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2005年夏天,年轻而成功的基金经理马克·尔曼委托设计师为他在旧金山诺意谷(Noe Valley)街区的新建住宅设计后花园.马克的住宅位于一幢联排公寓的底层,拥有一个相当典型的后花园,宽为7.6米,长为15米.主人对设计只提出了两个要求:一是花园的日常养护必须简单;二是设计一个室外SPA区,以便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享受身心放松的家居生活.  相似文献   

3.
评委会评语:它优雅、宁静的气质令人屏息.设计师特别强调了地平线的运用和处理,我们很喜欢这样的方式.整个项目看上去比例精美,尺度适宜,整体非常和谐.对总体控制的处理自然而不露痕迹,甚至连拍摄的图片都美得令人惊叹.  相似文献   

4.
《世界建筑导报》1998,(2):46-49
美国西部私人住宅用木结构建造在森林中,房屋安排在轴线两旁。公共区域置于西边,卧室和其他私密空间建在东端。一间小客房也用同样的方法建造。  相似文献   

5.
《世界建筑导报》1998,(2):44-45
马里兰州私人住宅把建筑物的中轴作为中央公共空间使用,它联结五个亭阁,这五个亭阁是根据其用途及其与风景的独特联系而组织建造的。  相似文献   

6.
《建筑创作》2006,(9):20-20
老爸的一块田 一片翠缘的稻海,因水质够好,老爸的田租给邻人辟成虾池。几年后水质改变了,承租人也变了,养虾池变成了钓鱼场。三年前没人来钓鱼了,邻人不想再续租,我与我哥有了另一种想法。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政府为进一步改善中心城区的生态环境,目前正在酝酿一系列规划调整措施,其中有一条就是住宅区的容积率有望大幅度下降到2.5左右。这对降低中心城区的建筑密度,提高居住质量,美化城市环境,减轻交通压力,节约商务成本等都有着极大的意义。容积率下降意味着给设计师有更充裕的发挥余地,去营造更舒适的空间和氛围。但是容积率下降同样意味着单方土地成本的上升,意味着中心城区商品住宅售价的有增无减,这就更需要控制好售房总价不宜过高,建筑面积不宜过大。可以预见那些追求豪华气派,大而无当的布局将逐步从中心城区淡出,而舒适、紧凑的房…  相似文献   

8.
Li Curt的住宅     
李群 《建筑细部》2006,(1):62-67
这座房子坐落于瑞士格瑞森州海拔300m的波斯屈亚弗山谷。在周围4000m高的群山环抱之下,这个山谷的气候潮湿而又多风。出于安全考虑,该地区的住宅一般都是比邻而建。但Li Curt的开发计划却与这种惯例截然相反。根据这种情况,建筑师在这里选择了一种简洁朴素、几乎有些平凡的外形,并采用了实体材料。砌筑墙的抹灰创造出一种有趣的纹理,使建筑表面显得粗糙不平。窗的位置虽然是根据基础网格确定的,但由于私人空间已被划分好,所以建筑给人的整体印象更符合当地风格。  相似文献   

9.
<正>这个可以供四人居住的住宅位于荷兰阿姆斯特丹南部一幢富丽堂皇的建筑中。这是一个旧建筑改造项目,原始的房屋设有一间储藏室,两个大厅,一个狭长的过道,当然还包含无数通向各个房间的门,空间显得生硬死板。设计师用妙手将这一切一一改造,让此地成为一座宽敞、透亮、充满氧气的住宅,处处洋溢着清新的气息。  相似文献   

10.
11.
自然采光是这个位于意大利南部小镇的130m^2私人住宅设计中的主要问题。阳光投射在室内白墙和地板上的阴影,使人虽身处市中心,却宛若置身于大自然中。为了产生房前有树的效果,建筑立面依照树枝随意的样子而设计。这个建筑将部分地取代这里原来的建筑,而老建筑的底层将被保留用作新的地下室。入口处的楼梯成为了街道的一部分,含蓄地延续着当地的建筑风格——起居室作为城市空间的一种延伸。大多数由竖向电梯联系着的上层私人房间,都被包裹在有孔的铝制表皮内。自然光线由一面自上而下的大玻璃墙射入建筑后部,在那里有一系列的楼梯和坡道。  相似文献   

