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川东北河坝地区储层预测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河坝地区储层埋藏深、成岩作用强、非均质性严重、含气富集条件复杂等地质特点,对河坝地区进行了地层划分和对比、沉积相研究、储层基本特征分析、测井解释、储层预测、储层定量综合评价等研究,建立了河坝地区储层沉积模式,确定了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预测了储层的空间展布、评价出有利储层发育区,形成了一套适用于河坝地区储层预测和综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取得重大突破,大大拓展了储层研究内容,有力推动了储层研究方法的创新。对储层孔隙结构和孔渗特征的认识因新技术的应用而拓展,从常规尺度到纳米级孔隙,从低孔低渗到超低渗储层。文章在介绍和比较孔隙表征的多种方法基础上,根据孔隙结构和储渗特征将储层分为大-中孔高渗储层、微孔低渗储层、纳米孔超低渗储层和复合型孔隙储层4类,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储层探讨了各个表征方法的优缺点和有效范围,提出了适用于不同类型储层的表征方法组合,针对复合型孔隙储层提出了分区-分层表征技术。此外,文章还探讨了这些表征技术在孔隙成因、孔隙内壁表面结构、充填物特征等研究方面的应用,将储层表征技术从储层品质研究延伸到成因研究,为更加全面综合认识和评价储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春兰  向斌  魏文兴  杨涛 《钻采工艺》2008,31(2):77-79
介绍了油气井储层损害评价方法,即储层损害的室内评价和储层损害的矿场评价,分析了油气井储层损害主要因素与其机理,重点论述了油气井开发前期钻井、固井、射孔、试油以及增产作业、采气过程中的储层损害类型,提出了相应的储层保护技术。以四川油气田苏码头区块为例,分析了该区块储层损害类型,评价了该区块储层保护技术,为今后川渝地区油气田开发起到了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普光气田礁滩相储层表征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普光气田以礁滩相储层为主,储层岩相复杂、储集空间类型多、储层非均质性强、储层特征参数难以定量或定性表征的特点,应用模式聚类识别技术开展单井储层岩相识别,结合层序地层研究成果,明确了储层岩相横向展布特征;采用声密幅值比等识别储集空间类型,并分类评价储层特征参数;最终采用储能系数等参数表征储层储集能力与展布,实现全面表征礁滩相储层的目标。形成了一套适用于岩相、储集空间类型复杂,物性特征多样,储层非均质性强的川东北礁滩相储层表征方法。研究结果认为,沉积相是控制礁滩相储层展布的主要因素,岩相对礁滩相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影响明显,储集空间类型又制约了储层参数特征,储能系数能有效反映储层的物性特征。实现了对储层特征参数的定量或定性表征,为培育高产井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5.
随着世界各国对能源需求的不断攀升,页岩气、致密气、煤层气等非常规能源作为常规能源的补充,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由于非常规储层的特殊性,在开发过程中极易受到不可逆的伤害。为认识非常规储层伤害机理,以页岩气储层为例,系统调研了国内外对页岩储层伤害机理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并对下一步页岩储层保护工作提出了建议。目前,页岩储层伤害机理研究主要包括3个方面,即储层特征、钻井过程中储层伤害和压裂过程中储层伤害,但针对储层伤害原因及钻井液适用性的研究不够全面,且储层伤害机理的研究方法以常规储层保护实验技术为主。文中结合页岩储层伤害机理研究现状,建议全面开展储层伤害机理、页岩储层保护实验技术和钻井液优选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3Cr钢在CO2环境中的腐蚀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由于非常规储层的特殊性(即低孔、低渗、易膨胀和易破碎等),该类储层在开发过程中极易受到不可逆的伤害。为了认识钻井过程中非常规储层伤害机理,以页岩储层为例,系统地调研了页岩钻井储层伤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下一步储层保护工作开展提出了建议。研究发现,目前页岩钻井储层伤害研究主要体现在钻井技术和钻井液两方面,但针对非常规储层中井壁稳定性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且对钻井液引起的储层伤害机理认识不够深入。