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促进电网的清洁绿色发展,本文对区域电网绿色度进行了定义并遴选出可量化评价指标;利用熵值法和模糊数学法对评价指标进行组合赋权,提出基于灰色关联-理想点法组合方法的区域电网绿色度综合评价模型,并以某四个省域电网绿色度评价为例,验证了本文绿色度评价模型与方法能够有效、客观地反映不同区域电网以及同一区域电网不同生产年度的绿色度水平,可用于评价和监管区域电网的整体节能减排工作。  相似文献   

2.
针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绿色施工水平急需提高的问题,建立了一套基于可变模糊集理论的绿色施工评价体系.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绿色施工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构建了三层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将三角模糊数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对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进行确定,通过广泛调研建立了评价标准和强制性检查条款,基于可变模糊集理论建立了综合评价计算模型,以确定最终的绿色施工等级,并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绿色施工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可操作性和优越性,能够客观地评价建筑工程的绿色施工等级.  相似文献   

3.
针对工程项目施工的多层次、多因素特点,结合指标的选取原则及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从绿色施工综合管理、施工环境影响、资源能源节约利用三个子目标来进行体系构建,形成了施工过程绿色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并进一步细分为建筑垃圾控制、大气污染控制、水污染控制等12个项目层,下设29个评价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来对指标层评价因子进行量化处理,依托已有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对一实际建筑施工项目进行了评价考核.结果表明该评价体系客观准确、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4.
绿色酒店建筑评价是衡量酒店建筑节能减排、环境质量等要素,规范酒店建筑节能环保工作,指导未来发展方向的数量化、模型化、系统化决策过程。参考国内外绿色酒店建筑评价研究成果,以海南为例,构建包含资源利用、环境质量、规划设计、管理运作4个维度的评价体系,确定指标量化、指标权重和综合评价模型,建立五级评价等级,通过案例实证研究对评价体系验证。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绿色酒店建筑应用推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中国包装行业尚处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和低产出的粗放型经营的状况,剖析了国内包装体系评价的研究方法的优势与不足,全新界定了绿色度的定义及包装材料和包装产品绿色度界定方法,建立了一种包装产品绿色度定量评价模型,总结了模型应用及其在包装产品评价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绿色建筑投资决策阶段引入价值工程理论,依据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对绿色建筑评定的规定,建立了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绿色建筑方案中需要考虑到的功能、附加成本及价值进行量化分析,初步建立了基于价值工程及模糊数学的投资决策模型,为企业提供了一套简易可行的绿色建筑投资决策方法.  相似文献   

7.
关于绿色建筑评价的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针对绿色建筑体系这一复杂的系统工程所面对的新问题,迫切需要建立绿色建筑评价工具作为实施运作的技术支撑,使共同参与营建全过程的多层次合作者形成共识。目前相关的一些评价体系已被借鉴,但并不完全适用于建筑营建中的相关因素和实践活动。在建构绿色建筑评价工具中对所涉及到的评价界定、评价目的、结构框架、评价范围、操作指标、量化评分等几个关键问题必须把握。最终指出:评价工具对即将使用它和以它为终极目的行为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认为“评价工具”同时也应该是“设计工具”;对评价工具的设置应精简,把握住那些重要的因素。并使其层次条理化;在运用中应体现出客观性和再评性,以及同一对象的不同评价人应该产生接近的评估结果,最终建构符合自身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8.
2019年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较上版在评价内容、评价等级、计分方式、条文数量等方面有很大变化,受上版标准影响及标准刚开始实施原因等,标准在执行过程中让使用者有很多困惑之处。笔者依据评审经验对2019年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28项涉及电气专业的条款进行归纳整理、分析研究,便于绿色建筑电气专业设计咨询。  相似文献   

9.
绿色建筑的实施效果依赖于设计人员对相关评价标准的理解和执行,通过对2014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编制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其在建筑设计阶段涉及到的87项评价条款,根据不同专业及技术措施对其分类统计,计算出不同专业及技术措施的得分情况,根据这些数据分析绿色建筑设计工作的特点及侧重方向,结合建筑设计阶段8个设计专业的100余项申报文件在不同设计阶段的分布情况,总结出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在不同设计阶段的设计任务及工作重点,提出绿色建筑的设计对策。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制造业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所面临的绿色设计的重要性,通过产品设计方案绿色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构建了产品设计方案绿色度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相似文献   

