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测定了不同添加物对莲藕淀粉糊剪切应力和表观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剂不改变莲藕淀粉糊的流体类型;单甘酯、蔗糖、磷酸盐使莲藕淀粉糊的剪切应力不同程度降低,表观黏度也相应降低;CMC、食盐、黄原胶使莲藕淀粉糊的剪切应力明显提高,表观黏度稍有增大。  相似文献   

2.
淀粉糊流变特性是影响淀粉类食品加工品质的主要因素。利用流变仪测定了不同添加物质对羟丙基木薯淀粉流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不同的物质均未改变羟丙基木薯淀粉糊的流体类型,各流变参数经Herschel-Bulkley模型进行拟合,拟合系数接近1。单甘酯、食盐、柠檬酸使羟丙基木薯淀粉糊的剪切应力不同程度降低,黏稠系数减小,流变特性指数增加;蔗糖酯、酪朊酸钠、黄原胶、CMC、瓜尔豆胶、蔗糖使羟丙基木薯淀粉糊的剪切应力明显提高,黏稠系数增加,流变特性指数减小。  相似文献   

3.
国产蜡质玉米淀粉糊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测定国产蜡质玉米淀粉糊的基本性质。结果为,直链淀粉含量为4.95%,其溶解度略低于相同温度下鲜木薯淀粉的溶解度,与普通玉米淀粉差异不大,膨胀性较好;糊的抗凝沉、冻融稳定性比鲜木薯淀粉好,较普通玉米淀粉优越,品质比国外样品稍差;利用质构仪测定淀粉糊丝的长度,得到蜡质玉米淀粉糊丝长18.8mm;糊的Brabender粘度曲线变化与鲜木薯淀粉相似,粘度比玉米淀粉高,冷糊稳定性较好:蔗糖、食盐、硼砂对糊有增稠的作用;在中等酸性条件下,糊粘度大幅度降低,弱碱性条件下糊粘度略有增加;少量的明矾使糊粘度下降很多;单甘酯对糊粘度性质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淀粉糊流变特性是影响淀粉类食品加工品质的主要因素。本文利用C-LTD80 RheolabQC流变仪测定了不同添加物质对羟丙基木薯淀粉流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不同的物质均未改变羟丙基木薯淀粉糊的流体类型,各流变参数经Herschel-Bulkley模型进行拟合,拟合系数接近1。单甘酯、食盐、柠檬酸使羟丙基木薯淀粉糊的剪切应力不同程度降低,黏稠系数K减小,流变特性指数n增加;蔗糖酯、酪朊酸钠、黄原胶、CMC、瓜尔豆胶、蔗糖使羟丙基木薯淀粉糊的剪切应力明显提高,黏稠系数K增加,流变特性指数n减小。该结果对羟丙基木薯淀粉类食品深加工开发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几种添加剂对板栗淀粉糊粘度和老化特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分别添加单甘酯、吐温-60、卵磷酯、CMC、黄原胶、魔芋胶、硬脂酸钠这几种常见的添加剂来研究添加剂对板栗淀粉糊粘度和老化特性的影响,为这些添加剂在板栗深加工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菱角淀粉糊的流变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菱角淀粉和绿豆淀粉进行流变特性分析,结果表明4种样品均为假塑性流体,8%的绿豆淀粉糊的剪切力大于5%的绿豆淀粉糊,反之质量分数8%菱角淀粉的剪切力小于质量分数5%的淀粉糊.在相同剪切速率条件下,绿豆淀粉糊比菱角淀粉糊的滞后面积大,而且四种样品滞后面积均随着浓度增加而明显增加.在质量分数5%菱角淀粉中添加4种不同添加剂NaCl、单甘脂、黄原胶、纤维素钠,结果表明NaCl、单甘脂、黄原胶的加入可以使淀粉糊表观黏度减小,羧甲基纤维素钠的加入使表现黏度稍微增加.NaCl、单甘脂,羧甲基纤维素钠可以使滞后面积减小,黄原胶可以使滞后面积增加.  相似文献   

