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产纤维素酶细菌菌株Z1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本实验室分离的产纤维素酶细菌菌株Z1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研究了碳源、氮源、温度、初始pH等因素对Z1菌株产纤维素酶活力的影响,确定了其产纤维素酶的最优条件组合。结果表明,在此试验范围内,影响CMC酶的主次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碳源、氮源、pH;影响FPA酶的主次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pH、碳源、氮源。菌株Z1的最优发酵条件为CMC 2 g,玉米粉1 g,豆饼粉3 g,pH为7.0。在此条件下,不仅有较高的纤维素酶活,同时还有较高的蛋白酶活,即CMC酶活力132.5μg/(mL.m in),FPA酶活力93.8μg/(mL.m in),蛋白酶活力46.7μg/(mL.m in)。  相似文献   

2.
产纤维素酶细菌的复合诱变及产酶条件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产纤维素酶细菌LBT-3.6为出发菌株,经紫外、微波先后谤变,选育得一株高产突变株WB-2,滤纸酶活力比出发菌株提高了202.7%。经过培养条件优化后,以麸皮为碳源,最适浓度为50g/L,(NH4)3PO4 4g/l,蛋白胨lg/L,添加0.4%NaCl和0.2%吐温80,滤纸酶活力达到12.35U/mL。  相似文献   

3.
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海洋细菌YDX-1产纤维素酶的发酵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响应面法对海洋细菌YDX-1产纤维素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首先用Plackett-Burman法从8个因子中筛选出3个主要影响YDX-1产酶的因素,然后进行最陡爬坡实验逼近最佳响应面区域,最后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实验得到最适条件为温度31℃、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41g/L、(NH4)2SO44.7g/L。在最适条件下测得的酶活为273.20U/mL,较优化前的150.13U/mL提高了81.97%。  相似文献   

4.
利用廉价的麸皮作为培养基的碳源,采用单因素试验分析了发酵影响因素摇床转速、发酵温度、接种量、初始pH、发酵时间对Penicillium sp.1407产纤维素酶的影响;利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进行了优化,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2℃、发酵时间142 h、初始pH 5.2、转速230 r/min,纤维素酶活力为(136±0.74)IU/mL,验证试验结果与模型预测相符。  相似文献   

5.
响应面法优化芽孢杆菌25-2产纤维素酶发酵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芽孢杆菌25—2产纤维素酶的能力,利用响应面法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通过.2-水平设计的Plackett—Burman实验分析6种因素对芽孢杆菌产纤维素酶活力的影响,筛选出发酵时间(X1)、发酵温度(X2)、初始pH值(X33个影响酶活的显著性因素。在此基础上采用最陡爬坡实验逼近最大响应区域,并结合中心组合实验以及响应面分析对影响纤维素酶产量的关键因素的最佳水平范围作进一步研究和讨论。建立了以纤维素酶活为响应值的二次回归方程模型,从中分析得到最优发酵条件:发酵时间21.7h,发酵温度46℃,初始pH值4.8。在以上优化条件下发酵,供试菌株的纤维素酶酶活达到28.626U/mL,较优化前提高了1.748倍,其实验值与预测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解决在发酵过程中酶活较低、成本高等问题,加快纤维素酶工业化生产。方法:采用PlackettBurman进行实验设计,对影响基因工程菌p ET30b-BGL产酶因素:接种量(A)、培养温度(B)、装液量(C),诱导时间(D)、初始p H(E)、IPTG诱导浓度(F)进行筛选,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培养温度、初始p H和装液量对产酶有重要影响。进一步用Box-Behnken的响应面方法,对这3个因素进行优化,结果:当温度为35℃,初始p H7.5,装液量为25m L(容积为100m L),p ET30b-BGL产酶的酶活最高达到2080.5U/m L,较优化前的1196.8U/m L提高了将近一倍。结论: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纤维素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纤维素酶产生菌的分离及其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土壤中分离到一株产胞外纤维素酶的菌株,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显色法(DNS法)对该菌株产胞外纤维素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在温度为35℃,接种量为3%,培养基初始pH7.0,装液量为20%,接种种龄为36 h的条件下培养48 h,CMCase和FPA酶活性达到最高,分别为54.41 nkat/mL和23.45 nkat/mL。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解决在发酵过程中酶活较低、成本高等问题,加快纤维素酶工业化生产。方法:采用PlackettBurman进行实验设计,对影响基因工程菌p ET30b-BGL产酶因素:接种量(A)、培养温度(B)、装液量(C),诱导时间(D)、初始p H(E)、IPTG诱导浓度(F)进行筛选,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培养温度、初始p H和装液量对产酶有重要影响。进一步用Box-Behnken的响应面方法,对这3个因素进行优化,结果:当温度为35℃,初始p H7.5,装液量为25m L(容积为100m L),p ET30b-BGL产酶的酶活最高达到2080.5U/m L,较优化前的1196.8U/m L提高了将近一倍。结论: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纤维素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产纤维素酶细菌的微波诱变及产酶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实验室保藏的产纤维素酶芽孢杆菌S(3)7为出发菌,对其进行微波诱变处理,采用透明圈法初筛和液体摇瓶发酵复筛,得到一株产纤维素酶活力较高的突变菌株S(3)7-5。对该突变菌株的产酶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突变菌株最适产酶条件为:发酵温度37℃,起始pH9.0,发酵时间4d。在此条件下,该突变菌株所产纤维素酶活最高,达52.55U/mL,比出发菌株的产酶活力提高了26.6%。  相似文献   

