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趣盈杯     
小时候我是在母亲的罐罐茶的幽香中长大的。我母亲是山里有名的贤惠媳妇,不管是邻里或是十里八里的乡亲来到我家,我母亲都会从砂罐子里倒出一杯酽茶捧到客人的手中。满室的清香立刻溢散开来,驱走了客人劳动后的疲劳,迎来了满屋的欢笑。每逢此时母亲比品茶的人还要高兴。调皮的我有时也凑热闹,大模大样地捧上一杯,  相似文献   

2.
拥有千年历史的武夷岩茶,向来价格不菲。但在今年春节期间,媒体调查发现,“天价岩茶”愈演愈烈,有的还打着“非卖品”名义“天价”出售,少数岩茶被炒作成“办事茶”“送礼茶”,成为热门高端礼品,并滋生回收、代售等变现业务。据报道,在市场上疯传的“天价岩茶”里,上榜岩茶分“非卖品”和“在售品”,其中“非卖品”有18款茶.  相似文献   

3.
帘卷春风啼晓鸦,闲情莫过是我家。 青山个个伸头看,看我庵中吃苦茶。 我每每在手捧着茶杯,由为解渴吃茶欲上升到品茶时,僧圆信的这首七言绝句就会在耳边回荡,清音悠悠,惹得我要把常吃的淡淡的、涩涩的极一般的茶,吃出些甘香来,得半日清闲,抵它个十年尘梦。脑海中瞬间又会勾出深山古寺中独坐的净僧在清香袅袅中吃苦茶的幽寂静  相似文献   

4.
山中饮茶     
在盼望之中,春节到了。盼望的是春节里那难得的假期,那份难得的清闲与自在。家住山中的朋友相邀,我欣然前往。一个人在城市里住久了,总是会滋生出无穷无尽的烦闷,总会有“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想法。更何况,曾经奔波于闹市的朋友在山中盖屋之后,还爱上了喝茶!茶是一种缘,是茶让我们再次在山中相聚。山中饮茶,是我梦想中的品茶雅境了。  相似文献   

5.
武夷山周围60km均可种茶,其品有二:在山者为岩茶,上品;在地者为洲茶,次之。从岩茶中优选培育的老树正丛,具有特殊的“岩骨花香”的“岩韵”风格,它不同于一般的“武夷岩茶”。武夷四大名茶──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是武夷岩茶中的极品茶,历来享有盛誉。1四大名茶的共同特色 武夷山为福建第一名山,位于与江西接壤的崇安县境内。武夷有36峰、99奇岩,岩峰交错,集氤沐日,所产之茶别具风韵,素为中外人士所钟爱;尤其是天心、慧苑、天游、幔陀、碧石、竹窠、兰谷、庆云等人大名岩所产的名茶,在国内外更是久负…  相似文献   

6.
柴奇彤 《中国食品》2009,(20):56-57
在中秋佳节的日子里.茶作为馈赠,待客的佳品来表达对亲朋好友的敬意是再合适不过的了。但中秋过去了.经常有朋友提到这样的问题:“这是我的朋友送的非常好的茶.您帮我看看.这茶怎么冲泡才更好。”打开茶叶的包装.却往往令人很失望.并不是茶本身不好.而是不适宜的贮存使得好茶陈化了,失去了新鲜.香气消失.滋味变淡。这样的茶不但失去了本身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苗乡摆茶     
在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苗族同胞的婚寿喜庆有一条约定俗成的规矩:摆“茶”招待亲朋好友。 摆茶,一般用七八种茶料。这些茶料有从商店买来的糖果,也有自己精心制作的米花、米脆皮等。 酒席开设前,亲朋好友先围坐于八仙桌,桌上摆有各种茶料,主人为每位客人泡上一杯酽酽的绿茶,于是他们便一边品茶,一边品尝茶料,并互相天南海北地神侃,海阔天空地攀谈。摆茶,侃谈,不仅增加了欢乐气氛,也交流了思想感情与信息。 摆茶的特色不在于糖果,而是自制的米花和米脆皮。 米花的制作:将优质糯米淘洗两遍,接着用清水浸泡6小时,再洗净沥…  相似文献   