7.
保鲜方便米粉抗老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测定了多种添加剂对保鲜方便米粉的抗老化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植物油、魔芋精粉、土豆淀粉、单甘酯、蔗糖脂、黄原胶、瓜尔豆胶、谷朊粉、马铃薯变性淀粉、木薯变性淀粉、羧甲基纤维素钠(CMC)、等都有一定的抗老化作用,但自制酶制剂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板栗浊汁饮料的稳定性,采用单一稳定剂试验和正交试验,以板栗酶解液为原料,以持水力为指标,研究了4种亲水性胶体、4种乳化剂对板栗浊汁饮料的稳定性作用。结果表明,酶解工艺能有效减少板栗浆中淀粉的含量,减小板栗浆颗粒的大小,对于板栗浊汁饮料来说,亲水性胶体中卡拉胶和CMC-Na的持水力要高于黄原胶和瓜尔豆胶,乳化剂中,聚甘油酯和PGA的持水力要高于蔗糖酯和单甘酯。最佳稳定剂的添加量:CMC-Na0.10%、卡拉胶0.15%、聚甘油酯0.03%、PGA 0.06%。此种工艺条件下的板栗浊汁饮料的持水力达到69.77%,饮料的稳定性得到了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9.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14):158-162
为了解决新型板栗饮料在加工过程中易出现沉淀的问题,寻找最适合板栗饮料稳定所需要的稳定剂和乳化剂。研究了黄原胶、羧甲基纤维素钠(carboxymethylcellulose sodium,CMC)、单硬脂肪酸甘油酯、脂肪酸蔗糖酯、海藻酸丙二醇酯(propylene glycol alginate,PGA)等稳定剂和乳化剂对新型板栗饮料稳定性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黄原胶、CMC、PGA和单硬脂肪酸甘油酯为影响因素进行正交实验,得出最佳复合稳定剂质量浓度为:黄原胶1 g/L,CMC 4 g/L,PGA 2 g/L,单硬脂肪酸甘油酯1 g/L,新型板栗饮料稳定性达到71. 107%,根据极差分析得出影响板栗饮料稳定性的因子主次顺序依次为黄原胶> PGA> CMC>单硬脂肪酸甘油酯。该研究为解决板栗饮料加工过程中的稳定性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发酵生产的嗜酸乳杆菌发酵乳、双歧杆菌发酵乳、增香普通酸乳为原料,通过复配得到一种双歧益生菌饮料.采用 CMC、果胶、黄原胶、单甘酯4种添加剂对其稳定性进行了优化,并确定了其最佳配方为:发酵乳80%、水12%、蔗糖8%、CMC 0.5%、果胶 0.1%、黄原胶0.1%、单甘酯0.15%.  相似文献   

11.
游曼洁  赵力超  张茜  陈晓 《食品科学》2009,30(9):99-102
测定了荸荠淀粉糊的Brabender 黏度曲线,利用NDJ-8S数字显示黏度计研究了淀粉乳浓度、pH值、增稠剂、糖、盐等因素对荸荠淀粉糊黏度的影响以及荸荠淀粉糊的流变性。实验结果表明,荸荠淀粉糊化温度低,峰值黏度大,冷稳定性优良,不易发生老化,但热稳定性差。荸荠淀粉糊的黏度随淀粉浓度增加而呈幂次方上升;酸使糊黏度下降,碱使糊黏度上升;黄原胶与魔芋胶均使淀粉糊的黏度增加;葡萄糖和蔗糖对糊黏度的影响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NaCl与CaCl2均能降低淀粉糊的黏度。荸荠淀粉糊属于非牛顿假塑性流体。  相似文献   

