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臭氧氧化技术对经混凝过滤后的洗浴废水进行回用的深度处理试验研究,并根据试验观测结果,对反应机理进行探讨。试验内容包括两部分:其一,对静止状态下废水进行臭氧氧化曝气,测定臭氧化气体流量、废水水温、pH值对处理结果的影响;其二,对废水进行连续性臭氧氧化实验时,探讨废水水力停留时间对COD去除率的影响,并回归出处理的线性方程。  相似文献   

2.
本文涉及的双向集热技术,运用有限元原理进行设计,将等量的冷态自来水中的热量与等量的热态洗浴废水中的热量进行充分热交换,对洗浴废水中的热量加以循环回收利用,同时将洗浴产生的废弃物进行过滤排放,实现从上吸收热源设备热量、从下吸收洗浴废水热量的双向集热。技术及其产品可以广泛应用于各建筑结构上,节约能源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3.
针对钻井过程产生的高含盐废水和反渗透处理产生的高含盐水的特点,采用混凝预处理、过滤、真空蒸发处理工艺对钻井废水进行综合处理,混凝实验探讨了混凝剂(PAC)、助凝剂(PAM)、pH 值、静置时间和搅拌速度对CODCr去除率的影响,得出混凝实验最佳方案。并对过滤实验、蒸发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实验表明:混凝预处理、过滤后的废水再进行真空旋转蒸发处理,馏出液经冷却收集后能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实验可为高含盐废水处理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简述了洗浴废水的类型与特点,从物化处理、生物处理、膜法及组合方法四方面,阐述了洗浴废水的处理工艺,指出洗浴废水的重复再利用在城市节水和水资源综合利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洗浴废水中含有大量废热,为最大限度地回收洗浴废水热能,提出了双机串联大温差热泵机组。机组额定设计工况为:蒸发器侧洗浴废水进出口温度分别为30℃和6℃,冷凝器侧自来水进口温度为10℃,制取热水出口温度为45℃。通过实验研究了自来水进口温度、热水出口温度及洗浴废水入口温度对热泵机组制热性能(COP)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自来水进口温度从5℃升高到15℃时,整体机组COP从5.0降低到3.85;当热水出口温度从40℃变化到50℃时,整体机组COP降低了7.5%;当洗浴废水进口温度从30℃升高到35℃时,整体机组COP提高了3.1%。在无辅助热源时,若洗浴废水温度从30℃降低到6℃,热水出水温度为45℃,自来水的温度必须要高于12℃;若洗浴废水入口温度达到35℃,即使自来水温度为6℃,热水出口温度也能达到45℃。  相似文献   

6.
LAS优势降解菌对洗浴废水处理效果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洗浴废水中LAS难以去除及对微生物具有一定毒性的特点,通过对微生物样品的富集培养、纯种分离获得LAS优势降解菌,并对其进行了菌种鉴定;测定结果表明:LAS优势降解菌属革兰氏阴性菌(G-),并呈短杆状;硝酸盐还原阳性菌;甲基红阴性,可以将产生的酸性物质转化为中性;经需氧性实验测定其为好氧菌。在此基础上,通过静态实验确定LAS优势降解菌处理洗浴废水的最佳反应条件及处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LAS降解优势菌菌悬液(OD=0.4)接种量为4%、摇床振荡频率150r·min-1、水样pH=7的条件下,洗浴废水水样中LAS、COD和NH3-N去除率分别为77.89%、86.37%和62.75%。  相似文献   

7.
混凝剂在中水技术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浴池洗浴废水为水源,通过大量的混凝实验,对各种混凝剂的混凝效果进行比较,提出了中水回用处理中可选用的最佳混凝剂及处理条件。  相似文献   

8.
生活污水分类收集处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上海市某小区开展了连续12个月的分类排水的调查分析,目的是为生活污水源分离、分质处理与回用提供技术支持。研究表明,我国南方地区的黑水、灰水、厨房废水、洗浴废水的水质特点突出,随时间和季节性的变化趋势明显。黑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浓度最高,洗浴废水最低;除了洗浴废水的可生化性较差外,其他种类的废水可生化性较好,B/C值达到0.4左右。研究认为,我国北方地区可将厨房废水归类为灰水,与盥洗、洗浴、洗衣等污水混合排放和处理;南方地区的厨房废水可纳入黑水管道一并收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9.
根据工业废水直接微絮凝过滤的实验研究结果,废水微絮凝过滤的机理,得出了废水直接微絮凝的最佳过滤速度和有机物的吸附容量,为低浓度工业废水的处理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根据工业废水直接微絮凝过滤的实验研究结果,废水微絮凝过滤的机理,得出废水直接微絮凝的最佳过滤速度和有机物的吸附容量,为低浓度工业废水的处理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