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针对小集油田官979断块"双高"开发阶段地质及剩余油分布特点,研究了耐高温的连续凝胶及SMG微球凝胶的基本物理化学特性。结果表明,实验所优选的HPAM与交联剂KN所形成的凝胶在113℃下可以长期稳定,黏度基本保持不变,达到100 000mPa·s,且在渗透率为3.0μm2的岩心中的残余阻力系数可以达到20以上,具有很好的封堵性能。SMG微球在120℃下可以稳定存在,且高温溶胀后粒径明显变大,可以对高渗管产生封堵,使后续注入液转向低渗层,从而提高采收率。将优选出的适用于高温油藏的KN高温连续凝胶及SMG微球凝胶开展大剂量深部调驱试验,并对层系、井网、注入体积、段塞结构等进行研究优化,结合现场及时的优化调整,整个断块实施大剂量深部调驱后注水指标和开发效果都得到了明显改善,截止到2013年6月,14口调驱受益油井,见效13口,纯增油9 500t。  相似文献   

2.
为优化渤海B油田注水开发油田调驱效果,利用CMG数值模拟软件,围绕“弱凝胶+水基微球”组合调驱提高采收率效果展开了优化研究。根据该油田已知的地质油藏属性,对生产井的历史数据进行历史拟合,建立了实际三维地质模型,对影响单一段塞弱凝胶调驱、单一段塞水基微球调驱以及“弱凝胶+水基微球”组合调驱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优化设计,并针对相关生产指标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弱凝胶+水基微球”组合调驱效果明显优于单一段塞调驱效果;通过数值模拟优选出调剖剂(弱凝胶)最佳注入工艺参数:质量分数为0.50%,注入量为0.000 11 PV,A2H井、A3H井注入速度分别为240、200 m3/d;通过数值模拟优选出调驱剂(水基微球)最佳注入工艺参数:质量分数为0.30%,注入量为0.003 00 PV,A2H井、A3H井注入速度均为500~600 m3/d。组合调驱方案能有效达到降水增油和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针对杏南油田注聚井堵塞情况日益严重、注入压力升高及注聚效果变差的现状,采用杏南油田某区 块聚合物及水样,进行了模拟现场注聚和堵塞的室内实验,得出了注聚井堵塞原因。结果表明,聚合物及机械杂质 是造成储层孔隙堵塞的主要因素,且储层渗透率越低堵塞情况越严重。针对堵塞原因进行了解堵剂配方的室内实 验研究,最终确定出A、B和C3种药剂组合而成的多元降解剂,在优化每种药剂的质量分数、注入排量和注入顺序 的基础上,该解堵剂配方可使储层解堵率达到102.41%~124.77%。  相似文献   

4.
安塞油田为典型的低渗、低压、低产油藏,由于长6储层微裂缝发育,注入水突进,水驱效率低,严重影响油田的开发效果。为此,试验应用了弱凝胶增注调剖技术,一方面解决了调剖剂注入困难问题,另一方面有效地改善了注水剖面,对应油井增油降水显著,为特低渗油田的高效开发探索出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基于对K30井井下堵塞物质的组分与成因分析,导致K30井欠注原因是注入水含有聚合物和污油,含聚污油造成了注入层堵塞,注水压力升高。针对含聚污油设计了酸化与破胶复配的解堵液,并进行了室内解堵性能评价和解堵工艺设计。该解堵方案现场应用表明,解堵后注入压力下降4 MPa,注水量由85 m~3/d上升到595 m~3/d,增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红河长9低孔特低渗储层基质区注水井注入压力高,已接近80%地层破裂压力的问题,通过降低界面张力及增溶原油来实现基质区的降压增油,结合室内评价,优选微乳液体系配方,可降低界面张力至10-2 mN/m,每30 mL微乳液增溶原油达到3~7 mL,同时优化微乳注入参数,质量分数为1%,驱替体积为2 PV,现场试验1井次,降压率达17.8%,对应油井含水降低4~6个百分点,日增油47.6%。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稠油田含水上升快的问题进行弱凝胶调驱井组试验.研究表明,与注水井酸化联合作业,能够改善层间吸水不均,缓解平面矛盾,改变注入水驱替方向,可显著改善注入水沿优势通道突进的现象.如果注凝胶前主力出水层位为主要产出层,笼统注人凝胶时要考虑对注水量进行调整,避免因注凝胶造成主力层位吸水不足导致地层压力下降,从而影响油井供液...  相似文献   

