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农业面污染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对降雨径流对城市地表的冲刷所带来的污染物造成的面源污染;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所导致的面源污染;农业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在较大的降雨径流冲刷下的水土流失污染。以2005年为基准年对邯郸市农业面源污染进行调查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全区化肥流失量占农业污染物的90.91%,是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在总磷、总氮、氨氮和COD 4项污染物中,总氮占污染物总量的63.58%,总磷占总污染物的27.22%。研究结果为该区面污染源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农田流失的氮磷为主要来源的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农田径流污染发生规律及阻控方法等问题,剖析了影响农田径流污染的关键要素,系统梳理了以“源头减量-过程阻断-末端净化”为主体思路的农田径流污染控制技术,分析了不同种类技术措施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及限制因子。指出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农田径流污染的监测并建立风险评估模型,深入探究以施肥优化为主、多种手段为辅的农田径流污染源头控制体系,提升农田径流污染处理设施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建立适用性强的集约化农区面源污染绿色低碳综合防控技术模式,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水文模型在非点源污染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前言非点源污染是指在降雨径流的冲刷和淋洗作用下,大气中、地面和地下的污染物进入江河、湖泊、水库和海洋而造成的水体污与点源污染(集中排放废污水)相比较,非点源污染的显著特点是:受不易准确预测的水文循环(主要是降雨转化为径流的过程)的支配,污染物来源和排放点不固定,排放具有间歇性。且污染负荷变幅大。此染,其形成过程如图1所示。按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可分为:农业(农药、化肥等)、城市、林业、交通运输(公路、铁路、航远等)和矿山等非点源污染。  相似文献   

4.
对东江源头典型山区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解析该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源、污染负荷量和污染负荷强度,以期为保障粤港澳大湾区水源安全,促进流域精准治污提供参考依据。从县域乡镇尺度上对定南县东江流域内的人居生活、农业种植、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等污染类型进行分类调查,采用输出系数法和等标污染负荷法对污染负荷量与污染负荷强度进行估算,应用聚类分析法和ArcGIS分析污染物空间分布,发现定南县东江流域农业面源主要污染物为TN、NH+4-N,主要来自人居生活和农业种植,污染源集中在历市镇和鹅公镇。加强居民水环境保护意识,加快配套污水管网建设,强化污水设备运行管理,合理施用氮肥和磷肥,对促进东江源头山区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持续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黄河流域非点源污染估算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介绍了黄河流农村生活、农田径流、分散式畜禽养殖、水土流失、城市地表径流这5类非点源污染的估算方法,并给出了根据此方法和有关参数所估算的黄河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结果表明:黄河水体中非点源污染主要为农田径流和水土流失;TN、TP对黄河水体的污染物总量贡献率较大;污染物在龙门—三门峡河段入河量较大。  相似文献   

6.
城市面源污染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城市面源污染物的种类、来源和危害,以及对受纳水体的影响两方面综合进行分析;系统归纳了城市面源污染特征的研究结果,得出结论:城市地表径流中污染物以悬浮颗粒物为主,其浓度明显大于城市污水;重金属及碳氢化合物浓度在数量级上与未经处理的城市污水基本相同;COD、BOD5、总大肠菌数、TN和TP都低于未经处理的城市污水;不同使用功能的地表降雨径流过程排污状况中,商业区污染负荷最大;城市地表径流污染物中的金属主要来自屋顶径流;碳氢化合物和铅主要是吸附在颗粒上,其他污染物浮动性较大。最后分析了城市面源污染的影响因素,如降雨强度、降雨量、降雨历时、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大气污染状况、地表清扫状况等。  相似文献   

7.
开展城市雨水径流监测,定量评估径流污染水平,分析污染规律及影响因素,可为科学制定水环境治理方案提供重要依据。以我国平原河网地区某城市一典型滨河片区为例,基于对不同下垫面雨水径流及周边河道常规污染物指标的监测,结合河道水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径流污染程度及对河道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监测区域径流污染程度总体较高,其中COD、TN、TP指标的平均浓度均接近或超过地表水劣Ⅴ类水质;不同降雨事件、不同污染物、不同取样点雨水径流的初期冲刷程度均不相同,并且与降雨强度和前期污染物积累情况等因素密切相关;降雨过程中工商业发达、人员与交通密集区域排放的雨水径流增加了河道中COD、SS、TN、TP等污染物的浓度;对比结果显示监测区域部分污染物指标的城市径流污染物年排放量超过污水处理厂尾水污染物排放量。  相似文献   

