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Planning》2014,(29)
职业学校"仁"文化教育的内容很丰富,笔者根据仁爱的指向对象不同,将职业学校"仁"文化教育内容分为三个方面:自我之爱、他人之爱和自然之爱。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21)
《双城记》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著作,这本书以法国大革命为故事背景,以巴黎和伦敦两座城市为主要地点,描述了一个封建制度下的法国贵族迫害平民百姓,人民心中积蓄已久对法国贵族的仇恨,从而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故事。狄更斯在书中向读者传达了"鲜血无法洗去仇恨,更不能代替爱",要以德抱怨的一种仁爱精神。这本书经过狄更斯的精心安排,在自己的笔下将两种阶级间的冲突描写的淋漓尽致,而剧情的跌宕起伏更是使得整本书充满了艺术的美。下面,本文将对《双城记》中浪漫现实主义的仁爱精神进行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2,(2)
《海姆立克急救》是一篇独具内涵的小说。其意蕴首先表现为一种欲望泛滥后真情回归的双重隐喻。郭砚和马端端的故事构成的是现实生活和文学创作双重意义层面上的爱情隐喻,是爱情关系中由欲的放纵到爱的回归的隐喻,也是爱情忏悔的隐喻。其次,作品书写了一种爱与赎的表演人生。三个主人公被作家赋予了"演员"的职能,在人生中分别扮演着等爱者、赎罪者、自救者的角色,具有共性的表演行为体现出两种内在意义:爱与赎。再次,小说传达了一种爱欲的原罪与自我救赎的意旨。主人公或缺乏自救意识而在婚姻危机中迷失自我,或自我救赎意识觉醒而最终走出爱欲误区,性格迥异的三人共同诠释了在爱欲原罪中"我们都需要自救"的主题。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8,(5)
肖申克的救赎》作为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其主旨在于通过人的信念得到自我救赎。人要在艰苦的环境下为个人的尊严努力,只要怀揣着热情与信念,人类就能得到救赎。这部影片在囊获各大电影节奖项之后,也引发了后人对这部电影思想性艺术性的分析,这部电影主要体现了"救赎"这一理念,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救赎这一主题,探索影片所要表达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17)
20世纪60年代,法国在教条主义、人道主义思潮的包围下,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代表阿尔都塞提出了"认识论断裂"理论,举起了"反人道主义"的旗帜。"认识论断裂"理论认为在马克思在其理论思想的发展过程中发生了重要的转变,产生了理论上的断裂,并由此将马克思的思想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即"意识形态"阶段和"科学"阶段。阿尔都塞通过"认识论断裂"理论,进而提出"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成为当时反对人道主义思想的理论基础。虽然,阿尔都塞看到了马克思理论思想中发生的重大转变,但是由于受到结构主义思想的影响,忽视了人的思想发展的整体性、系统性、连贯性、复杂性,人为的、机械的把马克思的整个理论思想硬生生的分隔开来,不免又走上了另一条伪科学道路。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2)
<正>一、狄更斯的"仁爱"19世纪的英国是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时期,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了种种罪恶和劳动人民生活的贫困化。作为一名维多利亚时期的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的社会态度非常复杂,他同情深受苦难的人民,深刻揭露资本主义的虚伪与邪恶,但他对社会现实无能为力,他所能作的就是对现存社会制度抱有乐观态度,同时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7)
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十九世纪英国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其作品一贯表现出揭露和批判的锋芒,贯彻惩恶扬善的人道主义精神,塑造出众多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在狄更斯创作的众多的作品中,短篇小说《圣诞颂歌》堪称是倡导人道主义思想的经典。今天重读该部作品,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0,(9):56-58
《面纱》是英国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文学生涯里重要的长篇小说之一,讲述了女主人公凯蒂为了名誉声望嫁给了一位细菌学家沃特,之后又出轨外交名流查理酿成爱情悲剧的故事。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在这场无爱的婚姻当中,肤浅庸俗的凯蒂完成了自我救赎,实现了人生升华;而爱她如生命且生性善良的沃特却饱受妻子出轨的折磨,最终走向了死亡。本文拟从文本角度出发,分析男女主生死相悖的自我救赎之路。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6)
《双城记》以其紧凑的剧情、犀利的视角、锋利的笔触展现了19世纪英法两国的社会背景。整部小说虽然是批判现实主义的基调,但是狄更斯用充满爱的人道主义思想赞颂了人民推动历史进步的力量。这部小说的语言并非如它的背景一样沉重,优美、幽默、个性充斥其中,在小说中的象征性的东西更是对剧情表达的淋漓尽致。通过这些刻画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也成为浪漫现实主义的代表之作。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5)
