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艳金 《广东建材》2010,26(4):142-144
随着人们对居住空间要求的提高,追求个性化的居住空间,跃层住宅以其独特的空间效果从某种程度上满足人们对高品质居住空间的要求。本文阐述了跃层住宅的形成原因、分类、特点,并分析了跃层住宅的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2.
郝玉燕 《建筑》1998,(6):26-26
中关村915住宅是中科院为解决中科院院士居住生活用房而安排的一个项目。建设地段位于中关村南路南临街的一块约70多米长的狭长地段,建筑面积10711平方米,地下除了设备层还有五级干战结合人防层,平时用途是小汽车和商业库房。地上首层是商场,2层至11层安排院士住宅。在进行这个项目设计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难题,其中有这样三个:1.怎样使高层板式住宅获得良好的日照、通风和减少公共干扰,提高居住舒适度;2.地下车库,商场部分要求的大空间与住宅适用的小空间、小层高在现实条件下产生的矛盾;3.跃层住宅的空间跳跃与设备管线的…  相似文献   

3.
陈红  王瑞 《山西建筑》2006,32(1):11-12
就跃层住宅高空间起居厅的空间特点,从空间比例与尺度、楼梯与回廊的组合、采光与窗的处理探讨了跃层住宅的设计原则与方法,使跃层住宅的价值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和体现。  相似文献   

4.
经济发展的程度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居住水平的高低。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上已出现了一部分先富起来的成功人士,他们对居住的要求不再只是“有其屋”,而对居住的功能、居住空间和环境提出了多样性(即独特性),适用性和舒适性的要求。九十年代初曾兴起过一阵“别墅热”,但因其价格过高,占地太多,不符合中国国情而只是昙花一现。因此,发展跃层式住宅,研究跃层住宅的新模式对富裕地区的住宅多样化建设有着切实的意义。跃层式住宅属于多户集合住宅的一种变异形式,类似于国外的城市连排住宅。其单户面积指标较高,一般在110…  相似文献   

5.
立体化、层次化的居住空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人们对居住形式多样性、空间独特性的要求,介绍了集合住宅中的跃层式住宅的发展概况及主要特点,结合实例,对跃层式住宅常见的5种空间类型进行了总结与分析,为跃层式住宅的设计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6.
以浦口区为例,探索大城市郊区新城居住空间分异现象.文章首先以房价为主要标准将南京江北浦口区的住宅分为高档住宅、普通住宅、保障性住房和城中村四类,而后采集现阶段各类住宅的房价数据,通过软件绘制出现有的住宅空间布局图以及房价空间布局图并对其分析.然后通过分异度计算浦口片区的分异程度,认为以房价为标准的居住空间分异在浦口片区已经初步形成.最后通过实地问卷调查分析各类住宅区居民的社会特征,并对该现象进行简单评价与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7.
跃层式住宅户型适应性设计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跃层式住宅户型具有较高的功能空间适应能力而广受关注的现象,围绕"住宅适应性"的基本原则,结合实例对跃层式住宅的适应性设计进行了深入研究,从整体套型的分合、居住空间的功能中立、套型的近远期结合以及功能的调整与扩充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应进步提高住宅设计的功能多适性,并促进住宅设计观念的更新.  相似文献   

8.
王瑞  宋霞 《福建建筑》2007,(11):14-15
作为住宅内部重要的交往空间,起居空间随着跃层住宅的出现和普及,在其空间形式上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起居空间的设置不再局限于二维平面上,而是在第三维度上得以延伸和发展,与楼梯、回廊共同形成了新的空间形式——起居内庭。本文介绍了跃层住宅起居内庭空间的特点,并且通过探讨一些设计原则与方法,使跃层住宅的价值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和全面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数量日益增长。这将会导致城市中人均占有的空间比例越来越少,使得本就严峻的住房问题更加棘手。为了缓解人口问题给城市带来的压力,笔者在本文中提出“居住微空间化”的解决办法。本文旨在研究微空间在住宅建筑中的现状、发展以及未来,对未来人均占有空间和住宅模式发展进行综合考虑,并认为居住的微空间化是未来住宅模式的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10.
邓武  戴贻丽 《山西建筑》2005,31(14):26-27
分别对有跃层的地下室住宅、完全跃层住宅、顶层设跃层的住宅等的设计形式作了介绍,并对各住宅的功能进行了分析,表明了形式和功能之间的关系在住宅空间设计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当前住宅建设中出现的“空间式”单元住宅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通过对比“平面式”单元住宅,设立“空间利用率概念”,去揭示住宅空间利用的实质。同时,介绍“跃层式”、“复式”、“跃笔式”等几种典型的“空间式”单元住宅方案,并以“空间利用率”概念去分析其空间利用的状况。  相似文献   

