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电解锌的SO2阳极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湿法炼锌电解过程中,用SO2在阳极放电代替传统的水分解放电而降低槽电压,以达到节能的目的。使用铂作阳极,在电解液中通入SO2进行电解,节能可达40%。通过SO2阳极极化曲线的测定,考察了SO2浓度、H2SO4浓度、温度和搅拌速度对阳极反应速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在铂阳极上SO2阳极反应符合电化学控制,遵从塔菲尔公式;SO2的反应级数为3.3,表现活化能为31.8kJ/mol,硫酸的反应级数为零。 相似文献
2.
锌电积用Pb-Ag阳极存在析氧过电位高、表面铅易电化学氧化溶解,造成阴极电锌品质低等突出问题,如何减少阳极的溶铅污染并提升其催化析氧活性、降低反应能耗,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在Pb-Ag阳极表面电沉积一层均匀、致密的MnO2薄膜,采用SEM、XRD和ICP等对MnO2催化层的表面微观形貌、晶体结构和溶液含铅量进行分析;采用CV、LSV、EIS和Tafel等对Pb-Ag/MnO2阳极的析氧催化活性和耐腐蚀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MnSO4-H2SO4溶液中,当循环速率为200 mL/min、温度为80℃时,以4 mA/cm2电沉积120 min制备的Pb-Ag/MnO2镀膜电极具有最佳的催化析氧和耐蚀性能;PbAg阳极经优化镀膜后,50 mA/cm2时其析氧过电位由936 mV降低为648 mV,腐蚀电流密度由7.03μA/cm2降低至0.66μA/cm2<... 相似文献
3.
杂质对镁电解过程的影响及除去杂质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中叙述了杂质SO^+4,H2O,B,C,Fe,MgO等的来源,对电解过程的影响,从而揭示这些杂质在原料,半成品及电解质中的允许含量,并简述除去这些杂质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湿法炼锌电解过程中 ,用SO2 在阳极放电代替传统的水分解放电而降低槽电压 ,以达到节能的目的。使用铂作阳极 ,在电解液中通入SO2 进行电解 ,节能可达 40 %。通过SO2 阳极极化曲线的测定 ,考察了SO2 浓度、H2 SO4 浓度、温度和搅拌速度对阳极反应速率的影响。研究表明 :在铂阳极上SO2 阳极反应符合电化学控制 ,遵从塔菲尔公式 ;SO2 的反应级数为 3.3,表观活化能为 31.8kJ/mol,硫酸的反应级数为零 相似文献
5.
6.
电解钝化对镀锡钢板黑灰程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弥散在镀锡材料表面的颗粒状黑色物质—黑灰 ,主要产生于软熔阶段和阴极电解钝化阶段。采用扫描电镜与能谱分析 ,测试了黑灰的形貌及黑灰的主要成分。研究了阴极电解钝化处理时 ,钝化液浓度、pH值、温度、老化程度、阴极钝化电量以及杂质离子对黑灰程度的影响。在电解钝化工艺条件为钝化液浓度 ρ(Na2 Cr2 O7·2H2 O) =2 5 g/L ,pH =4.5 ,θ =38~ 45℃及钝化电量σ =1.6 2~ 4.86C/dm2 时 ,产生黑灰最少。 相似文献
7.
电解铁钨锡合金回收铁和富集钨锡是一种实现资源综合利用绿色可行的有效途径,本文利用电化学手段研究了铁钨锡合金粉电解的阳极行为.结果表明:铁钨锡合金粉电解过程只有铁发生电化学溶解,电解可实现铁与钨锡的分离,活化溶解区铁的溶解反应为扩散步骤控制的不可逆过程,温度升高有利于铁的溶解.铁钨锡合金粉相对于铁粉的自腐蚀电位正移了0.... 相似文献
8.
金精矿矿浆电解过程中矿粒及Fe(Ⅱ)的阳极氧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云南元阳金精矿矿浆电解过程中 ,矿粒及Fe(Ⅱ )在石墨阳极上氧化过程动力学 ,测绘了矿粒及Fe(Ⅱ )在石墨阳极上的极化曲线 ,发现矿粒的阳极氧化分为 3个阶段。研究了各种因素对Fe(Ⅱ )阳极氧化电流密度的影响 ,并求出Fe(Ⅱ )阳极氧化过程的动力学参数 ,在 2 5~ 2 8℃时 ,i0 在 ( 3 1 6~ 6)× 1 0 - 5A·cm- 2 之间 ,k为 4 37× 1 0 - 1 2 ~ 1×1 0 - 8cm·s- 1 。 相似文献
9.
阳极氧化预处理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合金中锌含量增高,局部腐蚀趋向严重,阳极氧化质量降低。利用EPMA分析表明,中和前腐蚀区锌含量较未腐蚀区高约2.6倍,较中和后高约30倍,研究认为,微量锌是以溶解-有选择地再沉积方式促进局部腐蚀,从而影响阳极氧化效果。 相似文献
10.
