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克鲁克湖-托素湖湿地概况和保护现状的分析,发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地实际,提出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2.
研究基于20世纪60年代至21世纪20年代不同时期卫星影像,提取7期固城湖湖泊面积,结合气象和社会经济数据,分析近60年来固城湖时空变化特征,并对导致固城湖湖泊面积变化的自然和社会因素进行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固城湖水面面积共萎缩43.82 km2,平均以2.19 km2/a速率迅速减少,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20年代,固城湖水面面积保持稳定,变化较小。通过驱动力分析可知,固城湖湖泊面积萎缩主要受人类活动影响,其次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基于遥感影像,收集气象、水文、社会经济等资料,并结合文献查阅,分析导致典型新疆昆仑山区湖泊时空演变的核心驱动要素,明确年、月尺度下湖泊面积时空分布特征,甄别典型湖泊在保护进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提出典型湖泊演变问题及保护对策,为维持干旱区水资源平衡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近40年南疆昆仑山区湖泊面积均显著增长,山区湖泊面积变化主要受气候变化影响,与人类活动基本无关。  相似文献   

4.
利用衡水湖1994—2017年间的水位资料,采用滑动平均法和Mann-Kendall法分析衡水湖水位年际变化特征;计算以月为单位的平均水位,分析衡水湖水位年内变化特征;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和累积距平法分析各因素与水位变化之间的相关关系;绘制月水位与降水量(蒸发量)、引水量(工业用水量)的折线图,分析各因素对年内水位的影响。结果表明,衡水湖年际水位变化表现为波浪式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0.077 m/a;月平均水位从年初至年末表现为明显的下降趋势,2—7月下降速率为0.139 m/月;年水位变化受蒸发量影响显著,受降水量的影响较弱,与引水量的相关性最弱。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研究中国西北内陆地区湖泊的面积变化不仅对水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重要意义,也为评价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湖泊的影响提供参考。以中国西北内陆区5个典型湖泊为研究对象,利用1970-2015年的Landsat MSS/TM/ETM+/OLI影像数据,利用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NDWI)和改进型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Modified 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MNDWI)分别提取5个典型湖泊边界并获取湖泊面积,同时利用5个典型湖泊周边的气象站降雨量、蒸发量等气象数据,尝试分析湖泊面积发生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红碱淖近30年来面积呈减小趋势,入湖河流拦蓄和煤炭地下开采等是导致面积减少的原因;博斯腾湖近40年来的面积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其面积变化主要受地表径流和积雪融水的影响;呼伦湖近40年来面积呈减少的趋势,其面积变化主要受入湖径流量的影响;贝尔湖近30年来呈相对稳定的趋势,其面积变化主要入湖径流量的影响;青海湖近40年来面积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其面积变化主要受区域降水和入湖径流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详细分析坝基渗压系数变化,渗压系数与库水位关系。幕前观测孔U7-1渗压系数接近常量,与库水位线性相关具有同步性,分析了坝基渗压分布与坝前泥沙淤积铺盖防渗性、帷幕灌浆、渗水断层裂隙分布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安徽省部分湖泊、大中型水库为研究对象,应用高分辨卫星监测数据,对2019年水体面积、水位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9年旱情期间,安徽大部分湖泊水体面积均低于2014年水利普查面积,水库水体面积均低于正常蓄水位对应面积,水位整体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黄河水资源状况是社会关注的重点和热点。文章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Landsat5/7/8数据与JRC数据,利用MNDWI指数与基于阈值的多波段谱间关系法提取了1990—2020年黄河流域丰水期与枯水期的地表水体并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利用累积量斜率变化分析法量化出自然和人类活动因素对地表水体面积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内枯水期与丰水期的水体面积差异主要体现在自然水体,尤以中游干流最为明显;(2)在枯水期内人类活动因素对地表水体面积变化的贡献率较丰水期大;人类活动对水体面积的贡献率在中游最大(丰水期47.81%,枯水期76.47%)。  相似文献   

