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铜绿微囊藻对马拉硫磷的生物降解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降低马拉硫磷在水环境中的污染,研究了高浓度有机磷农药马拉硫磷的水解动力学及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对马拉硫磷的生物降解,利用数学模型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以及较高浓度马拉硫磷的水解和生物降解动力学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在马拉硫磷质量浓度分别为3.2,10 mg/L时可显著地促进其降解.当马拉硫磷的质量浓度为10 mg/L时,水解和生物降解的半衰期分别为74.8,37.7 h.  相似文献   

2.
芳氧苯氧丙酸类除草剂禾草灵酸以一定的浓度残留在环境中,蓝藻作为一种目前难以治理的微生物,对水体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农药残留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蓝藻的爆发。本文以铜绿微囊藻为模式生物,研究了以环境浓度存在的禾草灵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蛋白、群体结构等方面的影响,探讨了禾草灵对铜绿微囊藻的毒理机制,为合理使用农药及环境保护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自来水为试验原水,投加雌酮(E1)、雌二醇(E2)和乙炔雌二醇(EE2),考察了颗粒活性炭去除水中雌激素的效果及动力学.结果表明,活性炭吸附能快速有效地去除水中雌激素.接触10 min后,即达到吸附平衡.平衡质量浓度与雌激素起始质量浓度有关.初始质量浓度为500 ng/L时,E1、E2和EE2的去除率分别为74.7%、89.5%和82.8%.E1、E2和EE2同时存在时,活性炭对E2的吸附效果显著变差(初始质量浓度为500 ng/L时,吸附平衡质量浓度由44.65 ng/L增加到195.03 ng/L),而对E1和EE2的吸附效果没有影响.不同初始质量浓度的等温吸附数据可用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来描述.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鲜仙人掌茎的水浸提液和乙醇浸提液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抑制作用,以期筛选新型、高效、低毒或无毒抑藻剂.结果表明:两种浸提液对铜绿微囊藻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强度随浸提液浓度的增大而明显增强,乙醇浸提液抑制效果强于水浸提液.从抑制效果看,水浸提液在低浓度时有促进铜绿微囊藻生长的作用,而乙醇浸提液始终具有抑制作用.鲜仙人掌茎浸提液抑藻成分稳定,经紫外、121℃、20min蒸汽灭菌仍具有较强抑藻效果.仙人掌具有应用于水体富营养化治理和开发新型抑藻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固定化铜绿微囊藻对污水的净化及其生理特征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包埋固定在海藻酸钙凝胶中,分别对合成污水和实际污水进行净化,研究其对污水中氨氮和正磷酸盐的净化效率以及净化过程中藻类的生长、叶绿素a含量的变化,并与未固定的铜绿微囊藻进行对照比较。结果表明,合成污水经过5天的净化,固定化铜绿微囊藻对合成污水中NH3-N和PO43--P去除率分别为92.92%和69.19%,而悬浮态藻对NH3-N和PO43--P的去除率分别为36.54%和26.77%;实际污水经过6天的净化,污水中NH3-N的浓度由27.1 mg.L-1降为0 mg.L-1;PO43--P的浓度由2.55 mg.L-1降为0 mg.L-1。  相似文献   

6.
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是常见的水华蓝藻,对湖泊和水库的环境造成恶劣影响.在室内研究了温度和光照度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以期为水华的监测和分析提供数据支持.研究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喜好高温,在水温30~35,℃时生长最佳,在水温30,℃时获得最大细胞密度;而水温低于20,℃时生长缓慢.铜绿微囊藻对光照度要求不高,较低光照度即可快速增长,光照度2,000~6,000,lx适宜铜绿微囊藻快速增殖,在4,000,lx时生长最快.  相似文献   

7.
阳极材料采用掺硼金刚石薄膜板状电极,研究了电化学氧化中电流密度、电解时间、pH、氯离子浓度、硫酸根离子浓度对铜绿微囊藻生长抑制的影响,以及电解前后藻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4个影响因素对铜绿微囊藻生长抑制效果显著。抑藻效果随电流密度、电解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电流密度为17 mA/cm2时藻细胞出现破裂、细胞内物质流出的现象,抑藻效果较好;当电解时间为20 min时,可完全抑制藻细胞生长;再增大电解时间,对抑藻效果无明显促进作用,初始pH在中性及酸性条件下可完全抑制藻细胞生长。抑藻效果与溶液中氯离子、硫酸根离子浓度成正相关,当溶液中氯离子浓度为6 mg/L时,可完全抑制藻细胞生长;无氯离子时,藻细胞在4 d后出现继续增长现象。  相似文献   