12.
香港的住宅一般可分为政府兴建的公屋和居屋以及私人发展商开发的私人住宅,本文着重从以下几方面研究香港私人住宅区的发展方向,从而寻求有益的启迪。规划与环境香港六十年代开始发展高层私人住宅。此时除了政府公屋是较大规模成片发展外,私人住宅楼宇多为分散单幢或成组小规模穿插于旧城街区之中。如湾仔、铜锣湾及九龙弥敦道一带的早期高层住宅。此类住宅必需的生活配套设施均依赖所处的街区,而由于处于挤拥的市区街道,饱受噪音、废气的滋扰,除了解决住户最基本的居住需要外,并不能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不过此时住宅已为独门独户,…  相似文献   

13.
住在法国巴黎西部这间300平方米公寓里的主人是一位热衷艺术的收藏家,痴迷地收藏了同一位画家洛瑞斯朱尼克(Loris Junic)的15幅绘画。他希望公寓的整体设计都可作为他宝贵财富的“展柜”.  相似文献   

14.
东京的住宅     
辛砚 《建筑细部》2006,4(6):822-825
位于东京市郊的这座独树一帜的住宅被它的建筑师命名为“幸运的水滴”。这个名称引自一句日本谚语,大概的意思是最好的事物可以长盛不衰,这句谚语恰如其分地体现了建造师的意图——将这众颇具魅力的居民建筑造在微小的模型“剩余场地”上。  相似文献   

15.
《建筑创作》2005,(3):98-105
尽管近年来私人住宅大量兴建,法国仍保有沈重的集体住宅建筑传统,社会住房尤多,所有法国建筑师都参与过住宅的设计,住宅始终被视为城市最重要的部分,上世界五六十年代的高楼大厦是对二战后住宅匮乏的回应,如今,人们开始发掘新的住宅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6.
这个项目是为纽约西村一栋5层高的19世纪上流社会住宅进行修复。设计概念侧重于住宅楼层之间的连接。通过在住宅中心引入一座雕塑性的开放楼梯,将不同的生活区域联结成一体,并形成一种“竖向的阁楼”。  相似文献   

17.
黄艳 《建筑细部》2006,4(2):263-264
凭借在喀斯巴德的三代同堂的住宅设计,法兰克福建筑师Gruber+Kleine—Kraneburg在周围的背景环境之下,成功地创造出了一所具有都市风格的住宅。他们创造了独一无二的设计一一几代同堂的优秀建筑典范,并对传统上的多种建筑风格的混杂做出了回应。  相似文献   

18.
Allschwil的住宅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群 《建筑细部》2005,(6):57-61
为了革新当地传统的阶梯式房屋的设计,建筑师在瑞士一个古老的村庄——Allschwil中心的边界处建造了两栋紧凑的建筑物。这两栋楼彼此成一个角度.从建筑内部可以观赏巴塞尔市(Basle)的风景。其中一幢建筑包括五个单元.每个单元的建筑面积为135m^2;另一幢建筑包括四个单元,每个单元的建筑面积为158^2。建筑的立面高度错落有致.这反映出该处的地势有些许坡度。建筑师规划了一个宽广的公共风景区.而没有采用私人花园的形式。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栋由韩国赵秉秀(ByoUngSoo Cho)设计的位于韩国Gyeonggi-do的住宅.因建筑主体由2个盒子组成,因而建筑师命名为双盒住宅(Two-box house),整体上是清水混凝土建筑的盒状造型.由两个东西并置、南北走向的长方体单体结合而成(以下称为“东盒”,  相似文献   

20.
这座独特建筑是在原建筑的基地上建造的。原建筑始建于1984年,它曾经经过几度扩张和修正最终成形。而新的建筑以原建筑为基调,部分模仿了其形态组合,将其变为了现有的三层结构,底层维持原有的基本形态不变,设计师将第三层旋转225°变形,这样恰巧在中间造就了一个半公共性质的二层空间。在设计之初,设计师运用了“液化”这一新鲜的概念,抹去了建筑原型锋利的尖角。现有的圆润的弧度和柔化的边缘使室内天花板、地面和墙体的接台近平干一种无缝的完美状态,使得这所有的建筑元素巧妙的融千一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