9.
基于SPOT-VGT数据的洞庭湖水体面积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监测洞庭湖水体变化、全面了解其变化规律和演化趋势对于湖区治理和防洪减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SPOT-VGT NDVI数据,采用动态阈值法提取了洞庭湖1998-2010年间逐旬水体信息,并结合历史数据分析了水体面积变化特征.主要结论如下:①动态阈值方法在长时间序列、大数据量的遥感信息提取中具有显著优越性.②洞庭湖水体面积在年内呈现明显季节性变化;在年际呈缩减趋势(丰水期);1825-2010年水体缩减呈现四个阶段,当前处于新一轮的锐减期.③基于累积降雨量数据建立的水面积预测经验模型,精度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0.
基于MODIS的洞庭湖面积变化对洪水位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湖南省洞庭湖地区为例,结合传统的湖区面积测算和基于MODIS遥感数据的面积测算,对洞庭湖面积变化进行了分析,并测算出最新的洞庭湖水位面积曲线.指出利用MODIS数据,具有更新快、效果好、低成本等特点.通过定量的分析方法,利用1995年和2002年洞庭湖的面积曲线,以1996年洪水为例,计算并分析了面积变化对洪水位的影响.指出"退田还湖"方针的实施,对于洞庭湖调蓄面积和调蓄量的增加、高洪水位的降低,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选用天津地区89个观测井1990-2010年的月地下水埋深,基于Mann-Kendall法研究地下水埋深的变化趋势、埋深变幅年代际变化特性及其年内分配变化特性,并探讨影响地下水埋深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观测期内天津平原区不同含水组地下水埋深的时空变化和影响因素差距较大,尤其在2000年后,由于受开采量的影响,地下水年际和年内变化更为剧烈。研究结果可为天津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近 50 年潮河流域降雨-径流关系演变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潮河流域是北京市城市供水的重要水源地。受环境变化影响,潮河流域降雨-径流关系发生了显著性变化,严重影响到北京城市供水安全。利用水文气象长系列数据(1961-2014年)分析了潮河流域降雨-径流关系的变化,采用经验统计分析法定量分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其径流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近50年来在降雨波动且微弱下降趋势下,其径流呈现出较大幅度变化且具有显著下降趋势,尤其是2000年以后;潮河流域降雨-径流关系发生突变的年份为1979年、1998年。1979年以后径流系数显著减少,其中1979-1998年人类活动对径流减少占主导地位,其影响贡献率为-109.75%,气候变化对径流影响为正效应,影响贡献率为9.75%;1999-2014年人类活动对径流减少影响贡献率为-88.97%,气候变化影响贡献率为-11.03%。  相似文献   

13.
14.
邓彦  沈海燕  王佩  李英杰 《人民长江》2017,48(13):16-19
为揭示1988~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瀛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规律,以Landsat TM/ETM+和ALOS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监督分类与目视解译相结合的分类方法,提取瀛湖流域1988~2014年5期土地利用信息,分析了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精度分析表明:监督分类与人工目视解译相结合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土地利用空间分布信息提取,ALOS影像总体分类精度达98%以上;但是Landsat TM/ETM+等中低分辨率遥感影像难以识别山区较分散的农村居民用地等建设用地,导致建设用地解译结果偏低。土地分类结果表明:受山谷型地貌特点影响,瀛湖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呈斑块状交错分布,建设用地多呈条带状分布;目前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耕地和林地为主,分别约占流域面积的51%,29%和18%;1988年以来建设用地的年变化率最大,高达22%,新增量来源主要是耕地,其贡献比例高达87%。  相似文献   

