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探索聚酰亚胺纤维的可纺性,扩大转杯纺纱产品种类,用DHU Z01型转杯纺纱试验机纺棉型聚酰亚胺纤维,在对分梳辊和假捻盘组合进行优选的基础上,使用正交试验方法对转杯纺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转杯纺纺制棉型聚酰亚胺纤维纯纺纱工艺可行,OK40型分梳辊和陶瓷螺旋假捻盘组合试纺的纱线性能优良;转杯纺工艺中影响纱线质量的因素顺序及其工艺参数为,捻系数(370)、分梳辊转速(6 kr/min)、转杯转速(45 kr/min);除此之外,假捻盘、分梳辊等器材专件的类型也是影响转杯纺纱线质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我厂有捷克产BD200SN型转杯纺纱机5台,除1台引纱罗拉带沟槽外,其余均为光面罗拉。根据市场调研、预测,我厂研制开发80/80tex牛仔布,为满足质量标准,采用转杯纺纱进行试织。根据工艺要求改车试纺,经测试成纱条干水平均达不到要求,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首先从设备上查找了影响成纱条干水平的因素。(1)纺杯凝棉槽有毛刺、硬伤,凝棉槽积杂多,造成条干不匀。(2)分梳辊齿条磨损,齿尖钝锉,齿条嵌花,影响分梳效果。(3)龙带打滑,分梳辊转速降低,纤维开松及转移不良。根据以上分析,我们组织维修工对纺杯、分梳辊进行了全部拆检,个别部件进行了更换,经同…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转杯纺和摩擦纺皆属于自由端纺纱系统。在这种系统中,从条子喂入到成纱之间的纤维连续流动被打断。在转杯纺纱器内的分梳辊区纤维高速推进并被分离,使条子产生断裂。随之产生相互之间没有接触的自由浮游纤维。这些,自由浮游纤维流向纤维输送管道,该管道的末  相似文献   

4.
TQF268型转杯纺纱机纺制涤棉混纺纱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在转杯纺纱机上顺利纺制涤棉起绒纱,提高成纱质量,通过纺纱试验,对纺纱工艺进行了优化配置.通过在转杯纺工序优选纺杯型号、分梳辊型号以及合理配置纺杯速度、分梳辊速度、工艺负压等参数,使T/C 65/35 59.2 tex转杯纱成纱质量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大豆蛋白纤维转杯纺纱的合理工艺,对大豆蛋白纤维转杯纺的主要工艺参数进行了设计,并对成纱质量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纺制大豆蛋白纤维转杯纱的合理工艺参数为捻系数360,纺杯转速38 000 r/min,分梳辊转速7 800 r/min,所纺制大豆蛋白纤维转杯纱条干均匀,纱线弹性好.  相似文献   

6.
文章探讨了转杯纺短流程的理论基础及技术特点,首先根据转杯纺分梳辊单端握持开松的特点,以纤维弯钩理论为依据,运用纤维损伤频率差异分析的方法来揭示分梳辊开松方向的敏感性,并通过不同结果的重新组合得到进一步确认。结果表明:支撑转杯纺短流程技术的理论基础在于转杯纺分梳辊的开松方式具有明显的方向性;通过纤维损伤频率差异分析可见,以前弯钩为主体喂入分梳辊后其纤维损伤程度要大于后弯钩;通过不同结果的重组发现,以前弯钩为主体喂入所纺纱线的整体质量均要好于以后弯钩为主喂入的,且随着并合的深入,这种差异在逐渐变小。最后考虑到转杯纺短流程缺少重要的并合作用,其应用存在一定局限性,可考虑对半熟条做倒置处理来做到内外兼顾。  相似文献   

7.
转杯纺在毛纺领域是一种新的纺纱方式,开始被关注并得以开发新的纱线产品。文章分析了转杯纺在毛纺领域面临的挑战和优势,分析了R35转杯纺纺纱机的成纱原理及纺杯、分梳辊、阻捻头等纺纱工艺元件和工艺参数对成纱指标性能的影响,通过纱线和织物的微观结构及性能测试,分析了涤/毛混纺转杯纱内部纤维分布、包缠、加捻等特点,以及条干、强力、毛羽、抗起球等性能。结果表明:转杯纺涤/毛混纺纱与传统半精纺纱相比具有条干好、细节少、毛羽少、耐磨性和抗起球性能好的特点;纺杯涂层对积灰影响很大;转杯纺兼具流程短、产量高的优势,是粗支毛纺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不同喂给方式对成纱质量的影响,在配备双分梳辊的JWF1612型转杯纺改装机上进行纺纱试验,并对纱线性能进行测试。测试结果通过F检验方差分析和Tukey HSD检验表明:双分梳技术纱线的力学性能、条干CV值、细节(-30%)和毛羽指数等指标均优于单分梳技术,单、双分梳技术对成纱粗节(+35%)的影响无区别,即双分梳技术有利于提高混纺纱的成纱质量;更换纤维条的喂给位置、不改变分梳辊规格,对成纱效果的影响不明显;纺纱效果与分梳辊规格相关性大,且与其齿向无关;使用双分梳辊JWF1612型转杯纺纱机时应注意温湿度调节、设备状态良好,纱线通道光洁,以避免因粘缠而引起断头率增加,纺纱效率降低。  相似文献   

