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一种基于GIS的公交路线最短路径搜索算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公交线路路口作为顶点,简化了传统算法对复杂网络拓扑图的计算;同时,利用乘客出行偏好,引入线网密度来评价乘客的出行方便程度,并提出了一种最短路径快速搜索算法,实验证明,与传统算法相比,该算法明显提高了路径搜索效率。  相似文献   

2.
对智能公交系统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能够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一票制的公交IC卡收费系统仅在上车时刷卡,乘客下车站点的信息无法直接得到,而现有方法只能判断出部分乘车记录的下车站点,这成为公交IC卡数据应用的制约因素.根据公交乘客出行的时空规律性,提出基于通勤出行模式和关联出行模式判断下车站点的思路.利用通勤出行规律判断公交乘客的通勤OD,再根据其居住地和工作地站点信息对通勤出行的下车站点进行估计.依据公交乘客长期出行具有一定时空关联性的规律,通过将当日出行与他日的关联出行数据进行匹配来判断下车站点.对提出的方法进行算法实现,并应用大规模实际数据对算法进行了实验和精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下车站点的判断比例,准确率达到87.90%,能够应用于实际的公交系统规划和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3.
引入了乘客期望出行时间这一概念,在分析乘客期望出行时间和出行延迟费用特点的基础上,分乘客单位时间延迟费用相同和不同两种情况,讨论了单线路上公交乘客总的出行延迟费用函数的计算.该费用函数可使公交时刻表的优化目标更准确.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重叠公交线路间协同性、减少公交运力资源浪费,提出了考虑乘客换乘的重叠线路公交调度优化方法.根据乘客起讫点与重叠区段的位置关系将乘客划分为三类,深入研究了重叠区站点各类乘客公交出行过程;针对重叠公交线路上乘客换乘行为,以乘客总出行时间最小和公交运营成本最小为目标,车辆发车间隔、始发站首车发车时间及车厢容量限制为约束...  相似文献   

5.
对智能公交系统IC卡数据、GPS数据挖掘与应用问题进行了研究,构建了基于公交站点下车概率的乘客下车站点推算模型.该模型提取公交乘客通勤、随机出行等行为链,考虑站点吸引权及当次乘车方向下游站点数等影响因素,判断随机出行下车站点.针对该模型提出了乘客下车站点判断算法,并设计了模型的检验方法.以青岛市11路公交为例验证算法,检验回归方程系数值为1.0211.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实现乘客下车站点有效推算,具有良好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乘客通过公交查询系统查询出行路径时,通常考虑换乘次数、乘车距离、时间、公交车类型等多种因素,公交查询模型应满足乘客的多种乘车需求。本文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一个新的查询模型,该模型能够根据乘客选择的不同的乘车需求,随时建立判断矩阵;对出行路线进行综合排序,最后给出最佳乘车方案。结果表明,此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乘客出行心理,提供最佳乘车方案。  相似文献   

7.
乘客通过公交查询系统查询出行路径时,通常考虑换乘次数、乘车距离、时间、公交车类型等多种因素,公交查询模型应满足乘客的多种乘车需求。本文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一个新的查询模型,该模型能够根据乘客选择的不同的乘车需求,随时建立判断矩阵;对出行路线进行综合排序,最后给出最佳乘车方案。结果表明,此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乘客出行心理,提供最佳乘车方案。  相似文献   

8.
为确保城市出租车停靠站布局的合理性,改善站点利用率低的现状,提出一种基于GPS轨迹数据的出租车停靠站双目标选址决策方法.在数据背景下,对出租车出行需求量及候选点位置进行估计.考虑乘客出行需求的覆盖率、乘客可接受的最大出行距离、站点及站位的服务能力等影响因素,构建了出租车停靠站空间布局的约束条件.分别从规划者和使用者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建设成本最小化和公众满意度最大化的双目标选址优化模型.应用基于遗传算法的宽容分层序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以成都市春熙路商圈为例,运用所提出的优化方法对该区域的出租车停靠站进行重新选址,并研究不同的乘客期望出行距离对选址问题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乘客的期望出行距离小于300 m时,新的站点布局方案能够以合理的站点数量覆盖区域内的全部出行需求,同时保证乘客的出行满意度处于较高水平,验证了双目标选址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利用重庆轻轨的乘客刷卡数据,分析了乘客出行特征,并提出了一种基于马尔科夫链的乘客轨迹预测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贝叶斯分类器对乘客下次出行轨迹进行分类;然后,根据乘客最近一次出行轨迹与其常住地的关系,预测其下次出行轨迹。在真实轻轨交通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乘客出行轨迹的预测效果优于LTMT、RNN和2-MC;同时,该算法基于大数据处理框架Spark进行编码,减少了运行时间。  相似文献   

