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Planning》2020,(23)
学生的德育直接关系着学生未来的发展,对学生的人生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作为初中班主任,班级的管理者、组织者,有责任也有义务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构建德育班集体,逐渐地引导学生、教育学生正确地面对和接受德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农村学校在德育工作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困境,造成了农村学校德育工作的弱化,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6)
活动德育课程以活动的形式,在道德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促进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向道德观念和道德品质的转化。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民六街小学(以下简称"新民六街小学")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将活动德育课程作为学校德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学校特色项目——棋类活动构建活动德育课程,以棋促德,促进学生道德认知向道德观念与道德品质的转化,培养"三正少年"。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7,(33)
<正>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头绪多、任务重、效果低下,德育课程的整合是"脱困"之路,是为了提高工作的效度,真正让学生知行合一、学有所获。本文以"友善"教育为例,探讨以品德课程为基础,整合学校德育资源、家庭社会资源,连接教学与实践,努力做到知行合一,让学生的道德认知通过道德实践真正变成道德行为的课程整合途径,总结如下:一、思考:德育现状,如何脱困德育的重要性无需赘言。但在学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8,(28)
全社会越来越重视学校的德育工作和学生的素质品德修养,实现德育课程内容的合理衔接,是构建学校德育工作体系的重中之重,也是我国德育工作顺利发展的基石。鉴于此,本文将论述学校德育课程的衔接问题,并提出一些相应的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2)
学生处和总务处应共同建立完善的学生行为规范管理制度和德育体系,从而实现两个部门的"双驱"和"互动",构建学校德育与后勤管理的"双驱互动"管理模式。具体内容包括:开展警示教育、惩戒教育、责任教育等。主要方式为:基于信息化的教师"全员参与",基于课程化的"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19)
校本德育资源是新时期以校为本开发出来的供学校使用的比较稳定且具有个性特色的德育资源。校本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能力和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有利于提升教师素质,促进教师发展;有利于学校德育的高效实施与学校特色的构建。校本德育资源的开发必将丰富国家德育资源体系,促进社会文明进程,推进社会合作,构建学习型组织。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2)
当前,中国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但农村初中学校德育工作仍然存在重视不够,学校德育与家庭社会实践脱离,德育环境需要进一步净化等问题。对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摆正位置,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加强德育队伍建设,重视德育实践,优化育人环境,把学生培养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正有用之才。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8,(3)
近年来,随着社会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尤其是毕业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在中职学校德育课程中加入创业教育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怎样革新德育教学,进行高效的中职创业教育,使中职学生成为真正的创业型人才?本文围绕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每位学生的创业蓝图增砖添瓦。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0,(5)
渗透,是通过教育者自觉创设的教育情境,对学生进行积极感化和熏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一种方法。在学校德育教育中,充分发挥渗透的教育作用,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更好地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的需要。当前,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各级各类学校无论是对学生德育课的开设,还是学生德育培养的相关力度都不尽如人意,而对于学校德育教育渗透的状况更是不能令人满意。文章就如何加强学生的德育渗透教育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7,(11)
课程教材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本文就《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课中部分内容,深入挖掘,引申,总结,探讨在语文课堂中开展"感恩教育、理想教育、养成教育"德育微课堂活动,以丰富语文学科中的德育内容。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20,(18)
在基础教育阶段,德育教学对学生观念形成、心理健康以及行为方式的选择等都具有直接影响。在农村小规模学校德育教学中,存在一些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首先,由于教师队伍人数较少,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的水平受到了限制;其次,德育教学的课本内容具有普适性,对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德育教学需求并未深入研究;另外,教师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众多的教学资源没有得到利用。展开相关的探讨,并提出策略。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3):54-55
中职学校德育以规范教育为主,强调对学生行为的"约束与控制",而对学生潜能优势的发展普遍关注不够。中职成长德育模式突破了传统"规范教育"的束缚,确立了"身心健康、良知道德、人文素养、技能扎实、国际视野"五大德育素养发展目标,为学生生涯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营造充满人文精神的文化育人环境,构建多元联动成长德育课程体系,建立成长视域下德育多维评价体系,创设双螺旋式德技互促成长机制等途径,为学生的生命成长与生涯发展提供内在支撑。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9,(10)
要提高小学德育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使学生在知、情、意、行方面的能力得到综合提升,真正实现从认知到情感、意志、行为的转化,文章作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让生活资源成为德育课程课堂教学的发动机,把德育课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建立"激励""监督"双机制让学生"动"起来,使学生真正告别不良习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8,(3)
新课程提出教育评价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学生品德成长档案袋的应用,能够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辨是非、自我评价、自我教育,有助于实现学校德育目标。学生品德成长档案袋力图通过收集、整理和使用学生思想品德资料,记录学生思想品德成长的每个脚印。学校承认和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借力成长档案袋构建"以生为本"的分层德育。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4,(11)
"尊重的教育"作为教育的基本理念之一,一直以来被广为提倡。尊重作为人性之需和伦理准则,是学校德育的应有之义。在当前社会道德风气滑坡、青少年道德失范现象频发、学校德育工作不利的背景下,"尊重的德育"的理念理应被关注并给予理性思考。"尊重的德育"从目标追求上看强调要把道德价值、德育地位和人的尊严高高挺起,并要从尊重道德、尊重德育和尊重学生三方面去认真践行。  相似文献   

16.
中华传统美德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遗产,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在学校德育中居于基础地位。构建传统美德教育模式,有助于丰富德育内涵、拓宽德育渠道、优化德育手段、提高德育实效,对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我校为此以经典诵读为先导,加强学校传统美德教育的理论渗透;以校园环境建设为导向,营造学校传统美德教育的氛围;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基础,融合传统与现代的美德教育之最,深入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提高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董琳 《建造师》2007,(12):17-19
德育内容是指用来培养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政治思想道德观点、原则和规范体系,是指用什么样的世界观、道德价值观、道德原则和具体的道德规范来培养年轻一代.全球化促成了世界文化的开放和价值多元化,使学校教育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必要在对传统学校德育课程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探讨全球化背景下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8,(1)
德美课程是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在跨界视角下对德育、美育等校本课程整合、融合和提炼后的一种课程形态。其课程设计理念是根据小学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综合学校德育、美育、劳动教育等教学目标进行的内容、形式和活动上的整合、扩展和延伸,以此来探索学校"德、智、体、美、劳"教育理念系统化、可操作化的实施途径和有效方法。通过这套德育校本系列课程的实施,初步形成"法约之,礼规之,文浸之,习养之和德尚之"的学校整体德美课程的模式建构。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9,(1)
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实际出发,运用实证的方法,探讨新媒体视域下艺术类中职生德育工作的新路径,旨在提高德育工作者对新媒体影响下中职生思想状况的认识,促进德育工作者进一步理解新媒体的内涵、功能及其对中职生的影响,并采取正确的教育对策,引导学生合理利用数字化新媒体,切实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的、可持续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4,(2)
学校德育工作应以常规教育为基础,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己任,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依托,紧紧围绕推进教育民主、实施爱心工程、弘扬传统文化和培育民族精神来展开;充分利用各种德育资源,不断创新德育内容,开展德育活动,拓展德育途径,丰富德育载体,完善德育评价,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