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骅坳陷歧口凹陷新生代主要断裂与油气成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歧口凹陷是新生代的伸展断陷盆地,研究区内主要断裂特征及发育演化对油气成藏具有显著的控制作用。在对研究区内主要断裂特征进行总结基础上,从断层对油气的输导与封堵作用2方面进行了论证,结果表明,研究区构造分区形成三大断裂系统,主要断裂与烃源岩、成藏期次、应力方向等多种因素匹配,控制断裂对油气的输导与封堵过程状态,最终形成了三大断裂系统典型的油气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2.
歧口凹陷断裂对油气运取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渤海湾盆地断裂十分发育,断裂与油气运聚的关系相当复杂,本在概述歧口凹陷(东部)上,下断裂系统,断裂组合类型及断裂带划分的基础上,着重讨论断裂对油气运聚的5种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歧口凹陷断裂对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渤海湾盆地断裂十分发育,断裂与油气运聚的关系相当复杂.本文在概述歧口凹陷(东部)上、下断裂系统、断裂组合类型及断裂带划分的基础上,着重讨论断裂对油气运聚的5种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杨贵丽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4,21(5):18-21
受郯庐断裂带走滑活动的影响,青东凹陷内部构造表现出明显的走滑特征。在识别了研究区内典型走滑构造样式的基础上,分析了走滑构造对油气成藏的作用。郯庐断裂带营潍段的西支断裂带为青东凹陷的东部边界断层,受区域构造应力场和郯庐断裂带多期走滑活动的影响,凹陷经历了3期断拗、2期反转的构造演化过程,形成了大型边界走滑断层、背形负花状构造和走滑压扭褶皱构造等多种具显著走滑特征的构造样式。走滑构造对烃源岩热演化、构造圈闭发育以及油气运移聚集都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形成张扭断层立体运聚、压扭断层走向运聚和凹中隆近源运聚等3种油气成藏模式,控制着青东凹陷油气的富集与分布。 相似文献
5.
渤海海域辽中凹陷目前已发现的4.2×108 m3油气地质储量90%以上分布于走滑断裂带。根据走滑断裂的平面特征、剖面特征以及活动强度将其分为北段、中段和南段,其中中段走滑活动最为强烈,走滑特征明显,北段和南段相对较弱。走滑断裂利于烃类的生成和排出;走滑断裂形成了不同类型的走滑坡折带,控制了砂体的展布;走滑活动产生的一系列张性断层形成了不同样式的油气输导体系;沿走滑断层走向形成了一系列大规模的圈闭群,受右旋走滑挤压应力的影响,这些圈闭封堵性好,有利于油气的大规模成藏。 相似文献
6.
黄骅坳陷歧口凹陷新生代走滑断裂特征及控盆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歧口凹陷高精度大面积三维地震资料的应用为基础,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系统分析了歧口凹陷新生代走滑断裂特征及其对盆地发育演化过程的控制。认为,歧口凹陷新生代发育2组3支走滑断裂系,其中羊二庄走滑断裂系为兰聊走滑断裂在该地区的主要走滑分支,而沿岸走滑断裂带应为调节断裂带;沿岸及羊二庄走滑表现为右旋走滑性质,而海河走滑断裂则表现为左旋性质;新生代走滑表现为幕式活动特征,表现为张扭断裂的大量出现,可识别出沙一期及明化镇期2期走滑活动;走滑活动及发育与周边板块活动密不可分,2期走滑活动时限分别对应南海扩张及青藏高原的快速隆升,为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汇聚速度、方向变化所致;走滑断裂将歧口凹陷分割为结构构造特征不同的3个块体,受走滑活动影响歧口凹陷断陷阶段均表现为存在主沉降中心、沉积中心、断裂活动中心等的向NE方向迁移的特点,拗陷阶段表现为沉积速率、断层活动速率等的加速沉降及断层活动强度中心的NE向迁移过程,与典型伸展断陷盆地特征存在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7.
走滑断层作用对南堡凹陷油气成藏的控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综合利用地震、重力、钻井等资料,对南堡凹陷柏各庄断裂和西南庄断裂进行重新认识,分析构造变形对南堡凹陷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柏各庄断裂和西南庄断裂在深部合并成一条基底断裂(柏各庄-西南庄断裂),具走滑断裂性质,该基底断裂在燕山期发生明显的左行走滑并持续到古近纪沙河街组沉积期,对沙河街组沉积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南堡凹陷古近纪成盆演化主要受柏各庄-西南庄基底断裂左行走滑活动控制,属于走滑-伸展凹陷.新近纪以来的断层走滑活动,形成了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共轭剪切走滑断层带,控制了二级构造带的展布.南堡凹陷油气大量成藏期与新近纪以来的断层活动期相吻合.利于油气运移及圈闭的形成,油气沿断裂带纵向多层系分布. 相似文献
8.
