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振动力场下超微孔塑料发泡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占国荣  周南桥 《塑料》2001,30(5):43-46
超微孔塑料是一种新型的高分子材料,与传统的泡沫塑料相比具有很多优异的性能.本文分析了影响超微孔塑料发泡挤出质量的因素,并从影响超微孔发泡挤出质量的动态因素出发,为了提高超微孔发泡挤出的质量,提出了一种超微孔塑料发泡挤出的新技术,即把振动力场引入到超微孔塑料发泡挤出的全过程的技术.  相似文献   

2.
注射发泡制品质量控制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详细讨论注射发泡成型加工中影响制品质量的因素,从理论上探讨了如何控制这些因素才能得到具有良好泡体结构的发泡制品。  相似文献   

3.
PVC复合发泡管的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PVC复合发泡管的生产工艺流程、配方及影响管材发泡质量的工艺因素.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影响低密度聚乙烯(LDPE)模压发泡保温材料质量的因素,同时制取了具备保温材料特性的复配物。结果表明:发泡剂与活化剂用量比对LDPE模压发泡密度的影响最大,发泡温度次之。适合用于LDPE的发泡保温材料的最优制备条件为:发泡温度175℃,发泡压力10MPa,ADC/ZnO的质量比为10/1,硬脂酸用量1.5份。  相似文献   

5.
将发泡技术引入了聚乙烯(PE)木塑复合材料的制备过程中,研究了发泡剂种类、发泡剂用量、成核剂及发泡加工工艺等因素对PE木塑复合材料发泡质量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发泡条件下,复合材料各项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采用复合发泡剂、纳米无机成核剂及渐扩法挤出发泡技术可制得泡孔细密、均匀且综合性能较好的发泡木塑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6.
以PP(聚丙烯)为基体材料,分别添加发泡剂母粒、发泡剂和助剂母粒及发泡剂、助剂、成核剂母粒,在二次开模条件下注塑制备微发泡PP复合材料,分析了发泡助剂及成核剂对微发泡复合材料发泡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添加发泡助剂以后,PP体系的发泡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助剂和成核剂同时添加,微发泡PP体系的发泡质量最好,泡孔平均直径为26.79μm,泡孔密度达到4.76×106个/cm3。  相似文献   

7.
刘何琳  张纯  刘卫  龚维 《塑料科技》2013,41(5):57-60
以化学发泡注塑成型技术为主线,在二次开模条件下制备微发泡低密度聚乙烯(LDPE)复合材料;通过材料的本征特性分析了弹性体对微发泡LDPE复合材料发泡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LDPE中,弹性体含量为15%时,发泡质量较为理想,泡孔呈规则的圆形,泡孔直径和泡孔密度分别为35.32μm、8.217×106个/cm3;弹性体含量低于和高于15%时,发泡质量较差,不适合于LDPE复合材料的发泡。  相似文献   

8.
木塑复合材料注塑发泡成型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木塑复合材料注塑发泡成型技术研究的背景和现状,详述了木塑复合材料注塑发泡成型过程中的成型原理、原料的选择及影响成型质量的主要因素.指出木塑发泡复合材料在资源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方面有明显优势,近年来受到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采用化学发泡法制备出高冲击强度聚苯乙烯(HIPS)微发泡材料及HIPS/纳米有机蒙脱土(nano-OMMT)复合微发泡材料。研究了发泡量对HIPS及其复合材料微发泡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发泡量的增加,发泡材料呈现欠发泡、均衡发泡、过发泡状态。发泡量取10%时,复合材料的发泡效果最好。nano-OMMT在发泡过程中起到成核剂的作用,促进泡孔成核,有效地改善了发泡质量。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一种用于加工具有非发泡外壳和发泡内芯的塑料制品的新方法——一步法滚塑发泡成型技术,包括一步法滚塑发泡成型工艺原理、加工流程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采用化学微发泡法制备了聚丙烯/粉煤灰(PPFP1919/FA)微发泡复合材料,并对不同FA含量的PPFP1919/FA复合材料的流变性能、发泡质量及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FA分散在PPFP1919基体中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熔体强度,使熔体弹性变好,可发泡性提高;FA在发泡过程中还起到了异相成核作用,提供了成核点,从而...  相似文献   

