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由于大地对地震信号有强烈的吸收衰减作用,地震信号在地下的传播会造成地震记录波形的严重失真,因此在地震资料采集的过程中,要根据地层对地震信号的吸收衰减规律和地震地质条件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来补偿有效信号的能量,以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本文针对松辽盆地北部大庆长垣以东地区的实际情况,讨论了建立大地对地震信号吸收衰减模型的方法,分析研究了其吸收衰减规律。  相似文献   

2.
在南得克萨斯油田,Q值是根据浅碎屑层序中记录的一组高频井间数据求出的。数据是在同一线上相隔50英尺和200英尺的三口井中记录的,即在500英尺至590英尺深度段间以10英尺间隔用一台压电换能器(bcndcr)作为井下震源,单个检波器接收的形式记录。这些数据已用谱比法作了分析。 换能器中输入了500赫兹到3500赫兹之范围内9个不同频率的单周期正弦波。除560英尺和570英尺以外,在其它深度上用全部输入频率对Q值作了估算。不同深度上全部频率的平均Q值为43~128。Q值与震源井电阻率测井对比表明,两者有较高逆相关性。高Q值可解释为页岩带,而低Q值可解释为砂岩。 Q值与测井数据的这种相关关系表明,在较小的深度间距上,用水平传播的波测量衰减比用垂直传播的波测量衰减要灵敏些。  相似文献   

3.
Link  CA 《石油物探译丛》1994,(3):52-56,51
在南得克萨斯油田,Q值是根据浅碎屑层序中记录的一组高频井间数据求出的。数据是在同一线上相隔50英尺和200英尺的三口井中记录的,即在500英尺至590英尺深度段间以10英尺间隔用一台压电换能器作为井下震源,单个检波器接收的形式记录,这些数据已用谱比法作了分析,换能器中输入了500赫兹之范围内9个不同频率的单周期正弦波。除560英尺和570英尺以外,在其它深度上用全部输入频率对Q值作了估算。不同深度  相似文献   

4.
河套盆地由于快速堆积、欠压实作用等原因,4000~5000m以上均为弱成岩覆盖,地震资料成像精度受到严重影响。针对巨厚弱成岩引起的勘探难题,开展了基于目的层响应特征的可控震源激发信号设计、基于多信息约束的精细近地表建模及全深度Q值补偿、基于大地坐标的近地表类型分区去噪、基于平面属性的断层解释等技术的应用,资料品质得到了提升。通过相关技术的应用,主要目的层频带拓宽了10Hz左右,断面清楚,断点清晰干脆,能够满足地震解释需求,探明了吉兰泰和巴彦两个油田。通过针对性的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技术的研究,解决了该区域地震波吸收衰减严重、资料信噪比低、复杂构造区成像精度差、储层难以预测等关键难题,可以指导类似地区的勘探施工。  相似文献   

5.
傅朝奎  王建民 《石油物探》1998,37(A01):7-11,46
在地震采集中,地震信号在地下传播时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大地对信号有强烈的吸收衰减作用,造成波形严重失真。为了帮助地震采集工作者采取有效措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本文针对长庆长恒东部地区,讨论了建立大地吸收衰减模型的方法,分析研究了其吸收衰减规律。  相似文献   