10.
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厌氧纤维素降解细菌—溶纤维丁酸弧菌WHQ产纤维素酶的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表明,最适产酶条件为培养时间48h,接种量10%,初始pH值8.5,温度37℃.在此基础上,应用响应面法优化该菌株产纤维素酶培养基.在初期研究中,葡萄糖和尿素确定为最佳的碳氮源,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从10种培养基成分中筛选出对WHQ产内切纤维素酶有重要性的因素,结果表明葡萄糖、NaHCO,和MgSO4·7H2O对WHQ产内切纤维素酶有重要影响,利用Box-Behnken设计研究这3种因素对WHQ产内切纤维素酶的综合效应,结果表明3种因素的最佳值为MgSO4·7H2O 0.14g/L、葡萄糖14.3g/L、NaHCO3 6.92g/L,此时的内切酶酶活力最大值为206.548μg/(mL.min),与实验值相接近199.324μg/(mL·min),比未优化前的内切纤维素酶活力71.254μg/(mL·min)提高179%.  相似文献   

11.
绿色市霉产纤维素酶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绿色木霉AS3.3711作为纤维素酶的生产菌株,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该菌株摇瓶发酵产纤维素酶的最佳培养基和最佳培养条件.最佳培养基组成为:麸皮4%和玉米粉3%、(NH4)2S04 0.1%、KH2 PO4 0.2%、吐温-80 0.1%;最佳培养条件为:发酵培养温度28℃,接种量10%(孢子悬液.孢子浓度5×lO8/mL),发酵周期72h.纤维素酶活力可达到12.56U/mL.  相似文献   

12.
以滤纸酶活为检测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均实验设计优化匍枝根霉产纤维素酶培养条件,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分批发酵,并利用Logistic方程和Luedeking-Piret方程构建动力学模型。优化结果表明:滤纸酶活在发酵时间为84 h时达到13.16 IU/mL,比优化前提高了149%,其中,内切酶活、外切酶活和β-葡萄糖苷酶活高值分别为45.81 IU/mL、0.537 IU/mL和12.45 IU/mL且所建模型拟合良好。  相似文献   

13.
响应面法优化黑曲霉HQ-1产纤维素酶固体发酵条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对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HQ-1产纤维素酶的固体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并以滤纸酶活力作为响应值.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最适碳源为玉米秸秆粉/麦麸(1/1)及其最适含量为12.0g;最适氮源为(NH4)2SO4及其最适含量为1.5g.再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出影响滤纸酶活力的显著因素:含水量、培养温度和起始pH值.通过最陡爬坡试验逼近最大酶活力区域.最后用Box-Behnken设计及响应面分析确定产酶的最佳发酵条件为玉米秸秆粉6.0g、麦麸6.0g、(NH4) 2SO4 1.5g、KH2PO41.6g、MgSO4· 7H2O 0.8g、含水量73.5%、起始pH值为3.91、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分别为33.9℃和96h.经过优化,滤纸酶活力最高为59.432U/g,比未优化的酶活力最高值(13.511U/g)提高了3.40倍.  相似文献   