阳极糊流动旭阳极糊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文分析了在阳极糊生产过程中对阳极糊流动系数的控制不同流动系数阳极糊在电解使用中效果对比为生产出质量更高的阳极糊满足电解生产要求,电解生产指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Nd对锌电积用Pb-Ag合金阳极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恒流极化、失重法和抗拉强度测试研究不同含量Nd的加入对锌电积用铅银合金阳极主要性能(稳定阳极电位、耐腐蚀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循环伏安(CV)和计时电位(CP)等电化学手段对恒流极化条件下Nd的作用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0.03%Nd(质量分数)加入可以将Pb-Ag合金的抗拉强度提高21.8%;锌电积条件下,铅阳极表面腐蚀膜主要成分为PbO2及PbSO4,Nd加入可以抑制PbSO4的形成,从而明显降低阳极腐蚀速率;由于Nd能降低析氧过电位,且对高阻抗PbSO4的生成具有抑制作用,使得Pb-Ag合金的阳极电位亦有一定程度的下降。Nd对锌电积阳极主要性能均有较大程度的改进作用,是很好的锌电积阳极改性剂,具有较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13.
采用循环伏安曲线(CV)和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研究Pb-0.8%Ag 和Al/Pb-0.8%Ag阳极在最初24 h锌电积过程中的阳极行为和析氧动力学。结果表明:2种阳极材料在阳极极化过程中的阳极行为和动力学的多种变化表明阳极表面膜的形成和稳定。与传统的Pb-0.8%Ag阳极相比,Al/Pb-0.8%Ag阳极具有较长的极化时间。在最初的电积过程中,阳极表面中间产物的转变使2种阳极都表现出较高的析氧电位。随着析氧电位降低,析氧反应速率可以由阳极表面最初的生成物和中间产物S-OHads推断。随着电积的持续进行,Al/Pb-0.8%Ag阳极的析氧电位逐渐降低,Al/Pb-0.8%Ag阳极比Pb-0.8%Ag 阳极先达到稳定状态。电积24 h后,阳极电位由阳极表面的生成物和中间产物控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Al/Pb-0.8%Ag 和Pb-0.8%Ag阳极锌电积24 h后的微观形貌。 相似文献
14.
氨络合物体系电积锌的阴极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CHI650电化学工作站测定了在锌氨络合物体系中锌电沉积的稳态阴极极化曲线及电流-时间暂态曲线.结果表明:锌的阴极电结晶过程是以瞬时成核方式进行的,随外加电位负移,晶体的向外生长速率增大;添加剂的加入不会改变锌阴极电沉积的成核方式,但将大大减小晶体的向外生长速率.通过对不同NH3浓度下测得的阴极极化曲线的分析,可获得各条件下的平衡电位,以及阴极过程动力学参数(交换电流密度J°、传递系数α),进而推导出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为Zn(NH3)2 4,在阴极直接放电的络离子为Zn(NH3)22 . 相似文献
15.
The anodic reaction kinetics of zinc electrowinning was investigated on the titanium base RuO2 anode in the system of Zn(Ⅱ)-NH3-NH4Cl-H2O. The effects of stirring speed, ammonium chloride concentration and temperature on anodic reaction rate were studied through the curve measurement of potentiostatic polarization.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electrochemically controlled anodic reaction obeys Tafel equation and the anodic reaction order for ammonium chloride is 1. 056, with the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 of 40.17 kJ/mol. The general equation of anodic reaction kinetics was obtained. 相似文献
16.
Behavior of arsenic in zinc electrowinnin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7.
为了降低电积法生产铜粉的能耗,减小阳极腐蚀率,提高阴极铜粉品质,采用反重力渗流技术制备不同合金成分、不同孔径的多孔Pb合金阳极,并与平板阳极在阳极电位、阳极腐蚀率、阳极氧化膜的形貌与组成、阴极铜粉的纯度和形貌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多孔阳极可以降低阳极真实电流密度,从而降低析氧过电位,如孔径1.0-1.25 mm的Pb-Ag多孔阳极的析氧过电位比同样合金成分平板阳极的降低了131 mV,可以显著降低铜粉电积过程的能耗。另外,多孔阳极表面氧化膜由疏松的粉末状变为致密、平整的片状,提高了阳极的耐腐蚀性能,可以降低阴极铜粉中的Pb含量,有利于提升产品品质。 相似文献
18.
19.
G. T. Wever 《JOM Journal of the Minerals, Metals and Materials Society》1959,11(2):130-134
Most of the elements known can appear as impurities in zinc concentrates.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survey of those which are likely to cause trouble in electrolytic zinc plant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