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使用手势传达自动驾驶系统意图对行人的行为和态度影响。方法 招募30名被试作为行人参与自动驾驶系统的交互,采用了2×3被试内设计(手势类型(让道vs.占道)和手臂类型(人手vs.快速挥动的机械手vs.慢速挥动的机械手)进行视频实验室实验观察行人客观行为反应和主观态度变化。结果 无论是让道还是占道,慢速挥动的机械手都带来较长的反应时和较低的反应正确率,且比人手和快速挥动的机械手有更低可理解度和舒适度。人手和快速挥动的机械手能带来相似程度的可理解性和舒适性,但两者在行为指标上各有优势,即人手条件下行人的反应快于快速挥动的机械手,而快速挥动的机械手比人手能带来更高的行人反应正确率。结论 在非紧急的交通环境下,通过快速挥动的机械手来传递手势可能是自动驾驶车辆和行人进行交互的有效方式,制造商和车辆设计者可以参照设计。 相似文献
2.
目的 针对行人与自动驾驶汽车的交互过程,从行人的角度出发,探索性地提出行人在自动驾驶汽车前的过街行为决策模型。方法 首先,将行人过街情景进行分析定义,针对行人的过街意向和与自动驾驶汽车沟通意愿总结出两个典型场景;然后,利用潜变量分析方法将行人在自动驾驶汽车前过街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降维分类,并对车外人机交互界面进行设计定义,构建各潜变量的影响因子与测量量表;最后,运用有序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各影响因素对行人过街意向和沟通意愿的影响,构建行人在自动驾驶汽车前的过街行为决策模型。结果 量化分析行人过街行为影响因素与其过街决策间相关性及内在关系,提出过程中决定性人车交互方式及各影响因素的变化过程。结论 研究提出考虑eHMI的行人过街行为决策模型,将行人过街决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并总结出车辆行为线索和eHMI线索作用过程的决定性变化曲线及行人与自动驾驶汽车交互流程与关键性节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自动驾驶汽车出现以来,如何提升其大众接受度一直是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关注热点。本文通过对影响自动驾驶汽车接受度的个性特征进行梳理,为后续提升用户接受度的个性化设计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对近10年来有关自动驾驶接受度的研究进行系统性梳理,总结了社会人口学特征、经验水平和心理特质三类用户因素对自动驾驶接受度的影响。结果 影响自动驾驶汽车接受度的社会人口学因素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地域、教育、收入,以及身体状况等方面。用户驾驶经验和先验知识水平亦会影响自动驾驶汽车的接受度。心理特质是解释用户接受度差异的核心因素,包括大五人格、自我认知、个人控制、焦虑特征等维度。根据前述用户特征可知,从包容性设计、娱乐交互组件、信息交换方式、自动驾驶风格和外观五个方面开展个性化设计将有助于提升用户接受度。结论 基于用户特征的个性化设计实践,将是提升用户自动驾驶汽车接受度的重要途径。未来应进一步开展多维用户因素的交互机制及权重分析研究,并通过实证研究来明确不同个性化设计的作用,以推进自动驾驶汽车的普及。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自动驾驶汽车车外人机交互界面设计研究与实践,为自动驾驶汽车车外人机交互界面设计提供指导。方法从文献研究出发,以汽车车外人机交互界面设计案例分析入手,分析了驭势科技城市移动空间、百度—红旗L4级自动驾驶乘用车、Semcon微笑概念汽车和梅赛德斯奔驰F015概念车的车外人机交互界面设计,并从中总结了汽车车外人机交互界面设计要素,包括位置、技术、文本、图形、色彩、拟人等关键要素,并通过车外人机交互界面设计实践与评估、语料分析等方法,总结了汽车车外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要点。结论自动驾驶汽车车外人机交互界面设计要点,即简单明确性、熟悉性、一致性和互动舒适性,对于设计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与实践能够为行人提供可用的汽车车外人机交互界面。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对智能汽车人机界面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总结归纳用户体验评估对象、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从学术的角度建立智能汽车交互界面用户体验评估方法体系。方法 通过系统文献综述,对纳入系统综述的文献进行信息提取,从而得到基础数据;通过总结归纳的方式,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分析了汽车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对汽车交互界面用户体验设计与评估的影响,从评估对象、评估指标、评估方法三个方面总结智能汽车领域用户体验研究进展。提出产品类型以及构成产品的产品要素(物理特征和虚拟要素)两个评估对象维度,基于人机系统优化层次重点阐述了安全、效能、感性体验三类评估指标,基于研究对象、方法属性和质量效率构建三个评估方法维度,为评估方法选择提供参考,并详细分析了不同研究中评估工具的应用。最后总结评估对象、评估指标以及评估方法,形成该领域的方法体系。结论 在智能汽车时代下,技术发展使汽车人机交互界面日趋复杂,用户体验评估被证明有利于提供反馈,以帮助开发者设计和改进产品并完成产品迭代。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为车辆开发人员提供有关如何进行成功的用户体验评估所需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自动驾驶汽车在时变曲率路径上的跟踪精度和操控稳定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线性时变(LTV)模型的模型预测控制(MPC)算法.分别建立车辆运动学参考模型和动力学参考模型,通过分析期望路径的几何特征获得车辆航向角的前馈参考量,并通过迭代线性化方法推导线性时变的车辆运动参考模型.根据车辆行驶状态设计车辆运动学参考模型/动力... 相似文献
8.