15.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水域空间率是一项重要的指标。一般情况下,某个区域中的水体面积越大生态环境越好。而水体面积又受到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中国水体面积的变化规律及归因是生态文明建设中一个关键的科学问题。在全国范围内,根据气候条件和经济发展情况,选取了9个研究区域。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云计算平台,使用多个光谱指数组合的方法,对1986-2018年的Landsat影像进行水体提取。采用Mann-Kendall法分析了水体面积动态变化特征,并借助双累积曲线法和分布式水文模型,进一步计算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水体面积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受人类活动影响剧烈,水体面积变化显著;(2)湿润地区受气候变化影响,水体面积显著增加;(3)人类对水资源的过度使用、跨流域调水以及水库修建直接决定大部分区域的水体面积变化。该研究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吐鲁番盆地1987—2017年降水数据,分析了近30年该地区降水年内、年际变化特征,并对降水的趋势性进行了分析。对吐鲁番盆地1988—2016年地下水位埋深数据进行了年内、年际变化特征分析,并运用克里金插值法进行空间插值,得出地下水位埋深分布及变幅。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影响吐鲁番盆地地下水水位动态的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近30年吐鲁番盆地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6.5 mm,降水主要集中在6—8月(夏季),夏季降水总量占全年降水的50%以上;降水的年际变化没有明显的趋势性。地下水位埋深在空间上由南向北逐渐增大,南盆地地下水位埋深0~50 m,北盆地埋深在50 m以上。不同地貌区年内地下水位埋深变化呈现出不同形态,整个盆地范围内地下水位埋深逐年增大,近30年吐鲁番盆地地下水位埋深增加了5.5 m。降水和潜水蒸发与地下水位埋深不存在相关性,开采量是影响吐鲁番盆地地下水位埋深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近20年黄河流域陆表水域面积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重大战略之一。开展陆表水域的动态变化监测,有助于掌握黄河流域水资源分布与变化状况,对于了解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保障流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Landsat数据提取2000—2019年黄河流域陆表水域分布,分析了黄河流域陆表水域面积的动态变化状况,结果表明:(1)流域陆表水域空间分布不均衡,上游陆表水域面积占流域陆表水域总面积的60.3%、中下游占39.7%,其中青海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陆表水域面积占比最高,分别占40.3%和17.0%;(2)近20年间,流域陆表水域面积总体呈增加趋势,增幅约为49.0%,其中上游地区对流域陆表水域总面积增加的贡献度最大,达到47.7%,中游地区贡献度次之,为42.7%,下游地区贡献度较小,只有9.6%;(3)从流域来看,渭河和汾河流域的陆表水域面积增加较为明显,2000—2019年期间,分别扩大了113.17 km2和55.75 km2,增幅约为139.9%和152.4%。  相似文献   

18.
水环境精细化管理背景下湖泊水质演变特征分析对湖泊水环境整治规划有着重要意义。根据后官湖2010~2018年水质监测数据,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和综合营养状态评价法从年份、月份、季度、水期等4个时间角度分析了后官湖水质浓度、水质类别和富营养化演变特征。结果显示:2010~2018年后官湖总磷、总氮浓度呈上升趋势,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呈下降趋势;2015年以来,后官湖水质为Ⅳ类,超标因子为总氮、总磷,受农业种植、城镇生活污水影响最大;湖泊呈中营养化状态,且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有增加趋势;四季中,除春季水质达标外,其余季节均超标;多年月平均水质除4~6月达标外,其余月份均超标。后官湖湖边与湖心的水质差别较小,说明后官湖属于均匀混合型湖泊。月均降雨量、气温和水位等水文气象指标与水质浓度指标的相关分析表明:降雨量、气温与总氮、溶解氧浓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其余指标浓度与水文气象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85—1986年、1995—1996年、2004—2006年和2014—2015年多时相遥感影像数据,构建了水生植物分类决策树模型,结合沉水植物的生活史差异,研究太湖近30年沉水植物优势种的演替模式。4个时期的沉水植物遥感分类总体精度与Kappa系数依次为64.86%和0.59,70.83%和0.65,63.93%和0.50,64.94%和0.60。研究表明:1985—2015年马来眼子菜由东山湾向西山岛、东太湖向南太湖扩张,竺山湾、梅梁湾的苦草呈锐减的趋势,近年来梅梁湾的沉水植物只有菹草1种,湖心区一直未监测到沉水植物,东太湖沉水植物分布面积最广、种类最多。近30年太湖沉水植物演替主要经历4个阶段,依次为苦草-眼子菜型、小眼子菜型、金鱼藻-伊乐藻型和眼子菜-伊乐藻型阶段。水体富营养化和围网养殖是沉水植物演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