结合页岩钻井储层伤害研究现状,应全面开展非常规储层井壁稳定性、钻井对储层伤害机理和非常规储层钻井液优选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石油地震储层研究是随着地震勘探技术和储层地质的不断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综合研究方法。结合储层地质和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最新动态,进一步定义了石油地震储层研究的概念,厘定了其研究思路、核心内容与技术方法体系。认为岩石地球物理实验是石油地震储层研究的基础,而储层地质研究、储层地球物理模拟与方法实验、储层地震地质解译及表征和储层综合评价与建模则是石油地震储层研究的4个基本研究步骤,简称为"四步法",并提出了测井分析技术、岩石地球物理模拟实验技术、储层地震预测、流体预测、储层建模和三维可视化是石油地震储层研究的6项关键技术。将石油地震储层研究"四步法"应用于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碳酸盐岩储层研究中,实现了碳酸盐岩缝洞体定量化三维空间表征与建模,有效提高了油气勘探与开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富古地区下古生界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富古地区下古生界马家沟组风化壳发育,储集空间类型复杂。文中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压汞等化验分析手段系统分析了该区奥陶系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根据孔隙结构参数、压汞曲线的形态结合孔隙类型将该区储层分为:微孔隙、细喉道、排驱压力高的特低孔低渗致密储层,储集性很差,这种储层在该区的储层中占大部分;微裂缝发育的储层,这类储层排驱压力低,平台不明显,孔隙度低而渗透率较高;溶孔发育且连通性好的储层,此类储层排驱压力较高,平台宽缓,孔渗好;局部溶孔发育但周围被致密储层包围、封隔的储层,此类储层孔隙度较高、渗透率很低,孔隙结构、参数均为致密储层特征。储层中发育微裂缝及溶孔改善了储层的储集性,使储层非均质性增强。  相似文献   

9.
沈倩  王铭伟  吴玟  李松 《复杂油气藏》2023,(2):175-178+184
塔河地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下段(柯下段)致密砂岩储层具低孔低渗特征。研究表明,该地区沉积微相控制了砂体的展布规律,是本区优质储层发育的先决条件。沉积分异作用使储层砂岩粒度、成分和结构等发生变化,影响了砂岩在成岩过程中原生孔隙的保留或次生孔隙的形成,从而控制了储层物性品质的好坏,因此是优质储层形成和分布的关键因素。综合评价了塔河地区志留系柯下段储层沉积相、成岩作用、断裂等储层控制因素,砂岩储层粒度、分选性、磨圆度特征参数与储层物性呈较好的正相关性;断裂可直接改善储层物性,并且作为成岩流体的主要运移通道,为后期溶蚀作用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沉积相、储层、断裂、油气成果等综合分析,沉积、裂缝及成岩作用是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原因,砂坪、潮道、下切水道发育区是塔河地区柯下段的有利勘探区带。储层综合评价表明兰尕、托甫台中部等地区发育优质储层,为下步勘探部署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沉积相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成岩作用与储层物性关系分析,建立了储层评价和预测的标准。根据储层评价标准,结合测井解释成果对研究区长82储层进行了评价和预测,将其分为好、中等、差至非、非储层4类,并做出了长82的储层平面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盆地和田古隆起区下古生界发育灰岩、白云岩两类储层。灰岩储层类型有灰岩溶蚀孔隙(孔洞)型储层、灰岩岩溶缝孔洞型储层和构造裂隙型储层。灰岩溶蚀孔隙(孔洞)型储层发育与加里东期、海西期不整合面没有密切的关系; 储渗空间发育受组构控制; 属低孔低渗、储集性较差的储层。灰岩岩溶缝孔洞型储层发育分布与加里东期、海西期不整合侵蚀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发育分布非均质性强。灰岩构造裂隙型储层可发育高角度斜交或垂直层面的部分充填和未充填构造裂隙。白云岩内发育晶间孔及晶间溶孔、溶蚀孔洞、大型洞穴、风化裂隙、构造裂隙等5种储渗空间,它们构成白云岩岩溶缝孔洞型、白云岩溶蚀孔洞型两类储层。白云岩岩溶缝孔洞型储层发育与加里东期、海西期不整合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其涉及厚度较小。白云岩溶蚀孔洞型储层的发育具有普遍性; 与加里东期、海西期不整合面关系不密切; 非均质性明显。白云岩溶蚀孔洞型储层在寒武系及下奥陶统广泛发育, 孔隙度较高, 渗透率较低,是该区最值得勘探的储层类型。  相似文献   

12.