14.
发酵秸杆生产耐高温纤维素酶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绿色木霉110发酵秸秆生产纤维素酶上艺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试验和扩大试验,确定了绿色木霉固体发酵生产纤维素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干料:水=1:1,原料配比(稻草:麸皮)为6:4,容器装料量7%,接种量3%,培养温度38℃,发酵周期72h,试验因素的影响顺序为水分〉原料配比〉装料量〉接种量。在最佳工艺条件下,产酶酶活超过25300U/g。  相似文献   

15.
原始菌株里氏木霉M277经紫外诱变后,挑选培养基上水解透明圈大的菌株进行初筛、复筛,获得M277-7高产菌株,连续5代稳定产生纤维素酶,CMC酶活高于原菌株30%.发酵后产生的酶液应用在牛仔布上,减量率可以达到5%.  相似文献   

16.
利用旋转回归法研究里氏木霉Rut C-30发酵生产纤维素酶的2个重要因素:微晶纤维素粉(Avicel)、麸皮对滤纸酶活的影响,并拟合出回归方程。经回归分析表明,培养基中Avicel、麸皮的含量及其配比对滤纸酶活有显著影响。通过岭脊分析寻优得出:Avicel最佳浓度为1.34%、麸皮最佳浓度为3.35%,在此优化条件下滤纸酶活可达6.51 IU/ml。用30L发酵罐进行放大试验,滤纸酶活可达10.84 IU/ml,CMCase达到449.57 IU/ml。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甘草渣中黄酮物质的高效分离提取,选取发酵主要影响因素,以黄酮提取率为响应值,采用均匀设计法分别对黄孢原毛平革菌(PC菌)与纤维素分解真菌Q59、云芝与Q59两组混合发酵处理进行优化。结果显示,PC+Q59处理黄酮得率的理论最优组合为:每10g甘草渣中接种PC菌0.5mL,接种Q592mL,发酵温度为30℃,发酵料含水率61%,氮源酒石酸铵的浓度为0.4g/L,发酵时间3d,预测黄酮得率为1.59%;云芝+Q59处理黄酮得率的理论最优组合为:每10g甘草渣中接种直径为0.6cm云芝菌块5块,接种Q592mL,发酵温度为28℃,发酵料含水率67%,氮源浓度为0.1g/L,发酵时间3d,预测黄酮得率为1.25%。验证结果与预测值接近,PC+Q59、云芝+Q59两处理的实际黄酮得率分别为1.51%、1.29%,分别比乙醇直接提取法提高了156.45%、108.06%。  相似文献   

18.
以中心组合设计为基础利用响应面法,对克雷伯氏菌利用甘油生产1,3-丙二醇(1,3-PD)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以甘油、硫酸铵、pH值、发酵时间、和发酵温度对1,3-PD发酵生产的单个因素和交互影响的数学模型,得到发酵生产1,3-PD的最佳条件为:甘油49.9g/L;硫酸铵5.28g/L;pH值为7.19;培养时间84h;温度36.1℃。在此条件下,模型预测1,3-PD最大产量为19.03g/L。并在此条件下进行实际实验,1,3-PD的产量为18.33g/L,与模型预测接近。  相似文献   

19.
绿色木霉固态发酵生产纤维素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酒糟为原料,采用实验室分离的绿色木霉固态发酵生产纤维素酶,对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250mL三角瓶中加入酒糟与麸皮(7:3)5g,料水比(发酵料:营养盐液)为1:1,其中营养盐溶液pH值自然,黄豆面1.0%,接种1mL孢子悬液,30%培养3d,CMCase和FPA分别达到7105.92U/g和1463.97U/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