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与其它软磁合金相比,铁镍软磁合金在低磁场下具有很高的导磁率和很低的矫顽力,广泛用于制作灵敏度高、尺寸精、体积小、高频损耗小、时间和温度稳定性好的电子元器件。但在特殊场合下,对其磁性能不仅要求一定的允许值,而且要求一定范围的精确值,这就对磁性退火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该类合金中的  相似文献   

2.
对热处理及冷变形后1J50软磁合金的磁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J50 软磁合金经过氢气保护热处理后,晶粒会变得粗大,磁性能得到显著改善。经剧烈冷塑性变形后,1J50 软磁合金晶粒明显细化,晶界增多,应力增大,磁性能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1J50软磁合金真空退火工艺对其组织和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真空度更有利于提升1J50软磁合金磁性能,采用真空度(3~7)×10-3 Pa、150 ℃/h降至600℃后充气快冷的真空退火工艺可以得到较好的磁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4.
通常,1J79合金最终退火的目的在于:通过控制冷却速度来控制有序化转变,使合金的磁致伸缩系数λ和磁晶各向异性常数K趋向于零,以获得所需磁导率(μ0,μm)和尽可能低的矫顽力(Hc).实际生产中,某些批次原材料经一次最终高温退火(≤500℃/h升温至1100℃,保温5 h,150℃/h冷至600℃,出炉空冷)后磁导率和矫顽力常常不能满足要求,根据HB/Z192-1991《软磁合金热处理工艺说明书》的建议,磁性能不合格的重复热处理允许按原工艺制度再次处理,也可加热至500℃,保温2 h,以不小于400℃/h速度冷至200℃以下出炉.通过多年生产实践,我们发现,采用中温退火进行重复热处理,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满足磁性能的退火工艺.  相似文献   

5.
新型铁基纳米晶合金软磁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研究了(FeCo)73.5Cu1Nb3(SiB)22.5铁基纳米晶合金在不同退火条件下的磁性能。与典型成分的Finemet合金相比,该合金铁损和矫顽力很低,有优良的综合软磁性能且磁场退火效果很好,这种更好的磁场退火效果来源于该合金有大的磁感生各向异性常数Ku。  相似文献   

6.
7.
为提高低碳钢磁性能,对其进行了不同方式的退火处理。结果表明,用700 ℃球化退火代替920 ℃常规完全退火,获得了与常规退火工艺相同的磁性能,而工艺时长只有常规退火的一半。观察球化退火显微组织发现,渗碳体形貌的改变对磁性能有很大影响,片状的渗碳体在球化退火中发生了断裂和球化,对磁路的阻碍作用下降从而提高了低碳钢的磁性能,其中三次渗碳体球化的影响可能比共析渗碳体更大。  相似文献   

8.
退火对TbCo薄膜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真空退火对TbCo薄膜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薄膜从溅射态的非晶薄膜转化为退火态的微晶薄膜,并以(100)面择优取向,其c轴平行于基片。在真空退火不改变TbCo薄膜的成分的条件下,发现TbCo薄膜从溅射态的垂直磁化膜转化为退火态的面内膜。  相似文献   

9.
非退火因素对铁镍软磁合金铁芯片磁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退火因素对铁镍软磁合金铁芯片磁性能的影响@任卫斌$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热表处理车间!河南洛阳471003~~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添加少量稀土元素Y对超微晶软磁合金磁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和Mossbauer谱分析了合金的相结构和各相中Fe原子的局域环境。结果表明,0.5%的Y对合金的软磁性能有很大的改善,少量的Y可固溶于α-Fe中,随Y和添加量的增加,Y可能析出,并对晶化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光学显微组织(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和拉伸试验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条件下Mg-5Y-0.6Zr-xNd (x = 0, 0.5和1wt.%) 合金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Nd含量的增加,第二相Mg24Y5和Mg14Nd2Y (β)在基体中的含量增加。添加少量Nd可以降低α-Mg的堆垛层错能,促进热轧过程中的动态再结晶。随着Nd含量的增加,静态再结晶的体积分数明显增加。退火处理后Mg-5Y-0.6Zr-0Nd合金的平均晶粒尺寸可细化至3.73μm。轧制合金的抗拉强度随着Nd的增加而增加,而伸长率则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含有1.01wt.%Nd的轧制合金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其拉伸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336MPa,278MPa和16.3%。在微观结构观察的基础上,讨论了力学性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对PrxCo50-xPt50(x=0,0.2,0.4,0.6,0.8,1.0)合金的显微结构和磁性能进行了研究。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经1000℃均匀化后合金为单一的面心立方相(fcc),而经675~750℃退火后合金由硬磁相(面心四方结构,fct)和软磁相组成。随着Pr含量增加,fct的(111)衍射峰向高角度偏移,并且c/a增大导致有序度S减小。合金Pr0.4Co49.6Pt50经675°C退火60min后,矫顽力和剩磁比达到最大值。PrxCo50-xPt50(x=0,0.2,0.4,0.6,0.8,1.0)经675°C退火60min的样品,矫顽力随着Pr含量的增加而单调减小,但剩磁比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13.
系统研究了等原子比附近不同Pt、Co原子比的PtCo合金的磁性能和晶体结构.采用电弧炉熔炼方式制备了原子比为.Pt_xCo_(1-x)(x=0.48~0.51)的合金,热处理后磁测量结果显示,随着Pt含量的增加,合金的剩磁逐渐减小,矫顽力逐渐增大.合金的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时效热处理后,随着Pt含量的增加,合金面心四方结构的有序相的c/a值逐渐减小,c/a值的减小增大了四方晶格结构的a与c方向的不对称性,使有序相的磁晶各向异性场增大,提高了合金的矫顽力.  相似文献   

