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子 淮河湾湾淮水长,淮河两岸好风光, 古往今来趣事多,拾掇拾掇一大筐。 72水归正阳之说 “黄河宽,长江长,72水归正阳”,这首民谣传了一代又一代。 正阳,古称阳石。周世宗显德年间(公元954~959年)设耒远镇。明代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设正阳关。今为安徽寿县正阳镇。正阳,这座滨淮名镇,对沿淮人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淮河源自桐柏,东流经正阳,两岸汇入大支流有洪河、谷河、润河、史河、泉河等72水。  相似文献   

2.
水岩 《山西水利》2013,(12):51-52
古称中陵川水、中陵水,又名兔毛河,亦名沧头河,源于山西、流经内蒙古,是黄河一级支流——浑河(红河)的上游河段。《水经·河水注》:“(中陵川)水出中陵县西南山下,北俗谓之大浴真山……东北流,迳中陵县故城东北……又西北流迳善无县故城西……”。  相似文献   

3.
洪泽湖位于江苏省的西北部。淮水经洪泽湖调蓄后,大部分从三河闸南泄长江,部分由苏北灌溉总渠东注入海。大水年份,若淮沂洪水不遭遇,还可以通过分淮入沂,相机分泄部分淮水到新沂河,借道入海。 洪泽湖最大库容为135亿立方米,可以转承15.8万平方公里的来水。由于湖区地貌为西北向东南倾斜,湖东的洪泽湖大堤与水工建筑群一起,组成了洪泽湖控制枢纽,可常年拦蓄水源近40亿立方米,发挥着防洪、供水、水运、水产、水力发电、改  相似文献   

4.
苏轼从实践中提炼出特别的感受:"余以为水者,人之所甚急。而旱至于井竭,非岁之所长有也。以其不常有,而忽其所甚急,此天下之通患也,岂独水哉。"在《乞开西湖状》中,他联想到西汉汝南鸿隙陂的兴废教训:"陂湖河渠之类,久废复开,事关兴运。虽天道难知,而民心所欲,天必从之。"引出了经世治政的通理。  相似文献   

5.
黄克清 《江苏水利》2011,(12):10-10,12
淮安“居天下之中”,“扼漕运之中”,地理位置独特、区域优势明显、自然水资源丰富、水生态环境优美、水人文历史悠久,河湖水域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30.37%,是“一块漂浮在水上的土地”。淮安,取“淮水安澜”之意。淮安的兴衰与水密切相关,她曾因水而兴,历史上有“壮丽东南第一州”、“运河之都”、“淮上江南”的美誉,也曾因黄河夺淮,饱受洪灾肆虐。  相似文献   

6.
《水经注》卷28·河水中载:“沔水又东入侍中襄阳侯习郁鱼池。郁依范蠡养鱼法作大陂,陂长六十步,广四十步,池中超钓台,池北亭郁墓所在也。列植松篁于池侧,沔水上郁所居也。又作石(?)迳引大池水于宅北作小鱼池,池长七十步,广二十步,西枕大道,东北二边限以高堤揪竹,夹植莲芡覆水,是游宴之名处也”。据此记载,该园林在今襄阳市  相似文献   

7.
<正>沁河又名沁水,古称少水、涅水。《山海经》:谒戾之山,"沁水出焉,南流注于河。"《汉书·地理志》谷远:"羊头山世靡谷,沁水所出。"《水经·沁水》:"沁水,出上党涅县谒戾山……又东过武德县南,又东南至荥阳县北,东入于河"。《水经注》"沁水即涅水也。或言出谷远县羊头山世靡谷。三源齐注,迳泻一隍,又南会三水,历落出左右近溪,参差翼注之也。"《元和郡县志》绵山县:"沁水,一名少水,出县东南二十四里覆甑山。  相似文献   