6.
 大沙漠区近地表巨厚沙层是导致地震波高频成分严重衰减、地震分辨率降低的根本原因。针对这一问题,采用常规微测井方法进行高频补偿,往往难以奏效。为此,本文利用大炮震源微测井数据,分析了大沙漠区近地表地震波的衰减规律,采用近地表高频补偿方法,较好地补偿了近地表巨厚沙层对地震波的吸收和衰减,克服了常规微测井数据的不足。补偿后的地震数据的优势信噪比频带宽度较补偿前明显拓宽,东河砂岩尖灭点更加清晰,提高了岩性勘探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7.
巨厚黄土覆盖地区的油气勘探历来因地震资料信噪比低而受到制约,多年来一直没有突破.其中以塔里木盆地西南黄土覆盖地区最为典型,该区受巨厚黄土覆盖及复杂地腹构造的双重影响,地震激发、接收条件差,地震单炮资料信噪比极低,地震剖面成像差,难以满足构造解释、乃至储层预测的需要.文章以塔西南巨厚黄土覆盖区的宽线观测、大基距组合接收、组合激发及配套采集技术的攻关研究为例,通过表层结构调查、激发接收参数、覆盖次数对比试验、分析等,提出了合理的采集技术方案及配套措施,获得了较高信噪比的地震资料,满足了地质解释需要,同时总结、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巨厚黄土覆盖区山地地震采集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8.
创新性地采用深井观测方式,对多种药型药量炸药激发的地震子波信号进行了观测,并做了大量的定性、定量分析,对地震波能量与药量的关系进行了直接的计算分析,对低降速带及高速层的衰减规律做了探索性研究。以此为基础,应用新的、基于单个薄层为基本单元的反射、透射系数谱理论以及面向地质背景的合成方法制作并分析了模型记录,通过对不同的子波进行综合评价,确定了最佳的激发药型和药量,加上室内大量深入的设计论证,采用了最大限度的接收参数。这种方法在塔里木盆地的实际应用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西缘前陆盆地巨厚黄土地区地震采集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鄂尔多斯西缘前陆盆地表层地质地貌极其复杂,有巨厚黄土区、黄土-沙漠区及山前砾石-黄土区,独特的黄土地貌使得地震采集面临着诸多技术难题。根据以往巨厚黄土地区地震采集经验,采用多种方法系统地开展黄土表层结构精细调查,深入研究黄土地球物理特征及激发因素与表层黄土结构之间的关系,优选激发井位和井深,确保了激发效果;采用小道距、三线小线距、高密度空间采样技术,获得了高信噪比、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研究表明,巨厚黄土地区地震采集时应优选激发井位和岩性,合理选择激发井深;坚持多深井组合激发、单井药量不宜过大总药量要大两项基本原则;采用高密度采样技术,提高采集资料的覆盖次数和信噪比。图10表1参15  相似文献   

10.
地震干扰波的衰减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海洋地震资料采集时,若相邻勘查区地震勘探船彼此进行近距离施工,采集的地震记录上存在来自另一震源的地震波,从而造成相互间的干扰,即所谓的地震干扰。由于两个震源具有相似的频率和振幅特性,在单炮记录上这种地震干扰通常具有与有效反射波相似的地震特征,因此,采用常规的处理方法是很难将其与有效波分离开并加以衰减。文章在简要阐述两种衰减地震干扰原理及实现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对其衰减地震干扰的处理效果进行分析。实际资料处理表明:两种衰减地震干扰的方法都有明显的处理效果,但两者也都存在某些自身缺陷和局限性。因此,实际应用中根据资料特点,采用针对性的处理方法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文章说明测量地震数传电缆特性阻抗的重要性,从特性阻抗的定义入手,结合传输线理论和实际操作,总结了地震数传电缆特性的测量,说明为什么该特性阻抗通常被认为是纯电阻。文中将特性阻抗的测量概括为开短路法和反射脉冲法两类,又将前者分成单频测量和扫频测量,并把谐振法看作是开短路法扫频测量的特例,明确实施两类操作方法的要点,并指出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对比表面测定结果的可靠性作出估算,除了给出点估算值外,还应同时给出区间估算直。本文讨论了用 V_m 和 C 联合置信域估算比表面置信区间的方法,指出只有用最优化法,按非线性BE(?)原式处理实验数据,才能得(?)V_α的最小残差平方和,给出真实的置信区间。用线性化 BET方程,按线性最小二乘法处理,常常给出夸大的假象区间。并讨论了以置信域容积最小为目标的实验设计,指出在 p/p_0=0.05和0.25两个端点处测定 V_α,能给出最佳置信区间。  相似文献   

