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城市开发建设中裸露坡面治理和生态恢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的裸露山体缺口或各类工程创伤坡面,不仅造成水土流失,而且与城市景观极不协调,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裸露坡面治理和植被生态恢复成为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课题,本文对深圳市开发建设当中存在的水土流失现象进行分析并对城市开发建设中的裸露坡面治理和生态恢复的技术要点和难点进行详细论述,并最终提出几种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生态恢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生态恢复学角度综述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原因、特点及后果,运用恢复生态学理论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生态恢复进行了初步论述,并指出当前水土流失生态恢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一步说明生态恢复理念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治理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文章提出甘肃省境内5个分区:甘南高原高寒湿润区为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地,重在保护;陇中黄土高原温带半干旱区为水土流失防治区,重在治理;陇西黄土高原半干旱-干旱区重在黄土丘陵沟壑防治和生态修复;陇东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黄土沟壑小流域治理;陇中黄土高原与陇南山地过渡带生态恢复.  相似文献   

4.
穆棱河作为鸡西市的母亲河存在水土流失及周边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文章以生态治理为理念,提出退耕还草,打造人工湿地,恢复鸟巢等措施与建议,为鸡西市建设生态旅游城市提出生态河道治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结合我国冀北山区开发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生态恢复治理的应用实践,分析了山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原因和特点,对水土流失生态恢复的理论基础和实施原则,以及控制措施,生态恢复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6.
造林困难地区植被恢复的科学检讨及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信宝 《人民长江》2004,35(10):6-7
西北黄土高原、华南花岗岩丘陵、南方岩溶山地和西南干热河谷既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也是非干旱气候区的造林困难地区.通过剖析建国以来人工造林和封禁治理的实践,检讨植被恢复工作存在的科学问题,并对正在开展的生态修复工作提出相关建议.以上4区的大部分地区可以依靠生态修复恢复植被,但C层大面积裸露的华南花岗岩丘陵、严重石漠化的岩溶山地和侵蚀强烈的干热河谷泥岩坡地,通过生态修复恢复植被难度较大,应辅以工程整地、引进外来树种和种植植物篱、藤本植物等人工措施,促进植被自然恢复.  相似文献   

7.
汶川8.0级特大地震引发的大量山地灾害造成了严重水土流失,属于暴发性水土流失范畴。准确把握暴发性水土流失的成灾特征是生态重建的前提。结合汶川地震灾害调查和资料调研,揭示出汶川地震灾区暴发性水土流失的类型、强度、规模、分布以及后期演化等成灾特征,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治的生态重建、灾害监测治理过程中的几个关键问题,体现了灾害与环境认识统一、灾害治理与生态保护相关联的理念。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水土流失已经成为影响城市生态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须针对城市现状水土流失进行治理及水土流失形成与发展规律进行研究.就此阐述城市水土流失存在的现状与危害,提出城市水土流失防治和管理措施,为城市水土流失治理及预防提供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9.
山区水库植物与工程相结合的生态恢复措施体系设计分析对水库工程建设区内原有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治理,项目建设区内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工程意义。为此,结合息烽县永靖镇两岔河水库植物与工程相结合的生态恢复措施体系设计分析典型案例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了解工程概况,研究植物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生态恢复体系;同时着重围绕大坝枢纽区、输水工程区等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展开水库工程生态恢复措施体系总体布局。可为类似山区水库植物与工程相结合的生态恢复措施体系设计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0.
结合山地村寨县镇地方特点,分析山地流域的生态景观特征与文化风貌,根据当下流域发展的问题,提出了生态恢复和文化振兴的关键点。通过对流域河道脉络进行疏通和修复,优化驳岸设计、合理应对山地洪水,充分发挥挖掘民俗民族特色文化内涵,加强特色文化元素提取,协调生态与文明双道路发展,最终实现山地流域的生态恢复和文化振兴。  相似文献   

11.
杨云华 《东北水利水电》2004,22(7):13-14,17
本文分析了辽宁省水旱灾害各因素的发生发展规律、特点及物理成因,对今后一段时间洪旱发生的可能性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辽宁省防灾减灾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生态环境恶化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改善人类与动植物的生存环境,提高了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在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过程中,必须讲求科学,遵循自然规律,否则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了有效地解决淤泥质基础大荷载下的稳定问题,出现了一种适合淤泥质滩地建筑的新桩型-夯扩桩.文中对夯扩桩的特点、施工工艺;设计和计算进行了介绍,并阐述了夯扩桩在设计施工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水工建筑物混凝土碳化、冻融破坏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了水工建筑物混凝土碳化、冻融破坏的防治措施,以"防重于治"为原则.  相似文献   

15.
据2005年完成的《绥宁县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资料表明:该县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为70690人。该县把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做为落实省政府八件实事后,把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做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来抓。2004年以来,共兴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54处,解决3.325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工程总投资1141.245万元。  相似文献   

16.
目前,大汶河河流污染严重,不仅污染了东平湖,不 危及南水北调东线调水,治理大汶河河流污染问题已刻不容缓。鉴于大汶河河流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原因,应从管理措施和工程措施两方面着手,坚持统一规划、突出重点、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等多项措施,恢复大汶河生态系统的平衡。  相似文献   

17.
水土保持与植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介绍了植被破坏对水土保持的危害,详细论述了水土保持与植被的内在关系,认为植被不仅具有绿化美化、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而且具有较强的水土保持功能,是土水保持的根本性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张家口、承德地区风沙形成原因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河北省防沙治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河北省不同类型区的自然、地理及社会经济条件,提出了风沙治理模式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大量的数据和事实,对沙尘暴的形成、土地沙化、荒漠化的现状和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大水土保持力度、严格执法等防止土地进一步沙化、荒漠化的措施,以减少沙尘暴的发生。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0.
黑土区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肥沃的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然而由于每年的自然侵蚀和过度的人为开垦,黑土区水土流失问题日趋严重,不少地方的黑土已完全丧失了生产能力,因此加快黑土区水土流失防治,抢救性地治理和保护黑土资源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