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克服深冷法回收氨合成尾气时因氨结霜而堵塞管道的问题,提出了冻氨法脱除微量氨工艺技术.介绍了冻氨法除氨的工艺流程、分离原理、操作规程和技术优势;对比了水洗蒸氨法除氨与冻氨法除氨的工艺条件和工艺流程;计算了冻氨法工艺的关键设备———板翅式换热器的换热量和换热面积;从回收费用、产品收益以及对合成氨系统的影响等方面总结了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冻氨法脱除微量氨工艺不仅可以将氨含量降低到10×10-6以下,而且使深冷法回收氨合成尾气中的甲烷、氩、氢等资源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
2009年我厂新建1套120m3/h蒸氨分解系统,但投产后出现了一些问题,如蒸氨废水中的挥发氨达到2 000mg/L、氨分解炉体烧红,因此停工进行二次改造. 1 生产工艺及特点 由洗涤工序来的富氨水进入原料氨水槽.鼓冷工序来的剩余氨水经气浮除油机进入剩余氨水槽,用泵送至陶瓷管除油器后也送入原料氨水槽.原料氨水与蒸氨废水换热后通过混合器与碱液混合进入蒸氨塔蒸吹.蒸氨塔顶氨汽经过氨分缩器后进入氨分解炉分解,同时氨汽还可经冷凝冷却器生成浓氨水,送往脱硫系统补充碱源.蒸氨废水与原料氨水换热后进入一段冷却器冷却后,一部分送生化污水处理站处理,一部分经过二段冷却器后送洗氨塔循环洗氨,另一部分送氨分解炉作尾气的冷却介质.  相似文献   

3.
氨及掺氨燃烧对于替代化石燃料实现无碳化及减碳化燃烧、实现双碳目标具有积极意义。针对氨及掺氨燃烧在燃料化学工业中的应用潜力,阐述了氨及掺氨燃烧的过程机理包括的反应路径、反应方程及机制模型,主要限制因素包括当量比、氨掺混比例和初始温度等对火焰传播速度和火焰温度的影响,氨及掺氨燃烧的反应、流动与能量的数学模型及其模化性能评估,氨及掺氨燃烧过程氮氧化物的生成与控制,以及掺氨燃烧的工业应用。最后,就氨及掺氨燃烧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联碱氨Ⅰ当量的计算公式,着重讨论冷、热氨Ⅰ的固定氨关系,以及对氨Ⅰ当量的影响。指出采用热氨Ⅰ的固定氨数值来计算氨Ⅰ当量比较简便合理。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及急救措施、氨罐的操作、汽车氨罐卸氨的原理及具体操作、氨吸收塔的操作,指出只有对氨库实行科学管理和精心操作,才能保证氨库的长期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6.
郭士才  刘洋 《小氮肥》2021,(7):9-10
安徽晋煤中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设计气氨回收再利用工艺装置,通过气氨吸收槽上方喷射器喷射流形成负压,使充装氨水槽内的气氨进入气氨吸收槽,达到气氨回收目的.同时回收的稀氨水再通过浓缩装置加工进入成品氨水槽,以达到气氨再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云南云天化红磷化工有限公司氨站供给气氨量有限,无法满足生产需求。介绍磷铵装置生产中气氨供给存在的问题,包括磷酸一铵装置液氨蒸发器故障频繁,气氨输送管道热损失大。通过对氨站供氨系统进行技术改造,对气氨输送管道增加保温措施并验证可行性,提高了各装置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气氨热量得到了合理利用,且氨站气氨供给量可以满足装置使用需求。  相似文献   

8.
简要介绍氨合成水冷器漏氨影响循环水水质的情况,对循环水受氨污染的危害、漏氨源的判定、氨污染原因、漏氨后的防控及处置作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9.
<正>氨和二甲醚分离提纯方法及系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氨和二甲醚分离提纯方法及系统。所述氨和二甲醚分离提纯方法,包括:将包含氨和二甲醚的混合原料送入氨吸收塔,自氨吸收塔塔顶送入氨吸收剂,吸收氨气,在所述氨吸收塔塔釜内形成富氨溶液;自氨吸收塔塔顶提取二甲醚,而将所述富氨溶液送入氨精馏塔,进行氨精馏操作,自氨精馏塔塔顶提取氨气。经检验,采用本发明提纯的氨  相似文献   

10.
吉建兴 《山西化工》2011,31(5):44-46
15MPa低压氨合成技术在山西兰花田悦18万t/a氨合成系统中成功运用,项目建设只需引进氨合成塔内件和废热锅炉,合成回路流程合理、氨净值高、系统阻力降小、操作手段灵活,系统设置氨氨换热器回收冷量,采用塔后分氨,能量回收利用好、能耗低,属于低能耗、低压氨合成工艺。  相似文献   