经过50多年的勘探开发,黄骅坳陷歧口凹陷已经进入高勘探阶段,寻找大规模构造油气藏的难度越来越大,斜坡区地层-岩性油气藏成为勘探的重点。在凹陷整体研究解剖的基础上,探讨了大型缓坡区地质分异特征,提出了缓坡区高、中、低三分性的新认识,高、中、低斜坡生储盖组合配置不同,油气运聚与分布差异明显。高斜坡沟槽控砂,优势运移汇聚相富集;中斜坡坡折控砂,优势构造岩性相富集;低斜坡远扇控砂,优势源储耦合相富集。大型斜坡、砂体、烃源岩的有效配置决定了斜坡区具有形成大面积地层-岩性油气藏的条件。经勘探实践,在歧口凹陷埕北、歧北和板桥三个斜坡区均获重大发现,并实现了规模增储,证实了斜坡区是断陷湖盆内油气预探突破与规模增储的主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9.
以歧口凹陷内所发现的新近系油气藏为研究对象,在对比相邻区域新近系油气藏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新近系-第四系裂后期断裂平面和剖面形态、断裂活动强度规律以及晚期断裂活动等对新近系晚期油气运移、聚集和成藏的影响和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歧口凹陷裂后期断裂系统十分发育,裂后期断裂活动控制着歧口凹陷的油气运移、聚集和成藏。断裂的转折部位、多条断裂的汇聚区域以及两条走向相近但倾向相反断裂的交接部位是油气主要聚集区;同向或反向"Y"形断裂是油气有利运移通道,对新近系晚期成藏十分有利,断裂活动强度对新近系晚期成藏有着控制作用,早期活动强度弱、晚期活动强度大的断裂最有利于晚期成藏;晚期断裂对新近系油气和聚集有着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断裂在乌尔逊凹陷油气成藏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乌尔逊凹陷断裂发育较多,断裂呈条带状分布且具多期活动的特点。研究发现,乌尔逊凹陷深部发育的大断裂是深源无机CO2向上运移的主要通道控制着CO2气藏的形成与分布;断裂活动时期与源岩大量排烃期的匹配关系控制着乌尔逊凹陷源岩的油气聚集量,凹陷断裂第二次活动时期与南屯组源岩大量排烃期匹配关系较好,有大量南屯组源岩生成排出的油气沿晚期与长期继承性断裂运聚成藏;平面上延伸较远的大断裂在乌尔逊凹陷中对油气侧向运移.起到了通道作用;良好的断层垂向封闭性控制乌尔逊凹陷油气的聚集与分布:较好的断层侧向封闭性是乌尔逊凹陷断块、断鼻和断层遮挡三种圈闭类型形成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歧口凹陷新生代伸展断裂展布及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托最新采集的5 280km2二次三维地震数据解释成果,对歧口凹陷的伸展断裂系开展系统分析\.研究认为歧口凹陷内一级、二级主要伸展断裂滚动演化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是整个盆地断裂演化特征的缩影,故重点分析了沧东断裂、滨海断裂等的演化特征。歧口凹陷新生代主要伸展断裂的活动表现出分段性、迁移性、旋回性和长期性四大特点。横向上具有由SW向向NE向滚动演化的特征,体现了断裂活动的分段性和迁移性特点;在纵向上断裂的活动可分为4幕,即沙三中期、沙一中期、东营末期及明化镇末期,沙一期、东营期是断裂主要活动期,体现了断裂活动的旋回性和长期性特点。 相似文献
12.
13.
