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3,(24)
《外婆的日用家当》是当代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短篇小说。小说以女性的叙事角度刻画了三位黑人女性,反映了当时黑人女性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显示了作者对黑人女性的关注和对黑人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1)
莫里森在其小说《宠儿》中描绘了一系列男性化的黑人女性形象,同时也对黑人男性被弱化的境况给予了关注,此外,在小说结尾我们可以看到男女主人公消除误解,关系达到和谐,在此意义上莫里森消解了传统的性别二元对立。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5)
《紫色》是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的代表作,《紫色》出版是黑人文学的一大突破,小说以九十二封信的方式讲述了一对黑人姐妹的经历,对黑人女性的意识及觉醒进行了描述。本文通过对主人公意识的迷失、觉醒到最后的反抗进行描述,从而对书中女性的社会地位进行揭示。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10)
美国黑人女作家赫斯顿的经典著作《他们眼望上苍》通过女主人公珍妮的三段婚姻经历,展现了黑人女性努力寻求自我声音,最终实现自我价值的自我发现之旅。本文从弗莱原型批评理论出发,对小说中的人物、结构和意象进行圣经原型解读,探索女主人公不断认识自我、超越自我的成长经历,进而给黑人女性的觉醒以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2)
托妮·莫里森的小说,是美国非洲裔女性主义文学作品中的代表作。她用前人未曾选择过的角度和思路,通过鲜活的描述,开美国非洲裔女性文化领域之先河,成为一代黑人女性文化先锋。托妮·莫里森以女人、黑人、作家多重身份、多重视角,通过女性主义文学,继承、发展并扭转了读者对传统文化深层思维模式的认识,将读者对黑人女性主义文学与边缘文学进行了全新的整合,让人们以更加浓厚的兴趣就这一领域展开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托妮?莫里森突破了以往的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矛盾描写女性种族意识,而是强调通过内心矛盾的刻画,推动黑人女性主义文学进入了真正的自我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16)
多丽丝·莱辛的非洲经历是其成名作《野草在歌唱》灵感源泉。作者的影子几种体现在小说女主人公玛丽身上,本问将从玛丽殖民地白人女性的身份和成长历程,她殖民地及黑人的认识变化以及试图逃离失败的婚姻三个方面来探讨小说中折射出的非洲经历给莱辛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5)
詹姆斯·鲍德温(1924-1987)是二战后美国黑人文学必不可少的作家,其代表作《向苍天呼吁》是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黑人文学的典范。小说中细致的人物内心描写渗透着作者本人对黑人宗教信仰问题的思考,以及对黑人身份问题的探究。小说主人公约翰是一个不断寻找身份认同的黑人少年,本文通过分析约翰成长中经历的迷惘、出走和顿悟过程,从成长小说的角度解读小说,进而探究小说更深刻的成长主题。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18)
《宠儿》是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尼·莫里森的一部评价极高的小说,一经问世即轰动美国文坛。它为全世界提供了一个了解黑人历史与黑人文化的机会。小说借复活的鬼魂者形象重新描绘了那一段给黑人们带来巨大伤痛的历史。本文就小说中充满的音乐性及鬼魂元素等的写作特色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2)
美国当代犹太裔作家菲利普·罗斯的作品不仅渗透了对犹太人生存与发展的关注,同时也从独特的视角反映了其他少数族裔的波折人生。《人性的污秽》是他近年创作的"美国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小说围绕主公人科尔曼跌宕起伏的命运,侧面的反映了其母亲——西尔克夫人,作为黑人女性的艰难生存困境。本文将从黑人女性主义角度分析西尔克夫人在多重压迫下的痛苦命运。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1)
拉尔夫·艾里森是美国著名的黑人作家,而黑人的民权运动自美国南北战争结束之后就一直兴起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下面我们将通过小说《看不见的人》来分析拉尔夫o艾里森小说中所接揭露的深刻寓意。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4):131-132
托妮·莫里森在小说《最蓝的眼睛》中塑造了众多生动的黑人男性形象。本文通过对其中五位男性命运的分析,展示黑人男性寻根的艰辛,旨在指出黑人男性只有继承黑人文化和找回自我,才能够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3,(9)