12.
徐东升 《中州建设》2008,(11):49-50
住宅内部矛盾空间处理得当与否.关系着人的居住健康,需要科学、合理地把握住宅空间的生理健康因素和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3.
《家饰》2009,(8):111-119
相比五十年前一成不变的黑瓦白墙,如今纷繁复杂的室内设计风格让我们迷失在它五光十色的表象中,对于家,对于一个住宅空间的本真含义,应该是自由不羁的居住空间和最贴切身心的居住体验,但凡美好的设计都透露出浓浓的家味儿,而不是花哨又无意义的雕琢,用心经营你的爱家,才能在其中找到居住的本真面目。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当代中国传统的居住模式越来越多地被西方概念所取代,表现在居住形式的逐渐更替以及个性化居住理念的变化,、面对房地产市场中居住同质现象的加剧以及城市大建设高潮中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破坏,本土建筑师在不断探索、挖掘传统民居富有人文内涵的居住空间形态,使之适应当代居住生活模式。传统的生活习惯、人性化的空间设计、审美情趣价值观和民居空间特点等对当代住宅模式的延续和定型有着一定的影响.当前住宅从开始对传统民居的符号的引用,上升到对中国传统民居的核心价值的体现.体现在对传统庭院式民居空间的传承表达,突出了建筑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关注个人行为空间的设计。房地产业正刮起一股“中国风”,众多楼盘都力图营造这种具有中国传统意境。体现中式情结的住宅空间模式。本论文对传统庭院式民居空间进行空间解读.并分析其对当代住宅空间的影响和启示以及具备在当代应用的可能性;通过结合当代住宅继承庭院式民居院落空间的可行途径.总结出具体的设计手法.为以后的住宅空间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汪靖  邓广 《建筑与环境》2013,(5):98-101
“生活方式决定建筑的功能要求”——SOHO生活方式和工作模式的出现.致使住宅空间开始了新的变化。建筑空间在形态、结构、观念层面不再只是单纯的居住,空间界定的虚化,私人空间的公共化,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居住建筑智能化等使得住宅已经开始承载更多的职能。针对当下建筑住宅的主流90m2中小户型的套型结构进行研究,创设新的套型,来适应信息网络时代人们多样化的生活模式和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16.
在居民生活品质日益提高的今天人们对居住功能的要求也更加超前,“三大一小一多”的小康住宅标准,在受到人们欢迎的同时,也受到大众消费能力的限制。顶层跃层住宅,追加投资不多,却能极大地满足购房者对大套型居室的需求,使平面布局更趋合理,深受居民的喜爱。  相似文献   

17.
《世界建筑》2009,(5):124-125
住宅是人类生活环境中最小的组成单位.是人最私密的.也是每日使用时间最长的空间场所:住宅单元更是自远古以来构筑人类聚落.延伸到现今都市纹理脉络最基本的元素。秉持着设立奖项的初衷,期待透过“公平、公正、公开”的评选方式.与台湾住宅建筑的设计者与建设公司一同为台湾未来住宅的型态找寻更适宜的人类居住环境空间而努力,唤起住宅的核心价值仍是办理“第二届台湾住宅建筑奖”所向往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通过“迈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住宅”全国竞赛之“珠江三角洲农业住宅设计”这一设计案例,分析岭南传统聚落形态的街巷空间、院落空间、室内传统空间及造型等这几方面特征,尝试在目前社会经济全球化,设计手法统一化的影响下,寻求一种既能体现地方性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能很好地满足当前居住及生活要求的农村住宅的设计手段及方法。  相似文献   

19.
自我国进入住房商品化时代以来,城市住宅价值在逐步升高的同时也开始成为城市用地空间经济价值的重要表征,城市不同地区的交通可达性、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水平和自然环境质量等的差别投射到空间中,造成土地价值的差异,并进一步通过住宅价值传导展现出来。而像昆明这样的旅游城市,其住宅价值空间分布规律也具有自身鲜明的生态环境偏好特征。本文研究以昆明市房价大数据为基础,分析不同房价价值区段在昆明市主城区、呈贡新区和都市区范围内的空间分布特征和规律,以期验证昆明市居住空间与价值分布的EOD(Environment-Oriented Development)模式的存在,为昆明市住房建设、城市更新、环境品质提升、服务设施配套等一系列规划建设活动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住宅的“第一居所”是相对“第二居所”而言。第一居所.应该是指都市人购置的,纯粹为了家庭长期居住而非过度性投资或休闲的居所。最适合居住的第一居所既拥有了都市的繁华和便利.又拥有静谧、自然的环境.还拥有舒适度极高的居住空间。根据现代都市人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最适合居住的“第一居所”必须具备以下八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