9.
我厂在1986年以补偿贸易形式从西德引进RU-11型转杯纺纱机16台,共计3456头,自投产以来,在工艺方面进行了研究和试验,掌握了引进设备新技术。本文着重对转杯纺纱机加捻效率和影响加捻效率的因素进行了试验分析,以利合理选择转杯纱捻系数,达到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一、转杯纺纱的加捻原理和捻度的损失转杯纺纱是由分梳辊将喂入的棉条梳理成单纤维并形成断裂后,又将分解后的纤维重新聚合成连续的须条,再加上捻回而成纱。这种捻回的获得,是从转杯凝棉槽中剥离的纱条,通过纺杯的回转,使纱条产生的扭力矩大于纱  相似文献   

10.
从转杯纺纱的发展历史入手,针对转杯纺纱技术可以适纺各种纤维原料,且成纱均匀度好、杂质少、耐磨性好、伸长大等特点,重点论述了使用转杯纺纱技术纺制36 tex亚麻/棉混纺纱的工艺实践,分析了转杯纺纱机用纺杯、分梳辊、假捻头、喂给机构、输出机构和卷绕机构等关键器件的主要工作情况;指出合理选择转杯纺纱机各配件器材的材质及处理工艺,改善其各项性能,可以提高成纱质量及转杯纺纱机的稳定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探讨在细纱机上纺制竹节纱的机构改造方法。通过在EJM128K型细纱机车头增加一个通用变频器和一个普通电机,由一套减速齿轮直接传动中、后罗拉,由变频器控制电机转速来达到瞬时改变牵伸倍数的目的,从而生产出竹节纱。实践证明:该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廉,适用于各类国产细纱机纺制竹节纱的机构改造。  相似文献   

12.
赛络纺纱技术及纺纱实践   总被引:5,自引:7,他引:5  
介绍了赛络纺纱技术的原理,在棉纺细纱机上的实现方法,赛络纺纯棉精梳纱、混纺纱和涤粘复合纱的纺纱工艺,对比分析了赛络纺成纱质量与环锭纺成纱质量.认为赛络纱的成纱毛羽、条干、强力优于环锭纱,但细节差于环锭纱.  相似文献   

13.
欧怀林 《纺织器材》2014,41(6):31-33
为了进一步研究国产聚氨酯胶辊的使用情况,针对聚氨酯胶辊纺纱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其特点、制作工艺及表面处理方法,并与丁腈胶辊进行了纺纱对比。指出:通过制造厂配方和工艺的不断改进,加之纺纱厂制作与表面处理方法不断创新,国产聚氨酯胶辊充分发挥了优良的弹性、耐磨性、耐油性、吸振性和抗日光、抗臭氧侵蚀的特点,解决了聚氨酯胶辊抗绕性差、易缠绕的问题;大量试验对比表明,聚氨酯胶辊对成纱质量提高明显,性价比高,应用前景广阔,有利于纺纱厂提高质量,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14.
转杯纺纱法纺Lyocell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Lyocell纤维优良的性能,因此在转杯纺纱中占有一席之地。本文讲述了机械制造商和纤维生产者通过进一步开发产品,为提高纱线的质量和生产效率作出积极的贡献。另一方面,两者的紧密结合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用赛络纺技术纺制大麻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赛络纺纺纱方法纺制大麻纱 ,对粗纱间距、成纱捻系数进行了多方案对比试验 ,并投入生产性试验。结果表明 ,赛络纺技术应用于大麻生产效果好 ,其成纱质量、织布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SXF1568C型细纱机的的技术特点,主要纺专器材的选配,提高安装质量所采取的措施以及纺制CJ14.6tex、CJ9.7tex品种工艺参数的配置及成纱质量情况。  相似文献   

17.
探讨HFJ型紧密赛络纺装置的结构特点和纺纱性能.阐述了该装置的结构特征、改造方案、工艺配置以及纺纱质量控制的技术措施.并与普通赛络纺进行了纺纱质量对比.结果表明:该装置纺纱质量优于普通赛络纺.认为,在采用压力棒上销和新型下销提高牵伸能力的同时,适当增加粗纱定量,可以提高赛络纺粗纱供应能力;采用性能良好的钢领钢丝圈,在设备及运转管理方面实施质量控制措施,可以收到较好的纺纱效果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大直径细纱胶辊的纺纱性能特点,介绍了前中后胶辊直径的匹配及上销、胶圈的配置.将不同直径的前中后胶辊与不同上销配置进行了纺纱试验,结果表明,前胶辊直径增大至31.6 mm,适当增大后胶辊直径至30.0 mm,中铁辊改用中胶辊并适当增大直径,配置尼龙弹性上销,有利于牵伸稳定,提高成纱质量.  相似文献   

19.
细纱工序新型纺纱器材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试验对比,详细分析了以碳纤上销、后区压力棒上销、新型下销、碳纤包覆型中上罗拉、轴承式下胶圈张力辊、压力棒隔距块等为代表的新型纺纱器材的特点、优势及其在细纱工序的应用情况;指出新型器材使设备纺纱性能有了显著提高,为纺纱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打下了基础;同时指出,应用新型器材还要多方位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通过从纺纱原理和机械功能角度对国内外的集聚纺设备进行分析和反求,针对特定的市场定位,选取国外比较有代表性的几种纺纱装置和国内机械集聚式纺纱装置,在探讨其设计思路的基础上,设计出适合此类型客户细纱机集聚纺纱部分,并进行了优化和模拟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