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3 毫秒
1.
拯救ERP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企业老总信心百倍地要做ERP,听了五个厂商的相关报告后反倒放弃了。“搞不清楚什么叫ERP。我刚刚要做,却有A说已经过时了,对阵我还做干吗?”ERP厂商概念的“推陈出新”带路用户的是更多的困惑。社会总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管理需求也在不断发展。不能因为技术的频繁变化而改变名字,  相似文献   

2.
我国ERP应用历经二三十年的艰难历程,时至今日,无论从企业快速发展对ERP的迫切需求和人们对ERP认识的逐步深入,还是从大中型企业ERP应用水平的不断提升和ERP应用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来看,我国企业ERP应用都已经到了深化应用的阶段。那么深化应用的目标与方法是什么?笔者基于对“构建创新型国家”和“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国家发展战略,以及“中国企业缺乏有效管理”的研究与实践,认为我国企业深化应用ERP战略的总体目标是“以深化应用ERP全面推动企业管理创新”。[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ERP市场发展的轨迹,与20世纪最后五年CAD/CAM市场有着惊人相似的一幕,突显的特征是市场价格大战让厂商透不过气来;对于用户而言,更多的感受是ERP软件供应商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市场和概念炒作。今天,CAD/CAM已经进入资本、品牌、技术和用户群趋向集中的竞争佳境,市场更趋理性。ERP佳期几何?即将走过2005,“十一五”期间,我国将进入一个国家大力倡导“企业自主创新”、强调“节能、降耗、环保”新型经济的发展阶段,制造业试图突围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ERP厂商、市场与产业在“战国”群雄角逐的历练之后,能否达成更加务实、理性和成熟,观望中的用户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4.
前段时间,我问一位朋友:在这人海如潮的现实社会中工作、学习、生活,你最想要的是什么?“钱和一个温馨的家”,这样的回答能否得满分,就由广大读者去评判吧。如果让我自己来回答,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我最需要的是安全!难道不是吗?我们人类的生存繁衍,社会的文明进步,国民经济的不断持续发展,都离不开安全的生产、工作和生活条件,如果没有安全作保障,那么,全世界人民所有的物质及精神需求,一切都将无法实现,一句话:“人以安全为天”。  相似文献   

5.
对话花絮     
雅戈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CIO韩永生:首先说个名词,“战略”,什么是战略呢?一个“田”字加一个“各”字就是“略”,而“略”就是打完仗以后怎么分田,毛主席说过打土豪分田地。企业做战略实际上是做两个方面:今天的竞争战略和明天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
剪裁ERP,适应中小企业的今天和明天吗?ERP市场三分天下.如何挑战明天?ERP个性化与标准化。是“鱼和熊掌”的关系吗?SOA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能否促进ERP应用及产业发展? 中小企业ERP 三分天下有其一 构建灵活的ERP系统[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很多人都会问蒋正晖,SAP与MES有哪些不同?或者问,ERP与MES有什么不同?在蒋正晖的眼中,在中国,企业都将ERP当作是万能的。中国企业会先做ERP,再实施MES,然而这却是实施信息化的一个误区。要先实施MES,因为ERP是关注企业的上层信息,如果底层数据都不对,那就得拍脑袋去输入。  相似文献   

8.
当前,ERP已经成为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代名词了,什么行业部可以来一个ERP;什么金融ERP、保险ERP、房地产ERP、出版ERP、旅游ERP……五花八门,ERP被滥用了。为什么不用“金融行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甚至“某某行业网络营销管理系统”……这样直观明确的称谓?这样做不仅方便用户选择适用的系统,而且对软件供应商的市  相似文献   

9.
“国产软件为什么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我认为是对ERP缺乏足够的认识我们并没有站到进入WTO以后的国际环境下做事,到底国内企业需要什么?如何适应企业需求的变化?”东软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运营总监卢朝霞向记者说道。今年.与SAP签约携手打造ERP市场.东软此举实属战略考虑.卢朝霞告诉记者.“其实我们一直在思考.到底什么样的解决方案能够真正满足中国企业的IT需求?。”  相似文献   

10.
吴顺娟 《机电信息》2007,(18):29-33
“我的目的就是把空调变成一个很简单、很普通的商品,就像很多人愿意跑到超市去买一瓶葡萄酒一样会去超市买空调。”华克斯实业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王志平先生如是说。让人顿时有“洗尽铅华始见金”的清新感。的确,在空调这个行业里,太多的市场炒作早已模糊了“空调是商品”这样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当空调变成简单商品,当空调成为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那么关于空调的战争是否就该落下帷幕了呢?王志平是一个在行业打拼了多年的业内人,对行业的认知和了解可谓深刻、独到。和其他的空调经营者有所不同的是,把空调做成在超市就可以买到的普通商品,这是王总做空调的追求。细细想来,这个理想和追求是朴实而真诚的,但是要实现这一目标却要花费相当的精力和无数的努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一说ERP,在会场一直没说话的福建凤竹董事长陈澄清马上接口说:“ERP害死人了。厂商给我们描绘了把眉毛成本都能算出的共产主义蓝图,点了SAP这么好的菜企业却严重消化不良,2000多万的投入让我们吃够苦头。”  相似文献   