8.
江流似锦,天水相连.和我同舟的范老,鹤发童颜,我请他饮我新买的龙井茶,他摆手笑道:还是饮我的“茶”吧.他顺手把野茶一包放在我的杯里,沏开后,我品尝着这茶的滋味,觉得不及龙井的清香,却有甘涩  相似文献   

9.
茶思     
罗丹 《饮食科学》2008,(11):60-60
每每茶叶飘香时,便勾起我无限的乡思。喝茶.那是小时候的事了。那时候我不懂什么叫品茶.只觉得喝茶跟喝水一样,都是解渴的。不同的是,茶里多了其他一些味道。这些味道,因茶的品种不同而各异.有的甘甜.有的则味苦,但不论哪种茶.都有一种植物特有的芳香。而水,则是淡淡的甘甜.因为那是天然的山泉.是几个村的村民一起从附近的深山里引下来的。  相似文献   

10.
茶趣与茶思     
田线 《饮食科学》2004,(6):51-51
我喜欢茶.喜欢茶的香郁浓醇以及饮茶时的那份闲适的心情。虽然我不懂得茶艺、茶道这些有关茶的文化,却是自小就喜欢喝茶。茶淡淡的清香、茶悠悠的绿都对我有种吸引.直到如今,茶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了。  相似文献   

11.
喝茶     
我不善品茶,不通茶经,更不懂什么茶道,从无两腋之下习习生风的经验。但是,数十年来,喝过不少茶,北平的双窨、天津的大叶、西湖的龙井、六安的瓜片、四川的沱茶、云南的普洱、洞庭湖的君山茶、武夷山的岩茶,甚至不登大雅之堂的茶叶梗与满天星随壶净的高末儿,都尝试过。茶是我们中国人的饮料,口干解渴,惟茶是  相似文献   

12.
一杯竹叶茶     
在一个朋友家做客,我的朋友给我端上了一杯绿茶,一种让人一见就明了的绿,让我想起了我在很小的时候喜欢喝的竹叶茶。那是用竹叶放在水中煮后再饮用的一种很特别的“饮料”。尤其,是在夏天,在它冷却了以后再喝,那种淡淡的清香混合在那凉凉的带着一种透明的绿色的水里,让人见了就有一种很特别的感觉,不是因为它的稀罕,而是它的独特,它小像茶叶茶那样的涩,也不像咖啡那样的苦,更不像那些饮料那样的富有内涵,它就是那样的平凡,平凡的让很多人都不知道它的存在。  相似文献   

13.
淡酒邀明月,香茶迎故人、朋友相聚,家人共叙;手握一杯清香热茶,其乐融融,其味无穷。在当今、咖啡、可乐等饮料充斥市场,茶依然是世界上第一大饮料。在茶馆品茶,也为一种时尚。现今,台湾餐饮界刮起一股现代茶馆流行风。 继日本风味的麻布茶房成功抢滩后,老牌子的天仁茗茶,也把源于中国饮茶文化的“天仁吃茶趣复合茶馆”引入了台湾。餐饮界融入茶,当然是号准“茶“的卖点。在这些茶馆中,别具一格的茶膳、保健强身的药茶,琳琅满目的茶叶食品都是吸引消费者光顾的原因。 茶膳包括早茶、快餐、套餐、家常茶饮、特色茶宴、自助餐等多…  相似文献   

