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9):97-98
有关非农就业减贫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当前贫困,对未来贫困的影响甚少涉及。借助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利用PSM-DID方法探讨非农就业对农村家庭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非农就业在总体上可有效降低农村家庭在未来陷入贫困的概率。然而,这一影响在不同类型的农村家庭中存在显著差异,暂时性贫困家庭可通过从事非农就业降低贫困脆弱性,而慢性贫困群体则受限于自身的禀赋无法从非农就业中获益。将非农就业划分为外出务工和非农经营两类,发现农村劳动力通过外出务工可有效降低农村家庭的贫困脆弱性,但非农经营的脆弱性减弱效果并不明显。影响机制分析结果表明,非农就业主要通过提高收入水平和降低收入不确定性渠道阻击农村家庭未来可能的贫困。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0,(1)
本文基于2011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研究子女外出务工对农村中老年人健康的影响。使用自评健康状况测量生理健康,使用抑郁指数测量心理健康,Probit估计结果显示,子女外出务工促进了农村中老年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水平。此外,选取"村庄外出务工人口比例"和"家庭子女中男性比例"作为子女外出务工的工具变量,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进行了内生性检验,结果显示,子女外出务工对农村中老年人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仍呈显著的正向影响。通过采用替换子女外出务工和健康测量指标的方式,本文进一步验证了上述结果的稳健性。在全面实施"健康中国"和"乡村振兴"国家战略背景下,一方面应加大对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投入,另一方面应重视职业技能培训,从长期和短期提升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使其能够"走出去"且高质量就业,为提高农村中老年人健康水平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0,(2)
本文采用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调查数据,运用截面双重差分法研究《社会保险法》实施对外出农民工社会保险参保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社会保险法》的实施显著提高了在非公共部门就业的外出农民工(2011年时16~25岁)的社会保险参保率。进一步研究发现,《社会保险法》对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外出农民工以及市内跨县并在非公共部门就业的外出农民工的社会保险参保率的影响更显著。建议政府为农民工继续教育设立畅通渠道,提高其人力资本素质。本文有利于帮助政府科学明确就业保护法规的保护对象,为进一步完善就业保护法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住建部自上而下的全国性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多元回归模型从建筑业农民工人力资本与建筑业就业特性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年龄、技能等级、工作时间、工作方式、企业资质是影响建筑业农民工收入的主要因素。由于建筑业的传统性和落后性,一线工人大多是从事体力劳动、技能水平偏低的农民工,工资收入与其付出不能对等,严重阻碍了我国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提高建筑业农民工收入水平,需要加大对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改革建筑业传统和落后的生产与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1)
教育是决定收入分配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劳动力异质性假定,分别从平等和效率视角测算了城、乡就业人员及外出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对各群体之间相对收入的影响,在验证教育对个体工资水平的积极作用的同时,发现农村教育投资虽然存在效率损失,却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增进收入平等。因此,应夯实农村义务教育年限,注重农村基础教育资源"质"和"量"的同步提升;高等教育方面设计推行开放性的助学贷款制度,辅以贫困家庭教育补助。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0,(2):182-183
女性生育意愿提升及生育行为落实是当下宽松生育政策的初衷。毋庸置疑,人力资本存量对女性生育意愿及行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解构女性显性与隐性人力资本内涵维度及对生育的影响,有助于进一步精确生育配套与保障政策的指向性,满足不同人力资本存量女性的异质性需求。运用2018年新发布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借助Probit和Dprobit模型,从女性人力资本视角定量解析生育意愿影响因素及意愿转化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显性人力资本中的受教育程度、工作报酬与隐性人力资本中的身心健康、生活幸福感及认知能力对生育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社会服务满意度、社会服务救济覆盖率、公共资源普惠度,劳动合同签订率、工作压力感、工作参与度及女性受教育程度、认知能力阻碍生育意愿转化。医疗卫生体系成熟度、就业指导平台完善度、公共服务资源便利度、工作年限、岗位培训、心理健康、生活幸福感及家庭支持有助于生育行为落地。高人力资本存量与年龄偏大的女性更愿意生育,但生育行为受到约束捆绑,举步维艰。育龄女性孕产期全程心理辅导亟待开展,应尽快补充针对高人力资本及大龄女性的个性化生育鼓励与特色保障政策,勇于探索政策创新。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24)
通过调查江苏省城镇居民家庭的金融选择,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表明:江苏省城镇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呈现出多样化特征,储蓄占较大比重;性别、收入水平、生命周期等因素对居民选择家庭金融资产产生多层次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14)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因农民工在家乡难以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缺乏适当的就业机会,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随着对外开放和城市改革的不断深化,城市较高的劳动报酬、先进的管理理念、足量的信息资源等都吸引着许多农民工外出务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受多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我国中西部地区出现了农民工返乡就业的新景象。虽然有相当一部分返乡农民工已经在外掌握了熟练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但是由于农村本身就业环境差、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不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缺乏导致农民工权益保障不足等,返乡农民工再就业仍遇到许多阻碍。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3)
应用SPSS软件和Logistic模型来揭示鄱阳湖区域内民众参与生态教育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区域内民众参与生态教育意愿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民众所处地域类型影响最大,同时,受民众个人年龄、家庭的收入来源与农业劳动力数量、对生态环境的认知、对生态教育的看法及评价等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河南是全国最大的劳务输出省份,每5个河南人中,就有1个是农民工。截至2011年上半年,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累计达2455万人,其中省内转移1360万人,省外转移1095万人。特别是周口、南阳、驻马店等粮食主产区外出务工人数占到全省外出务工人数的近70%。大量的劳动力外流,导致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严重,而农村青年不懂、也不愿从事农业生产的问题日益突出,新农村建设出现了人才青黄不接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