12.
企业管理者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无论是已经成为企业日常行为动作的管理业务,还是管理创新和变革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流程,最熟悉这些业务的莫过于企业管理者本身。但在借助ERP管理工具实现企业管理者最熟悉的经营管理过程中,无论是企业上不上ERP的决策,还是实施ERP的过程,我们最熟悉的管理业务一旦冠以ERP,就变得这么神秘,就变成我们企业管理者不熟悉的东西了。如何突破企业业务场景与ERP应用的结合,打破ERP的陌生和神秘,让管理者真正做到“懂业务就懂ERP”?如何让ERP成为更多企业贴身的日常管理桌面工具?成为“人人会用的ERP”。…  相似文献   

13.
厂商“供”与企业“求”之间实现无缝衔接是今天我们面对的问题与困惑,探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哪些问题,已经是“老生常谈”,但也只有问题找准了、摸透了,才能进一步“寻根觅源”.将信息化建设深入下去。在IT建设过程中,企业的薄弱环节在哪?厂商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否周到和全面?IT厂商要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缩短运作时间等方面苦下功夫,帮助中小企业解决竞争压力。可以说ERP是集万千宠爱与一身的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4.
我们常说:ERP的实施是“一把手工程”,是因为ERP的实施牵扯到整个企业的各个部门和部门的每个员工,很多日常的手工业务流程要有很大的变化,甚至是企业组织结构的改变,所以会有人与人之间利益的冲突和权利的再分配,因此只有“一把手”才能真正掌握企业内部的工作调配。但是说“一把手”重要并不是要CEO自己挂帅实施ERP,而是要找到合适的人并赋予他合适的权利来具体推动项目进行,这个高层助手就是—首席信息主管(CIO),所以理准确地讲ERP的实施是:“一把手 CIO”工程。它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CIO的角色定位,取决于CIO与CEO的成功沟通和互动以及他们之间权力的良好对接。  相似文献   

15.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而“成功”二字又最难说得清。什么是成功?古往今来,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成功的说法更是不胜枚举。在哈斯自动数控机械(上海)有限公司,我就发现了一位成功人士的典范。他加入哈斯后,做了不到一个月的工程师,就直接提升为销售部经理。因此,常有人称这位传奇经理人为“哈斯第一人”,每当回忆起这段经历,他总笑道:“可能是因为我从来都只对事不对人。”他就是哈斯销售部经理田伟先生。  相似文献   

16.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东软是国内最大的软件商,但是与用友、金蝶相比,东软在ERP领域却没有自主研发的ERP产品,是否说明ERP市场不是东软的战略核心?目前ERP事业部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相似文献   

17.
脑筋急转弯     
1.用椰子和西瓜打头哪一个比较痛? 2.为什么有家医院从不给人看病? 3.有一头头朝北的牛,它向右转原地转三圈,然后向后转原地转三圈,接着再往右转,这时候它的尾巴朝哪? 4.有一块天然的黑色大理石,在九月七号这一天,把它扔到钱塘江里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5.冰变成水最快的方法是什么?  相似文献   

18.
有人说:“ERP 成功实施三分靠设计、七分靠管理、十二分靠数据”,由此可见,管理是企业成功实施 ERP 的非常关键因 素。作为企业的 CIO 要充分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加强与参与人员的沟通与交流,形成一个良好的 ERP 系统实施团队, 最终保证 ERP 成功上线。下面我通过几个管理故事简要论述一下 CIO 应该做好的一些管理工作,愿能给实施 ERP 的企业 CIO 和管理者带来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9.
不能够再糊里糊涂,不能够再人云亦云:“我们也要上ERP。” 其实ERP是什么?ERP有什么用?上ERP要准备些什么?ERP工程的切入点到底在什么地方?ERP是一副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吗?你怎么面对ERP项目失败的风险?等等等等,一连串的疑问,似乎在选闹钟,我们并没有找到准确、或者相对准确的答案。  相似文献   

20.
斯文 《钟表研究》2008,(3):40-47
“巴特农神殿的魅力,在于神话,在于历史,还是在于建筑技术?我认为,一切审美对象给人的第一震撼必然是外显形态,因此巴特农的力量,也首先在于无与伦比的造型美。单色何以变成了华丽?方正何以变成了丰腴?断残何以变成了整?正是这些问号,组成了一个传世经典”——余秋雨所著《千年一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