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储层预测——十万大山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层序地层学研究可将碳酸盐岩储层分为层序内部储层和层序界面储层。在研究中首先根据碳酸盐岩生长率判断上述两类储层的发育潜力;然后,通过等时单元礁滩相展布的精细刻划预测层序内部储层的发育分布,通过层序不整合面类型及性质分析,预测评价层序界面储层的发育状况。十万大山地区泥盆系为“进积楔”型台地,碳酸盐岩生长率低,主要发育受“Ⅰ型层序不整合界面”控制的储层,储层总体发育良好;石炭纪为陆表海“加积”型台地,碳酸盐岩生长率低,属于受四级层序界面和三级层序界面控制的层序界面储层,储层发育状况较差;下二叠统层序内部储层和受三级层序界面控制的层序界面储层均欠发育,仅凭祥-东门断裂北侧发育的点状生物礁储层,以及受东吴期构造层序界面控制的岩溶缝孔洞型储层应予以重视;上二叠统碳酸盐岩层序内部储层和层序界面储层均不发育;下三叠统,北部台地碳酸盐岩生长率较高,层序内部储层和层序界面储层均有发育,南部台地碳酸盐岩生长率低,两类储层均不发育。主要发育的储层段与二级海平面旋回海退期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3.
中国石化低渗透油藏开发状况及前景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选择渗透率、油藏原始压力和油藏埋藏深度3个指标,结合中国石化已开发的286个低渗透油藏开发单元特点,将低渗透油藏细分并组合为深层高压特低渗透油藏、中深层常压特低渗透油藏、浅层低压特低渗透油藏、深层高压低渗透油藏、中深层常压低渗透油藏和浅层常压低渗透油藏6种主要类型,不同类型油藏开采特征差异较大。提出了加强储层和渗流机理研究、合理加密井网、实施精细注水、应用整体压裂改造和井筒提升技术、实施二氧化碳驱和天然气驱先导试验等改善低渗透油藏开发状况的思路,指出下一步应利用水平井和分支水平井开采各种类型低渗透油藏,提高油藏开发经济效益,开拓中国石化乃至中国低渗透油藏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4.
深层火山岩油气藏的分布规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深层火山岩油气藏具有不同于沉积岩油气藏的特殊形成环境和自身的特殊风格与分布规律:高温高压环境;储集层性能好于碎屑岩储集层,且与火山岩厚度呈负相关;储集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受埋藏深度的影响较小;油气藏主要受岩性因素控制,最有利的油气聚集带(区)位于火山岩向沉积岩的变薄尖灭带。深部火山岩油气藏的这种分布规律,对于寻找类似的油气藏是可以借鉴的。  相似文献   

15.
四川盆地二、三叠系碳酸盐岩大气田分属3种类型,即台地边缘礁滩气藏、台地相粒屑滩与白云岩气藏、风化壳复合圈闭气藏,分析研究其成藏规律对于寻找下一步勘探有利区带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①台地边缘礁滩气藏储层相控特征明显,烃源供给与成藏过程受古隆起与现今构造控制,早期运聚,晚期调整;②台地相粒屑滩与白云岩气藏多为晚期成藏,多套薄储层叠加,有效的断裂疏导体系是获得规模气藏的关键;③风化壳复合圈闭气藏储层受沉积相、岩溶作用控制,颗粒岩叠加同生、表生岩溶改造是形成风化壳储层的关键,风化壳优化了烃源岩、储集层、圈闭、盖层搭配条件,断层、地层接触关系构成断面、侧面与上部“倒灌”等多种方式充注,早期成藏,晚期调整。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伊盟隆起什股壕区带下二叠统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发育岩性气藏和背斜气藏,为深入研究该区成藏规律和提高水平井的实施效果,对气藏的几何形态及其类型详细研究很有必要。利用钻井和地震资料,结合气、水层解释和测试成果,解剖了典型气藏的平面和剖面几何形态,分析了相关圈闭遮挡因素,将研究区气藏分为5种类型。纵向上,下石盒子组2段和3段主要发育岩性气藏,盒1段主要发育背斜气藏,山西组主要发育地层超覆气藏和构造-岩性复合气藏。平面上,区带西部斜坡区主要发育岩性气藏和地层超覆气藏,东部隆起区主要发育背斜气藏和构造-岩性复合气藏。研究区层间断层比较发育,除发育有小型断块气藏外,一些岩性气藏和背斜气藏被层间小断层切割,几何形态有所改变,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可以精细地确认研究区气藏的几何形态。  相似文献   

17.