11.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绿色物流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物流将成为物流发展的趋势.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理论,将绿色物流综合效益分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此基础上提出和建构绿色物流综合效益评价模型,对绿色物流的综合效益进行量化,以证实绿色物流具有良好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2.
ISO 9001:2000标准7.4条款指出,“组织应根据供方按组织的要求提供产品的能力评价和选择供方。应制定选择、评价和重新评价的准则。”该条款提出了两个准则,即供方选择、评价准则和重新评价准则。这两个准则都是控制供方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首先提出了包含资源节约、绿色管理、生态环境、施工技术、效益协调5个准则层及29个指标的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然后根据实测和调研数据构建灰色聚类综合评价模型,根据指标权重和灰色综合评价矩阵计算绿色施工等级;最后结合某装配式建筑项目施工案例研究了一套适用于装配式建筑绿色施工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对装配式项目绿色施工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经模型计算该项目绿色施工等级为优,此结果与项目评奖、现场绿色施工情况一致,验证了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的科学性、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建筑部品绿色度分析评价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建筑部品在生产、使用及废弃等过程中的资源消耗、能源消耗、使用效能、环境影响、回收利用情况的相关调查与分析,完成了主要建筑部品基准指标的确定,并应用全生命周期方法进行了建筑部品综合评价相关基础工作的研究,建立了建筑部品的评价体系,提出了建筑部品绿色度的评价方法,并以墙体为例进行了实例分析.对五种墙体的绿色度从大到小进行了排序,通过理论和实例验证了该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参照国内外相关节能标准及评价技术,结合天津市地区实际情况,构建了天津市住宅建筑节能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从住宅建筑节能效果和节能措施两个维度,系统考虑并选取指标,采用专家调查法确定指标权重系数,采用5级评分制确定各个指标分值,计算评价结果并以二维图进行表示.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简化评价指标具体情况的获取及量化过程,提高了整个评价体系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绿色住宅信息、产品属性对消费者绿色住宅购买行为的影响,本文在对传统模型剖析的基础上,以绿色住宅信息、产品属性和消费者购买行为为要素构建了绿色住宅消费理论模型,提出假设并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和回归分析,发现所有回归方程的F值均达到P0.001的极显著水平,各模型方程Adj-R2数值均符合拟合曲线,方程具有强解释力,验证了假设.得出结论:绿色住宅信息对绿色住宅产品属性有正向影响作用,且绿色住宅信息、产品属性均对消费者购买行为有直接的正向影响作用.并由上述结论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促进更多消费者关注绿色住宅,推动绿色住宅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绿色产品制造工艺组合评价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绿色产品制造工艺方案的评价过程影响因素复杂的现状,结合绿色产品基本属性、经济、资源、能源和环境性能等五大决策属性,建立了面向绿色产品制造工艺方案的组合评价模型.该模型提出了绿色产品制造工艺方案评价体系及其框架流程.通过对制造工艺评估指标定量化分析,分别应用属性层次模型评价法和熵值评价法进行评价,再利用组合评价模型进行组合评价.最后,通过一个实例验证该模型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为有效评估废旧机电产品的可再制造特性,支撑废旧机电产品绿色再设计和再制造方案的形成,借鉴绿色度评价的技术、质量、经济、资源、环境(TQCRE)5大决策原则,通过对影响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的技术、经济、质量、资源、能源、时间、环境和服役性等因素进行分析,建立了废旧机电产品绿色再制造的微观评价模型、宏观评价模型和综合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9.
机械产品绿色度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绿色产品的基本属性,提出了“机械产品绿色度”的概念,从机械产品的技术性能先进性、对绿色设计制造原则的符合性、经济性、回收利用和再制造性四个方面,建立了对机械产品绿色度评价的基本体系。  相似文献   

20.
建筑部品绿色度评价是绿色建筑评价的基础,通过建筑部品绿色度评价,架起了从建筑材料到建筑物绿色度评价的桥梁,使得绿色建筑的评价更加科学、合理.应用PERT技术的三点估计充分考虑了专家意见的波动性;应用信息扩散和仿真技术,有效地弥补了数据样本的不完备性;通过建立绿色度效用函数,使建筑部品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专家主观性的影响,保证了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