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环丙沙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0.1mol·L-1的硫酸介质中,盐酸环丙沙星与三氯化铁的显色反应。盐酸环丙沙星浓度在3.3×10-5~7.3×10-4mol·L-1(0.012~0.27mg·L-1)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ε=1.85×103L·(mol·cm)-1。测得络合物组成比为1∶1。本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片剂和胶囊中盐酸环丙沙星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新试剂BTPAPT的合成及其分析性能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报道新试剂1-(2-苯并噻唑)-3-(4-偶氮苯基)-三氮烯(简称BTPAPT)的合成、性能及与镉,汞、银、锌在表面活性剂存在下的显色反应。研究结果表明,该试剂与镉、汞、银、锌的显色反应灵敏,其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1.40×10 ̄5L·mol ̄(-1)·cm ̄(-1)、1.23×10 ̄5L·mol ̄(-1)·cm ̄(-1)、3.60×10 ̄4L·mol ̄(-1)·cm ̄(-1)和1.10×10 ̄4L·mol ̄(-1)·cm ̄(-1)。  相似文献   

3.
催化显色光度法测定痕量铜(Ⅱ)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峥  许梅桂 《广西化工》1996,25(4):39-43
基于0.1mol/LHCl-0.1mol/LKCl缓冲溶液中,铜(Ⅱ)催化氯酸钾氧化盐酸苯肼,继而与H酸-钠盐偶合得紫红色的偶氮化合物,藉此可测定痕量铜(Ⅱ)。在530nm波长处测量产物的吸光度,铜(Ⅱ)量在0 ̄28n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方法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43×10^6L·mol^-1·cm^-1,检出限为5.2×10^-10g/ml,已用于合成水样中痕量铜(Ⅱ)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铋磷钼蓝光度法测定钛铁矿中的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0.5 ̄1.0mol·L^-1的硫酸介质中,利用硝酸铋作还原催化剂,以抗坏血酸将磷钼铬离子还原成磷钼蓝的方法来测定钛铁矿中的磷,其最大吸收峰λmax=720nm,Σ720^ε=1.6×10^4L·mol^-1·cm^-1,磷量在0 ̄50μg·(50mL)^-1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  相似文献   

5.
在pH值为3的NH3.H2O-NH4Cl介质中,镧,铈,镨与偶氮胂Ⅲ(ASAⅢ)形成配合物,并于-0.71V(vs.SCE)处产生灵敏的配合物吸附波峰电流与镧,铈,镨浓度分别为3.6×10^-8~1.4×10^-6mol/L,1.8×10^-8~8.6×10^-7mol/L,3.5×10^-8~7.0×10^-7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测得镧与偶氮胂Ⅲ的配合比为1:1。稳定常数为4.5×10^  相似文献   

6.
研制了苯妥英钠PVC膜化学传感器,该传感器选择性好,稳定性好,其线性范围为1.0×10^-1-1.0×10^-5mol/L,检测下限为1.8×10^-6mol/L,为59.1mv/pc(298K,PH=4.0-11.5)。  相似文献   

7.
使用RD-1型热导式自动量热计测量了不同温度下环十二酮肟在98%硫酸中热效应。结果表明:当T<333K时,仅产生溶解热效应,303K下溶解热△H_(s,m)=-51.7kJ·mol ̄(-1)(m=4.285mol·kg ̄(-1));当T>343K时发生环十二酮肟重排反应,393K下反应热△H_(R,m)=-231.8kJ·mol ̄(-1)(m=4.96×10 ̄(-3)mol·kg ̄(-1))和△H_(R,m)=-237.0kJ·mol ̄(-1)(m=1.7×10 ̄(-2)mol·kg ̄(-1))。  相似文献   

8.
王红  陈良 《广西化工》1996,25(4):44-47
研究了在过硫酸钾存在的条件下,痕量铁(Ⅲ)对酸性靛蓝氧化褪色的催化作用,建立了一种测量痕量铁的新方法。其影响催化褪色反应速度的最佳条件检测限为:9.0×10^-8mol/dm^3,线性范围:0.005 ̄0.05μg/ml(即9.0×10^-8 ̄9.0×10^-7mol/dm^3)。  相似文献   

