逻辑集成电路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设计一台大型高速电子计算机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选择采用何种型式的数字逻辑集成电路。随着半导体技术和工艺的飞速发展,各种不同形式的数字逻辑集成电路不断涌现。但是,对于大型高速电子计算机来说,可以采用的数字逻辑集成电路目前主要有二种:一种是射极耦合逻辑电路(ECL),另一种是采用肖脱基二极管钳位的晶体管—晶体管逻辑电路(S—TTL),这二种线路在使用  相似文献   

12.
§1.引言自1946年埃克特和莫克莱制出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到现在,电子计算机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元器件一代一代地更新,使得一般结构的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达到每秒几百万次。然而,电路工艺几乎已经到达其光速的极限,单是快速电路已不能使计算机的能力有根本性的增长。但是,有些科学问题(如宇航、原子能和气象学等方面)需要速度更高的计算  相似文献   

13.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正在研制一台供航空用的实时通用微小型计算机,定名为A-236型。这台新型数字计算机是根据用于地面实时控制军事系统的M-236微小型电子计算机改进而成的。因而用于M-236计算机的全部程序也能适用于A-236计算机。因为A-236计算机的加法周期只有0.5微秒,所以其速度  相似文献   

14.
<正> 一、磁带机概况 1.概述 数字磁带机作为计算机的外存贮设备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了。它的用量大,是一种通用的外部设备。自电子计算机问世后不久,1950年就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台磁带机。三十多年来,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电子工业的发展,目前双极型数字集成电路、MOS数字集成电路以及晶体管数字电路已广泛地应用于电子计算机、自动化仪器仪表等电子设备中。在这些电子设备的实验、调试和维修工作中,常常使用笨重的万用表、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等仪器仪表,这往往是很不方便的,尤其不便外出人员使用。为了适应这种情况,我厂于75年研制成功了 GX-1型 TTL 数字集成电路故障寻迹器、GX-2型 MOS数字集成电路故障寻迹器和 GX-3型晶体管数字电路寻迹器。它  相似文献   

16.
“有了”是我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03机的小名,是当时中国科学院张劲夫副院长在1958年8月1日参观我国首台计算机运行表现时起的(在1959年国庆之前该机被称为81型计算机),这个名字一语双  相似文献   

17.
DIS 200系列是我国自行设计的通用数字计算机系列。它是根据国家计委“关于推广应用电子技术的通知”和四机部召开的“七三○一”会议精神,学习大庆会战的经验,于1973年下半年开始组织了几十个工厂、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三结合联合设计的。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国自1958年研制成功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以来,计算机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已初具生产规模,成为电子工业中的新兴门类。为了改变计算机生产品种多,数量少,成本高,不能适应国民经济日益增长的需要的状态,有必要发展系列化计算机。同时,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复杂、系  相似文献   

18.
<正> 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台每秒向量运算一亿次的巨型计算机系统已经在我校研制成功,并通过了国家鉴定。这台亿次巨型计算机系统是我国目前运算速度最快、存贮容量最大、功能最强的电子计算机。它是石油、地质勘探、中长期天气数值予报、卫星图象处理、计算大型科研题目和国防建设的重要手段、对加快四化建没有很重要的作用。在世界上,目前只有少数几个国家能够研制巨型计算机。“银河”机的研制成功,提前两年实现了全国科学大会提出的到1985年“我国超高速巨型计算机将投入使用”的目标,使我国跨入了世界研制巨型机的行列,标志着我国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9.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史是与其选用怎样的元器件构成数字逻辑电路紧密相关的。电子计算机已经历从电子管到晶体管再到集成电路的三个发展阶段。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各类计算机已研制成功,现在正从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向完善的第四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的方向发展。由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计算机系统的处理功能和机器的可靠性,而大规模集成电路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本身,无非是在几毫米或十几  相似文献   

20.
《软件世界》2004,(7):14-14
2004年6月29日,科技部在北京发布了国家863重大科技专项成果——中国国家网格主结点超级计算机“曙光4000A”,这台计算能力超过每秒11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的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国家网格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大大拉近了该领域与国际发达国家的距离。 这台超级计算机以其世界前十的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