从歧口凹陷地质构造样式分析入手,结合构造动力学机制,探讨其对输导体系和储集体系的影响,进而探讨油气成藏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歧口凹陷古近系NW-SE向多次凹复式箕状断陷结构和N-S方向歧口主凹双断复式地堑结构,主要受沧东伸展断裂系统和歧口伸展断裂系统的控制,在平面上形成了多凸多凹、凹隆相间的构造古地貌格局,为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空间;歧口凹陷构造样式控藏影响,体现为在油气运移时,主干断层控制油藏形成,次级断层改造油气分布,形成优势输导体系;在油气聚集时,有利储积相带发育,构造坡折带发育,有利圈闭发育.结合前人对油气成藏模式的研究,提出歧口凹陷4种成藏模式,即:陡坡带成藏模式、缓坡带成藏模式、断阶带近源成藏模式和盆内坡折带成藏模式。优选了勘探目标区,经钻探实例验证,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东濮凹陷庆祖集地区断裂对油气成藏控制作用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庆祖集地区位于东濮凹陷西部斜坡带,发育NNE向、NE向和NW向3组张性正断裂系统,其中自西向东发育的五星集、石家集和长垣3条NNE向东倾基底大断裂系统是该区的主要断裂系统,将庆祖集地区分割成3个NNE向斜列式断阶结构,即Ⅲ台阶、Ⅱ台阶和Ⅰ台阶,Ⅱ台阶和Ⅲ台阶受断层控制,形态变化较大。3组断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对主要断裂控制地层发育、沉积体系、烃源岩演化作用的分析,结合油藏发育特征,指出庆祖集地区具NNE向断裂控制不同台阶之间油气富集规模、NE向断裂控制各台阶内部局部构造油气富集程度、小断层控制局部构造内油藏分块性的断裂控油规律,并据此提出庆祖集南部地区为下步有利勘探区带,对地质条件类似地区的勘探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通过对跃参区块近30口单井及其生产动态的分析解剖,结合岩心观察、分析化验等资料,深入探讨了跃参区块"X"形共轭走滑断裂体系对奥陶系岩溶缝洞体形成及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走滑断裂带多期活动形成了大量的高角度构造裂缝,伴随后期热液流体改造而发育大型缝洞型储集体。油气沿主干走滑断裂带垂向向上运移后,再沿次级走滑断裂带发生再分配,控制着该区油气性质的变化及油气充注程度。主干走滑断裂带上油气充注程度高、原油物性好、已钻井产能较好,而次级走滑断裂带上油气充注程度低、原油物性相对偏差、已钻井产能也相对偏差。此外,走滑断裂带的展布方向、断裂左右盘的相对位置、离断裂带的远近等因素对油气富集也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近NE向走滑断裂带的上升盘是油气最富集的部位。 相似文献
17.
基于对碳酸盐岩断溶体岩溶模式的认识,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开展轮南古潜山走滑断裂特征及其控储控藏作用研究.轮南古潜山走滑断裂极为发育,运用"辅助层+断裂敏感地震属性"技术对走滑断裂开展分层刻画,根据断裂间切割关系与平面、剖面特征,将其划分为"X"走滑断裂、北东东向走滑断裂和南北向走滑断裂3组,其中北东东向走滑断裂和南北向走滑断裂具多期活动性.研究表明:走滑断裂不仅控制内幕区层间断溶体岩溶储层,而且对潜山区暗河型岩溶储层的发育分布也起着重要控制作用;走滑断裂深部沟通寒武系烃源岩,是油气运移的有利通道,研究区高产井多位于走滑断裂附近,部分北东东向和南北向多期活动的走滑断裂作为喜山期气侵主要通道,控制了轮南古潜山"西油东气"的整体油气藏格局. 相似文献
18.
基于地震、钻井等资料,对南堡凹陷基底先存F4号走滑断裂(简称F4号断裂)活化成因机制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进行研究。综合运用断裂活动期次的厘定、断距回剥和物理模拟等技术手段,明确了F4号断裂在新生代再活动形成的南堡凹陷4号构造带由南向北传播生长,南部以走滑变形为主,北部以伸展变形为主;4号构造带与相邻2号、3号构造带内断裂属于不同断裂体系,是在统一应力场作用下通过“独立生长—相互接触—作用连接”最终交织在一起。通过构建先存断裂再活动变形机制判别图版,认为古近系沙河街组沉积期F4号断裂受走滑作用控制发生再活动,古近系东营组和新近系馆陶组—明化镇组沉积期该断裂受斜向伸展作用控制发生再活动。F4号断裂在新生代再活动对成藏的控制作用包括:(1)作为油源断裂控制油气垂向跨层运移。(2)形成走滑转换带控制砂体展布。(3)向上传播生长并与邻区相互作用控制两类圈闭的形成,有利于油气富集。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