8.
于淑坤  陈红卫  高小琴 《治淮》2009,(11):17-18
一、淮安市饮用水源地现状 淮安市地处淮河流域下游,以废黄河为界,南为淮河水系,北为沂沭泗水系,水源以客水为主,水质受上游来水影响较大,主要水体有淮河、洪泽湖、淮河入海水道、苏北灌溉总渠、废黄河、中里运河、二河、淮沭河、盐河等,各水体基本由洪泽湖(淮水)补给,淮水较枯时通过“江水北调”或“引沂济淮”补充,  相似文献   

9.
淮河古称淮水,与江、河、济并称“四渎”,独流入海。根据《禹贡》等我国先秦典籍中记载:“导淮自桐柏,东会于沂泗,东入于海。”古时的淮河,自发源地奔腾东流,除在豫、皖两省汇纳诸流外,至今江苏淮阴市,有古泗水来会,在云梯关(今江苏响水县境内)注入黄海。泗水发源于山东省泗水县以东的陪尾山,流经曲阜至兖州折向南流,至今鱼台县又东南流至彭城(今徐州),纳古汴水,至下邳(今江苏邳县南),会沂水、沭  相似文献   

10.
江、淮、海三水汇聚古泰州是受水的滋哺,受江、淮、海三水的着用形成的一颗具有璀灿历史文化的明珠城市.泰州古称海陵,处于长江尾闾、淮河下游、大海之滨.长江上游泥沙的下泄、淤涨,淮水汛期的漫溢带来浮土、有机质的沉淀、冲击,大海的潮汐相拥、推托,使泰州大地逐渐增高,如玉一般地浮出于三水之间,或橙黄、或碧绿,密如蛛网的河,纵横飘逸是其纹饰;薄如蝉翼的雾,晶莹剔透,遮其清晨,罩彼薄暮.泰州没有山、只有水,泰州是个江、淮、海三水汇聚,清、浑、咸三味交融的特色城市.正是由于以上这些原因,古时又别称泰州为“三水”…  相似文献   

11.
淮河     
淮水东南地,孤烟生乍直,春浪掉声急,请流宜映月,无风渡亦难。远树望多团。夕阳帆影残。今夜重吟看。注解: 韩侧,唐中期人,大历十才子中的佼佼者。这是一首描写淮河雄伟壮丽的诗篇。头两句直写淮河的磅礴气势,长淮一泻东南,奔腾而去,烟波浩荡,令人叹服。三、四句用衬托手法写淮河雄伟壮阔,天低树远,浩渺无边,真是洋洋大观,令人起敬。四、五句用特写镜头写春风浪急、渔人客子归掉落帆的情景,令人钦羡。最后两句写夜景,清流映月,对淮尝景吟诗,义有一番情趣。淮河@韩翃~~  相似文献   

12.
南水北调     
一、前言我国是一个土地辽阔、水利资源十分丰富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土地总面积963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2亿亩,全国多年平均地表迳流量约26,500亿立方公尺,粗略估计灌溉用水约8,000亿公方,连同恳荒、发展林业、城市工业和航运用水,总的需水量仍小于地表迳流量,可见我国水利资源是很丰富的。但是水量地区分配很不均匀,黄河流域及下游华北平原的滦、海、淮、沂、沭、泗等流域和胶莱地区,总面积占全国的14.2%,耕地6.6亿亩,占全国的38%,而地表迳流只有1,240亿公方,占全国水量的4.7%。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总面积约为全国的42%,耕地面积为全国的49%,而地表迳流量却占全国的75%,足见水量在地区分配上的不均匀程度了。华北大平原包括冀、鲁、豫、皖、苏五省的全部或  相似文献   

13.
《治淮》2021,(8)
正一、湖泊基本情况瓦埠湖位于安徽省中部,属淮河中游南岸东淝河水系,地理位置为北纬32°13′14″~32°32′51″和东经116°27′00″~117°04′,湖区涉及淮南和合肥两市,南北长约60km,湖宽最宽处约6km,湖底高程15.5m,平均水深2~2.5m,最大深度4.5m。瓦埠湖属河流型湖泊,是受黄泛影响,河道淤积,河床抬高,淮水上涨,东淝河出口处排水不畅,在其中部低洼处形成的狭长湖泊,主要入湖河流为东淝河、庄墓河、陡涧河和万小河,湖水经东淝河下段过东淝闸北流入淮。  相似文献   