12.
赖俐超 《食品科技》2006,31(6):21-24
研究了香芋淀粉磷酸酯的糊黏度、透明度、冻融稳定性、沉降稳定性、糊化难易程度、耐糖、耐盐和抗霉菌能力。结果表明,与原淀粉相比,香芋淀粉磷酸酯更容易糊化,透明度高,沉降稳定性好,冻融稳定性和抗霉菌能力有所改善,糊黏度减小。随着取代度的增加,香芋淀粉磷酸酯的糊化变得容易,耐盐和耐糖能力提高;透明度先增后减;糊黏度则先减后增。取代度的变化对沉降性和抗霉菌能力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不同介质对玉米淀粉糊化黏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食品添加剂对玉米淀粉糊特性的影响,采用Brabender黏度仪测定玉米淀粉在添加不同量的碳酸钠、明矾、食盐和蔗糖后的黏度曲线,结果表明:四种添加剂均使淀粉的糊化温度升高。随着碳酸钠和明矾添加量的增加,淀粉糊的峰值黏度、崩解值显著升高,消减值、回生值和最终黏度降低,淀粉糊的热稳定性、凝胶性降低,凝沉性增强;而蔗糖和食盐的加入使淀粉的崩解值降低,增强了淀粉糊的热稳定性。碳酸钠和明矾对糊化特性影响较大,蔗糖和食盐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戊二酸木薯淀粉酯的制备及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别制备水相戊二酸木薯淀粉酯(AGAC)和醇相戊二酸木薯淀粉酯(EGAC),使用FT-IR、XRD和SEM进行微观表征,研究两种酯化淀粉的粘度、透明度、流变性、冻融稳定性和抗盐性等理化性质。微观表征的结果显示两种酯化淀粉分子中成功接入了戊二酸基团,两者的晶型均没有发生变化,其整体结构没有受到很大影响,布拉班德粘度仪分析结果表明AGAC的峰值粘度有所提高,同时糊化温度明显降低,EGAC的糊化温度降低,峰值粘度大幅度提高,但粘度稳定性没有提高。AGAC糊液和EGAC糊液的透明度、冻融稳定性和抗剪切力均强于原淀粉,而AGAC和EGAC抗盐性均低于原淀粉,即其热糊稳定性和抗盐性未得到改善。EGAC的透明度高于原淀粉,但低于AGAC;而冻融稳定性、抗剪切能力均略优于AGAC和原木薯淀粉,引入戊二酸基团后,木薯淀粉的透明度、冻融稳定性和抗剪切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荸荠淀粉,以荸荠淀粉为原料,采用快速黏度分析仪(RVA)分析淀粉糊化特性,研究不同淀粉质量分数和同一淀粉质量分数下pH、蔗糖、食盐、黄原胶以及明胶对荸荠淀粉糊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淀粉质量分数的增大,荸荠淀粉的糊化温度降低,凝胶性及凝沉性增强;pH值对荸荠淀粉的热稳定性、凝胶性和抗老化能力没有明显的影响,而在酸性条件下荸荠淀粉糊的凝沉性比在碱性条件下的稍好;加入蔗糖后淀粉的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黏度均显著提高,糊化时间增长;食盐对荸荠淀粉的影响不大;加入黄原胶会影响荸荠淀粉的糊化;加入明胶后淀粉的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黏度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6.
蕨根淀粉颗粒形貌与糊化黏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铃薯淀粉和红薯淀粉为对照,研究了蕨根淀粉的颗粒形貌及糊化黏度特性。蕨根淀粉颗粒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少数呈棒状,颗粒表面光滑。颗粒大小差异较大,粒径为5~31μm。蕨根淀粉颗粒具有可见偏光十字,偏光十字位于颗粒一端,呈"Ⅹ"。蕨根淀粉的起糊温度明显低于红薯淀粉,与马铃薯淀粉相当。蕨根淀粉糊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较高的回生值,适宜加工粉丝类产品。蔗糖、NaCl、碱面和明矾的添加及pH值对蕨根淀粉糊化特性有影响。蔗糖使蕨根淀粉糊黏度增大;NaCl可提高蕨根淀粉糊的热稳定性,延缓体系老化;碱面、明矾的添加使蕨根淀粉糊的热稳定性下降;蕨根淀粉糊耐酸性差,在酸性条件下,蕨根淀粉发生明显水解作用,体系黏度降低。  相似文献   

17.
Viscosity, gelatinization characteristics, storage stability, gelling tendency and thermal reversibility of cooked starch and modified starch paste were studied Solution rate of starch and modified starch films in water, hydrochloric acid and enzyme was evaluated. Hydroxyethyl starch showed lower gelatinization temperature, low viscosity, increased storage stability to temperature, time and thermal reversibility. The reheating of cooked paste deteriorates the properties of starch paste but the adhesive properties of hydroxyethyl starch were not affected. The introduction of hydroxyethyl group into starch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dissolution ability of the films.  相似文献   

18.
不同取代度板栗淀粉磷酸酯理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改变板栗淀粉酯化反应的时间,制得不同取代度的板栗淀粉磷酸酯,对其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原板栗淀粉颗粒表面光滑,可见椭圆形、三角形、梨形等;改性后,淀粉颗粒出现不同程度凹陷、破损和裂痕。同时,随着取代度的增加,其透明度、溶解度、膨胀度增加,冻融稳定性提高。质构分析显示,改性后,其凝胶的硬度、脆裂性、胶黏性和咀嚼性降低,内聚性和黏附性增大。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显示,改性后,其糊化初始温度、吸热高峰温度和糊化最终温度降低,糊化热焓值显著变小。糊化特性显示,改性后的淀粉糊黏度提高,糊化温度降低,黏度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采用快速黏度分析仪及流变仪对荞麦(甜荞、苦荞)淀粉糊化过程中的黏度和流变特性进行系统分析,并测定荞麦淀粉膨胀度、凝沉性、冻融稳定性、透光率等糊化特性。结果表明,荞麦淀粉(甜荞、苦荞)的糊化温度高于绿豆淀粉,低于大米淀粉和小麦淀粉。苦荞麦淀粉膨胀过程与绿豆淀粉相似,而甜荞淀粉与小麦淀粉相似;荞麦淀粉(甜荞、苦荞)糊透明性好;荞麦淀粉(甜荞、苦荞)冻融稳定性高于大米淀粉,低于小麦淀粉和绿豆淀粉;荞麦淀粉(甜荞、苦荞)糊具有较好的凝沉稳定性;荞麦淀粉糊属于非牛顿流体中的假塑性流体,其流变曲线符合Sisko 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