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义正一吴堡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延安组是一套在延长组古侵蚀面上形成的网状~曲流河沉积。本文着重讨论了义正~吴堡延安组延9~延10储层物性的分布以及与沉积微相的关系、储层的分类、不同类型储层的孔隙结构和物性特征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储层渗透率的分布严格受沉积微相和岩相的控制;不同岩相的储层物性相差很大,对应着不同的储层类型;渗透率与孔隙结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存在定向高渗条带的储层,注入水快速突进,油井含水急剧上升,致使注水开发效果很差。针对这一问题,采用基质渗透率为100x10~(-3)μm~2、具有高渗条带的物理模型,研究高渗条带渗透率与水驱效果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高渗条带与基质渗透率级差J_k为1~2为水驱前缘突破PV数PV_b和水驱油压力梯度的敏感区。在此敏感区内,即使尺寸很小的高渗条带,其渗透率级差J_k的微小增加,也会导致水驱前缘突进速度的急剧增大,油井含水急剧上升;同时导致水驱压力梯度的急剧降低,难以建立对基质中原油的有效驱动压力梯度。具有高渗条带储层模型水驱采收率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高渗条带与基质渗透率级差的增大,水驱采收率急剧降低;高渗条带对无水采收率的影响尤其敏感。因此,对于具有高渗条带的非均质储层,改善水驱效果的重点是治理高渗条带中的水窜。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测井、录井、岩心及岩石薄片等资料,应用沉积学理论,对西部斜坡区储层沉积特征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宏观上沉积微相的展布控制着砂体的展布,砂体的分布规律又影响了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的分布差异;微观上储集性能主要受成岩作用影响显著,浅埋藏、低压实、成岩作用弱是形成高孔高渗储层的主导因素。该区含油性统计结果表明含油性分布与不整合面及沉积微相有关。  相似文献   

4.
大牛地气田主要目的层段储层的五性特征之间存在着一定内在的联系,其中岩性特征起着重要作用;油藏类型为碎屑砂岩油藏,总体表现为孔隙度低、渗透率低;由于沉积微相存在的差异,不同层位、气层组的储层具有不同的储层特征。  相似文献   

5.
陈科  何伟  张旭东  唐磊  李金宜  刘泠杉  胡冰心 《当代化工》2021,50(11):2625-2630
为了解决海上河流相储层水驱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从微观孔喉尺度,采用微观可视化实验,根据相同渗透率条件下不同沉积微相储层的孔喉结构特征、水驱油动态特征,研究沉积微相对微观水驱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沉积微相微观驱替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平均孔喉比和喉道半径,其中平均孔喉比相关系数平方为0.7855,喉道半径相关系数平方为0.8482.相同渗透率条件下,高渗时不同沉积微相平均孔喉比关系为:边滩<心滩<河道<辫状河道,水驱效率关系为边滩>心滩>河道>辫状河道;低渗时不同沉积微相平均孔喉比关系为:心滩<边滩<辫状河道<河道,水驱效率关系为心滩>边滩>辫状河道>河道.  相似文献   

6.
基于岩心观察、测井资料、铸体、压汞资料、断块沉积特征分析资料,研究了辽河盆地西部凹陷高2区储层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孔隙类型为粒间孔、溶蚀孔为主,颗粒间以孔隙-孔隙接触式胶结类型为主,填隙物以泥质为主,以高渗大孔较细喉道型和中渗大孔细喉道型为主,次为高渗大孔中喉道型。储层质量主要受沉积相影响,高二区块不同微相单元的储层特征变化明显,水下辫状沟道的物性最好,前缘沉积砂体的物性次之。从渗透率参数上可以反映出正向递变的韵律特征,高渗段分布在韵律的下部粗粒砂岩,相带是该区平面非均质性主要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7.
大港油田港西明化镇组的沉积物为曲流河沉积,其沉积的微相类型有5种,分别为泛滥平原、点砂坝、决口扇、废弃河道和末期河道,其中点砂坝是主要的砂体成分。不同的微相表现出不同的储层特征,从平面上看,储层受沉积砂岩的控制,储层表现出强的非均质性;从微观上看,受较弱的压实作用,较强的溶蚀作用,所以表现出高渗透性、高渗粗喉道、中孔喉型等特点。本文对大港油田港西明化镇组的沉积微相及储层的非均质性做一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8.
胡状集油田属于严重非均质油藏,在注水开发后表现为油井见效快、含水上升快,并且很快在注采井间形成高渗条带,影响开发效果。如何对高渗条带识别,成为改善严重非均质油藏开发效果的关键。本文通过沉积微相法、测井评价方法、示踪剂监测分析法、动态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开展对高渗条带识别的研究,为下步措施安排提供了可靠的调整依据。  相似文献   