9.
10.
11.
目的 研究在汽车安全性上,交互设计对用户主观安全问题的影响。方法 从用户角度出发,通过用户行为流程和用户行为节点分析,找出原因和解决方式。结合交互设计的原则,从4个方面分析交互设计对汽车主观安全问题的影响。最后以安全带的设计为例,验证研究的真实性。结论 汽车的主观安全问题涉及4种交互方式,即提示、约束、减少操作成本和自动处理。以上4种交互方式都对汽车的主观安全性有直接的影响,通过设计提升用户与汽车之间的交互关系,可以提升用户使用汽车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以Level 3级别自动驾驶汽车的接管系统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HMI设计对驾驶员在典型接管场景下的驾驶信任度的影响.方法 采取了文献查阅、案例研究、理论分析、用户研究、系统设计、实验评估等研究方法,基于驾驶信任度的理论模型,设计典型驾驶场景下的人机交互界面,增加驾驶员对接管系统的信任度,提高使用Level 3自动驾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对HMI设计方案制作了关键原型和效果图,并在模拟驾驶器上进行了设计验证.结果 对方向盘进行灯带变化设计和中控信息基于信任的透明度设计,有效提高了接管场景下人对自动化系统的信任度,并提高了接管效率和用户满意度.结论 信任度是在用户与产品交互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变化的,HMI设计应该考虑在交互过程中人机信任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2)
随着车辆保有数量的增多,交通事故也越来越趋于频繁。大量交通事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正常秩序和人民群众生活的幸福和谐。大量交通事故结果显示,不规范的驾车行为是造成驾车安全隐患,引发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从驾车安全隐患角度着手,对行车安全进行讨论,分析了汽车驾驶过程中常见安全隐患,并就如何加强防范,消除隐患,保障行车安全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近年来汽车数量不断增加,但同时燃油费用居高不下,成为汽车使用成本的最大支出部分。加之能源紧缺,人们开始越来越关注汽油的消耗。如何有效节油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从汽车驾驶技巧与节油的关系出发,详细分析探讨了如何科学正确的使用汽车驾驶技巧以达到节油的目的,减少行车成本,减低能源消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选取自动驾驶中后方来车的典型场景,探究基于透明度人机界面(HMI)设计对驾驶员认知的影响。方法 采取文献查阅、场景分析、实验评估等研究方法,使用态势感知的透明度(SAT)理论模型,设计了该场景下的HMI界面,并在驾驶模拟器上进行了设计验证。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HMI透明度水平与驾驶员对系统的信任度呈正相关,但感知工作量无显著变化。另外,不同水平的透明度信息会影响驾驶员的态势感知能力,而驾驶员对当前情境的理解与信任度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 HMI的透明度设计会从三个方面影响驾驶员的认知,分别是态势感知、工作负荷和信任度。因此在对人机界面进行透明度设计时,需要重点考虑对这些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驾车与省油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据调查,司机的驾驶技能,驾驶技术熟练平均节约燃油8%至10%。本文从影响汽车油耗的因素出发,结合自身实践和经验,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分析汽车节油驾驶技能和经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