8.
针对陕北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物性差、非均质性严重及传统调剖效果差问题,研究自适应弱凝胶辅助氮气泡沫复合调驱技术中弱凝胶和氮气泡沫的配伍性,优化复合调驱体系的注入参数,评价复合调驱体系的驱油性能.结果表明:复合体系具较好复配性,室内优化凝胶段塞大小最优注入体积为0.3PV,泡沫最优注入体积为0.6PV,在设备允许的条件下尽量用小段塞、多轮次注入泡沫液;水驱高含水率后,优先注入凝胶段塞,再注入泡沫,调堵效果最好,复合调驱体系双管岩心驱替相对提高采收率幅度达43.69%;矿场试验井组含水率由80%下降至62%,单井日产油量由0.27m3增至0.70m3.复合调驱技术在GY油田具有较强适应性,大幅度提高油田采收率,可为同类油藏增油控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Cr3+凝胶在改善弱碱三元复合驱吸液剖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分析弱碱三元复合驱成垢样机理和现有调剖剂性质特征,提出Cr3+聚合物凝胶改善弱碱三元复合驱注入井吸液剖面技术路线,开展聚合物凝胶配方优选,并在大庆油田北三西块P56井进行调驱矿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聚合物凝胶具有除垢和封堵高渗透层的双重功能,高渗透层吸液量从调剖前的100%降低为54.9%.  相似文献   

10.
丙烯酸酯齐聚物和微凝胶增韧环氧粘接件的湿热耐久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铝合金LY12CZ为基材,以丙烯酸酯齐聚物和微凝胶分别改性环氧树脂粘合剂,进行了湿热老化试验和楔子试验,观察了粘接件在湿热条件下剪切强度的变化和耐久性。结果表明丙烯酸酯齐聚物作为增韧剂,经湿热老化试验后,PACR1、PACR2有较好的湿热老化性,剪切强度保留率分别为81.7%、80.0%,而且PACR2耐久性较好;微凝胶作为增韧剂,微凝胶1^#有较好的湿热老化性和耐久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商河油田商三区块注水面临的地层堵塞问题,进行了商三区块储层堵塞机理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进而对酸化解堵增产措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注入水水质不合格及注入水与储层的不配伍造成了注入水堵塞地层;储层岩样解堵实验推荐用盐酸+低浓度土酸+多氢酸体系来改善沙二下储层;缩膨剂缩膨效果评价实验表明,缩膨剂能恢复地层的渗透率。矿场试验表明,质量分数为12%盐酸+质量分数为1%氢氟酸+质量分数为5%多氢酸+缩膨剂的复合解堵工艺能明显改善储层,达到注水井增注、油井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凝胶颗粒复合型堵水调剖技术在坪北油区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安塞油田坪北油区地质特征,从堵水调剖机理出发,研究出了适合坪北油区特点的凝胶颗粒复合型堵水调剖剂配方及相应的施工工艺技术。运用技术在坪北油区选择相应的区块进行了堵水调剖现场试验,试验证明调剖后注水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改善了注入水的流向,提高了区块注水开发水平;控制了油井含水上升、防止了油井暴性水淹;改善了油层纵向吸水严重不均情况;提高了注水波及效率和驱油效率,达到了最终提高采收率,增油减水的目的。该技术还具有"堵而不死"的特点,适合对坪北油区及类似的油田进行堵水调剖,能取得较好的堵水调剖效果。  相似文献   