13.
复杂地表条件对地震资料的品质产生严重的影响。针对江陵凹陷万城构造复杂地表条件,通过试验,提出精确表层结构的调查、水体对地震信号干扰的模型正演分析以及震源类型的合理选择等改善地震资料品质因素的方法。应用结果表明,在复杂地表地质条件下,用该方法提高地震资料质量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钻井液正脉冲信号的衰减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何树山  刘修善 《钻采工艺》2001,24(6):1-3,12
地面与井下的信息传输是井眼轨迹监测与控制的重要环节,目前,大多数的无线随钻测量系统都采用钻井液脉冲的传输方式,而如何提高传输深度和传输速率一直都是钻井液脉冲传输系统的研究主题,文中根据钻井液脉冲传输的静,动态理论模型,研究了正脉冲信号衰减规律。结果表明,脉冲信号在井眼中的往复传播类似于阻尼振荡,并逐渐衰竭,信号频率和钻井液粘度是影响钻井液脉冲信号衰减的主要可控因素。  相似文献   

15.
针对强反射系数界面下河道砂体弱信号地震资料,采用串联能量补偿、多域压噪和串联反褶积等技术,有效地补偿了目的层信号能量,成功解决了目的层信号较弱的问题,提高了地震资料信噪比与分辨率。将此技术用于松辽盆地南部泉四段河流相沉积体的地震资料处理与解释,能够满足河道砂体储集层识别的要求,取得较好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时,高频成分易被吸收。研究地震波的吸收与衰减机制可以部分地补偿被吸收与衰减的地震波成分,但是,实际地下介质的地震波吸收与衰减机制很复杂,非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可以充分描述的。尽管如此,地震波的吸收与衰减补偿对提高地质构造和岩性分布反演的分辨率仍有重要意义。地震波的吸收与衰减不但与岩性有关,而且也依赖于传播路径。因此,除了研究常规的单道吸收与衰减补偿方法外,研究沿地震波传播路径的吸收与衰减补偿方法更接近真实情况,补偿更准确。  相似文献   

17.
相干数据体和面块切片技术在地震资料解释中能减小解释人员对比和层位自动拾取产生的偏差 ,快速识别和把握断裂系统的总体特征 ,直观显示复杂断块的空间组合 ,以三维可视化图形展示解释成果。该技术应用于焉耆盆地本布图地区的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 ,处理效率和解释精度都有提高 ,依据最终成果部署的评价井 ,预测目的层深度与实钻深度误差小于 10m。  相似文献   

18.
双复杂地区三维地震勘探面临地表、地下地质条件复杂,采集观测激发、接收困难等问题,极大地影响地震资料品质。提出的双复杂地区三维地震勘探采集设计方法是通过波动方程正演、基于地理信息采集观测优化、采集观测波动方程照明分析、目标目的层能量均衡优化设计等技术的综合应用。该方法在辽河油田DPF地区进行了实际应用,达到了提高采集资料品质、改善成像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深井超深井钻井过程中,为了平衡地层压力,需要在钻井液中加入加重材料。加重材料对钻井液中水分子和处理剂的吸附作用,会影响甚至恶化钻井液的性能。为了探究加重材料在钻井液中的存在形式及吸附特性,基于低场核磁共振,建立了液相条件下加重材料比表面积的测量方法。通过低场核磁共振法和粒度推算法,分析了密度为1.1~2.4 g/cm3的水基钻井液中加重材料液相与干粉状态的比表面积及其变化规律。通过有机碳吸附和流变性测试实验,探讨了不同密度下加重材料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不同密度下加重材料对不同处理剂的吸附能力不同。在密度为1.2、1.8和2.4 g/cm3的500 mL钻井液中对磺化褐煤的吸附量分别为10.83、13.06和17.69 g,实验结果与低场核磁共振所得到的比表面积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石油机械》2017,(2):1-5
为了对钻头前方地层地质进行预测,及时发现钻头前方地层岩性、裂缝和地层压力异常等情况,以指导钻进过程,避免钻井事故,研究了随钻地震勘探开发技术。该技术中的随钻垂直地震测量系统由地面检波器阵列、随钻垂直地震剖面测量装置和地面人工震源构成。介绍了随钻垂直地震剖面测量装置的原理、结构与电路系统。将随钻垂直地震剖面测量装置在华北油田石探1井进行试验,2支仪器各下1趟钻,入井2次,连续工作109 h,从井深900~1 400 m进行随钻地震信号测量,试验中该装置工作正常,测量数据完整。起钻后高速回放数据,并进行互相关信号处理后发现,该装置记录的地震信号符合地震波特征,能够反映该井段的地质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