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校体育教育是国民体育教育的基础,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经济稳定增长、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人们善度余暇和健康生活的需要,以体质教育和运动技术教育为主的高校体育指导思想和以学校时期为中心的体育教育,在当前高校的体育改革中,将转向与终身体育教育相连并成为终身体育重要一环的体育教育。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的体育教学,将成为高校体育的发展趋势,即高校体育教育的意义绝不仅限于学生时代,还要为终身体育奠定可靠的基础,发挥终身效益。 1.终身体育的概念 终身体育思想是以人为出发点,从哲学的角度探讨人、体育、社会三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快速的发展下,不管是教育技术,还是教育手段都向着多元化的情况发展,现在,多媒体技术已经逐渐渗入到高校的教学领域当中。本文主要是对多媒体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分别对当前大学体育教学现状、多媒体技术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目的与优势以及多媒体技术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使用方法,让多媒体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学校体育教学的职能是,教会学生认识体育,学习和掌握体育运动的知识、手段和方法,用于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增强体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受益终生。当前的大学生接受了十多年的体育教学和课外锻炼,但体育知识、技能、炼身方法仍较欠缺,再学习的能力也较差,与学校体育教学职能的要求相差甚远。原因何在  相似文献   

4.
综合运用艺术学、社会学、体育学、陶瓷美学和陶瓷文化研究的方法和手段对汉唐宋时期体育题材的陶瓷进行交叉分析和研究。研究认为:汉唐宋时期体育题材陶瓷展现了当时社会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社会活动,一定程度反映了各自社会的发展面貌,与各时期的经济、文化、社会生活、政治等密切相关;体育与陶瓷结合得益于古代陶瓷造型和纹饰的多元化发展,受益于古代陶瓷的记事功能;陶瓷反映生活,而古代体育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促使了两者结合;体育题材的陶瓷记载的大多是社会主流体育活动;这种题材的陶瓷具有独特的艺术形式、审美价值和社会功能,现代社会应该从中得到启示,促进陶瓷艺术和文化与体育的结合,实现两者的双赢。  相似文献   

5.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与素质教育的深入,虚拟现实技术逐渐在高校体育教育领域占据重要地位,显著提高了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与水平,有力地推动了高校体育教学的现代化发展。通过分析高校体育教学中运用虚拟现实技术的可行性,探索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期使高校学生掌握更多的体育知识与技能,成为社会需要的优秀体育人才。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终身体育日益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必须适应终身体育的要求,以此为方向改革既有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评价,使普通高校体育为实现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基础体育教学历来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基础体育教学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与任务的完成。 本文试图通过对基础体育教学中几个具有共性的主要问题的研究,以求总结出基础教学目标实现与任务完成的最佳途径。 1.基础体育教学的目标与任务 把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确立终身体育观念,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并贯串于学校体育教学的始终。这也是当今学校体育教学改革面向二十一世纪发展的总趋势。 基础体育教学的任务在于学习基本技术,发展素质,提高运动能力,增强体质,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学校体育在培养学生道德品质、适应社会生存生活环境、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增强学生体质等方面都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宋代陶瓷上出现了许多体育文化元素,诸如蹴鞠、打马球、相扑、象棋以及其它社会生活类体育活动.这些陶瓷作品通过其独特的装饰工艺展现了宋代社会体育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社会体育活动的审美趋向,认真研究可以发现宋代理学观念的盛行与休闲娱乐文化的兴盛推动了宋代市民对社会体育活动的喜爱,反映出了市民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  相似文献   

10.
王晓红  王佳茵 《化工高等教育》2006,23(6):109-110,118
文章根据课外体育的提出了“课外体育教学”是新形式下的体育教学模式的观点,对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在教育过程中的优、缺点进行了较为透彻的分析。作者认为高校“课外体育教学”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学的出现除了能满足当前学校体育的需要外,对学校体育的长远发展也具有十分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高校体育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一站,也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最高层次,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转折点,学与用的衔接点。大学生正处在身心较为成熟的青年时期,是接受教育、自我完善和实现个体社会化的最佳阶段。因此,把高校体育的目的任务向社会延伸,关系到新一代跨世纪人才的培养和质量问题,具有明显的奠基功能和终身效益。终身体育是随着现代终身教育思想的出现而产生的,是以社会教育和体育的发展为基础的。当代体育已日益成为亿万人民积极参加的一项社会实践活动,成为满足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的一个重要方面,被看作是民族精神的橱窗,民族康强、国家昌盛、文化发达的重要标志。高校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为普及终身体育思想,造就终身体育者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当今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教学应该在素质教育中发挥作用.根据体育自身的特点和实际工作的体验以及现代学生的具体情况,我们认为体育教学在完成健身与娱乐功能外,应更多从心理与社会适应两个方面加以渗透考虑,在教学中设立素质教育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13.
邓牡丹 《江西化工》2014,(3):235-236
技工学校是以培养专业人才为目的的学校。学校本着"健康第一"的理念积极丰富学生的体育生活,使学生能够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下学习专业知识。本文主要讲述了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并分析了现在技工学校体育课堂的现状,针对如何合理有效的应用体育游戏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体育教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当今社会,信息化技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在教育领域应用信息化技术是促进教育改革、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现阶段,多媒体网络平台在教育中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本文对体育教学中的多媒体网络平台应用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希望能够为教师和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类社会已完成向信息化社会的蜕变,数字信息化已逐步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当中,人们的生活以及工作方式也相应地发生了极大的改变。而作为社会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事业,与时俱进地迈向信息化道路,实乃大势所趋之必然。体育工作者应当在认识到当今社会这一演进趋势的同时,更加清醒地意识到自身所肩负的时代责任与使命——大力推动体育事业的信息化发展。本文在对我国体育信息化的含义作出阐释之余,还对信息技术之于体育管理的作用进行了介绍,并于文章最后针对我国信息化发展过程中所出现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体育课程的延续和补充,是提高学校体育整体效益,实现学校体育工作目标,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有效途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中等专业、普通高等学校除安排有体育课、劳动课的当天外,每天应当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系指体育课程教学以外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发学生体力,促进个性发展,提高学生体育素养的教育过程。 1.课外体育活动的构成因素 课外体育活动是高校体育课程的延续和补充,并为学校体育工作总目标服务,学校体育工作总目标由体育课程目标和课外体育活动目标构成。体育课程目标包括理论教学和运动教学两部分,前者包括体育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长久以来都是传统教学方式为主,学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近几年来,人们对高校体育教学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移动互联网已经发展成熟,其在各界应用都取得了一定效果,利用移动互联网开展体育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模式,对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具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18.
学校体育管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入手,探讨了学校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对策.我们认为:1.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是学校体育的一个根本目标;2.明确学校体育各学段的体育目标和内容,强调其连续性和衔接性,形成一体化体系;3.重构学校体育教育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9.
黄林 《化工高等教育》2009,26(5):103-105
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时有发生,它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体育教师应了解并掌握常见运动损伤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切实做好预防工作。如何才能有效地在体育教学中预防运动损伤?笔者从五个方面对如何预防运动损伤提出己见,与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需要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在精神层面、身体素质方面都做了明确的细化,这其中对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和精神层面要求最为看重。高校体育社团作为大学身进行课余身体锻炼、陶冶情操的第一站,体育社团不仅丰富了课外体育生活,还起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体质的作用,对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和交际能力有着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