8.
缺资料流域农业面源污染负荷研究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充分考虑降雨和地形对面源污染物传输影响的条件下,为能有效解决缺资料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定量化估算和综合评价的问题,以古蔺县境内的古蔺河流域为例,基于改进的输出系数法和源强系数法,将研究区内3类污染源和4种污染物的输出负荷进行定量估算;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对该流域农业面源污染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中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其中主要污染源为农村居民生活污水和畜禽养殖,占总等标污染负荷的74.19%;主要污染物为TN、TP和NH3-N,占总等标污染负荷的95.83%;对古蔺河污染贡献度较大的乡镇依次为古蔺镇、双沙镇和石宝镇,占总等标污染负荷的23.32%。根据分析结果,古蔺河流域应加强农村居民生活污水、畜禽养殖粪便及废水等有机废物的治理,合理施肥,减少氮磷流失。  相似文献   

9.
农田污染是农业非点源污染重最主要的污染源,而土地利用方式又是影响非点源污染的关键因素。本文分别对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农田地表径流、水稻田排水、村镇地表径流和渔业养殖等6种非点源污染,采用等标污染排放法,并选取COD、NH3-H、TN和TP作为评价因子,对宁夏灵武农场的污染源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灵武农场各种污染物日排放量达到169万kg,其中COD的排放量占84.1%,6种污染源中地表径流占45.26%;TN和TP是主要污染因子,占60%以上,其中畜禽养殖污染源的TP达82.09%;若按照国标Ⅳ类水质要求,日等标总排放率将达3.28亿m3。根据灵武农场污染特点,提出了改善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和推进科学养殖等防治对策,实现无污染排放。  相似文献   

10.
滇池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红兵  陈宇 《人民长江》2009,40(1):57-58
目前,农业面源污染是我国3大环境污染之一,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妨碍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根据农业部工程建设服务中心组织实施的2007年农业部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绩效考评的基础资料,阐述了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对云南滇池边的芦柴湾和上海埂村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试点的5种措施及获得的环境与经济效益进行了介绍。通过综合措施,农业面源径流中的污染物浓度可以大为降低,而且能通过节省农药、化肥投资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AGNPS及GIS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陈国湖 《人民长江》1998,29(4):20-22
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AGNPS把流域划分为正方形网格单元,对各单元独立计算其降雨径流和土壤流失量,用连续方程进行迁移演算,在流域出口累计总土壤流失量及其携带的污染物量。模型简单实用,对资料要求不高。  相似文献   