8.
采用沸石及高锰酸钾在一定条件下制备沸石载高锰酸钾(ZCM)药剂,研究了不同投量下ZCM对铜绿微囊藻及藻毒素的去除和控制效果.结果表明,ZCM对单一铜绿微囊藻水样中藻类生物量和浊度均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在投量为0.11和0.17 g/L时,对叶绿素a的去除效果最好,5 d去除率分别为82%和86%,浊度降至检测限以下.ZCM药剂对铜绿微囊藻藻毒素MC-LR也有明显的去除效果,最佳药剂投量0.22 g/L时去除率达96.9%.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活性污泥工艺对类固醇类雌激素去除的规律,从深港两地的污水处理厂采集4种不同性质的污泥,比较其对5种环境雌激素酮(El)、雌二醇(E2)、雌三醇(E3)、17α-雌二醇(17α-E2)和雌炔醇(EE2)的吸附和生物降解.采用液液萃取-GC-MS方法对体系中残留雌激素的质量浓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种污泥对雌激素的吸附在30 min ~1 h达到吸附平衡,吸附量在各污泥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种雌激素的平均吸附量分别约为1.6、1.7、0.9、2.6和2.5μg·mg-1,平均降解速率分别为326、252、440、275和13 μg·L-1·d-1;综合吸附和降解,5种雌激素在污泥中的半衰期平均约为14.9、0.9、4.3、4.7h和18.9 d.E3的吸附量低于其他雌激素,可能与其极性基团有关;EE2的转化速率显著低于天然雌激素;硝化污泥对EE2的转化速度显著高于其他污泥,硝化菌群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已有研究中,水体中污染物降解基本不考虑泥沙的影响,考虑河流泥沙自身特性研究天然河流细颗粒泥沙对水沙体系中污染物生物降解影响的报道还不多见。以粒径小于0.008 mm和0.02 mm 2个粒径组的天然河流细颗粒泥沙为试验材料,以经稀释的生活污水模拟天然污染水体,通过试验研究了水沙体系中污染物生物降解过程,从含沙量、泥沙粒径等方面分析得出了河流细颗粒泥沙对污染物生物降解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水沙体系中低浓度污染物的好氧生物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过程,但泥沙的存在对污染物的降解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含沙体系中污染物降解速率大于不含沙体系中的降解速率,其降解速率常数随含沙量的增大而增大,半衰期则随含沙量的增大而缩短。此外,对细颗粒河流泥沙而言,泥沙粒径对水沙体系中污染物降解过程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微囊藻毒素是富营养化水体中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类藻毒素.本文制备了一种对微囊藻毒素MCLR具有较强吸附性能的功能化磁性微球.由于其表面功能化壳聚糖分子的成功修饰以及磁性核的存在,该微球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同时易于磁性分离.实验结果表明,吸附剂对MC-LR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随着MC-LR浓度的增大、p H的降低,吸附量增大.鉴于此磁性纳米复合材料优异的磁学性质及良好的吸附性能,很有潜力应用于环境水中生物污染物MC-LR的去除.  相似文献   

12.
《南昌水专学报》2019,(1):74-79
生物炭和沉水植物均能吸附或吸收污染物质从而净化水质,然而生物炭对沉水植物生长的影响以及二者共同作用对水质的影响仍不是很清楚。通过室内试验探究在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生长的底泥中添加不同量(CK:0 mg/g,T1:33 mg/g,T2:66 mg/g,T3:132 mg/g)的稻壳生物炭对水质及苦草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在底泥中添加少量生物炭会促进苦草对水体中总氮和总磷的去除,底泥中添加生物炭过量不利于水体总氮和总磷的去除(2)底泥中添加适量的生物炭会促进水体中Chl-a的去除,增加水体中DO的含量。生物炭会增加水体中TOC的浓度,增加水体中的电导率,并且增加程度随着生物炭的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3)底泥中添加适量生物炭会促进苦草的生长,使苦草的生物量增加,添加生物炭的量过高会抑制苦草地下部分的生长从而使苦草的生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3.
ClO_2对微囊藻毒素(LR)的去除效果和反应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二氧化氯C lO2对微囊藻毒素MC-LR的去除效果及反应特征,探讨反应影响因素(反应时间、C lO2质量浓度、温度和pH值)对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 lO2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微囊藻毒素MC-LR.C lO2对MC-LR的去除率与C lO2投加质量浓度、反应时间成正相关性,其中C lO2质量浓度对去除效果的影响较为明显;反应温度对去除率的影响不显著.同时发现pH值对去除率也有重要影响,当pH值分别为1.25或10.56时,对MC-LR去除率可达99%以上.正交试验的结果也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C lO2与微囊藻毒素的动力学特征符合假一级,反应速率常数为0.494 77×10-3/m in.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二氧化氯ClO2对微囊藻毒素MC-LR的去除效果及反应特征,探讨反应影响因素(反应时间、ClO2质量浓度、温度和pH值)对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lO2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微囊藻毒素MC-LR.ClO2对MC-LR的去除率与ClO2投加质量浓度、反应时间成正相关性,其中ClO2质量浓度对去除效果的影响较为明显;反应温度对去除率的影响不显著.同时发现pH值对去除率也有重要影响,当pH值分别为1.25或10.56时,对MC-LR去除率可达99%以上.正交试验的结果也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ClO2与微囊藻毒素的动力学特征符合假一级,反应速率常数为0.494 77×10-3/min.  相似文献   

