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通过桩海地区下古生界的岩心描述和镜下观察,探讨了埋藏溶蚀作用的特征,建立了埋藏溶蚀作用的识别标志。碳酸盐岩溶洞中有机和无机气液两相包体共生普遍,并与全烃包体伴生,发黄绿色荧光。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为90℃~150℃,具有“双峰”分布特征。δ13C值为-2.2~-3.5; δ18O值为-17.4~-13.2,与加里东期裂缝和印支期裂缝充填物的同位素值相比,埋藏期溶洞充填物碳同位素值具有明显向高值迁移、氧同位素具有向低值迁移的特征。包裹体均一温度和稳定同位素数据支持埋藏溶蚀作用的存在。文中还对研究区桩古10井下古生界储集空间发育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桩古10井残留的马家沟组灰岩受后期埋藏溶蚀作用显著,各种次生的溶蚀洞、扩容缝和溶孔为主要储集空间,储集空间类型为复合型。复合型孔隙的形成主要是孤北洼陷巨厚的第三系沉积物压释水沿边界断层向高部位的桩西潜山运移,作用于桩古10井区的下古生界,在埋藏条件下产生溶蚀而形成。  相似文献   

2.
桩海地区下古生界古潜山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桩海地区下古生界潜山碳酸盐岩储层表现出极强的非均质性。主要表现为储集空间构成、储层与非储层配置关系和储集能力等方面。研究表明,岩性是研究区储层非均质性的基础;早期的溶蚀孔隙和潜山内幕储层与多级不整合面古岩溶作用密切相关;深埋藏溶蚀作用对碳酸盐岩次生孔隙的后期溶蚀及太古界与下古生界统一油水界面和二者相同的溶蚀特征的形成具重要影响;构造运动和埋藏溶蚀作用则能够合理解释下古生界古潜山带"上缝下洞"的储集空间分布特征及下古生界井段泥浆放空与标准风化壳模型中的孔隙度模式不匹配情况;地层条件下压力和温度对碳酸盐岩储层物性的影响导致研究区白云岩储集能力远高于灰岩。  相似文献   

3.
王永诗 《岩性油气藏》2009,21(1):11-14,71
以济阳坳陷桩西一埕岛地区为例,研究了下古生界潜山储集层的主要特征,并对储集空间类型及其成因机制进行了分析。指出不整合面岩溶型和潜山内幕孔洞型储集系统组合形成了桩海地区的立体储集空间。岩溶作用是潜山不整合面附近碳酸盐岩岩溶储层的主要形成机理,主要集中在加里东不整合面之下150m的深度范围。白云石化作用是潜山内幕储层的重要形成机理,冶里一亮甲山组储集层与埋藏成岩过程的白云石化作用,尤其是与粒屑的优先白云石化造成的体积收缩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济阳坳陷桩海地区下古生界白云岩储集空间形成机理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白云岩是济阳坳陷下古生界潜山的主要储集类型之一,不同成因白云岩的非均质性差别很大,致使油气产量稳定性存在差异。根据白云岩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将桩海地区白云岩划分为微晶云岩、微晶泥云岩、膏云岩和粉一细晶云岩4种类型。前3种类型的白云岩为准同生白云岩化成因,主要发育构造作用和岩溶作用形成的构造裂缝或构造溶蚀裂缝;后1种类型白云岩为埋藏白云岩化成因,主要发育晶间或粒问孔,是成岩过程中文石或方解石粒屑被白云石粒屑交代后体积缩小而形成的。晶问或粒间孔是油气产量较为稳定的内幕型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类型。  相似文献   

5.
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等技术,对桩海地区中生界火成岩储层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中生界火成岩可分为3 类10 种,以中性火成岩为主;储集空间类型分为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共2 类7 种,以次生孔隙为主;储层非均质性较强,为中低孔、低渗、特低渗储层;储集空间的形成和演化经历了原生储集孔隙形成、风化溶蚀、埋藏构造断裂及烃源岩有机质成熟4 个阶段,主要受岩性、岩相、构造应力作用与风化淋滤、次生矿物充填与压实作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分析认为,有利相带和不利相带边缘控制区、构造活跃区、不整合面附近的区域均为油气成藏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6.
桩西下古生界潜山油藏储集空间类型及其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以及扫描电镜等分析,查明了桩西下古生界潜山油藏的储集空间类型, 并阐述了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桩西下古生界潜山油藏发育3类7种储集空间类型,即晶间孔、晶间溶 孔、溶蚀洞、角砾间洞、构造缝、层间缝、压溶缝;影响储集空间发育的因素主要包括构造运动、断裂、 岩性、火成岩侵入体以及剥蚀程度等。根据各储集空间的组合,储层划分为缝洞复合型、裂缝孔隙型及 微孔徽缝型3种类型;目前生产动态资料表明,缝洞复合型、裂缝孔隙型储层为有效储层。  相似文献   

