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着江汉油区进入中后期开发阶段,分层注水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常规偏心分层注水是目前应用最为普遍的注水技术,分层注水新工艺如桥式偏心分注、同心集成分注、恒流分注以及智能分注等也在江汉油田得到了应用。分层注水测调技术及配水器的改进应围绕解决投捞调配效率低、工作强度大、测调效果差、层段合格率低等问题进行。  相似文献   

2.
基于水淹层不是无油而是含油饱和度下降这一认识,江汉采油厂对江汉矿区水淹层进行了一系列的挖潜实践。实践发现,水淹层含油饱和度与电阻绝对值关联性较小,与水淹层和围岩深侧向电阻差值关联性较大,且差值越小,含水率越低,反之则越高;实践认为,低水淹区产建开发应聚焦在平面非均质形成的低水淹剩余油滞留区、层内非均质形成的低水淹剩余油滞留区、水驱压力平衡区和地下流场变化形成的剩余油再富集区等四类区域。  相似文献   

3.
基于油田高含水期水淹层测井解释存在的问题,低电阻油层识别和中、低水淹区域的开发成为目前老区提高采收率的主要难题。以王场油田西区-王广潜4~3油组为例,在综合分析测井、地质、测试、试油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前期低电阻层开发实际,总结出水淹层挖潜总体原则。即平面上以完善单砂体注采井网为主,老井可补孔水淹层,电性特征以电阻值与围岩电阻值对比下降幅度小于10Ω·m为标准,在储量动用程度较低、物性相对较差的区域实施水淹层补孔。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工艺下的分层注水技术所带来的一些问题,研究并实现了一种新型分层注水高效测调技术.利用无线电能传输解决了井下狭小空间的电能供应问题;利用无线通信技术使PC机对井下各层段进行实时配注,实现了注水井的同步高效测调.新型分层注水工艺高效测调技术是在原有的常规测调注水工艺基础上进行的一次较大变革,使常规注水测调工艺带来的...  相似文献   

5.
针对渤海油田常规测调一体分层注水工艺测调效率偏低、无法实现分层静压测试等问题,开展了测调一体分注工艺关键技术改进.通过合理优化管柱结构,实现注水压力平衡,减小大排量注水造成的管柱蠕动;配水器采用桥式通道设计,大幅度增加过流面积,降低层间干扰,进一步提高测调效率;同时在配水器本体增设传压孔,建立地层-油管传压通道,并配套...  相似文献   

6.
神泉油田侏罗系油藏属于典型薄互层状低阻油藏,已进入中高含水开发阶段,亟待探明剩余油分布状况并进行挖潜方案调整。采用常规水淹层测井解释方法和动态分析法,分析神泉油田三间房组的水淹规律,研究储层水淹规律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储层物性特征是影响储层水淹程度的主要因素,构造、断层和注采系统是影响水淹规律的次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绥中36-1油田的开发已进入中高含水期,生产动态资料显示纵向上层间矛盾大、注采不均衡,各个砂体地层压力差异不清楚。油田首次采用随钻测压工具StethoScope进行地层压力测试,介绍该工具工作原理、测试过程及数据质量控制,分析测得的地层压力和流度数据,可将其作为优化泥浆密度、指导采油井合理工作制度、注水井优化各层注水量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随着地层测试技术的发展,测射联作施工工艺在低渗透性地层测试中逐步得到应用。运用测射联作施工工艺,配合合理的工作制度设计,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盆地的低渗透性地层中进行了20多井(层)次的地层测试施工,获得了被测地层的压力、温度、渗透率、表皮系数等测试资料;同时,结合测录井地质资料对地层及油藏做出更进一步的认识和评价,为下步开发提供更加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油、水两相径向渗流理论为基础,以"以液定注,按需分配,均衡压力"为核心思想,结合储层地质特征及目前水淹、压力分布状况,求取现阶段产液能力,并将其作为纵向劈分因子求取各层产液量。基于地层压力状况及恢复速度要求求取各层注水量,进而对水井进行分层配注。矿场应用表明,新方法更适用于层间动用差异大的多层砂岩油藏,能提高该类油藏高含水期的水驱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0.
浩口油田具有含油层系多、层间差异大、地层水矿化度高等特点。在注水开发中,注入水水质差、达标率低;分层注水调配难度大;难注井层注水压力高,管柱有效期短;注水系统能耗大,不符合新形势下油田效益开发要求。为此,采用了调储技术、旋转刮排泥技术和量子环防腐、防垢、杀菌技术以提高注水水质技术;配套完善了分层注水技术,采用了注水井智能遥控分层配水技术和免投捞测调一体化技术;配套完善了插管超高压注水管柱技术;进行了分压注水,降低注水系统能耗。  相似文献   

11.
大港电站原设计拦水坝为浆砌块石宽顶堰重力坝,水流条件差。特别是在洪水期,上游淹没范围大,政策处理困难。为改善水流条件,降低洪水位,对原设计方案进行了优化,堰型改为实用堰,中间段堰坝改为橡胶坝,有效地降低了洪水期的淹没范围,同时保证枯水期电站的发电水头和发电效益。  相似文献   

