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纱线毛羽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纱线毛羽大量的工艺试验和专门测试,分析了毛羽的形态和成因,探讨了原料和纺纱工艺流程中各工序影响毛羽形成的规律,分析了影响毛羽的一些工艺参数,为进一步减少对毛羽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较系统地阐述纱线毛羽产生的原因、危害,并提出降低纱线毛羽的一系列措施,对纺织企业改善纱线质量,降低布面纱疵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纱线毛羽大量的工艺试验和专门测试,分析了毛羽的形态和成因,探讨了原料和纺纱工艺流程中各工序影响毛羽形成的规律,分析了影响毛羽的一些工艺参数,为进一步减少纱线毛羽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如何减少纱线毛羽,在细纱工序应采取的措施做了初步探讨。文中分析了各参数对纱线毛羽的影响,并通过实验数据说明应如何配置各工艺参数,使毛羽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5.
在机织物高速编织过程中,相邻纱线相向运动而发生频繁摩擦,致使相邻纱线上的毛羽纠缠,导致开口不清晰而形成疵点,或导致纱线断头,使织造生产效率下降;同时,因断头使制成率下降,使用原料增加,最终生产成本提高,劳动强度增大。同样,为了使织物纹路清晰,不得不采用烧毛处理,使织物单位面积的质量下降,从而实现织物最初设计的规格要求,必须使用更多的原料。故如何在毛羽产生的源头上找出原因,采取积极有利措施,是降低成纱毛羽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通过实验,分析了前纺各工序对细纱毛羽产生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细纱毛羽与半制品质量有一定关系.要减少细纱毛羽,首先要选择前纺各工序的工艺参数,要保持良好的机械状态;其次应合理选择原料、并条质量和粗纱质量等各项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7.
通过试验和专题测试,探讨了纺纱原料和纺纱工艺流程中各工序影响毛羽形成的规律,分析了细纱和络筒工序影响毛羽形成的一些工艺参数,为进一步减少纱线毛羽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9.
本文通过对纯棉及混纺纱毛羽有关参数的测试与分析,找出了影响成纱毛羽的各种因素与规律。并进一步阐明了不同混比,不同捻系数的涤棉纱毛羽与针织物风格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在环锭纺纱系统中,细纱工序是产生纱线毛羽的主要工序.本文介绍了毛羽的概念、分类、考核指标及对织物的影响,分析了细纱工序纱线毛羽的形成原因,并通过一系列实验,论述了人、机器、原料、方法、环境等因素对纱线毛羽的影响及相应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1.
纺纱过程中纤维伸直度对成纱质量有直接影响,当纤维伸直度较差时,在牵伸过程中产生的移距偏差较大,易产生粗节、细节及棉结,使成纱质量恶化。针对精梳准备工序的并条——条并卷工艺路线,根据弯钩纤维的伸直理论,从提高前弯钩纤维的伸直效果出发,分析探讨了并条机适宜采用的后牵伸区牵伸倍数、主牵伸区牵伸倍数及总牵伸倍数,并在精梳准备工序的并条机上进行了不同并合数及牵伸分配的纺纱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在精梳准备工序的并条机上采用较大的后区牵伸倍数、较小的主区牵伸倍数及较小的并合数,有利于提高弯钩纤维的伸直效果及成纱质量。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使用不同原料,在不同的尘笼速度下,在 DrefⅢ型摩擦纺纱机上试纺。通过对毛羽、拈度等几个指标的测试与分析,找出了棉纤维、涤纶纤维和涤/棉混纺纤维分别作包复层,涤纶长丝作芯的纱线毛羽根数,毛羽长度与尘笼速度的关系,以及拈度不匀率、加拈效率与尘笼速度的关系。对于产品开发、工艺设计、工艺选择提出了参考和方向。  相似文献   

13.
混纺纱中Modal/棉纤维的混纺比依次为:20/80、30/70、35/65、40/60、47/53、50/50、60/40和80/20八种规格.研究了混纺纱的强度与混纺比的关系,Modal/棉混纺纱的强度随着Modal纤维混纺比的增加先下降,而后再增加,曲线存在下凹点,Modal/棉混纺纱的临界混纺比为51/49.在实际生产中,要注意避开出现条干恶化和毛羽恶化的混纺比.综合条干、强度、毛羽几个方面,Modal/棉混纺纱较合适的混纺比在60/40左右,最不宜采用的混纺比为50/50.  相似文献   

14.
混纺纱中Modal/棉纤维的混纺比依次为:20/80、30/70、35/65、40/60、47/53、50/50、60/40和80/20八种规格.研究了混纺纱的强度与混纺比的关系,Modal/棉混纺纱的强度随着Modal纤维混纺比的增加先下降,而后再增加,曲线存在下凹点,Modal/棉混纺纱的临界混纺比为51/49.在实际生产中,要注意避开出现条干恶化和毛羽恶化的混纺比.综合条干、强度、毛羽几个方面,Modal/棉混纺纱较合适的混纺比在60/40左右,最不宜采用的混纺比为50/50.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现有摩擦纺纱装置在纤维输送和凝聚方面的缺点,本文基于摩擦纺纱旋流输送的原理,研究了纱线、纤维的长度和细度对伸直平行效果的影响,通过与传统输送装置的输送凝聚效果及纤维适应性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此新型装置对20~40mm的纱线和20-50mm的纤维适应性最好,棉纱线的伸直平行率要小于纤维的伸直平行率,说明此新型装置对纤维的适用性要优于纱线。该装置能使纤维最终达到与尘笼轴线平行凝聚的效果,且达到了纺高支纱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 DREF—Ⅲ型摩擦纺纱机,选择多种不同形状的输棉管道,对凝聚区纤维分布,纤维伸直度进行测试分析。通过实验,选择出最佳输棉管道,对提高成纱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是通过对不同纤维在纺纱过程中形成结粒情况的比较分析,得出了纤维在纺纱过程中形成结粒的共同机理.同时也指出,因纤纤性质差异,各种纤维形成结粒时也各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单掺钢纤维、聚丙烯纤维和纤维素纤维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及弯曲韧性的影响,在不同体积掺量下进行了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及弯曲韧性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变异性分析。试验结果表明:3种纤维混凝土抗压强度较素混凝土平均提高26.7%、6.1%和11.1%;二次抗压强度保持率分别达77.0%、45.7%和58.0%;抗弯承载力最大分别提高31.6%、3.5%和14.0%;基于荷载挠度曲线、Newkumar法及弯拉应力应变曲线分别计算的弯曲韧性指数I20、Newkumar指标PCSm和韧度比Rx分别为素混凝土的4.2、3.1、2.6倍,19.9、9.8、6.9倍和4.0、3.4、2.7倍。变异性分析结果表明,掺入纤维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变异性小于弯曲韧性。同时,基于Newkumar法和应力应变曲线法算得的混凝土弯曲韧性指标变异系数小于荷载挠度曲线法。总体而言,钢纤维增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弯曲韧性最为显著,且变异系数最小。纤维素纤维增强混凝土抗压强度及聚丙烯纤维增强混凝土弯曲韧性则相对较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