7.
塔河油田下奥陶统碳酸盐储层主要受表生岩溶控制,但后期发育埋藏溶蚀作用,对原岩溶储层产生改造调整,埋藏溶蚀发育区增加了原储层的储渗能力并可能形成以孔隙为主导的储集类型,另一方面,与埋藏溶蚀相对的埋藏充填(胶结)发育区,使原储层储集性能降低,增强了原储层的非均质性.文章探讨了埋藏溶蚀的识别标志,形成机理,认为热对流循环是埋藏溶蚀-沉淀的动力学机制,据此研究了塔河油田地温场特征并初步探讨了埋藏溶蚀作用在塔河油田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8.
埋藏溶蚀作用是白云岩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之一,但其对储层的孔隙效应不清,从而制约埋藏溶蚀型白云岩储层的评价与勘探。以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白云岩为例,优选藻砂屑白云岩、叠层石白云岩和凝块石白云岩3种最常见的岩相为样品,用0.2%的乙酸溶液代表埋藏环境中的有机酸,开展高温高压条件下、开放连续流动体系中的储层溶蚀模拟实验。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温压条件、不同岩相特征样品的孔隙度都有所增大,但渗透率呈指数级增大;藻砂屑白云岩的储集空间类型从孔隙型演变为孔隙—孔洞型,叠层石白云岩和凝块石白云岩的储集空间类型从孔隙型演变为溶孔—溶缝型。由此说明在埋藏环境中,有机酸对白云岩具有较强的溶蚀性,白云岩储层的初始孔隙结构控制着最终储集空间类型;埋藏溶蚀作用从开始相对均匀溶蚀逐渐转变为非均匀溶蚀,导致溶孔、溶缝非均质发育,局部孔隙间连通性变好。因此埋藏溶蚀作用对改善白云岩储层渗透率的贡献更大。   相似文献   

9.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火山岩孔隙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火山岩岩性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孔隙演化、孔缝组合类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了区内6 种火山岩的岩性特征和6 种类型储集空间特征及形成机理,认为火山岩原生孔隙因连通性差而不能形成有效储集层,而经过后期改造作用,尤其是溶蚀作用和构造运动,将大大改善火山岩的储集性能而成为有效储集层。分析了主要的火山岩储集层孔隙演化过程及其控制因素,如安山岩、火山角砾岩和凝灰岩等。在上述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将研究区火山岩储集空间的演化过程分为5 个阶段:火山岩的形成阶段、风化剥蚀淋滤阶段、埋藏和构造作用阶段、溶蚀改造作用阶段和油气聚集成藏阶段。  相似文献   

10.
袁静 《天然气工业》2004,24(11):22-25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阴极发光显微镜观察、岩心CT图像分析、测井解释等手段,以揭示山东埕岛油田埕北30区块潜山油气藏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储集空间类型、裂缝发育特征、古岩溶等为目的开展工作,得到以下认识:储层具有裂缝—孔隙复合储集空间类型,发育溶孔、溶洞、晶簇孔洞、晶间孔隙、构造缝、风化破裂缝、缝合线等。下古生界发育5个裂缝频数高值带,风化壳以下150~250 m范围内为最有利的储集层段,地层总孔隙度可达15%以上,裂缝孔隙度一般大于0.5%。碳酸盐岩古岩溶作用是控制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它分为加里东早期同生—近地表成岩早期溶蚀作用、加里东晚期—印支期风化壳溶蚀作用、燕山期浅埋藏溶蚀作用和喜山期深埋藏溶蚀作用等四期,受其影响储层具有强烈角砾化和非均质性严重等特点。应用该成果为油气田新增石油地质储量228×104 t、溶解气地质储量4.31×108 m3。  相似文献   

11.
轮南潜山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孔洞发育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轮南奥陶系潜山碳酸盐岩储层基质孔隙度和渗透率很低,但溶蚀孔洞的发育改善了其储集条件。根据岩心观察和铸体薄片分析,论述了轮南潜山碳酸盐岩储层孔洞分布发育规律、孔洞充填特征及孔洞发育的控制因素,并分析了孔洞对储层的影响。认为孔洞的发育为轮南潜山油藏的提供了良好的储集空间,不仅形成孔洞型储层和洞穴型储层,而且发育的孔洞与裂缝相通,形成该地区重要的裂缝孔洞型储层。  相似文献   

12.
碳酸盐岩储层特征测井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大港油田奥陶系潜山碳酸盐岩储层测井评价为基础,对利用成像测井技术结合岩社化验分析资料研究碳酸盐岩储层特征的方法进行了探讨,以寻求测井识别碳酸盐岩储层类型,定量评价碳酸盐岩储层参数的有效方法。结果是:以FMI为代表的成像测井技术为研究碳酸盐岩储层宏观孔隙特征提供了手段;与岩样化验分析资料相结合,研究碳酸盐岩储层特征,计算储层参数,精度较高,具有可地性,采用本方法对大港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开展的研究,为其它地区碳酸盐岩储层评价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3.
利用T2谱评价板桥潜山油气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邵维志  刘德武  韩成 《测井技术》2000,24(5):345-350,386
由于碳酸盐岩储集层岩性复杂、孔隙类型多、非均质性强等原因,用常规测井资料进行评价存在许多困难,而核磁共振测量井资料则为解廖该类问题提供了中有利的手段。利用核磁共振测井横向驰豫时间T2分布谱可直接反映岩石孔隙半径大小的特性对板桥潜山碳酸盐岩储层类型进行了划分,其结果在FMI成像图上表现出很好的一致性。另一方面,利用核磁共振测井的移谱法、差谱法、T2标准谱,结合电阻测井进行了储层流体性质识别,并划分出  相似文献   