10.
采用数据互补的方法,融合智能卡数据和公交车GPS轨迹数据,获取了公交和地铁乘客在地铁新线路开通前后的乘客个体出行信息。利用居民空间行为指标——“出行质心”对地铁乘客的公交出行质心定位,并分析了地铁站点与乘客公交出行质心之间的距离对乘客地铁站点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有86.15%的乘客选择距离他们公交出行质心更近的地铁站点,地铁站点与乘客公交出行质心之间的距离是影响乘客出行站点选择的重要因素。基于这一发现,建立Logit模型对乘客是否会选择新地铁站点进行预测,预测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和特异性分别为83.87%、 84.23%、83.66%和84.09%,预测结果表现良好。研究结果可用于评估计划新建的地铁站点对邻近既有站点的影响,有助于地铁营运计划的设计。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地管理公交车的运行状况,采用 Web Service技术开发服务以及调用外部服务,通过 ESB集成各个服务,设计了公交定位系统。结果表明:系统可根据坐标计算公交车所在位置到各车站的距离;SOA能实现服务组合以及系统的松散耦合,是集成系统的良好方案。  相似文献   

12.
面对公交服务改革由"国退民进"转向"国进民退",需要理清公交民营化改革的思路,明晰公交服务改革的实质.我国公交民营化改革政策的演变主要有三次,相对应的公交民营化改革也有三个阶段,改革的实践也证明了公交民营化的优越性.公交民营化改革中出现的公益性缺失的现象,主要原因是由于政府承担公共服务社会责任的缺失.在随后出台的公交市...  相似文献   

13.
设计了一种现代化城市公交车自动化监控系统。此系统包括监控中心、通信系统、站台装置、车上装置四部分。介绍了该系统的总体结构、功能特点、以及软硬件设计。由于采用了单片机、无线识别、语音芯片、TCP/IP等技术,此系统能使人们乘坐公交车时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相似文献   

14.
母差保护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母线故障是电力系统中非常严重的故障,它直接影响母线上所连接的所有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因此随着电力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母差保护的快速性、灵敏性、可靠性、选择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文章以110kV母差保护改造工程为例,介绍了110kV母差保护更换的施工方案,阐述了施工过程中应考虑的安全措施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5.
串联式混合动力城市公交车车载数据采集系统开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的特点 ,研制开发了串联式混合动力城市公交车车载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能够对串联式混合动力城市公交车准确记录所需各种信息 ,且能根据采集的数据对串联式混合动力城市公交车进行性能评价  相似文献   

16.
针对路口上游停靠站影响下的公交延误分析问题,考虑路口上游停靠站位置、信号配时、停靠时间、输入流量等因素,将建模场景按照是否设置公交专用道以及停靠站位置是否大于路口最远排队点分成3类,基于交通波理论对各场景分别建立停靠站影响下的公交延误模型. 通过数值模拟,对所建模型进行分析测算. 结果表明,BL场景下的期望公交延误仅与周期和绿信比有关;NBL1场景下的延误随着流量、周期、红灯时长的增大而增大,且与公交停靠时长无关,NBL2场景下的延误随着站点距离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在相同条件下,随着流量的增加,NBL1下的期望公交延误最大.  相似文献   

17.
基于CAN总线的数据采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AN总线是现场总线领域很有发展前途的一种通讯技术.介绍了一种基于CAN总线的数据采集系统的工 作原理、硬件组成与软件设计.此系统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可应用于多种数据的采集.  相似文献   

18.
为设计快速公交线网,结合杭州、常德、常州等市快速公交项目经验,提出快速公交线网规划的选线原则;选取线网便捷性作为最大约束条件,以柳州快速公交一号线线网规划为例进行分析,得出8条快速公交线路可以达到48条常规公交线路的运营效果,并采用时间相对效益值来衡量是否实施快速公交专用通道,目的是使快速公交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以CAN总线扩展超声波测距的基本思想,介绍了一种以AT89C52作为微控制器、SJA1000作为总线控制器和以82C250作为总线收发器的CAN总线智能超声波测距车载系统。与普通超声波测距系统相比,系统增加了CAN总线部分的设计,简化了系统控制核心的工作和硬件设计,并通过利用汽车上现有的资源,可节省硬件设计;另外,CAN总线的扩展也可使后续测距系统的进一步开发变得更为灵活。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智能家居系统的现状和背景进行了分析,介绍了Q-BUS智能小区和智能家居低速总线控制系统总线技术的实现以及Q-BUS总线收发模块与MPU的接口,同时以智能家居为背景介绍了Q-BUS总线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实现方案和Q-BUS总线技术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