9.
沉积微相是控制储层物性好坏的根本因素,不同成因类型的储层具有不同的物性特征,因而直接影响了流体的分布和流动特征。尕斯库勒油田E31油藏的开发已进入中高含水期,因而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显得极为重要。通过对储层沉积成因的分析并结合油田的开发动态资料对整个油藏的4个油组共22个小层沉积微相及剩余油储量进行分析统计,找出剩余油富集的层位及有利相带,尤其是高剩余油储量丰度所处的位置,为油田的开发挖潜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0.
大港油田港西明化镇组沉积微相及储层的非均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港西油田明化镇组为曲流河沉积。本次研究精细划分出点坝、末期河道、决口扇、废弃河道、泛滥平原等5个沉积微相,其中点坝是本区储层的主要成因类型。平面上明化镇组油层非均质性较强,受沉积微相控制,储层层内及层问属中等一强非均质性。在微观上则表现为特高渗粗喉、高渗粗喉~中喉型吼道的特点。本区储层非均质性主要受沉积环境的控制。  相似文献   

11.
松南气田登娄库组气藏是碎屑岩储层,其主力层为登Ⅲ、登Ⅳ砂组,在近八年的开发过程中,存在单井储层钻遇率差异大、储层物性及含气性差异大,导致累产差异明显,需要从沉积方面深化研究。本文是在区域沉积背景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岩心、岩屑、岩性标志和测井相标志,确定研究区的主要微相类型,划分单井沉积微相。综合研究区的砂体与砂地比展布特征,研究各小层的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通过分析认为本区为辫状河沉积,呈南北向条带状展布,发育辫状河道、心滩、冲击平原等沉积微相。研究成果对储层评价、井位优化部署等研究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范德楠 《辽宁化工》2011,40(7):744-745
王盘山地区长4+5层为主要含油层系。储层受沉积微相、成岩作用的综合影响,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为有利储层发育的微相,高渗储层具有较高的电阻率,此类油层为优质储层,具有非常高的试油产量。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油田新城区延长组长2油层组沉积微相与储层特征为油气田的开发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在测井、扫描电镜和压汞测试等资料综合分析基础之上,对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油田新城区长2油层组进行了沉积相、储层特征研究,分析了沉积微相、岩石学特征、孔隙特征、物性特征及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对储层发育的影响。研究表明:长2储层主要为辫状河沉积,主要发育河口砂坝和泛滥平原微相;孔隙类型有残余粒间孔、溶蚀孔、微裂隙等,以粒间孔为主,溶孔次之;平均孔隙度11.6%,平均渗透率9.95×10~(-3)μm~2,为低孔低渗储层;沉积环境是储层发育的基本控制因素,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都是影响储层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相控地质建模及在某油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控建模主要有三步:构造建模,沉积微相建模,储层物性建模。相控建模的方法是,首先利用原始资料进行构造建模,然后利用序贯指示模拟法建立沉积微相模型,最后按沉积微相类型采用序贯高斯模拟法建立储层物性参数模型。本文以某油田相控建模为例,突出相控建模在储层建模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由于沉积微相是控制油水平面运动和剩余油平面分布的主要因素,沉积单元中渗透率的差异控制着油藏中剩余油的垂向分布,沉积特征造成横向和纵向上非均质性,隔夹层是形成陆相储层流体流动非均质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通过对小层沉积微相、渗透率、非均质性以及隔夹层的分析,结合动态资料,做出四个小层剩余油的分布情况。并将剩余油分为三个类型,分别分析了它们的剩余油潜力进而综合研究剩余油的分布规律,有助于指导此区块剩余油挖潜技术的科学实施。  相似文献   

