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转向防伤害人体模块冲击试验是国家汽车产品强制性试验之一.通过对国内外强制性以及企业标准的研究,研制出一种可同步采集碰撞水平力、冲击速度、冲击加速度、转向管柱溃缩量以及试验录像的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所有传感器同步触发,采集频率高,通过位移传感器直接测量与加速度传感器二次积分间接测量的对比,确定最适合高速碰撞下的管柱溃缩量测量方式.该系统最终生成的水平力-溃缩量位移曲线得到了国内转向系统生产厂商的一致认可.  相似文献   

2.
<汽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标准(GB20071-2006)中明确规定,所有M1类车型和N1类车型,都必须满足侧碰的强制性规定.汽车侧面碰撞计算机仿真分析是汽车碰撞安全性研究的重要试验方法之一,而移动变形壁障模型是开展该试验的基本工具.按照法规中对移动变形壁障性能的要求及验证试验的方法,建立了移动变形壁障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验证试验的仿真,确定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客户对汽车的使用要求越来越高,建设高水准的整车碰撞试验室对于汽车产品和品牌质量的超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汽车安全试验室的建设有利于缩短开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关键技术保密、试验能力建设等相关研发工作的开展。汽车安全试验室将分为两期建设:一期规划建成整车碰撞试验能力,满足国内外NCAP等相关试验标准要求以及部分区域性法规要求;二期建成台车试验、行人保护试验及零部件试验能力,满足国标以及部分国家及区域性标准和法规的要求。建成后的汽车安全试验室将对新开发车型安全性能的要求和考核更加全面和规范。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汽车碰撞的相容性情况,采集并分析了乘用车车身非碰撞侧加速度值和客车侧面碰撞试验台车质心加速度值,对比分析了乘用车与客车侧面碰撞试验后蜂窝率的变形情况。经过分析得出乘用车与客车的碰撞相容性较差。在道路上行驶时,应避免与质量相差较大的汽车发生碰撞,以保证自身的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5.
彭宗峰  郭祚达  林大全 《机械》2004,31(12):54-55,65
汽车安全碰撞假人在汽车工业安全领域的研究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保证假人能满足汽车碰撞试验的要求,在试验前需要对试验用假人进行标定试验。本文着重讨论了假人的几个主要部分的标定试验。  相似文献   

6.
冯兵伟  宋建锋  丁鹏飞  薛涛 《机械》2020,47(3):44-50
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C-IASI)是基于实车碰撞试验从汽车安全风险角度出发制定的汽车碰撞试验规程。为了更好地认识其对我国保险行业汽车安全风险评估及汽车安全性测试发展的促进作用,从介绍C-IASI的试验规程着手,根据汽车被动安全碰撞测试要求,通过对2017版本C-IASI与现行RCAR、E-NCAP和IIHS在试验类型、试验方法、试验速度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分析探讨了不同测试项目的模拟场景以及差异原因,并对C-IASI进一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随着世界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及道路交通伤害的不断增长,汽车碰撞性能已经成为汽车设计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本文介绍的侧面碰撞形式在日常的车辆行驶过程中经常可见,文中阐述的试验方法是按照法规GB20071—2006及ECER95中的要求,采用950kg的可变形移动壁障以50km/h的速度垂直撞向汽车侧面,对采集的假人数据及车身变形情况进行分析,找出结构问题,并进行优化,以满足法规要求。  相似文献   

8.
根据牛顿运动定律的惯性原理,利用国家汽车碰撞的标准试验数据,研究实现了平面内360°敏感度的车载机械式传感器.运用物理仿真实验室对传感器运动情况仿真,当汽车车速超过50km/h时传感器能精确发出碰撞信号.经过材料选择、尺寸精确计算的传感器结构均能满足当前汽车车祸碰撞及时发出报警信号的任务,在汽车车载报警系统以及车载气囊...  相似文献   

9.
为了高效评估防撞梁系统变化对整车碰撞性能的影响,基于整车正向开发流程,创新定义了防撞梁系统在整车碰撞中的性能要求,创建了防撞梁系统变化对汽车整车碰撞性能影响的等效评估方法。即从材料参数、材料高速拉伸性能、CAE分析、子系统试验4个方面进行评估和对比,可有效判断防撞梁系统的差异性及对整车碰撞性能的影响。通过研究某平台汽车铝前防撞梁原材料供应商切换对整车碰撞性能的评估案例,验证了等效评估方法的有效性,避免了整车碰撞验证,提升效率,降低费用。  相似文献   

10.
假人参数在碰撞试验中对碰撞模拟结果有显著影响,分别对汽车正面碰撞实验应用的HybridⅢ男性假人头部与颈部标定试验要求、步骤等及实验结果的分析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并通过具体试验对某HvbridⅢ做了头部与颈部的标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