12.
聚氨酯泡沫塑料发泡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永飞  朱明 《应用化工》2005,34(3):133-136
介绍聚氨酯泡沫塑料的两大类发泡剂,即物理发泡剂和化学发泡剂,着重对各个不同时期使用的主要物理发泡剂的性能和特点进行了对比和讨论,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当前人们所采取的解决方法,展望了聚氨酯泡沫塑料发泡剂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用天然橡胶制备彩色发泡胶球,研究了发泡剂及发泡助剂、硫化体系、填充体系、混炼和硫化工艺以及发泡工艺等对发泡胶球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发泡剂选用二亚硝基五亚甲基四胺与小苏打和尿素脂BK并用体系可使胶球的泡孔细密均匀,气味很小;硫化体系采用临界温度较低的促进剂TT、CZ及M与硫黄并用能使硫化程度与发泡速率很好地匹配;选择轻质碳酸钙和滑石粉作为填充体系、使用门尼黏度为20~40的胶料及采用二段硫化工艺时所制备发泡胶球的泡孔细密、结构理想,发泡倍率与国外胶乳发泡制品相当。  相似文献   

14.
以碱性蛋白酶催化水解明胶制备了发泡剂母液,并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复配,制得多种新型蛋白基发泡剂。基于气泡指标对这些发泡剂进行初选,并利用初选后的发泡剂制备气泡混合轻质土试样,测定了试样的密度。结合气泡性能指标和试样密度确定的性能最优的发泡剂配方是自制发泡剂F-6(明胶1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1.4%、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12.6%)和F-7(明胶1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7.8%、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15.4%)。这两种发泡剂的1 h消泡占比分别为52.52%和53.18%,发泡倍数分别为82.61和81.66,综合性能优于一般市售发泡剂,且制出的试样密度较小,强度可达4MPa,完全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硬质PVC发泡装饰线条工艺流程、主要生产设备和主体配方,讨论了配方体系中各组分的作用及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笔者认为:硬质PVC发泡装饰线条生产中发泡调节剂、发泡剂等是影响产品密度、生产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加工助剂ACR、发泡调节剂、稳定剂等助剂中无效成分的含量和反作用是影响发泡稳定性、成品合格率的不可控因素,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6.
EPDM发泡过程中硫化及发泡速度的匹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硫化发泡仪并结合对模压发泡制品的性能分析,探讨了EPDM发泡过程中硫化速度与发泡剂分解速度的匹配问题,研究了过氧化物硫化体系中硫黄用量、促进剂用量及发泡剂种类对速度匹配的影响。结果式样的硫化曲线与发泡剂分觚速度曲线走势相同,两者匹配良好,发泡制品力学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PVC发泡制品成型加工时存在的缺陷,说明了添加优泡剂可弥补PVC发泡制品的缺陷,提高泡孔质量,介绍了优泡剂的品种和使用场合及使用量。  相似文献   

18.
Slag engineering (i.e. conditioning and foaming practices) is becoming an essential issue in many companies due to the increasing need felt by the end-users to cut costs and produce high quality steel. Slag foaming has been mainly used in electric arc furnaces (EAF)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refractory materials from the high energy intensity (radiation) generated by electrodes, decrease the noise level, improve productivity and the energy efficiency of this equipment. Nevertheless, the correct control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foam generation are still limited and some of the main factors (basicity, viscosity, surface tension, presence of suspended solid particles, FeO content and injection rate of carbon particles and oxygen, and others) that affect this complex phenomenon are discussed in this review. Considering the data presented in the literature, there are various conditions and opportunities to be exploited, and a standard procedure for the experimental evaluation of the foam formation is still required. Thermodynamic calculations can be an alternative tool to help understand the phase transformations related to slag foaming at high temperatures.  相似文献   

19.
采用热重分析仪和示差扫描量热分析仪研究了偶氮二甲酰胺(AC)、N,N′-二亚硝基五次甲基四胺(H)、4,4′-氧代双苯磺酰肼(OBSH)、NaHCO34种发泡剂的分解特性。发现发泡剂AC与H的分解具有较强的突发性,发泡剂OBSH的突发性较弱,NaHCO3分解的突发性最弱。发泡助剂可以明显地降低发泡剂的分解温度,但是对发泡剂分解的突发性影响不大。发泡剂单独使用时以OBSH为最佳;复配使用时,当AC和H以2∶1的质量比使用时,效果最佳。以添加质量比为2∶1的AC和H复配发泡剂A为研究对象时,丁腈橡胶(NBR)发泡制品密度随发泡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且当其用量超过12质量份时,密度减小的幅度变小。  相似文献   

20.
泡沫有机硅密封剂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齐士成  刘嘉  黄梅星 《粘接》2004,25(2):27-29
阐述了有机硅泡沫密封剂的硫化发泡机理,并对生胶的分子结构和环境条件对有机硅泡沫密封剂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