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建材》2017,(10):85-86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不少城市"病"问题也越加严重,如强降雨后的内涝问题直接威胁到城市安全。由此,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被提出,其主要是通过各种防洪排涝设施,实现城市水资源的渗、滞、蓄、净、用、排。文章首先分析了海绵城市理念及其相关指导文件、规范,其次探讨了传统AC、SMA路面的优缺点,并提出了OGFC路面,探讨了其在国内的发展应用与设计,以为我国海绵城市的发展提供重要的道路系统支撑。  相似文献   

2.
王西成 《居业》2022,(4):71-73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工业化的推进,水资源受到污染,生态环境被破坏的问题与日俱增,城市洪涝灾害频发。因此近年来我国正处于加快推进建设海绵城市的进程中。本文通过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发展现状及海绵城市中透水混凝土的应用分析,研究生物炭透水混凝土的作用效益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指出生物炭透水混凝土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对未来海绵城市建设材料应用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发展,城市建设也更加现代化。我国水资源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一环,因此加强水资源利用率对构建更加完善的城市系统至关重要。近年来,海绵城理论成为社会关注热点问题,能有效缓解我国城市淡水资源现存问题。将海绵城市理论作为出发点,进而探究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措施。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中各种问题也凸显而出,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城市内海"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城市内排水管道系统不够完善,特别是在雨季时,更容易出现内涝问题,而我国又面临着水资源短缺方面的问题,对此,如何实现雨水资源化利用就成为各大城市所关注的问题,于是"海绵城市"建设应运而生。文章主要针对海绵城市建设面临的潜在问题及应对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在迅猛发展、更新,洪涝灾害、水资源污染、水资源缺乏等问题也逐渐凸显。在此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海绵城市"的理念,"海绵城市"的概念进入公众视野,成为城市建设,尤其是园林景观方面规划设计的重要指导思想。自此海绵城市理念便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本文以国网客服中心南方分中心项目为例,从"渗、滞、蓄、净、用、排"六个方面,对海绵城市在园林景观中的实际应用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
城市进程迅猛发展的同时,带来了严重的水资源污染、内涝等问题;通过"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等具体技术措施,才能解决城市化进程的问题;小区建设应用海绵技术是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唯有在小区中广泛应用海绵技术,才能建设一个美好的家园。在小区与建筑的海绵建设中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考虑雨水的收集、利用和排放;同时,还需考虑与景观相协调与居民使用感受相衔接,方可打造生态宜居社区。  相似文献   

7.
高波 《智能建筑》2024,(1):129-13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内涝、水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为了解决这些问题,2013年住建部在《关于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中提出要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目前全国各地都积极响应号召,进行相关研究和实践活动。本文以“海绵城市”理论作为主导思想,结合国内外优秀案例,对高校校园环境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海绵城市建设进程中给排水系统的设计与建设提出了一些观点,海绵城市建设是解决城市水问题,特别是内涝问题的有效途径,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仍有待完善,本研究对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出现的城市问题和与水问题相关的海绵城市建设需求进行了调查,探讨了未来海绵城市建设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9.
赵越 《居业》2021,(7):46-47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推进,城市建设中的"城市病"逐渐凸显出来,其中最突出地一个问题就是城市的排涝与水资源利用问题.尤其是现在很多城市在经历过暴雨、暴雪后,路面会出现严重的积水情况,长时间的积水很容易造成涝灾,为当地的城市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为了有效提升城市化建设的质量与成效,降低城市建设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与影响程度,需要从绿色生态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水循环的合理利用与规划来保证城市化建设的最终实践成果.本文从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的规划背景为着力点,结合现阶段城市发展的具体现状,对于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的设计思路展开综合性的分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8)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了脚步,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进行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环境污染、土地利用率低、水资源紧缺等,这些问题阻碍了我国城镇生态化发展。为了能够科学地进行城镇化建设,海绵城市理念应运而生,并且在城市规划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本文从海绵城市理念的相关情况、当前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城市规划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三个方面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门窗》2016,(7)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但是受到自然灾害摧残的次数却也呈上升趋势增长,如:雨水、洪涝灾害等等,尤其是南方地区城市经常受到这些灾害的摧残。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会严重阻碍现代化城市的建设,因此,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海绵城市"的理念逐渐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基于此,本文首先对建设海绵城市的理念进行了简要简述,进而在此基础上,对南方地区城市建设中"海绵城市"理论的具体应用进行阐述和研究,以便能够为南方城市实现更好的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海绵城市"理念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市政项目建设的全生命周期中。在城市道路结构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的理念,能够有效地解决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内涝、水资源紧缺、雨水径流污染等问题。鉴于此,论文解释了海绵城市理念的基本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市政道路路面结构的设计方案,探讨了海绵城市理念在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门窗》2017,(8)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推进,市政工程逐渐成为各个城市建设发展主要趋势。其中,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作为城市建设重要内容之一,尤其在海绵城市理念的倡导下,如何做好这项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海绵城市建设的概念出发,对海绵城市理念下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进行分析,并在文中提出了相关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8,(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居住环境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但是,由于城市化建设过程中,众多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使得城市水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而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发展和进步。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不仅为城市生态建设指出了新的道路,同时实现了改善人们居住环境的目的。文章主要是就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园林式景观设计思路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5.
针对我国面临的洪涝灾害和水资源短缺问题,国家领导人及有关部门多次提出"建设海绵城市"的号召,海绵城市的理念在于用低影响开发技术解决城市雨水问题。从城市住区入手,通过对住区常用低影响开发单项技术进行对比,并分析其组合模式,优化探讨适宜于不同类型住区的最优集成技术方案,以期为海绵城市的建设提供理论支持,指导工程实践,实现海绵城市的建设,达到节水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应运而生。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主要是为了缓解或解决水资源流失对生态造成的不利影响,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鉴于此,论文对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相关概述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论述了海绵城市理念与城市道路建设的相互融合,分析了其在城市道路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类城市问题也不断出现,例如:在夏季时,我国部分城市就出现内涝的情况,而海绵城市则能有效地解决此类问题。论文从海绵城市角度来分析海绵城市给排水系统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目前城市的普遍特点,钢筋混凝土和沥青道路,还有很多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如产生大量垃圾、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论述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性,论述"海绵城市"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提出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方法,展望海绵城市建设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海绵城市是在城市化进程加快、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以及雨水径流污染等背景下提出的。海绵城市理念应用城市规划之中,能够解决城市水资源缺乏的问题。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能够使城市更好的应对各种恶劣的水环境,同时降雨时城市能够实现快速的吸收、净化以及储存,在城市需要大量用水时,能够释放一定量的水资源,满足城市用水需求,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有利于促进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快速扩张带来众多弊病,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内涝与干旱并存等成为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越来越紧迫的问题。传统的景观往往只具有绿化、美化环境、降温、增湿、减噪等自然属性,较少关注对雨水的消纳、调蓄与利用。本文通过分析研究海绵城市建设、园林景观设计及其二者的内在联系,结合北京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范围内某个小区海绵专项改造工程实际案例,探析海绵城市化景观设计的方法,即在实现景观绿化、美化环境功能的基础上,如何科学合理地与海绵城市建设完美融合,进而达到削减雨水径流、提高防涝减灾能力、减轻径流污染、涵养地下水、增强雨水收集利用等一系列目标,更好地提升景观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