16.
徐岗  张录社  温亮 《辽宁化工》2013,42(3):276-279
从储层宏观与微观非均质性入手,对子长油田中庄区长6储层的砂体、孔隙度和渗透率的空间分布,以及孔隙结构和孔隙类型的进行研究,并建立了储层的三维地质模型。层内非均质性主要受沉积、渗透率以及夹层分布等的影响;平面非均质性特征受砂体及沉积微相展布影响较大,沿河道延伸方向非均质性较好。研究区内主要发育残余粒间孔和溶蚀孔。研究认为主力油层长61在层内、层间、平面上和微观孔隙上,都存在较强的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17.
在研究区长61储层孔隙度分布受分流河道沉积微相控制,孔隙度最好区域位于研究区的东南部;南部孔隙度低值区主要受天然堤沉积微相控制。渗透率控制因素在研究区南北部差别很大,北部渗透率主要受孔隙度控制,南部渗透率受孔隙度影响远不如北部明显。含油饱和度,从分流河道中心向两侧逐渐降低,这与分流河道北部渗透率高值分布基本一致,与渗透率高点也基本相符,然而在研究区东南部渗透率最好的区域,含油饱和度并不是很高。在研究区北部,分流河道沉积微相对孔隙度、渗透率以及含油饱和度影响最大,是最主要储层控制因素,分流河道中心砂体是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的高值所在位置,从分流河道中心向两侧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18.
利用岩心资料以及扫描电镜、黏土矿物X衍射、高压压汞、有机包裹体荧光分析等分析化验资料,对研究区储层物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长7储层以长石砂岩为主、长8储层以岩屑质长石砂岩为主、长9储层以长石质岩屑砂岩为主;胶结物以铁方解石为主。按成因类型可将长7~长10孔隙分为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两大类,主要为小孔中细喉道储层。根据孔隙度与渗透率的相关关系,说明该区储层主要为孔隙性储层,裂缝基本不发育。结合沉积微相、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对该区储层物性进行综合分析,得知好储层主要分布于水下分流河道,这为今后进一步勘探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以取心井的岩石薄片、扫描电镜、物性、毛管压力曲线等资料为基础,结合储层物性测井参数解释结果,对塔南凹陷南屯组储层(南一段和南二段)从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特征、物性特征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与评价,研究表明:南二段储层总体要好于南一段。南二段储层有效孔隙度平均值为18.43%,有效渗透率平均值为29.29 mD,为中孔低渗型孔隙特征;南一段储层有效孔隙度平均值为11.10%,有效渗透率平均值为9.32 mD,属于低孔特低渗储层。储集空间类型以粒间孔隙为主,发育一定的次生孔隙。喉道分为4种类型(Ⅰ类、Ⅱ类、Ⅲ类、Ⅳ类)。储层物性主要受沉积微相类型、岩石粒度、溶蚀作用影响。  相似文献   

20.
谭虹  王成龙  孙明 《云南化工》2022,(7):107-111
结合鄂尔多斯盆地小庄科区域的地质特征及沉积演化历史,综合利用钻井取心、录井、测井等资料确定沉积相标志,通过测井相分析及沉积微相剖面、平面的展布特征,认识小庄科区块长6储层沉积微相演化规律。研究认为,小庄科区域长6储层主要发育有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水下天然堤三种沉积微相。此外,沉积微相的分布控制着储层的发育,油气成藏和油藏类型明显受沉积相的影响,厚度大、连片性好的水下分流河道砂岩为其主要储集层。因此对本区的沉积微相研究对认识小庄科区域的长6油气富集规律、指导下一步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