14.
Fe-Co软磁合金磁性能及机械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Fe-Co合金是重要的软磁材料,应用广泛.本文综述了化学成分、合金元素、有序度、晶粒尺寸、磁场、杂质和应力对其磁性能和机械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Fe-Co合金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采用铜模铸造方法研究了Nd70-x Fe20Al10Y,(x=0,5,10,15)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Nd70Fe20A10和Nd60Fe20Al10Y10具有较大的非晶形成能力,在普通铜模铸造条件下,至少可以制备出直径为3mm的块状非晶。随合金元素Y的增加,合金的热稳定性提高,在x=15%(原子分数,下同)时,合金Nd55Fe20Al10Y15表现出明显的玻璃转变现象,玻璃转变温度瓦、晶化温度Tx和过冷液相区△Tx分别为777K,830K和53K。Y的加入对Nd70-xFe20Al10Yx块状非晶合金的硬磁性能影响很大,矫顽力(Hc)随Y的加入单调减少,在Y=15%时表现为软磁特征。还讨论了影响非晶形成能力和磁性等因素。  相似文献   

16.
对时效过程中Cu80Co15Ni5合金的磁学性能和巨磁电阻效应(GMR)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理论计算了合金中磁性颗粒的尺寸、数量等微结构参数随时效工艺的变化以及其对GMR效应的影响规律,并进一步研究了GMR效应随时效工艺变化的机理。  相似文献   

17.
铁基纳米晶软磁合金因其独特的非晶/纳米晶双相结构而具有高饱和磁感和高磁导率,表现出优异的软磁性能,它的开发是软磁合金研究的一大突破性进展。本文以铁基纳米晶软磁合金的开发制备-结构-性能机理之间的关系为主线,首先回顾了铁基软磁合金的研究历程和具有代表性的铁基纳米晶软磁合金的开发研究过程及其主要性能指标,随后介绍了铁基纳米晶软磁合金的几种主要的晶化机理模型、软磁机理和耐腐蚀性能研究进展,最后对铁基纳米晶软磁合金在电力、电子信息领域的未来开发与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电沉积Ni-Co-W合金的微结构与软磁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沉积方法,通过改变镀液的pH值,在Cu基体上分别制备出不同结构和成分的Ni-W和Ni-Co-W合金涂层.采用XRD、SEM、EDX分析涂层的结构和成分.对Ni-W、Ni-Co-W合金进行显微硬度测量及磁性测量,研究材料性能和微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pH值等于9时制备的Ni-Co-w合金结构是平均晶粒尺寸为5 nm的纳米晶,其显微硬度达到最大;在pH值等于6时制各的Ni-Co-W合金得到最小矫顽力(=23×79.6A/m),Co的加入使Ni-W合金的软磁性能变好.  相似文献   

19.
半哈斯勒型合金是近些年来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的室温磁制冷材料之一。由于其原料较为低廉,因此其工业应用前景非常看好。依据其化学成分可大致分为co基、Ni基和Fe基三大类。合金化是调整这些合金相变温度和磁性能的重要手段。通过元素替换、掺杂以及化学计量比的变化不仅可以使半哈斯勒合金的磁性转变温度降低至室温附近,并且可以使其和结构相变温度之间的偏差尽量减小,从而为产生一级磁相变和巨磁热效应创造条件。预计今后几年合金化仍将是半哈斯勒型磁制冷合金研究的重要和热门方向之一。此外,合金的脆性和相变滞后也是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W对Fe-Si-B非晶合金交流磁性的影响。讨论了磁导率随频率及磁感应强度的变化规律。分别在弱磁场及中、强磁场区域对3种合金Fe(82.1)Si(2.2)B(15.7)(1#)、Fe(79.8)Si(2.5)B(17.7)(2#)和Fe(73.7)W(1.3)Si(3.0)B(22.0)(3#)进行了磁损耗分离。结果表明,加入W,使磁谱曲线的下降幅度增加;磁导率随磁场变化的峰值增大,出现峰值的磁场稍移向高场区;在中、强磁场区域,磁损耗分离曲线为一折线,转折点对应的频率f约为20kHz。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