12.
AnnAGNPS模型在太湖流域丘陵区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菲  张文胜  刘庄  周根富 《人民长江》2009,40(21):79-82
太湖流域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缘,其富营养化和水污染日趋严重的现象已成为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环境问题。目前流域的农业非点源污染比较突出,尤其是湖岸周围的丘陵区,农业活动频繁且距离太湖较近,在降雨条件下随径流流失的农田营养盐是太湖非点源污染物的重要来源。结合实测资料及利用ArcGIS、ArcView等GIS软件,建立太湖流域典型丘陵区(梅林小流域)AnnAGNPS模型数据库,将非点源污染模型AnnAGNPS运用于研究区,进行农业非点源污染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预测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基本相符,相关程度较高,认为该模型可用于太湖典型丘陵区,因而该模型在太湖典型丘陵区非点源污染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太湖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特征及控制途径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品,导致太湖地区土壤环境质量下降、河流水质变差、湖泊富营养化.当前,要注重对面源污染物质的形成过程及其量化进行研究,通过农田养分投入的减量化技术、地表径流及渗漏的生态拦截技术、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技术和养殖业废物的控制技术等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14.
选取常熟金泾塘地区典型农用地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降雨研究不同降雨条件下径流污染物的输出特征,并分析径流污染对河水污染的贡献。结果表明:小强度降雨径流初期污染物输出浓度最大,而高强度降雨径流污染物输出最大浓度相对滞后;污染物TN和CODMn输出总量远大于TP和氨氮,且污染物输出总量随雨强增大而增加,但并不呈线性增长关系;径流污染输出的TN和TP对金泾塘河水污染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泾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状况及空间分布特点,采用输出系数模型估算泾河流域2017年农业非点源污染TN、TP、NH_3-N和COD产生量,再利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和聚类分析进行评价,结合ArcGIS软件得到污染物年产生量空间分布图,最后利用径流分割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2017年泾河流域TN、TP、NH_3-N、COD输出负荷分别为124 857.49、5 023.19、26 655.73、258 961.52 t,各污染物空间分布较一致;从污染物角度分析,首要污染物是TN,从污染源角度分析,TN、TP、NH_3-N等标污染负荷中土地利用贡献率最大,COD等标污染负荷中最大的污染源是畜禽养殖,等标污染负荷从西北至东南呈递减趋势,最大值均出现在环县;采用聚类分析法将泾河流域32个县(区)划分为6个污染等级,流域中上游区域污染水平最高,同时提出3种污染防治对策;运用径流分割法对模拟结果进行合理性分析,COD和NH_3-N的相对误差为3.07%、26.87%,具有一定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农业面源污染是近年来导致洱海水质不断恶化的主要因素。选取洱海地区典型小流域,分析了林地、耕地以及居民区地表径流中硝酸盐氮与铵态氮的氮、氧同位素特征,进而解析其来源。结果表明:林地径流中硝酸盐氮来源于大气降雨和土壤的比例分别为8.53%和91.47%,铵态氮来源于大气降雨和土壤的比例分别为19.78%和80.22%;耕地径流中硝酸盐氮来源于大气降雨、土壤和化肥的比例分别为5.90%,68.76%,25.34%,铵态氮则主要来源于土壤;居民区径流中硝酸盐氮来自于大气降雨、生活污水和动物粪便的比例分别为3.32%,55.42%,41.26%,铵态氮则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与动物粪便。研究成果为控制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人民珠江》2021,42(5)
以2018年统计年鉴为基础数据,运用清单分析法对珠三角四大经济强市——广州市、东莞市、深圳市和佛山市的农业面源污染情况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研究发现,珠三角四市2018年农业面源污染排放COD 137 179.3 t、TN 19 345.5 t, TP 2 865.2 t、NH~+_4-N 2 926.4 t;首要污染物为COD,其主要来自畜禽养殖业,而TN、NH~+_4-N和TP主要来自农村生活和种植业。就地区而言,佛山市污染物排放强度为427.42 kg/hm~2,是广州市的1.5倍,居四市之首。广州市与佛山市农业面源污染造成的综合水质指数大于4,为严重污染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物削减压力较为严峻,而东莞市与深圳市为轻污染地区。  相似文献   

18.
基于清单分析法对 2010—2019 年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农业面源污染物 TN 和 TP 的排放量进行测算,并结 合 ArcGIS 软件对其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0—2019 年,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农业面源污染物 TN 负荷和 TP 负荷整体上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TN 和 TP 污染强度呈先升后降趋势;化肥、畜禽养殖和农村 生活是水源地农业面源污染 TN 和 TP 负荷的主要来源,且化肥比重缓慢增加,畜禽养殖比重不断下降,农村生活 比重不断增加。研究结果可为中线水源地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等方面政策及措施的制定提供决策 支持。  相似文献   

19.
农业面源污染是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并已成为水体污染重要来源之一。针对农田排水、富营养化水体、生活污水、养殖废水等主要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问题,湖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自主研发了生态沟塘湿地系统、低耗农家乐污水处理系统和分散型养猪场废弃污染物处理系统3种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体系,并在湖南省多个水源地保护、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项目中开展应用,生态效益显著,为丘陵区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和防控提供关键的实践技术。  相似文献   

20.
刘敏  徐明杰  左倬 《人民长江》2023,(9):11-16+32
为系统了解长江经济带城市面源污染状况,针对性解决长江经济带城市降雨径流引起的水环境污染问题,梳理了长江经济带各省(直辖市)的城市下垫面和功能区的雨水径流污染特征,对比分析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不同下垫面和不同功能区降雨径流污染物指标,并采用线性混合模型分析污染物的降雨径流平均浓度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下垫面降雨径流污染主要来自路面,且远高于屋面和绿地;城市功能区降雨径流污染浓度最高的是交通区,其次是商业区和工业区,居住区最低;降雨径流污染物浓度较高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省(市)降雨径流污染物浓度越高。研究成果全面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城市面源污染状况,可为长江经济带城市降雨径流污染综合治理的规划与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