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烧酒     
周立平 《酿酒》1994,(5):51-54
烧酒周立平译饶建华校(浙江工业大学)以昭和2年的金融恐慌、昭和4年的经济恐慌为发端的昭和63年间,对烧酒业界来说是个动荡的年代。制造许可厂家从昭和元年(大正15年)的7407家到昭和63年的998家,减少到原有的13.5%。与此相反,制成数量以换算成...  相似文献   

2.
3.
4.
日本烧酒的商品知识(下)(日)西谷尚道丁匀成译关键词日本烧酒,白色烈性酒,本格烧酒(传统烧酒),商品知识,酒文化四、各种烧酒的商品知识1.日本烧酒的种类本格烧酒的种类因产地、原料、制造方法等的不同而多种多样。这里主要叙述用常见原料酿造的烧酒。(1)按...  相似文献   

5.
日本烧酒呈味物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恒刚 《酿酒》1996,(6):44-46
日本烧酒呈味物质周恒刚编译烧酒在蒸馏酒中的成分动向是醛类、酯类、高级醇类在初馏区分中馏出最多(酒精份55%以上)。中馏区分(酒精份25~55%);后馏区分(酒精份25%以下)。随着蒸馏的进行不断减少。所以说烧酒的香气成分大部分聚集于初馏区分,特别是酒...  相似文献   

6.
烧酒出现的兴隆景象和税法的修改等使烧酒经历了多次变迁才形成了现在稳定的消费状况,其品质的飞跃,使之成为世界著名的蒸馏酒。以提高质量和技术为目的的烧酒评比会,1991年6月已是第15届了。本文从烧酒消费的侧面,论述评比会的现状,并预测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范文来 《酿酒》2020,47(4):121-125
我国饮料酒米酒出现于公元前7000年的贾湖遗址.我国白酒(烧酒)起源何时,历史上公认是元朝.但从最新史料看,我国“烧酒”最早于秦汉时期出现文字记载(《神农本草经疏》),比西方威士忌和白兰地早1200年;至金代出现小规模生产的实物证据,在元朝出现烧酒生产的工艺记录,在公元1500年出现固态白酒生产的记载,16世纪我国古代...  相似文献   

8.
9.
生产烧酒(即白酒)的粗馏废液中含有高有机物、高悬浮物及高生物耗氧物质,浓度视原料有别。日本将烧酒废液转化为有用的糖化酶、蛋白酶、微生物蛋白饲料、调味品及聚谷氨酸等物质,  相似文献   

10.
简论中国白酒生产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国白酒技术经历了启蒙、成长、提高和发展几个阶段,现正走向现代化。当前白酒酒种的发展主要有:1.固态发酵的传统白酒。固态法白酒是中国白酒的脊梁。2.新型白酒,它是白酒工业的技术进步。3.功能性白酒,它是“药食同源”健康思想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以日本传统工艺酿制乙类烧酒为基础,在第2次制醪工序中加入淀粉质或糖类原料总量的5~50%的裙带菜混合发酵制得裙带菜烧酒。在乙类烧酒中添加少量裙带菜烧酒后,可提高、并改善酒的风味。  相似文献   

12.
主要介绍豉味玉冰烧酒在勾兑过程由定型小样酒(200ml)到大样酒(20000kg)的准确放样系统。  相似文献   

13.
糟烧酒,香又醇,历来深受消费者欢迎,近年来,包装上已逐步从坛装转为瓶装,包装上了档次,价格上扬,但它并非简单将散装酒灌入瓶中就了事,实质上是给酒的稳定性提出了更高技术要求,坛装酒有酒脚等消费者看不见,但换了瓶装酒,酒一旦产生混浊或沉淀,消费者就不愿接...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生料白米酿制传统烧酒,结果表明,烧酒曲的淀粉消化率非常高,达20%,最佳pH值为3.5。制曲米与原料米的比例减少至25%,生料米原料仍能全部糖化,只是发酵前期速度较慢,后期则与熟料发酵相同。  相似文献   

15.
糟烧酒的传统生产方法是采用黄酒糟板生产的,生产周期长、产量低。该文是采用籼米为主要原料,同时改用黄酒糟板拌稻谷壳,封糟用糖化酶和白酒干酵母。采用该技术生产的糟烧酒质量符合产品质量标准,同时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出酒率。  相似文献   

16.
日本烧酒的商品知识(中)(日)西谷尚道丁匀成译关键词日本烧酒,白色烈性酒,本格烧酒(传统烧酒),商品知识,酒文化三、烧酒的酿造1.工艺流程本格(传统)烧酒的制造工艺流程如第3图所示。甲类烧酒的制造工艺流程如第6图所示。2.原料及其处理(1)原料烧酒的...  相似文献   

17.
对糖化酶酿制生料甘薯烧酒和熟料甘薯烧酒做了试验。使用发研1号酿酒酵母,能快速发酵麦芽糖;糖化酶DABIASE_(TM)K—27用曲霉菌K—27(Aspergillus Sp.)制得。生料发酵:原料经粉碎,加入糖化酶30u/g总糖,发酵温度35℃,72小时结束。酒精生成量为82.3g/L,发酵效率95.9%。熟料发酵:糖化酶用量高于30u/g总糖,发酵时间缩短为40小时,发酵效率为97.7%。与传统烧酒相比,主发酵时间可减少六分之一。  相似文献   

18.
本格烧酒及其副产物(烧酒粕)的生理机能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前言 作为日本传统蒸馏酒的本格烧酒,其过去的生产和消费地主要分布于南部九州.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消费浪潮席卷全国各地,确立了其作为日本烧酒的代表性地位.作为消费扩大化的原因之一,可以认为是人们对本格烧酒的健康感悟.对于"醉酒易恢复,不会二日醉"的口碑形成,人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理由推测,但都缺乏科学的依据.关于本格烧酒的生理机能性,下面要介绍的血拴溶解作用就是最先通过大众传媒得到人们认可的.  相似文献   

19.
葛玮  庄德艳 《酿酒》1997,(4):55-58
烧酒蒸馏废液有效处理系统的开发本文解释了关于BOD,SS共同在高浓度的烧酒废液处理的总体系的问题,上文中曲菌培养后由厌气性流动床法利用甲烷发酵--生物学的脱氮和硝化循环处理,可取得满足河川排放基准的处理水。此方法也希望能适用于其它的蒸馏酒,例如:威士...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