托妮·莫里森的作品中充溢着作者对黑人尤其是黑人女性命运的关注,她于上世纪70年代发表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一书因其对黑人群体中最为弱势的小女孩佩科拉悲惨命运的述说而获得了格外震撼人心的悲剧感召力。作者在书写过程中借助一些植物意像对作品的主题进行了深化。本论文选取了在小说开头与结尾反复出现的金盏花意像,从其寓意入手,并结合文中三类最为边缘化的女性的命运进行了尝试性的解析,以期说明对自身主体地位的认可和民族文化的继承在黑人个体及民族存续过程中的重要性。如果将被埋入土地永未发芽的金盏花看作因放弃自我而最终陷入疯癫的小佩科拉的象征,那么对佩科拉关爱有加的克劳蒂亚姐妹因其对黑人民族文化的认可和继承及其对自身主体地位的坚守就获得了破土而出的机会。从这个意义上讲,同样给予了佩科拉关爱和温暖的三个黑人妓女也就获得了蓬勃绽放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22,(1):64-67
美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妮·莫里森在其绝笔小说《天佑孩童》中首次立足当代,聚焦美国黑人中产阶级女性的“傀化”情感,折射出黑人、女性和白人工人阶级等多个群体的现实境遇,从多角度反映美国社会问题。美国黑人中产阶级女性的“傀化”情感是其在种族主义、性别主义和消费主义多重压迫下沦为“她者”后的情感反应。“傀化”情感既反映了美国权力运作与意识形态控制之下黑人的集体生存状态,也激发受压迫群体另辟蹊径,走出困境。莫里森深刻揭示了美国走向社会大分裂的种种迹象,并对消弭社会裂痕、建立情感共同体发出前瞻性思考。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5,(3)
艾丽斯·沃克(Alice Walker)是美国最有影响里的黑人女作家之一,同时也是黑人社会中女权的申辩者。我国学术界最早开始研究她的文学著作始于1980年,主要关注她的著作中的妇女主义问题。其中体现出的生态女性主义是女性主义与生态主义的结合,将生态恶化与女性附属地位联系在一起,认为二者是在不断的发展中发生恶性循环。本文通过剖析艾丽斯·沃克小说《紫色》中的女性生态主义,来了解生态女性主义其中期望构建一种平等、互助、友爱的社会制度的内在含义。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3,(26)
黑人作家詹姆斯·鲍德温的短篇小说《桑尼的布鲁斯》不仅是一则关于黑人的故事,而且是黑人自己的故事。这是一个有关兄弟情谊的故事,文章感情真挚而细腻。音乐的运用,是小说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音乐帮助他们重新确认了自己的黑人集体身份。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9,(7)
在《向苍天呼吁》中,鲍德温刻画了一系列性格迥异的黑人女性形象,披露了父权文化影响下广大黑人女性所遭受的性别、种族等交错性压迫。文章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出发,以黑人男子加布里埃尔的两任妻子黛博拉和伊丽莎白为例,分析了黑人女性在面对交错性压迫时,进行的不屈抗争。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7,(11)
"他者"是当代西方文学批评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他者"在文学文本中的显性和隐性探讨已经成为文学批评的一种趋势。《家》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第十部作品,小说除了弗兰克回归精神家园的奥德修斯式历程这一主线外,还隐含了弗兰克的妹妹茜、女友莉莉以及祖母丽诺尔摆脱"他者"奴役,努力构建自我身份的主题,这两个并行的主题相互交织,反映了黑人女性的生存困境以及她们找寻身份认同感的艰难历程,彰显了莫里森对黑人女性命运的终极关怀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3,(7)
艾丽斯·沃克是美国黑人文学的典型女作家代表,她的作品主要关注南方黑人妇女的生存状态,并且还提出了有名的"妇女主义"。在她的经典之作《紫色》中,沃克塑造了一个从懦弱到觉醒进而寻找到自我,赢得解放的黑人女性。本文从妇女主义的角度分析了《紫色》中的主人公西丽黑人女性意识的觉醒。主要探讨了西丽追寻女性自我,追求独立,以及追求和谐的两性关系。文章旨在揭示黑人妇女解放的出路在于要反抗种族主义和性别主义的双重压迫,认识自我价值,寻求自我尊重,争取独立,在黑人妇女和黑人男性之间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两性关系。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20)
作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开创了美国黑人文学的新天地。其作品描写了黑人,尤其是黑人女性的悲惨遭遇。其中,她的第一部作品"最蓝的眼睛",把很少有人重视的黑人女孩作为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分析黑人女孩所面对的种族歧视、男性压迫,以及缺乏关爱的家庭,揭示黑人女孩的成长困惑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5,(3)
《外婆的日用家当》作为艾丽丝·沃克的经典短篇小说,已有相当丰富的分析和解读,但大多数评论都从文中的隐喻、象征、女性人物形象、文化冲突、妇女主义等角度进行分析,对于黑人女性文化身份及社会身份的寻求方面写的却不多。因此本文试图以《日用家当》为基础,从美国黑人女性的文化及社会身份认同角度出发,对文中的三位黑人女性进行重新解读,从而给出一个相对全面的研究结果,即面对白人及其文化,黑人女性自己如何更好地认同自己文化和社会身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