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电站运行中发现利用前池边坡溢流的方案不可行,加上施工质量不高,前池左岸墙位移,直接威胁电站安全。对前池左岸边坡及墙后溢流地段进行了综合整治,设置溢流段,满足正常发电时两台机组突然停同时的溢流消除了工程隐患,抬高了运行水位,提高了电站经济效益,获得了较长久的收益。 相似文献
2.
哈达亥电站属于低水头,大波量,单机单管供水,并在孤立状态下运行,故选用了虹吸式进水口型式,它与常规“门式”进水室相比具有许多优点。 相似文献
3.
4.
5.
虹吸式进水口是水电站新型的进水口布置型式。虹吸式进水口由拦污栅、虹吸管体,虹吸的发动与断流装置等组成,它省去了进口快速闸门和检修闸门及其相应的启闭设备,操作方便可靠,维修工作少,可快速断流,从而改善事故停机时的飞逸情况。 相似文献
6.
7.
8.
音萨克电站1996年建成,前池采取正向进水,正向冲砂,正向泄水,正向排冰方式,进水口为虹吸式。以悬板将前池的前室段分为两层,上层利用设在悬板上的舌瓣门排冰、泄水,下层进水,并在进水孔底部设喇叭形排沙孔,使沉积在前室的泥沙排入廊道。本电站建成后运行良好,特总结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9.
清印溪六级水电站压力前池的设计,按照结构简单,水头损失少,就地取材和工程投资少等原则,将压力前池采用直线与弧线相结合的平面布置方式,优化了前池的结构。该工程建成后已安全运行十余年,效果良好。图2幅。 相似文献
10.
本文编译自Ф·Ф·ГУБИН1986年出版的《水力发电站》一书的第29章。文章阐述了水电站前池的作用、组成,电站进水口和前室的设计原则,以及前池的泄水建筑物的布置与造型。 相似文献
11.
迷宫堰的堰体在平面上呈锯齿形布置,增加溢流前沿长度,在相同水头、堰长下比其他堰型泄流能力大,而且降低工程造价,具有经济、高效、方便布置以及美化环境等优点,在镇安包家垭电站前池溢流设计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徐平德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08,(4)
隆畅河白泉门三级水电站建成以后,为肃南县每年提供2601万kW·h廉价电力,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当地燃料不足以及矿业开发动能问题。将前池侧向溢流堰及泄水渠布置于山体洞内,不仅提高了建筑物的安全性及运行稳定性,而且节约了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
13.
小型水电站前池进水口选用虹吸式具有可取消进水口闸门及启闭设备,有利于高寒地区的冬季运行以及缩短停机时间容易维护等优点。本文结合青海省哈达亥电站前池进水口的设计,介绍在工程布置、进水口断面确定、驼峰断面高度及宽度的确定、驼峰底部及顶部高程确定以及流道连接和内衬的设计等方面的优化设计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14.
在电站运行中发现利用前池边坡溢流的方案不可行,加上施工质量不高,前池左岸墙位移,直接威胁电站安全。对前池左岸边坡及墙后溢流地段进行了综合整治,设置了溢流段,满足正常发电时两台机组突然停机时的溢流,消除了工程隐患,抬高了运行水位,提高了电站经济效益,获得了较长久的收益。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四川省乐都二级水电站压力前池泄水建筑物的型式,经过综合比较,确定了最优方案,以期为类似案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四川省乐都二级水电站研究了乐都二级水电站压力前池泄水建筑物的型式,经过综合比较,确定了最优方案,以期为类似案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压力前池作为水电站有效运行的重要建筑物之一,其设计的合理与否对水电站安全有着直接影响。以奎屯河十级水电站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压力前池进行了系统的叙述,随后通过方案比选获得了适宜的压力前池设计方案,并对其相关参数与主要的结构设计作出分析。图2幅。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具有无压引水式农村小型水电站特点的压力前池如何优化设计,在平面布置,剖面型式,容积大小,特征水位和有关设施等方面提出探讨意见。 相似文献
19.
中低水头引水式电站采用虹吸式进水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省黄山市仙源水电站是一座水头仅8.64m的低水头电站,采用虹吸式进水技术后,取得了节约投资,操作方便,运行安全且可靠的效果。文中介绍了虹吸式进水管的组成、进水口断面及布置设计、驼峰段喉部断面设计、斜坡段设计、充水管设计、水锤压力计算以及虹吸式进水的启动操作与运行管理。 相似文献
20.
虹吸作为一种古老的技术,以其显著的优越性,已经越来越多地在前池水位变幅不大的电站中代替快速事故闸门。主要对须江水电站采用虹吸式进水口的原因以及虹吸进水口的几个主要设计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