13.
暂堵与堵水配套技术实现选择性堵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笼统堵水调剖作业中非目的层受到伤害的问题,从理论上证明了对于多层油藏,若不对非目的层进行保护,则堵液对其伤害是很大的,从而使措施失去效用.利用凝胶体系在低渗层表面形成快速堵塞的原理,采用一种成胶和破胶时间均可控的暂堵凝胶体系,与后续注入的堵剂体系配套使用,岩芯流动实验表明,这种方法可以使绝大部分堵液进入高渗层,从而大大减少对非目的层的伤害.  相似文献   

14.
暂堵酸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本文提供了一种暂堵剂酸化试验研究方法。对暂堵剂的油溶性,粒度分布及在酸液中的稳定性和暂堵剂与酸液的配伍进行了试验分析,采用特殊设计的暂堵酸试验仪器,分别研究了暂堵剂对岩芯的暂堵效率,在产出液中解堵效率,及不同渗透率岩芯的暂堵分流效率,模拟实际酸化过程的注酸顺邓,进行了暂堵酸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DZ-1暂堵齐,其油溶性好,在酸液中表现为惰性,与酸液及添加剂配伍性好,并联岩芯酸化时能有效地暂堵分  相似文献   

15.
污泥调剖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岩心封堵实验、压汞实验、扫描电镜和铸体薄片图像分析,开展了污泥调剖机理实验研究和矿场实践。形成了一套适用于江汉油田的污泥调剖和注入工艺技术。结果表明:含油污泥是较好的颗粒型调剖堵剂,能够有效地封堵高渗透层,起到增油降水的作用,污泥调剖是施工简单、成本低、封堵效果好的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16.
一种新型调剖堵水剂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水驱开发中,为防止高渗透层和裂缝条带吸水过多而中、低渗透层达不到注水受效的要求,人们采用了多种方法对注水井吸水剖面进行调整。在综合国内外近年来各种应用较广效果较好的调堵剂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丙烯酰胺为主要原料,辅以有机-无机交联剂和其它添加剂,最终得到一种新型的Z-1型颗粒调堵荆的制备方案。Z-1型调剖堵水剂对岩芯封堵能力很强,稳定性和抗盐杜能良好,在岩芯实验中的堵塞率也很高。此颗粒调堵剂成本低、适应性强,适用于非均质的油藏和注水井,是一种优良的调剖堵水剂。  相似文献   

17.
针对轮南油田经过多年的注水开发,常规同位素测井工艺受粒径、测试工艺以及井壁污染的干扰已经不能满足注水动态监测需求的问题,通过多方调研后,有选择性地引进了能谱水流测井技术。通过25井次的测试分析表明,能谱水流测试工艺能够准确地判断吸水井段各小层的吸水状况,为封堵管外窜、调整注水、措施挖潜、深部调驱等措施的实施提供了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8.
注水井泡沫酸解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冀东油田某区块注水井井底堵塞物的离子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了注水井井底堵塞产生的主要原因.通过室内筛选实验,确定了主体酸、起泡剂及添加剂的浓度及泡沫酸解堵剂的配方,并通过溶蚀率测定、悬浮能力评价及驱油效率对比等实验证明了所研制的自生气泡沫酸对解除堵塞、提高驱油效率具有更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X油田聚驱注入井目前采用逐层上返的开发方式,这种方式存在上返封堵工作量大,降低后续水驱层位对产量的贡献等问题。因此,开展了水聚同井分层同注工艺技术研究。通过对注入井上层笼统注聚和下层笼统注水工艺管柱设计,对大通径可洗井封隔器、注聚滑套开关设计、插接密封段设计和专用连接接箍设计进行关键技术的研究,实现了水和聚合物两种物质在单井的同时注入。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该工艺为聚驱上返措施的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