11.
陈战群 《燃料与化工》2012,43(3):47-47,49
济源市金马焦化有限公司年产焦炭155万t,产生的剩余氨水约50t/h,以前蒸氨工艺采用传统的蒸汽蒸氨.2010年开发了管式炉直接加热蒸氨废水进行蒸氨的工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一定的经济效益. 1 传统蒸氨工艺简介 将除去焦油后的剩余氨水送入原料氨水槽,原料氨水经过泵加压,与蒸氨塔底的蒸氨废水换热后进入蒸氨塔的上部,同时将浓度30%的NaOH溶液按一定的比例送入原料氨水泵,以分解剩余氨水中的固定铵盐.蒸汽由蒸氨塔底进入,与氨水逆向接触进行蒸馏,蒸氨塔底的蒸氨废水与原料氨水换热后进入蒸氨废水冷却器冷却,再送往酚氰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2.
在测定尿素硝酸铵溶液中缩二脲时,为消除氨的干扰,分别进行了甲醇蒸发除氨、水浴蒸发除氨、通氮气除氨试验,确定了消除氨干扰的操作条件,建立了40℃水浴蒸发除氨硫酸铜分光光度法或通氮气除氨硫酸铜分光光度法测定尿素硝酸铵溶液中缩二脲含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氨是一种无碳富氢的能源载体,体积能量密度高,易液化储存,是理想的储氢介质。以氨直接作为燃料,在低温碱性膜燃料电池中通过氨氧化反应实现化学能到电能的转化,是氨能源高效利用的理想路径之一。然而,低温氨氧化反应动力学缓慢、催化剂价格昂贵、易中毒等问题严重影响氨燃料电池性能,限制其大规模的商业化应用。因此,设计高效、廉价、稳定的催化剂是发展低温氨燃料电池技术的关键。本文首先综述了近些年研究者在氨氧化反应机理方面的探索,在深入理解反应体系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含贵金属和非贵金属催化剂设计制备及其在氨氧化反应中的进展,并总结了氨氧化催化剂在氨燃料电池中的性能。最后针对氨氧化催化剂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旨在为氨氧化催化剂的设计及低温氨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4.
对氨冷冻及贮存工艺过程进行分析 ,提出将透平式氨压缩机低压缸和 5 0 0 0t氨顶部用一条管线连接起来 ,以达到减少透平式氨压缩机所作无用功的同时 ,停用电动氨压缩机系统 ,节约电动氨压缩机系统的水、电、气消耗的和维护费用、减少氨罐成品氨放空量的设想。对氨罐的理论蒸发量及所需新管线的管径进行了计算。对新管线投用的操作方法和安全性做了说明 ,对节能效果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15.
氨是一种无碳富氢的能源载体,体积能量密度高,易液化储存,是理想的储氢介质。以氨直接作为燃料,在低温碱性膜燃料电池中通过氨氧化反应实现化学能到电能的转化,是氨能源高效利用的理想路径之一。然而,低温氨氧化反应动力学缓慢、催化剂价格昂贵、易中毒等问题严重影响氨燃料电池性能,限制其大规模的商业化应用。因此,设计高效、廉价、稳定的催化剂是发展低温氨燃料电池技术的关键。本文首先综述了近些年研究者在氨氧化反应机理方面的探索,在深入理解反应体系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含贵金属和非贵金属催化剂设计制备及其在氨氧化反应中的进展,并总结了氨氧化催化剂在氨燃料电池中的性能。最后针对氨氧化催化剂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旨在为氨氧化催化剂的设计及低温氨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研究国内外低氨胶乳与高氨胶乳之间的差异性,以及高低氨天然胶乳在医用手套中的应用差异。研究表明,停放相同的时间,低氨胶乳的硫化交联程度,即氯仿值会高于高氨胶乳的氯仿值;低氨胶乳制得的胶膜,在同等停放时间下的物理性能,也高于高氨胶乳制得的胶膜;同类型进口胶乳的物理性能略高于国产胶乳;在医用手套生产应用中,低氨胶乳与高氨胶乳相比也各有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焦化界现存蒸氨工艺一般为直接蒸汽蒸氨工艺,一些焦化企业先后进行了管式炉间接蒸氨、再沸器强制循环蒸氨和烟道气再沸器蒸氨的尝试。这些蒸氨工艺因各种原因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公司对热虹吸再沸器蒸氨技术进行了探讨和工艺改造,不但减少了蒸氨废水产量而且又能对冷凝水进行回收利用。本文重点介绍了热虹吸再沸器间接蒸氨的工艺原理、特点及投用后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卢志强  石雨  陈鹏宇  张亮  李俊  付乾  朱恂  廖强 《化工进展》2024,(3):1224-1231
热再生电池(thermally regenerative ammonia-based battery,TRAB)可有效地将低温热能转化为电能,但其较为严重的氨渗透现象严重影响电池的产电稳定性。本文通过可视化证明了TRAB阳极氨与电解液的自分层现象,基于此构建了一种具有高浓度氨腔室的立式热再生氨电池,通过构建高浓度氨腔室和阳极氨传输阻挡层来调控氨分布,从而缓解电池中氨渗透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结构的热再生氨电池相比,具有氨腔室的热再生电池通过调控阳极氨分布解决了氨渗透的问题,在较高氨浓度(6mol/L)条件下获得了更高的输出功率、产电量以及更稳定的产电性能。此外,多孔泡沫铜阳极可以阻挡氨向下传输,进一步缓解氨渗透。具有合适孔隙密度(80PPI)的多孔电极在获得较大反应面积的同时保证了其内部良好的物质传输,使电池获得最佳的输出功率(10.8mW)。  相似文献   

19.
魏华  孙秋菊  高建明 《煤化工》2011,39(6):56-59
介绍了以氨为碱源的PDS湿式氧化法脱硫工艺,强调了碱源在焦炉煤气PDS法脱硫过程中的重要性,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着重分析了补氨的加入方式(氨汽或氨水)和位置(反应槽、预冷塔及预冷后煤气管道);同时提出了氨水、氨汽同补的新补氨方式,即氨汽补氨从预冷塔后煤气管道中加入,并讨论了新补氨方式的优点、缺点和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20.
利用废液闪发蒸汽,将来自煅烧和蒸氨系统冷凝液中的游离氨和二氧化碳在真空淡液塔中蒸出,并送到真空吸收塔,用淡氨盐水吸收含氨混合气体,制成半氨盐水输送到老系统吸收塔制备氨盐水,供碳化制碱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