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上海人不太爱吃辣,当地菜也大多偏甜.而且好像做什么菜都要放点糖,就是上海菜当中的辣味调料“八宝辣酱”也偏甜。可这几年,辣味菜品在上海有上升的趋势,麻辣烫、水煮肉片、辣子鸡、麻辣小龙虾这类菜,在各餐馆都能见到。红汤、红菜,辣味冲天,吃得一些上海人口干舌燥内火生。这些辣菜“红”了一条街,富了若干店,也的确给上海菜带来了不小影响。 相似文献
2.
3.
4.
5.
6.
7.
8.
9.
10.
川北农家“肉煎饼”撕开尘封的记忆,知青生活的点点滴滴又涌上了心头,尤其是那年去农村插队的第一个晚上在农民家里吃饭的情景,更是在我脑海中反复再现,那大碗的高粱白酒伴着大块的腊肉煎饼,叫人好不舒·C好不畅快。那是一个盛夏的傍晚,我们知青一行在带队干部和大队支书的引领下,借着腰腿的月光,踩着崎岖的山路,忍着腹中的饥饿,步履维艰地行进着。当到达生产队长的家门时,个个已是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了。片刻,主妇便端着两只我以为装的是茶水的碗上来,一个劲地招呼大伙儿快喝。口干舌躁的我们当时已顾不上什么宾主之礼仪,捧… 相似文献
11.
12.
新世纪开始,重庆火锅业人气陡升。每当夜晚来临,大排档火锅城人丁兴旺,“三拖一”荤菜三元素菜一元廉价拉客,“××火锅批发城”的招牌大行其道。光顾者多为工薪族,他们吃热闹,吃气氛,吃过瘾。大声吼叫、猜拳,赤膊上阵,大有一种气吞山河的气派,真可谓“河西大汉弹铜琵琶,歌大江东去。”然而,也有白领人士西装革履,手里捧着花束,臂中挽着佳丽,进入宁静华美的雅间,以轻柔的声音叫道:“老板,来一炉鸳鸯火锅”他们吃的是幽静的环境,高雅的情调,恰如是“二八佳人拍象牙笏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自从满汉全席由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勾起了我浓厚的兴趣.于是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和书籍,以对满汉全席做深一步的认识.现在餐饮市场上创新菜特别多,传统老菜倒是渐渐少了.但是,我们在创新的同时也不能忘记传统的东西.我在这里抱着抛砖引玉的想法提笔写出来,供交流. 相似文献
17.
宣汉县在四川达州境内,当地的特色美食主要有:东门豆干、麻辣鸡和鲶鱼豆花。东门豆干为小块状,颜色黑褐,吃口软香,它不仅是餐桌上的美食,也是馈赠好友的佳品。麻辣鸡在川内有很多种,但宣汉麻辣鸡与川内其他地方麻辣鸡又有所不同——口味上先麻后辣、麻重于辣,因此尝后总能给你不一样的感受。而鲶鱼豆花,却是制法特别的美食。这鲶鱼豆花不是将鲶鱼与豆花来一番简单组合,而是将鲶鱼净肉打成糁,制成“鱼豆花”。 相似文献
18.
闽粤赣边区地处亚热带,四季分明,水源充足,无霜期长,是典型的稻作文化区.生活在这里的客家人,以稻米为主粮.客家人制作的各种米饭中,乡土气息最浓的当属草袋饭.草袋饭也叫炻饭、席袋饭、草包饭,是用席草编成细密的袋状饭包,装米后扎紧口,入锅煮熟而成.它是劳苦大众发明的一种快餐,以前客家乡民出门干活,由于没有饭盒,只好就地取材,用席草袋盛米做饭.草袋采用生长于山野的席草,用古老的手艺编织而成,做工精细、造型独特.席草又叫灯心草,是一种多年生沼泽簇生草本植物,地下根状茎横走,其纤维长、坚韧有弹性,在客家地区的山塘、沼泽等地随处可见.以前的闽粤赣客家地区,交通不便,山连山,山迭山,山路弯弯,往往走上半天也看不到一家客栈.粮食、土特产要跋山涉水地挑到城镇去卖,挑夫出远门,担子里一般都备有一口锅、草袋和干菜,饿了时,抓几把米塞入草袋,在清澈的溪涧里淘洗干净后,扎紧口丢入沸水锅猛火焖煮,至饭袋饱满时揭开锅盖,顿时香飘四溢.提起饭袋沥水后解开绳子,往竹碗里一挤,啵的一声,一股清香扑鼻而来.热腾腾的米饭就着萝卜干、腌菜干吃,香喷喷的. 相似文献
19.
"弁当"一词,来源于日语ben-tou,就是"盒饭"的意思。现在更多的已经简化译成了Bento。日本最早的盒饭午餐记录可以追溯到公元5世纪前后。那时的日本人在外出打猎捕鱼、务农打仗时,都随身携带着一些食物,最典型的便是干米饭,或者干吃,或者用冷、热水冲泡以后食用,还可以握成饭团直接食用。 相似文献
20.
象湖乡地处闽中漳平市,与安溪、永春、大田接壤,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在一桌热气腾腾的乡宴上,我遇到了乡土小吃碱仔糕,夹起那米黄色的半透明糕体,颤巍巍的,让人好生眼熟,不过糕体里那若隐若现的绿葱花和焦黄的葱头油,却是闽南碱仔糕所没有的.在此次乡宴上,我对桌上的土鸭、土鸡、溪鱼、山笋之类的吃过后都没什么印象了,唯有对那道碱仔糕印象深刻.其实,这道小吃的芳名并不是碱仔糕,而是叫米浆锞,全名叫葱油米浆锞,因为主料当中掺了葱花和葱头油,故口味就和碱仔糕不太一样了.米浆馃的糕体被切成几层,举筷夹起一片来,蘸着咸鲜酱料而食,口感滑顺,滋味上佳.在隔天的早餐时,我再次吃到了米浆馃.和着稀粥,我连吃数片后,算是大饱了这小吃的口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