先秦社会生产力条件低下,所以人们的认识很有限。但是出身微贱的墨子接触下层却较多,身体力行在生产实践中提炼、丰富、完整认识过程,所以它的"兼爱"思想就超前于孔子。儒家所强调的仁爱只是建立在情的基础之上的有差别的爱,由己到人,由家人到他人,他更强调爱"君子"。而墨子更强调远施周边的爱,是一种博爱。这种思想在当时颇为超前。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9,(18)
长篇小说《大野》叙写了无名小城东区的女孩今宝和国营农场女孩在桃近40年的生命成长史。成长中的疼痛让两个女孩变得坚韧;缺少爱的境遇让她们心怀悲悯;在不断地对生命的自我审视中,今宝和在桃完成了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现代主义思想、现代建筑始源于人类(建筑)对现代的理解以及材料的更新、工法的创建(文明移转的导入),再加上中国自身从"古典"过渡到"现代"时(中国近代历程)对自身现代性存在的自我价值与对现代生活的自我救赎的一种追求,既面向进步与自由,也改变过往与既有,以及对艺术精神(理想性及诗性)的向往。在中国近代时期,此一思想、运动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9,(9)
秋菊和李雪莲分别是电影《秋菊打官司》和《我不是潘金莲》的主人公,两人在屡屡上告打官司中为维护和争取自身权益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动性,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救助、自我维权、自己做主、自己行动的"我"的特性。在自我救助的过程中,秋菊的自我救赎主要表现在对自己平等权力的履行,对自己、对公权机关协调处理纠纷的程序和民间习俗处事规则的认知拓展与提升;李雪莲的自我救助更有其精神人格、生命意义上的重生之救赎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人道主义是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兴起的一种进步思潮,提倡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反对禁欲主义,宣扬个性自由。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思想家进一步把人道主义具体化为"自由、平等、博爱",要求充分实现发展人的天性和权利。人道主义在苏联"无冲突论"时期是一个禁区,二十大以后才开禁。苏联文艺界在20世纪60年代初展开了关于人道主义问题的大讨论,紧接着"人道主义"主题开始渗透到一切创作领域和众多题材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9,(10)
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但世界却五彩斑斓,丰富多彩,这就是管理的最高境界——无为而治。学生像源头溪水,教师像江河;学生是长江的源头,教师是长江的中端。爱生教育万变不离"爱",不离"心"。使师生在关爱中学会关爱,在接纳中学会接纳,在平等中学会平等,在民主中学会民主,在安全中体会幸福、健康和成长。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3,(11)
文章从女性主义的角度研究狄更斯的名著《双城记》,通过女性角色与男性角色的对比发现,小说中的女性人物不仅数量上远远少于男性人物,而且呈扁平化、边缘化的状态;通过女性角色自身的对比发现,书中两位最重要的女性角色呈现了"天使"和"妖妇"的两极分化,同时他们和其他的女性一起体现了父权制模式下女性的另一个特点——情感化,不够理智,小说中的父权制思想从而得以揭示。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3,(5)
先秦时期的中国社会,是一个伦理关系极其复杂的社会,然而,每种伦理关系都是靠具体的、相对独立的、活生生的伦理主体——"我"——来维系的。因此,社会中的人伦关系最终都可以归结为人我关系。中国先秦时期的伦理思想家们以其丰富的人生体验和深刻的道德智慧,总结出了各种不同的人我关系学说。其中儒家的"仁爱"学说博大精深,本文试图通过对儒家"仁爱"学说中的无我思想的研究,从一个不同的侧面对儒家思想做出不同的解读。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9,(7)
教师正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新时代教师风范。因为他们的身上体现着爱岗、敬业、团结、进取、与时进取的高尚品质。他们业务素质过硬,教学技能精湛,心中有爱,有责任。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3,(3)
《爱药》是印第安女作家路易丝·厄德里克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讲述了几代印第安人的生活与他们的爱恨纠葛。厄德里克在作品中成功地运用了印第安神话,丰富了人物和情节,加深了小说的艺术价值;同时借鉴印第安神话的古老寓意对文化冲突和种族压迫下的印第安人如何突破文化困境寻求自我救赎提出了她的主张。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7,(21)
在这个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流思想的时代,教师要将"敬业"融入班主任工作中。"敬业"与"师爱"紧密相连,树立爱的理念,用心对待学生,是班级管理工作的出发点。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心灵交融,这样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做好班级工作。一个充满爱的班集体才能实现学生的自我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