9.
张建国 《山东化工》1995,(2):7-8,11
本文研制出以芦竹碱-四苯硼钠为电活性物的PVC膜电极。在pH2.0~7.0水浴液中,电极的残性响应范围、平均斜率和检出下限分别为6.3×10 ̄5~1.0×10 ̄(-2)mol/L、57mV/△PC和2.2×10 ̄(-5)mol/L.电极响应速度快,稳定性好,可用于快速测定植物中芦竹碱的含量,方法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0.
δ-氨基乙酰丙酸在pH5.8时发生缩合反应。此衍生物在4M HClO4介质中与Fe(Ⅲ)生成橙红色物质,以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最大吸收峰为480nm,ε为6.8×10^3L·(mol·cm)^-1,线性范围为0 ̄500μg/25mL,检测限为0.1mg/25mL。并考察了部分共存物质的干扰,该方已应用于δALA合成中成品及半成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银(Ⅰ)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峥  蒙绍堂 《广西化工》1998,27(4):41-44,54
基于在稀氨水溶液介质中,过硫酸钾与溴甲酚紫的氧化还原反应受银(Ⅰ)催化而使吸光度降低。提示了一种测定痕量银的新方法,在实验确定的最佳条件下,方法的摩尔吸光系数为1.86×10^6L·mol^-1·cm^-1,检出限为9.82×10^1-g·mL^-1,测定的线性范围为0 ̄0.8μg·25.5mL^-1。本方法已用于多各种类型水样、高纯物质和生物物料中痕量银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新显色剂6-Me-BTAEB与铜的显色反应,试验结果表明,在pH=3.0 ̄6.5范围内及乙醇存在下,Cu(Ⅱ)与6-Me-BTAEB形成一稳定的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655nm,表现摩尔吸光系数为6.00×10^4L·mol^-1·cm^-1,铜浓度在0 ̄25mg/25m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该方法应用于铝合金和工业污水中铜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以硫氰酸钠光度法测定速效复合液肥中钼的含量。钼在0 ̄4.0μg/ml浓度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相关系数γ=0.9997,摩尔吸光系数ε470=1.14×10^4L·mol^-4L·cm^-1,方法的绝对误差为-0.013 ̄+0.01%,SD=0.004 ̄0.005%。RSD=2.67 ̄2.99%。  相似文献   

14.
在H2SO4介质中偶氧氯膦Ⅲ(CPAⅢ)与铬(Ⅵ)发生氧化褪色反应,该褪色反应的表观洋吸光系数ε5500nm=2.81×10^3L.mol^-2.cm^-1,Cr(Ⅵ),0.8.0×106-4g.L^-1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本法用于土样中铬分析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欧珏  刘湘明 《湖南化工》1999,29(2):42-44
在0.3mol/L的硫酸介质中,于溴化十六烷基吡啶存在下,形成锡-苯芴酮-溴化十六烷基吡啶橙红色三元络合物,其吸收波长为510nm,摩尔吸光系数为ε510=1.07×10^5L·mol^-1·cm^-1样品标准偏差S〈0.03%,锡含量在0-8μg/50ml内符合比尔定律。本法已成功地动用于多金属矿分析。  相似文献   

16.
李于善 《化学世界》1998,39(3):147-151
利用霉变玉米胚组织研制了对二甲基亚硝胺(DMNA)、二乙基亚硝胺(DE-NA)和甲基苄基亚硝胺(MBNA)等选择性响应的新型组织传感器。该传感器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选择性好,其线性范围2.0×10-6~2.0×10-3mol·L-1,检测下限1.3×10-7mol·L-1,斜率为59.2(30°C,pH7.5)。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新显色剂4-(2-吡啶偶氮)-邻苯二酚(PACP)与Hg(Ⅱ)的显色反应。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CTMAB)及pH=9.5NH3-NH4Cl缓蚀溶液中,试剂与Hg(Ⅱ)反应生成稳定的红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03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3.0×10^5L·mil^-1·cm^-1,汞含量在0~3.0×10^-6mlo·L^-1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该方法应用于合成样和废水中  相似文献   

18.
2.5次微分溶出伏安法同时测定水中痕量钴和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连君 《化学试剂》1995,17(5):304-306,312
在0.01mol/LNHa·H2O+NH4Cl(pH=8.9)和2.0×10-6mol/L酸性铬兰K(ACBK)溶液中,钴和镍均产生非常灵敏的还原波,峰电位分别是-0.52V和-0.64V(88·SCE),峰电流与钻和镍的浓度分别在3.0×10-8~5.0×10-7mol/L和2.0×10-~42×10-7mol/L范围内成直线关系,该法用于测定水中痕量钴和镍,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9.
杜斌  赵宏宇 《陶瓷工程》1998,32(2):44-46
本文研究了4-(2-吡啶偶氮)-间苯二酚(PAR)与铁(Ⅱ)的显色反应,本文选择了700nm为测定波长,该波长处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5×10^4mol·L^-1·cm^-1,铁量在0 ̄100μg/25m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本法简便、灵敏、用于矿石微量铁的测定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在酸性介质中Cu(Ⅱ)能阻抑试剂DApEM与V(Ⅴ)的显色反应。研究了该反应的动力学参数,表观速度常数2.91×10-3s-1,表观活化能为52.84kJ·mol-1。从而建立了一种测微量Cu(Ⅱ)的动力学光度法。Cu(Ⅱ)含量在1.0~8.0μg·25mL-1范围内,与lgA0A呈良好线性,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17×105L·mol-1·cm-1,检出限1.34×10-10g·L-1,该方法用于人发样品中Cu的测定,RSD%为0.43%~0.45%,回收率为96%~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