川西深层致密碎屑岩储层测井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川西深层致密碎屑岩储层属低孔低渗、致密超致密储层,储层包括孔隙性、裂缝性、裂缝—孔隙型三类储层,其中裂缝—孔隙型储层是目前获得较高产量的主产层。因此,其裂缝的有效性评价及储层中的含气性识别是川西深层致密碎屑岩储层评价的关键所在。针对储层特征及储集空间类型,首先确定储层的基质孔隙度下限;再根据储层中裂缝的充填及溶蚀程度、构造应力场的变化程度、裂缝走向与现今主地应力方向的匹配关系、斯通利波的能量衰减与反射、钻井过程中的井漏显示等来评价裂缝系统是否有效;通过泊松比与岩石体积压缩系数交会法、核磁共振差谱与移谱法及井温异常法等对该类储层进行含气性判别。该方法弥补了以往用电阻率、中子等常规测井来判断储层流体性质的缺陷,在川西深层致密碎屑岩储层综合评价中应用效果显著,从而形成了一套针对致密碎屑岩储层更有效的测井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8.
胜利油区深部砂岩储集层类型及特征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胜利油区深层是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如何识别有利储集层是其关键。在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化验基础上,研究了深部砂岩储集层的物性、孔隙类型和孔隙结构特征,划分出低渗型、致密型和中渗型3种类型储集层,其中低渗型分布最广,中渗型油气勘探潜力巨大。深部砂岩储集层的孔隙类型主要为微孔隙和粒内孔隙,埋藏深度和岩性是影响其发育的主要因素,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孔隙类型逐渐由粒间孔向微孔隙和粒内孔隙过渡,石英质砂岩和长石砂岩中粒间孔发育,岩屑砂岩中裂缝孔隙发育,因而造成了不同地区储集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隐蔽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不同时期发育了不同类型的隐蔽油气藏,断陷期主要形成各种类型岩性及与之相关的复合油藏,主要包括透镜体油藏、构造-岩性油藏、上翘尖灭油藏、物性油藏;断-坳过渡期形成了以地层油藏为主及与地层控制因素有关的岩性和构造油藏,主要包括地层不整合、断层-岩性油藏、地层超覆-断层油气藏、受地层不整合控制的断层-岩性油藏及地层油藏。不同的隐蔽油气藏聚集了不同类型的油气,北部陡坡带外围断陷期形成的受构造控制的沙河街组三段地层-岩性油藏、断-坳过渡期形成的以地层为主的圈闭中主要聚集源自沙河街组四段烃源岩的油气;内侧靠近生油中心的沙河街组三段透镜体岩性及其他与岩性相关的油藏、沙河街组三段上部断层-岩性等油藏主要聚集源自沙河街组三段烃源岩的油气。北部陡坡带隐蔽油气藏的形成与油气分布特征受控于古构造背景、油气疏导体系、生储盖组合及成烃与成藏要素的有机配置等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20.
胜利油田中浅层天然气藏是受构造控制的透镜状岩性气藏。气藏储集层埋藏浅,压实作用差,胶结程度低,结构十分疏松,含气砂体多数具有边底水,气水关系复杂。为了实现胜利油田天然气发展规划,必须分析浅层透镜状岩性气藏的储层损害机理,为浅层气藏的合理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与指导,是非常必要的。在对储层物性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系统的对浅层气藏储层损害机理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胜利油田储层有不同程度的出砂问题和储层水侵问题,应尽可能减少或避免储层水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