14.
禅意菊花茶     
因为嫁给了爱品茶的老公,我自然也爱上了品茶。昨日,老公把一杯加了菊花的绿茶递给我,说:"每天敲敲打打的,别忘了爱护眼睛。"是啊,经常对着电脑,常常感觉眼睛干涩,菊花里富含丰富的维生素A,是明目不可缺少的营养素。绿茶与菊花的搭配,能让人头清眼亮,还有降肝火的功效。看着体贴的老公,我笑了,饶有兴趣地观赏手中的杯子,思绪随之飘散开来。喝菊花茶,我喜欢用透明的玻璃杯子或者白瓷茶盏,能随时观察菊与茶的"情绪"变化。几朵菊花几片茶,注入80℃的水后,有淡淡的氤氲水汽,淡黄的花朵在水中慢慢绽放,舒展着慵懒的身姿,茶叶在杯中起落沉浮,淡定中  相似文献   

15.
双休日,居家看书、听音乐,再喝杯时尚的好茶──观赏茶,情浓,味也浓。假日里,朋友聚会,用观赏茶招待客人,文化气息更加浓厚。 在清澈透明的玻璃杯里,放下如球、如蛋、如盘的造型茶,用开水一冲,叶子慢慢舒展,花儿徐徐开放,上下起伏,最后定格在杯子中央,真像礼花开放。不同的品种,不同的造型,千姿百态,真让人叫绝。瞧!这叫“锦上添花”,用的是黄山毛峰茶叶,中间加上三朵菊花,精心组合而成,开水冲泡后,毛峰茶叶四处舒展,上面顶起三朵菊花,渐渐放大。绿色的是毛峰,白里透黄的是菊花,如画如锦,既清香宜人,又解渴清…  相似文献   

16.
桑荷茶皆香     
卢朝郎 《饮食科学》2008,(11):58-58
初次喝茶.还是在“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年代。笃信美丽传说的我.在那年的七夕之夜,悄悄来到离家不远的葡萄架下.我怕熬不到深夜.就沏了一杯大人们常说的能提神醒脑的茉莉花茶。然而我并没有听到牛郎和织女“天河”相会的窃窃私语.却品尝了茶,只觉一股淡淡的苦涩味滑过唇舌.及至咽喉,就觉缕缕清香从唇舌间袅袅四散,盈香满口。从此,我就和茶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7.
夏天了,幽香的茶叶又要陪咱们一起消夏了。自然,每每品茶,也就想起了各种各样的奇妙的茶,尤其是“琴鱼茶”。茶而名鱼,为何?是不是缘于诗人杜撰?不!它的确是鱼!那么,琴鱼茶何样?据有关资料称:在安徽泾县的琴溪中,生活着一种琴鱼,它长不盈寸,却天生丽质白亮剔透,山里人把它捕来后,必须争分夺秒连夜加工,这才能制成“琴鱼茶”,而一旦过了夜,那琴鱼就会味道大变!笔者有幸,上大学时恰好有个来自皖南的同学,曾从家乡带来过琴鱼茶给我们看——外观的确是“茶”,典型的茶褐色,外形卷曲,长短一致。再闻闻,道地的“茶”味,淡淡的,雅雅的,能使人想起青…  相似文献   

18.
越陈越好的茶叶是我国所特有的黑茶类中的某些茶,如湖南黑毛茶、广西六堡茶、云南普洱茶等,它们都是陈茶香气好,新茶香气差.另外,青茶类的武夷岩茶也是久藏不坏,越陈香气越高,滋味越醇.其中,久负盛名的“六堡茶”有散茶和  相似文献   

19.
烤茶     
小时候去外公家玩,最喜欢围着火塘坐在草墩上看外公烤茶喝。那时的老家,中间这格堂屋里每家每户都会砌有一火塘或置一火盆。客人来了,宾主就围着火塘坐下,然后点火烧水烤茶,一边寒暄着,一边烤着茶,一边喝着那酽酽的烤茶。吃过晚饭,一家人也会围着火塘.烤着旺旺的火,说些家常话,外公这时也会烤茶喝。  相似文献   

20.
周莹 《饮食科学》2010,(11):38-39
金峻眉?第一次听茶艺师提到这名字的时候,我们一群朋友,眼里顿时露出了惊喜的眼神。而此刻,我们正坐在“乐闲堂”长长的走廊里品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