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GPS技术在矿区地表移动观测站建立中的应用模式,论述了连接测量、全面观测的方法和GPS网的数据处理方案。以某矿首采面的地表移动观测站为例,对该观测站的五次全面观测,得出的GPS网转换后的点位中误差统计表,说明了GPS技术高精度的特点,该矿获得地质采矿条件下准确可靠的地表移动变形参数。  相似文献   

2.
本探讨GPS应用于露天边坡地表位移监测的可行性以及在露天边坡地表位移监测中,GPS监测网的布设方法以及GPS测量的作业模式。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InSAR测量技术在矿区进行地表沉降监测的可行性,首先采用传统的GPS测量矿区的地表沉降情况,并获得GPS地表沉降监测数据,然后采用瑞士的GAMMA软件处理矿区的主辅两景InSAR影像,通过相位解缠等操作最终得到矿区地表的沉降图。以淮北某矿区一个工作面的地面观测数据为例,通过仿射变换进行坐标转换把地面上GPS观测点转换到对应的InSAR栅格数据阵列中,对比分析二者的观测数据,可以发现InSAR监测结果与GPS观测结果具有一致性,能够满足矿区地表沉降监测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4.
矿区GPS测量控制网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已经广泛利用GPS技术进行测量控制网的建立。该文介绍了矿区GPS控制网的布设方案、作业设计和数据处理方法,分析了网的实测精度及注意事项。实际观测结果表明,矿区GPS控制网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5.
龙首矿露天转地下开采对边坡岩体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海军  马凤山  郭捷  吴志全  张永龙 《煤炭学报》2011,36(10):1635-1641
针对甘肃金川龙首矿露天转地下开采条件下的边坡岩体变形、破坏和稳定性问题,在矿区大范围内建立了地表岩移GPS监测网络。持续5.5 a的监测结果表明:地下开采已经引起地表大范围的岩体移动和变形。矿体上盘地表监测点累积最大水平位移量达853.1 mm,最大三维位移量达951.7 mm;矿体下盘地表监测点累积最大水平位移量达7...  相似文献   

6.
浅析采用GPS技术建立矿区控制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GPS技术建立矿区控制网的技术可行性、技术要求、优点等进行了分析,介绍了永安煤业公司利用GPS技术建立矿区控制网的情况,并对其使用效果进行了分析.提出可将GPS技术建立矿区控制网推广应用到福建省煤矿建设中.  相似文献   

7.
GPS技术在煤矿开采沉陷观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林军  宋振骐 《煤》2010,19(10)
运用GPS技术对济三煤矿开采沉陷进行监测,对实际观测数据进行基线解算、外业检核、空间平差的数据处理,得出了该矿区综放开采条件下的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各种角值参数和预计参数,并对边界角、移动角进行了相关计算分析,得出不同采深或表土厚度条件下地表移动参数,建立沉陷与变形监测的一系列技术体系,为盆地开采条件下建(构)筑物下采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某煤矿三矿区因长期开采所造成的地表沉陷情况,通过GPS技术对该区域的地下岩体移动状况实施监测,基于《测绘技术设计规定》等有关规范针对矿区建立监测网点,获取GPS位置数据,并通过Surfer软件对所获取的地理位置数据进行三维模拟,输出三维沉降模型,进而对该区域的沉陷情况进行判断。经三维模拟与数值分析发现,三矿区地表局部出现沉降小盆地,存在较为剧烈的地表塌陷,在加固处理之前不宜再实施煤炭开采作业。  相似文献   

9.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两井贯通测量方案。采用GPS静态测量技术结合矿区地表已知控制点资料布设地面控制网,根据观测值中误差和观测值函数中误差之间的关系,对两井贯通测量设计进行误差预计。计算结果表明本次设计符合煤矿测量技术规范要求,能够满足该矿两井贯通测量技术需求。  相似文献   

