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洪泽湖水位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泽湖是淮河水系中重要的调蓄湖泊,也是作为淮河下游关键性的调蓄控制工程,其正常蓄水位为13.0m(废黄河基面,下同),相应蓄水面积为1698.7km^2,相应库容为30.11亿m^3(面积和容积根据1992年实测地形资料计算)。  相似文献   

2.
洪泽湖大堤     
柏川 《中国水利》2007,(4):I0018-I0019
“倒了高家堰,淮扬二府不见面”。自古以来,这一说法就在淮河下游广为流传。高家堰是洪泽湖大堤的古称,它北起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经洪泽县高良涧镇,南抵盱眙县堤头村,南北逶迤67.25km,高8~9m,底宽50~150m,顶宽10-30m,有着“水上长城”的称誉。  相似文献   

3.
洪泽湖是一座调蓄淮河上、中游15.8万km^2面积来水的平原水库,总库容176亿m^3。湖底高程比下游地区地面高出4~8m,数百年来,洪泽湖大堤屡建屡毁、屡毁屡建,仅1575年~1855年的280年中,大堤溃决就达140余次。而历次堵口过程中使用的柴、乱石、埽都成为了大堤堤身的隐患。本文就大堤现存在的问题及加固方案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也谈洪泽湖的治理与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乃聪 《江苏水利》1999,(12):11-12
1 前言 洪泽湖经过半个世纪的治理,已形成一座防洪、灌溉、航运、水产、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巨型平原湖泊水库。1991年淮河中、下游地区出现严重的洪涝灾害后,对淮河干流的治理问题,不少专家提出建议,扩大洪水出路,降低防洪水位,并重新提出研究淮河与洪泽湖分开的规划方案。其中淮河入海水道,已于1998年12月28日开工,计划到2005年建成。届  相似文献   

5.
淮河本来是一条尾闾通畅的入海河道,自12世纪起,黄河南泛,侵泗夺淮约700年,使淮河和沂沐泗河的洪水失去了正常的出路。 对淮河下游治理的主要目标是扩大洪水出路,提高防洪标准。主要工程措施是加固洪泽湖大堤,整治入江水道,开辟苏北灌溉总渠,建设分淮入沂工程,还计划开辟入海水道工程等。 洪泽湖及洪泽湖大堤。洪泽湖,远古时是黄海的海湾。随着海岸东移,平原扩大,洼地成为湖泊。淮河右岸的破釜塘等湖泊,在自然力与人力的共同影响下逐渐形成了洪泽湖。现在,洪泽湖  相似文献   

6.
1资源利用情况及存在问题分析洪泽湖位于江苏省西北部,是淮河下游最大的拦洪蓄水平原湖泊型水库,也是建设中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调蓄湖泊之一。洪泽湖水域面积1597km(2水位12.5m),正常蓄水位13.0m,设计洪水位16.0m。洪泽湖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作用巨大,具体表现在防洪、灌溉、航运、发电、水产养殖、环境生态等方面。洪泽湖大堤保护下游地区人口2000多万人,耕地200多万hm2,发挥着重要的防洪减灾作用。如果洪泽湖周边实施滞洪,则可滞洪26.4亿m3。洪泽湖水资源丰富,多年平均入湖水量约342亿m3,为苏北地区城乡居民的生活用水和工农业…  相似文献   

7.
淮河与洪泽湖河湖关系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系统研究淮河与洪泽湖的河湖关系,提出河湖关系是建立在水沙交换作用基础之上,河湖关系包括河流、湖泊和入湖三角洲演变、洪泽湖调蓄量变化以及出湖河道的演变和泄流能力这几个方面。同时阐述河湖关系的历史研究和演变过程,并分析河湖关系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望河湖关系的研究趋势,认为河湖关系的研究还需要更多的理论基础以及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8.
从泄洪调蓄能力计算入手,比较了几种河湖分离方案。对比实测洪水资料并进行效益分析,指出恢复淮河干流深泓纵坡的挖深分离不仅具有可观的排涝效益,而且入海通道的泄洪效益也很显著。指出洪泽湖淤积阻力损失是淮河防洪、排涝标准过低的根本原因;科学而长远的解决方案将是入海通道泄洪、输沙、航运等综合社会经济效益最优而对环境影响最小的方案。提出了淮河与洪泽湖分离的规划研究方案和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论洪泽湖的治理与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洪泽湖——动人情怀的湖 洪泽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扼守淮河流入江苏的口门,波涛万顷,水天一色,既是苏北千里沃野的防洪屏障和蓄水宝库,又是土地革命时期农民运动非常活跃的地方。抗日战争期间,新四军军部有较长一个时期就设在盱眙县岗村乡的黄花塘,抗日烽火遍及洪泽湖畔。  相似文献   

11.
在江苏北部的版图上,有一面明镜般的形如天鹅昂首振翅欲飞的大湖泊,这就是中国内陆五大淡水湖泊之一的洪泽湖.它上承淮河来水,下而分泄入江、入海.据武同举著<淮史述要>:"淮,古称四渎(注:江、淮、河、济)之一,其水独流人海.不闻有水患;自淮为河(黄河)夺,人海路壅,潴为洪泽.旁泄入江,更穿运河以人海.淮始有患.洎(音ji,及、到之意)河化徙,淮不能自复其故道,为患如故."  相似文献   