15.
不同预氧化剂对铜绿微囊藻细胞的灭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比较不同预氧化剂对藻细胞的处理效果及其机理,在高锰酸钾灭活藻细胞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次氯酸钠与臭氧对铜绿微囊藻进行灭活实验.结果表明:次氯酸钠和臭氧对藻类的灭活反应均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次氯酸钠较易引起铜绿微囊藻细胞萎缩破裂,从而导致细胞内代谢有机质的释放,对藻细胞的灭活动力学常数为(220±3)L·mol-1·s-1,不同初始次氯酸钠浓度对动力学常数无明显影响;臭氧对于铜绿微囊藻细胞有极强的氧化作用,细胞灭活速率常数达(2 655±15)L·mol-1·s-1,能迅速引起藻细胞破裂及胞内代谢有机质的释放,不同初始臭氧浓度对动力学常数无明显影响.3种氧化剂对铜绿微囊藻细胞的灭活速率由大到小依次为:臭氧次氯酸钠高锰酸钾.电镜扫描结果显示,臭氧与次氯酸钠在氧化过程中比高锰酸钾更易引起藻细胞破裂及IOM的释放.  相似文献   

16.
温度对悬浮水藻去除水体中氮磷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悬浮水藻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营养性污染物氮和磷的吸收去除效果,分析了氨氮和总磷浓度的变化情况和水藻生长情况的相关性.实验结果显示:本实验温度范围内悬浮藻类对水体中氮磷营养元素有较好的吸收去除效果.此外,悬浮水藻对氨氮的去除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本实验温度范围内温度对悬浮水藻吸收去除氨氮的影响基本符合阿伦尼乌斯规律,实验中期总磷的去除过程符合零级反应.  相似文献   

17.
水环境中的纳米塑料(NPs)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大型溞(Daphnia magna)作为淡水中重要的初级消费者之一,常被运用于基于生物操纵的富营养化水体修复,但关于NPs对大型溞摄食行为的影响尚不清晰。以大型溞和聚苯乙烯纳米塑料(PSNPs,1 000 nm)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大型溞21 d内对产毒铜绿微囊藻(Toxic Microcystis aeruginosa)和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摄食倾向的变化及其生理响应。结果表明,以单一产毒铜绿微囊藻作为食物来源时,大型溞受到的发育和生殖毒性最强;与对照组(单一斜生栅藻饲喂)相比,高浓度产毒铜绿微囊藻组大型溞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分别升高至对照组的3.97倍和4.55倍,总产卵次数和体长分别降低了73%和13%,且大型溞对产毒铜绿微囊藻的滤食率呈随时间延长而升高的趋势。但在PSNPs(3.56 mg/L)暴露下,在初始藻密度为微囊藻:栅藻为1:9和微囊藻:栅藻为2.5:7.5处理组中,大型溞的滤食能力都显著下降;对照组添加PSNPs后,大型溞对斜生栅藻的滤食率降低了32%。在产毒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共培养体系中,大型溞对产毒铜绿微囊藻的滤食率比对照组降低了66%,缓解了大型溞所受的发育和生殖毒性,但不利于降低微囊藻的生物量。  相似文献   

18.
松花江水内分泌干扰物及雌激素活性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松花江水体中内分泌干扰物的污染状况,利用固相萃取富集-气质联机/重组基因酵母对松花江全江11个典型断面进行全面采样分析.结果表明:江水中∑5ES质量浓度在6.59~30.97 ng/L,平均值为17.23 ng/L,出现最大质量浓度的位置是达连河排污口,雌酮(E1)和雌二醇(E2)是其中贡献最大雌激素,其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不同粒径泥沙对于含沙水体内污染物生物降解有不同的影响,文章以经稀释的生活污水为模拟污染物,以天然河流细颗粒泥沙为试验材料,采用BOD浓度衰减法研究了不同粒径组泥沙的多种工况条件下含沙水体内污染物的生物降解过程,对含不同粒径组合试验水样的降解动力学过程、五日生化需氧量、半衰期和降解速率常数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初步得出了不同粒径泥沙共存对含沙水体污染物生物降解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低浓度污染物条件下,含沙水体污染物的生物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过程;不同粒径组合条件下,各试验水样的五日生化需氧量、半衰期和降解速率常数等均没有显著差异;不同粒径泥沙共存对含沙水体污染物生物降解过程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流速对于水库水华优势藻生长的影响规律与作用机理,以铜绿微囊藻为例,通过室内试验开展了静水和0.05~0.3m/s流速下的藻类生长状况、水质状况及藻类脂质氧化及抗氧化体系响应的同步检测分析,发现不同流速水平下藻的生长存在显著差异,并呈现低促高抑现象,其中0.1m/s组藻密度比增长率最大、营养盐消耗率最大、长势最优,而0.3m/s组长势显著差于静水组;各组水体酸碱度均随时间趋弱碱性,溶解氧缓升,浊度则与藻密度水平保持高相关性;0.3m/s组的藻体丙二醛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结果表明,在一定流速范围内,动水环境更利于藻类改善其漂浮聚集状态、促进光能吸收、加强对营养物质的吸收、降低氧化损伤。试验周期内确定了铜绿微囊藻在动水环境下的生长预测经验公式以及优势流速0.15m/s,为水库富营养化趋势预测以及铜绿微囊藻水华防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