14.
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是塔里木盆地和田河气田及其周缘地区一套重要的勘探目的层,从中已发现了天然气.和田河气田及其周缘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主要在岩溶、裂缝、沉积环境等因素控制下,形成了复杂的储层空间,其中以溶蚀孔洞和裂缝最为重要;而且各个地层单元的物性也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以蓬莱坝组潜山型白云岩储层的物性最好,鹰山组次之,良里塔格组的灰岩物性最差.和田河气田及其周缘地区发育3期古风化壳岩溶,5期构造裂缝,而多期构造缝(尤其是喜马拉雅期构造缝)与构造期后岩溶、古风化壳岩溶作用相互叠加,再加上沉积环境的共同影响,形成了复杂的岩溶体系,有效地改造了奥陶系碳酸盐岩的储集孔隙空间。  相似文献   

15.
车西古潜山碳酸盐岩储层酸压改造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太斌  卢云霄 《钻采工艺》2003,26(2):24-26,31
车西古潜山碳酸盐岩储层由于埋藏深、地层温度高、酸液滤失大、酸岩反应缓速困难等,给酸压材料及酸压施工带来诸多困难。文中在分析车西古潜山碳酸盐岩储层酸压改造技术难点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适宜于本地区储层特点的酸压改造工艺技术及实施效果,得到了一些规律性的认识,对类似特点的储层改造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富台潜山油藏复杂储层测井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王军 《石油学报》2005,26(3):86-89
分析了富台潜山油藏复杂储层测井解释模型,建立了三重孔隙结构解释模型和电阻率解释模型,求取了三重孔隙参数,并根据三重孔隙在剖面中的变化值,计算了不同储集空间的含水饱和度解释参数,校正了由复杂储集空间引起的含水饱和度的计算误差,从而解决了复杂储集空间流体性质的判识问题。将该复杂储层测井评价方法在富台油田碳酸盐岩潜山油藏进行了检验,取得了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利用物性、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及流体包裹体测温等测试分析手段,研究了羌塘盆地北羌塘坳陷上三叠统巴贡组储层的成岩作用特征和孔隙演化过程。巴贡组砂岩总体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中等偏低,物性极为致密。主要经历了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和交代作用,其中胶结物组分主要为硅质、黏土矿物和碳酸盐矿物,溶蚀组分为长石。根据多方面综合分析,巴贡组地层在靠近隆起带的浅埋区处于中成岩B期,坳陷内部的深埋区处于晚成岩阶段。在考虑岩石表观体积变化和压实分段的前提下,进行了不同成岩相的孔隙演化定量计算。压实作用是储层孔隙度减小的首要原因,其次为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和绿泥石衬里的形成对储层有利。   相似文献   

18.
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强烈,储集空间和储层类型复杂多样,地层结构、组合关系也比较复杂,给储层分类评价、储量计算的油层有效厚度划分和油藏有效厚度选值带来了很大困难。该文在分析总结济阳坳陷碳酸盐岩潜山储集类型和岩电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常规测井和成像、核磁测井技术对裂缝、溶洞和孔隙进行定性识别和定量解释,并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价,建立了有效厚度划分标准,形成了一套较为适用的济阳坳陷碳酸盐岩潜山油层有效厚度的评价方法;结合碳酸盐岩潜山油藏本身的特殊性和钻探特点,提出了油藏单元有效厚度的选值方法。   相似文献   

19.
千米桥潜山奥陶系储层特征及孔隙演化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千米桥潜山奥陶系的储集类型主要有孔洞型、裂缝型、孔洞缝复合型和孔隙型4类,其中以孔洞缝复合型为主要储集空间,最有利于油气的运聚.储层的分布具有纵向上分带、平面上分区的特点.在纵向上划分的4个带中,以第2、3带储集性能为好,是油气主要的聚集带.在平面上的残丘区和凹槽区中,以残丘区岩溶作用强度大、保存条件有利,储层最为发育.溶蚀孔洞的形成受控于岩性、水性质、构造运动及古气候、裂缝等因素,主要形成于加里东早海西岩溶期 ;构造裂缝的形成受控于构造运动、岩性、构造位置及埋深,主要形成期是印支和早燕山期 .印支早燕山运动对奥陶系储层的改造作用主要表现为产生大量裂缝、再次溶蚀、产生新的孔洞;中晚燕山运动主要表现为严重的充填作用,喜山运动则使孔洞缝有进一步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