10.
陈西斌  张书毕  鲍国 《金属矿山》2015,44(2):103-107
为了弥补现有GPS单频单历元算法在矿区开采沉降中的不足,更加精确地实时监测煤炭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基于Tikhonov正则化方法及阻尼LAMBDA方法,提出了一种适合矿区沉降实时观测的新方法。首先,根据单频单历元方程的特点,利用Tikhonov正则化方法修正单频单历元法方程矩阵,由最小二乘法得到可靠的模糊度实数解;其次,依据阻尼LAMBDA方法搜索固定整周模糊度,其中阻尼因子可根据矿区首期变形监测结果确定;最后,利用该算法处理某矿区地表沉降的实测GPS数据,得到了测站北、东、天顶三方向的定位精度为毫米级,且单历元解算时间远小于采样率。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矿区沉降中能满足毫米级的观测,同时可满足矿区沉降实时观测,对于实现对矿区沉降的实时观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开采沉陷基本理论为依据,建立了DInSAR和GPS联合加密观测工作面推进距离模型,得出了工作面推进过程中的两次加密时间,即地表变形点下沉速度的剧增点和剧减点监测时刻,从而提高了DInSAR技术监测地表动态变形的有效性。最后以澳大利亚West Cliff煤矿长壁工作面32开采期间获取的DInSAR和GPS数据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2.
GPS定位系统CORS网的建成,为煤炭开采地表沉陷观测提供了新的工具,本文简要介绍了GPS定位系统、RTK流动站、CORS网流动站的基本原理,测试了美国光谱EPOCH35双频GPS仪器系统,分析了观测精度,并与地表移动观测站观测成果精度进行了对比,得出了CORS网流动站可以应用于地表移动观测站观测。  相似文献   

13.
《煤》2021,30(7)
为研究古城煤矿地表沉陷规律,文章以古城煤矿N1305工作面为研究背景,在工作面上方地表建立观测站,定期观测工作面沉降情况,并对观测数据进行详细分析,得出该矿区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及本地质条件下地表岩移参数,为矿区后续工作面保护煤柱的留设提供了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4.
由于地下开矿活动,破坏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地表稳定性,采用GPS测量技术观测,可有效监测地表位移和沉降。通过基线长度变化,准确反映出地面点平面位移量。在小范围内,利用GPS大地高的变化计算监测点的沉降量。GPS监测技术无需通视、布网灵活,平面位置精度高,在地形复杂矿山变形监测中具有不可替代优势。  相似文献   

15.
以大同矿区为定位观测区,进行数据采集设计、,处理检验GPS网定位观测精度,消除全网不同时段之间的误差,通过成果的相互检核,说明采用GPS定位技术建立大同矿区控制网精度高,成果可靠。  相似文献   

16.
针对矿区基准点布设时间较早,容易发生位移的特点,为确保高精度GPS控制网坐标系统转换后的质量,克服基准点位移对转换成果的影响,提出顾及基准点位移的高崩溃污染率抗差估计理论,建立坐标转换参数的估计模型和转换后GPS网的质量评价体系。对兖州某矿区进行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选择分布合理且稳定的基准点,很好地保留了GPS技术高精度的特点,并为矿区建立了高精度的坐标基准。  相似文献   

17.
魏晓明  李长洪  张栋 《现代矿业》2014,(3):63-64,47,42
利用GPS技术对富全铁矿进行地表沉降监测。在整个南采区建立GPS地表沉降监测控制网,并对GPS监测点的布设、监测方式、监测周期及数据处理进行了阐述。经过对5次GPS监测数据的分析可知,富全铁矿的地表在南采区已初步显现沉降,表明GPS技术完全能够满足矿山地表沉降监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采用GPS测量露天矿边坡地表位移,其观测方法简单、快速、精度高,探讨了在采用GPS的基础上可以尝试使用动态GPS多天线列阵监测系统(简称CAMS)进行监测,利用GPS共享器可以分时连接和控制接收不同天线的特点,将多接收机列阵转变为多天线列阵,极大地减少了接收机的数量,从而大幅度降低了变形监测的成本.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GPS快速静态方式监测采煤塌陷区地面位移的方法,主要阐述了为提高位移监测精度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包括建立强制对中观测墩,设置强制对中观测基站,采用内含式观测方式,采用固定的观测顺序等。经过实际应用验证,采用该方法能够获得满足位移监测精度要求的测量成果。采用GPS快速静态测量方法,可大幅度提高测量效率,降低测量成本。  相似文献   

20.
GPS技术在垂直位移监测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在GPS变形监测中,对垂直位移的监测精度难以满足要求,从而限制了GPS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针对这种情况,分析了GPS观测中的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研究了提高GPS大地观测精度的方法。对GPS观测的高程数据进行平差处理,以便相邻两期监测所反映的垂直位移与实际变形情况相吻合,目的是解决在用GPS进行变形监测中垂直位移的精度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