12.
洪泽湖蓄泄关系与淮河中下游防洪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洪泽湖的蓄泄能力,分析了以洪泽湖为中心的淮河中、下游防洪的各种关系,提出了把洪泽湖及其进出河道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对改善淮河中下游地区防洪排涝条件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3.
1基本情况洪泽湖是淮河中下游防洪体系体现“蓄泄兼筹”的一座巨型调蓄水库,淮河上、中游15.8万km2来水经洪泽湖调蓄后入江、入海。洪泽湖汛限水位12.5m(废黄河基面,下同),蓄水位13.5m,设计水位16.0m,校核洪水位17.0m,相应兴利库容34亿m3,设计调洪库容98亿m3。湖底高程一  相似文献   

14.
毛世民  许浒 《治淮》2009,(2):23-25
洪泽湖横断淮河改变了淮河中游河道纵剖面。中游河道按河流动力学特性明显地分为三段。基于实测的河道纵剖面和河床边界条件的资料以及河床演变基本情况的研究,认为溯源淤积限于浮山以下,不可能导致蚌埠以上河床普遍淤高;概化的河道段深泓纵剖面指数型曲线反映黄河夺淮前中游河道深泓高程沿程变化的特性。消除洪泽湖作为中游段侵蚀基准面的效应.实施河湖分开,淮河洪水直接入海,利用机械疏浚和溯源冲刷治理入湖河口段,降低洪水位,是减轻洪涝灾害,构建人与环境和谐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5.
淮河与洪泽湖的关系是治淮的关系问题,围绕这一问题的争论持续了近一个世纪,如何改善河湖关系依然是新世纪治淮需要物质特别和及早研究的课题,本文简要介绍河湖关系的现状和处理河湖关系特别是河湖分隔的有代表性的观点和设想。  相似文献   

16.
陈昌仁  张立师 《江苏水利》2021,(4):58-60,65
洪泽湖的安危与生态关系到人民福祉,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加强洪泽湖治理保护逐步深入,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存在突出问题.围绕洪泽湖治理保护,提出了树立"三种思维",打造"三个样板",树立"三精理念",统筹"三大融合"等主要举措,为推进洪泽湖治理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李晗宇  邓涯  张维  马爱兴  胡颖 《江苏水利》2021,(12):15-19,39
在实测水文、地形和闸涵枢纽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包含洪泽湖及主要出入湖通道在内的大范围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对洪泽湖中低水位下(13.0~14.5 m)湖区水流特性、分流特性和出湖段局部水动力特征等进行了计算与分析,揭示了洪泽湖泄洪不畅的原因.结果 表明,湖区主流在南侧由淮河口大幅摆弯至三河闸入江,呈明显的吞吐之势;随入湖流量的增加和洪泽湖水位的不断抬高,南北侧分流线逐渐北移,经北侧二河闸及入海水道的泄洪流量占比有所加大,而出湖段水面比降整体有所减小;北侧出湖段二河闸上游引河的河槽狭小,形成卡口区,在中低水位期大幅限制了洪泽湖北侧的泄洪能力.  相似文献   

18.
扩大入江、入海泄量对洪泽湖及其上游淮干水位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洪泽湖的出湖流量变化对洪泽湖的泄流能力以及淮河中下游水位的影响,建立淮河中下游一维、洪泽湖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通过实测水文资料对模型进行率定及验证。基于数学模型,分析了扩大入江水道以及入海水道泄量对洪泽湖及淮河干流水位的影响。结果表明: 提高淮河入江水道泄流能力使其达到设计泄量,能使洪泽湖湖区内各个位置水位有所降低,其中蒋坝水位降幅最大,1991 年洪水时下降 0. 7 m,2003 年洪水时下降 0. 62 m,同时使淮河干流沿程水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从上游至下游沿程水位降幅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实施淮河入海水道工程对 1991 年型洪水洪泽湖湖区水位降低效果明显,其中蒋坝水位降幅最大,为 0. 06 m。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的启用能够使洪泽湖内水位有明显的降低,其中蒋坝水位降低幅度最大,1991 年洪水蒋坝水位降低 0. 3 m,溧河洼地区以及淮北淮南处降幅比蒋坝小,对淮干入湖河段水位的降幅相对比较小,到吴家渡水位降幅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赵一晗  陈长奇  宋轩 《人民长江》2017,48(21):15-17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对洪泽湖周边滞洪区的运用方式进行过专门的研究;在现有研究中,只是将其当成单一的一次性全部滞洪来理解,一旦形成滞洪,经济损失将是巨大的。随着淮河入海水道二期等工程的规划实施,淮河下游泄洪能力进一步扩大,为洪泽湖周边滞洪区的运用方式调整创造了条件。根据洪泽湖周边滞洪区的地形、人口分布特点,提出了分区滞洪的方案,并分别测算了现状和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建成后两种工况下的运用效果。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了未来滞洪区的面积调整及滞洪区安全工程建设的建议,拟为优化洪泽湖周边滞洪区调度运用方式以及国家172项重大工程洪泽湖周边滞洪区建设工程的前期工作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