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刘九卿 《衡器》2009,38(6):5-7
平行梁型称重传感器以其准确度高、刚度和灵敏度较大、便于调整四角误差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商业和家用各种电子秤,但在其结构特性和实际应用中有些问题常常被误解。为此,介绍了平行梁型称重传感器的力学特性、结构类型与特点、弹性元件的受力分析与理论计算、产生偏载误差的因素及修正方法。  相似文献   

2.
张荣轩 《衡器》2012,41(4):45-47
本文主要介绍了一种应用在称重式皮带给料机或称重式皮带配料秤产品上的平行梁型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创新结构。  相似文献   

3.
刘九卿 《衡器》2009,38(1):1-5
整体多柱型称重传感器是20世纪90年代柱型称重传感器结构设计、制造工艺和非线性补偿技术的一次飞跃。近些年来,我国许多企业开始生产此类产品,为此在对单柱型称重传感器受力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整体三柱、四柱型称重传感器的结构特点与力学特性,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分析和计算这两种结构抗偏心载荷、侧向载荷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朱建梅  黄松和 《机械》2014,(11):31-35,76
为研究平行梁式称重传感器在工作时的动态性能,以电脑组合秤中的称重传感器为研究对象,基于解耦原理对其结构进行简化,运用达朗贝尔定理建立动力平衡方程,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平行梁式称重传感器在偏载下的工作特性进行仿真分析,探讨了传感器整个工作历程下的瞬态响应。结果表明:本结构类型的称重传感器对偏载不敏感;在电脑组合秤加料称重完成0.19 s后,便可获得稳定的传感器输出值。  相似文献   

5.
刘九卿 《衡器》1995,(6):1-10
本文介绍了铝合金悬臂梁式,对称与非对称平行梁式,中心梁式,中心悬臂梁式,中心环式和中心剪切梁式称重传感器的结构与特点,受力分析与理论计算,弹性元件所用的铝合金及其冷热加工,稳定处理工艺等。简要介绍几种典型结构的铝合金称重传感器在电子衡器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刘九卿 《衡器》2008,37(1):6-12
本文分析了动态测力与动态称重;应变式称重传感器用于静态称重与动态称重的根本区别.重点介绍了应变式称重传感器的数学模型、传递函数、动态响应、动态性能指标和动态误差.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利用动力试验对应变式称重传感器进行动态校准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刘九卿 《衡器》2011,40(4):1-5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提高称重传感器的准确度和耐受非常恶劣环境条件的能力,德国SCHENCK(申克)公司研制出轴对称扭环型称重传感器,HBM公司和EHP公司研制出轴对称弯曲环型称重传感器,在普通和特种电子衡器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本文在测试、应用这两种称重传感器的基础上,介绍了轴对称扭环型和弯曲环型弹性元件的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8.
杨青锋  王辉明  朱汝海  权建洁 《衡器》2012,41(11):38-42
本文分别从称重传感器的弹性元件材料、弹性元件结构设计和机械加工、制造工艺及检测设备四个方面阐述了在产品制造时对质量影响的关键环节。文中所阐述的产品质量包括性能指标、产品的长期稳定性及故障周期等。本文目的在于对提高称重传感器整体性能指标和产品质量提供充分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刘九卿 《衡器》1996,(3):5-10
本文分析了应变式称重传感器初始电路的输出特性较大的偏离理想输出特性的各种影响因素,介绍了为提高称重传感器综合性能指标和互换性而进行的温度补偿、零点输出补偿、线性补偿、灵敏度温度补偿、灵敏度标准化调整、输出与输入电阻标准化调整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从补偿机理上推导出几种补偿电阻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0.
利用有限单元法,在多处建立接触单元,对双剪梁型称重传感器弹性体及其关联部件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弹性体及其关联部件的既简化又符合实际的有限元模型;研究了弹性体的结构参数、载荷等各种因素对贴片区应变的影响,为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郝德刚 《衡器》2012,41(11):10-13
本文从电阻应变式悬臂剪切梁传感器结构对非线性误差进行分析,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贴片孔位置对传感器的非线性误差影响,再通过试验对计算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悬臂剪切梁的承载孔位置对传感器的非线性误差影响可通过有限元方法定量计算。设计应用悬臂剪切梁式传感器时,对非线性误差应与传感器的其他误差综合考虑能有效提高传感器的精度。  相似文献   

12.
郝德刚 《衡器》2013,(11):40-44
基于摩擦学方法对悬臂梁安装结构建立物理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接触面的应力状态进行求解,然后根据接触力学中的Mindlin方法得出接触面耗散的能量,从而得出接触面产生的滞后误差。通过试验对计算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悬臂梁的滞后误差与加载额度和最大载荷有关。但最大载荷一定时,相对滞后误差趋近于常数。设计应用悬臂梁式传感器时,要根据载荷确定安装面的结构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悬臂梁传感器的精度。  相似文献   

13.
高松 《衡器》2012,41(1):21-23
本文以双平行梁结构称重传感器为代表,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造成传感器零点输出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具体的测量方法且通过试验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4.
王志勤 《衡器》2012,41(2):37-40
本文对电子汽车衡偏载误差进行了浅析,阐述了偏裁误差的几种调整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