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公共建筑供热节能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建筑供热节能器是针对大型公共建筑的用热特点而专门设计的,用于公共建筑热入口处的节能器。公共建筑供热节能器的产生,解决了公共建筑不可调的缺憾。公共建筑供热节能器在建筑物无人使用时可自动调节降低供热量,达到节能的目的。本文简单介绍了公共建筑供热节能器的组成和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2.
针对特殊用途的公共建筑在无人情况下仍照常供暖而造成能源浪费的现状,采用分时分区控制系统对实例工程供热系统进行了节能改造.测试分析了改造后系统的节能量、整体节能效果、不同控制方案对住户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分时分区控制后供热系统节能率高达25.8%,锅炉房总节能8.7%,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最语录     
《中国建设信息》2010,(7):12-12
为优化供热能源结构,深化供热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推动供热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供热计量改革工作的意见》。北京市、黑龙江省等地也相继出台了相应的热计量收费政策,诸如新建建筑要安装热计量装置,否则不予验收;新楼不装热计量装置不发放供热补贴:楼盘未装热计量装置禁售;新建公共建筑和具备供热计量收费条件的既有公共建筑应当实行热计量收费;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公共建筑采取值班采暖运行方式进行了节能分析,公共建筑应实施供热计量收费,同时根据正常供暖与值班供暖的时间关系,供热外网实施24h供热调节,使公共建筑即节能又经济,促进全社会的建筑节能。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公共建筑采取值班采暖运行方式进行了节能分析,公共建筑应实施供热计量收费,同时根据正常供暧与值班供暧的时间关系,供热外网实施24h供热调节,使公共建筑即节能又经济,促进全社会的建筑节能。  相似文献   

6.
目2004年启动供热计量试点以来,榆中县共投资1400多万元用于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工作,截止目前完成既有建筑供热计量改造50万平方米,其中居住建筑42万平方米,5600余户,公共建筑8万平方米,全部实行计量收费;完成既有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2万平方米,其中居住建筑1万平方米,公共建筑1万平方米,供热计量普及率达到28%。  相似文献   

7.
《中国住宅设施》2010,(9):13-20
<正>供热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试点工作中逐步实行按用热多少计量收费制度,积极推行现有住宅节能改造和供热采暖设施改造。今后城镇新建公共建筑和民用住宅,凡使用集中供热设施的都必须设计、安装具有分户计量及室温  相似文献   

8.
我国北方地区城镇供热体制面临改革,要停止福利供热,实行供热商品化,货币化,这是继“房改”后的又一个重大举措,它必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并促进建筑节能工作。本文简要分析“热改”形势及带来的机遇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分时分区供热节能进行了理论分析,通过能耗模拟软件De ST-C对北京某办公建筑在连续供热和分时分区控制供热两种工况下的能耗进行了模拟计算。根据模拟数据分析了在两种供暖模式下模拟建筑的耗热量和建筑室内房间的温度变化情况。实例模拟分析显示,公共建筑采取分时分区控制技术供热,能实现按需供热,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针对乌鲁木齐市实施“煤改气”工程后的供暖系统现状,提出定额供热方案.以某热力公司为例,应用能耗模拟软件DeST-h、DeST-c分别模拟典型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在不同室外温度下供暖热负荷指标及耗热量,计算出在满足室内设计温度的要求下,定额分配给各热力站的耗气量.与上一供暖期实际消耗燃气量进行对比分析,拟采用的定额供热方案可节约14.7%的燃气量.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住宅建筑、公共建筑热计量前后的小时耗热量变化规律和供暖用气的供需平衡,对比了热计量前、住宅建筑热计量后、公共建筑热计量后、住宅建筑用户占60%和公共建筑用户占40%的综合区域热计量后所需的储气容积.热计量实施后,需要更大的储气容积来平衡集中供暖小时用气的不均匀性.  相似文献   

12.
赣南地区城市污水排放量较大,工业废水富含大量余热。发展基于直接式原生污水源热泵(Direct Primary Sewage Source Heat Pump,简称DPSSHP)的分布式供能系统,向建筑供冷供热,将大大降低建筑空调采暖能耗。根据赣南地区实际情况,提出了DPSSHP系统针对不同类型建筑的应用规划。选取了地下水源热泵,大型螺杆式冷水机组+燃煤锅炉,风冷式空气源热泵、DPSSHP,从系统初投资、运行费用、单位面积运行成本等方面进行经济性比较,得出DPSSHP较为经济。  相似文献   

13.
樊辉  王万江  陈兆辉 《山西建筑》2007,33(14):235-236
指出建筑节能的目标是减少采暖耗煤量,节煤量应由建筑物和供热系统共同承担,通过对耗热量指标进行的分析,得出建筑物和供热系统在节能50%中承担的节能比例,并指出第三步节能的重点是对建筑的节能。  相似文献   

14.
北方五城市居住建筑公共热费占总热费比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合理地确定建筑物公共耗热量占总耗热量的比例是实现热费公平、合理分摊的基础,也是确定基本热费占总热费比例的基础。在不同节能特性、不同用途和不同户型情况下,对我国北方五城市的15栋居住建筑公共耗热量在总耗热量中所占比例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气候条件、不同节能特性的住宅该比例相差很大,而节能30%与节能50%的建筑该比例相近。  相似文献   

15.
A hybrid ground-coupled heat pump (HGCHP) with domestic hot water (DHW) supply system has been proposed in this paper for space cooling/heating and DHW supply for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hot-climate areas. A simulation model for this hybrid system is established within the HVACSIM+ environment. A sample system, applied for a small residential apartment located in Hong Kong, is hourly simulated in a typical meteorological year. The conventional GCHP system and an electric heater for DHW supply are also modeled and simulated on an hourly basis within the HVACSIM+ for comparison purpose.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is case study show that the HGCHP system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imbalanced loads of the ground heat exchanger (GHE) and can offer almost 95% DHW demand. The energy saving for DHW heating is about 70% compared with an electric heater. This proposed scheme, i.e. the HGCHP with DHW supply, is suitable to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hot-climate areas, such as in Hong Kong.  相似文献   

16.
医疗建筑生活热水用量比较大,要求高;不同于住宅、宾馆等其他公共建筑,生活热水系统所消耗的能量较大,如何合理设计医疗建筑生活热水系统、提高医疗建筑生活热水系统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的生活热水利用太阳能和空气源热泵辅助加热直接供应,经过半年多实际运行的检验,节能效果很好。论文结合该工程,介绍了热水系统的设计,并简要分析节能情况。  相似文献   

17.
集中供热住宅分户热计量系统的施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涛  方修睦 《施工技术》2001,30(8):20-21
介绍了集中供热住宅分户热计量系统的室内采暖系统形式,对施工方法做了探讨,并提出了可操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王庆生  杨丽梅 《山西建筑》2003,29(7):167-168
室外供热管网设计不合理会影响实际建筑物的采暖效果,结合某小区管网系统,详细分析了其出现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合理的改造方案,经实践,取得了满意的采暖效果。  相似文献   

19.
李盛  杜萌  战小康 《山西建筑》2010,36(19):364-365
对SCADA控制系统在城市建筑供热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结合实际项目案例,通过采用SCADA控制系统,达到了城市供热节能运行和智能监控的效果,降低了供热运营成本。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污水源热泵系统的特点和形式,分析了污水源热泵采暖与生活热水系统在住宅建筑中的应用,包括方案设计、技术参数分析、经济性分析。结果表明,污水源热泵系统投资略高,但运行费用低,回收期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