12.
含水饱和度分布场能够真实地反映出油井在该层的水淹情况,但是应用单一指标评价水淹级别对含水饱和度场的准确性依赖程度较大。基于此提出了结合含水饱和度分级,建立能够有效识别井层水淹级别的评价指标参数体系、权重体系和指标分级标准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以杏北开发区408口油井各层实际数据为例,应用该水淹级别识别体系对各层水淹级别进行判断。结果表明,基础、一次井网水淹程度较重,二次、三次井网水淹级别较低,为下步挖潜剩余油和堵水治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胜坨油田发育的典型复杂断块油藏为例,利用密闭取芯井资料建立判别关系和测井解释模型,进行沙河街组二段1-3砂组复杂断块油藏水淹层测井解释。首先介绍了该水淹层测井响应特征,接着应用多项式趋势面分析方法对测井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并选择测井资料齐全、质量可靠、有钻井取芯和录井、试油资料的井为关键井,结合试油试采、岩芯分析资料建立测井解释模型。结果表明:胜坨油田沙河街组二段1-3砂组复杂断块油藏已经进入高含水阶段,水淹层发生明显的自然电位曲线基线偏移、地层电阻率降低、自然伽马降低、声波时差增大等现象;选择沙二段顶部的高阻白云岩段(厚度为8~12m)作为标准层进行标准化处理;声波时差三次趋势面分析效果较好,拟合度达到22.6%,平均校正量为14μs/m;T4j17、T2-121井取芯井段较长且收获率较高,分析化验资料较丰富,测井资料齐全且质量较好,能够反映沙二段1-3砂组复杂断块油藏储层特征,被选为关键井;建立泥质体积分数、粒度中值、孔隙度、渗透率、含水饱和度等解释模型。最后,通过对水淹层的测井资料进行逐井处理、计算机逐点或按层输出主要储层参数等3个方面检验解释模型,定量评价了测井解释模型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测井解释结果与岩芯物性和生产数据吻合较好,获得了较为可靠的地区储层地质分析结果,可为注水开发调整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根据国内东部老油田开发后期生产需要,系统研究了电成像、核磁共振、高分辨率阵列感应等现代测井成像新技术的水淹层解释方法,为识别水淹层,确定水淹井段,判断水淹程度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研究成果在生产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5.
通过岩石物理手段分析大港油田ZY地区孔二段的低阻油层成因,认为岩性较细导致的高束缚水是该区形成低阻的主要原因。据此利用可动水分析方法复查该区低阻油层。首先利用核磁资料确定束缚水孔隙度,继而利用测井计算所得的粒度中值信息和孔隙度信息建立本区束缚水饱和度计算模型,运用该模型处理了研究区15口井,发现了部分漏失的油层,取得了较好的复查成果。  相似文献   

16.
新汶矿区奥陶纪灰岩水害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较全面地分析了新汶矿区奥陶纪灰岩的水文地质条件、岩溶发育规律及其下限 ,并对奥陶纪灰岩底鼓突水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裂隙网络导水”的观点 ,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矿区奥陶纪灰岩水害的防治对策 .  相似文献   

17.
城市排水防涝规划编制要点探讨--以常州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常州为例,探讨了平原水网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要点,提出了从内涝风险评估、规划标准制定、防涝工程体系完善等方面加强规划研究,着重从河网水系梳理、排涝设施建设、市政雨水通道安排、易淹易涝片区整治、低影响开发等方面构建城市防涝工程体系,保障城市排水安全。  相似文献   

18.
针对黄河冲积平原区低矮粉土浸水路基进行足尺模型试验研究,主要研究了不同浸水条件下,粉土路基在分级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竖向变形特性。研究证明:黄泛区粉土路基具有强烈的毛细现象和水敏特性;新建及浸水粉土路基中路床区附加应力值较大,后沿深度急剧减小;浸水路基强度衰减现象明显,超载作用下,弹、塑性变形显著,且变形值随着浸水水位的上升而不断增大;路基塑性变形易在饱水区积聚发生,该区域在低应力水平下亦会产生较大的塑性变形。  相似文献   

19.
安塞油田坪北区强化注水提高开发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塞油田坪北区为低渗透裂缝性油藏。随着注水开发的推进,位于裂缝方向上的油井将逐步水淹,位于裂缝侧向上的油井见效困难,导致难于保持稳产。本文分析了坪北区强化注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油藏模拟研究,并结合矿场生产实践,得出了较好的历史拟合,据此提出合理强化注水开发指标和主要认识。  相似文献   

20.
裂缝水窜形成的剩余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裂缝水窜在注水开发的火山岩、变质岩类块状裂缝型油藏中相当普遍,位于裂缝发育带附近的高产井,常常就是裂缝水窜最严重的井.裂缝性油田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少数几口高产井控制着全油田多数的储量和产量,开发效果好坏决定全油田的开发成败.以克拉玛依及内蒙古注水开发的火山岩油田为例,研究发现,国内多个火山岩油田,存在相当数量快速水淹的高产井,当这些高产井水窜水淹以后,只要采取及时的停注强排措施,油井产能大部分就可顺利恢复.分析出现这种生产动态的原因,在于裂缝水窜水流形成连续相以后,运动粘度较低的水流形成"水锁"封闭流道中的可动油.据此提出了裂缝与大孔洞水窜机理以及水窜后的剩余油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