14.
《山西水利》2013,(11):51-52
浍河,古名浍水、翼水,汾河第三大支流。《左传·成公六年》:韩献子日:“新田有汾、浍以流其恶。”杜预注:“浍水出平阳绛县南,西入汾。”《史记·赵世家》:“魏败我浍,取皮牢。”正义引《括地志》:“浍水在绛州翼城县东南二十五里。”《元和郡县志》翼城县:“浍水,今改名翼水。”《水经注·浍水》日:“浍水,出河东绛县东浍交东高山,西过其县南,又西南过篪祁宫南,又西至王泽,注入汾水。”  相似文献   

15.
汴河,隋代谓之通济渠,唐改名广济渠,宋曰汴河。它是自隋至宋期间沟通黄、淮(河)的一条运河。汴河行经汴河行经,自板渚(今河南荥阳汜水镇东北三十五里之邙山脚下)引黄河水东行于古汴水故遭,经花园口北入中牟县境,至开封市别古汴水折而东南流,经陈留镇南,雍丘(今杞县)北,睢县老城北,宁陵城北,至宋城(今商丘县)东南行蕲水故道,经虞城之谷熟集南、沙岗店南,夏邑县之济阳集南、会亭集,永城县夫阳集南、永城南城壕、二十里铺东流入安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寿县古城位于八公山下,据明嘉靖《寿州志》记载:“寿阳(寿县)南引荆汝之利,东连三吴之富,北接梁宋,西援陈许,外有江湖之阻,内有淮淝之固。”由此可见,寿县城选地精良,布置严谨。寿县古城的形成,可追溯至远古时期,观城大体沿建于北宋年间(公元1068~1077年)。明嘉靖《寿州志》记载:“寿春城旧在八公山之阳,淮水东南五里许,周显德中徙至淮北,宋熙宁间复故处,宋嘉定间许都统重。周围十三里有奇。”清光绪《寿州志》也有同样记载:“寿县今城为南唐寿州城,显德四年周世宗迁治下蔡时,故城大抵毁坏。今城或是熙宁间所重筑阜。嘉定间许都统重修。”  相似文献   

17.
寿县城墙为南宋嘉定十二年(公元1220年)建康都统许俊为御金兵“即旧址”重筑,迄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寿县城座落于淮河南岸、八公山之阳。东淝河经城北西流入淮,南下  相似文献   

18.
感潮河段洪水预报的不恒定流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感潮河段的水流过程是外海潮汐和上游迳流共同作用下的运动过程,其流速、水位和过水断面等因素随时间而变化,属于不恒定流过程。因此,潮汐河口的洪水预报较之无潮河流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19.
引言 两千多年来,济渎是个谜一般的存在.根据《尔雅·释水》:"江、河、淮、济为四渎.四渎者,发源注海者也",济水应当是条独流入海的河;而按《尚书·禹贡》:"导沇水,东流为济,入于河,溢为荥,东出于陶丘北……"济水明显被黄河所截,无法独流入海.这些最早关于济水的权威文献之间的矛盾,昭然若揭.  相似文献   

20.
<正>记者5月14日从安徽省发改委获悉,淮水北调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获省发改委批复,标志着该工程前期工作完成阶段性任务,为工程全面开工建设打下坚实基础。淮水北调是为淮北、宿州两市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的跨区域调水工程,以两市城区工业供水为主,兼顾输水沿线城镇、农业灌溉和生态用水。淮水北调工程总投资13.45亿元,输水线路全长265.9km。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河渠工程和建筑物工程。工程规模为近期抽淮流量50m3/s,出香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