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6,(28)
<正>唐代苏鹗《苏氏演义》卷上:"凡善恶必书,谓之良史。"显然,《史记》是对司马迁"良史"身份的鉴定,毋庸置疑。《汉书·司马迁传赞》:"然自刘向、扬雄博极羣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可见,司马迁执笔所书《史记》的成就,一方面是文学上的简约蕴藉之美,另一方面是史学上的真实不虚之功,乃至由此而产生的对后世积极深远之影响。以《史记·项羽本纪》为例谈如下: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10)
《史记》不仅开我国纪传文学先河,而且对后世很多作家都产生深远的影响。元杂剧作家吸取并发扬了《史记》的精神,既继承了司马迁正直的精神和他"爱奇"的审美观,在元杂剧很多作品可以看出《史记》的痕迹。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2):144-145
《史记》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后世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在撰写《史记》的过程中不仅饱读各种文献史料,而且游览过华夏各地。故《史记》的写作来源不仅仅局限于文献,还有很多是太史公在各地考察时所采纳到的传说和当地民众的口述内容。本文对《史记》的口述史部分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1)
《史记》、《战国策》所记荆轲刺秦事文字高度重合,其真实关系究竟为何,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不同看法。而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受制于已知材料难以决断,另一方面则是研究方法犹可商榷。事实上,战国史料中并不存在一个司马迁在其基础上"增益"以作《荆轲传》,且为刘向编入《战国策》的文本;唐人所见《战国策》已非刘向古本原貌,今本《战国策·燕策三·燕太子丹质于秦》章乃后人据孔衍《春秋后语·燕语》之荆轲刺秦部分补入,时间当在隋唐之际。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4)
《史记·货殖列传》在我国古代经济史、古代经济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我国古代第一篇系统论述商品经济和货币经济的专著,并以此为内容形成了司马迁的货殖学说。司马迁的经济思想同他的史学思想一样,自成一家之言,体现了他作为一个思想家的远见卓识和非凡气度。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2)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史记〉选读》中,有八篇人物传记选录了"太史公曰"。在教学中,可从客观深邃的品评、见贤思齐的崇敬、悲切痛惜的哀叹这三个角度,探寻司马迁叠加在传记中的个人精神世界,为学生学习《史记》、更加深入地了解其思想内涵和论述风格提供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9)
司马迁在《史记》中以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思考着天人工参的历史时势下人的本质悲剧,用史家"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成功地展示了《史记》特有的悲剧美,使它成为一部真正的中国人的悲剧力作。因此,《史记》蕴含着深厚的悲剧意蕴,它彰显了人的悲剧精神,表现了彻悟人生、历史和无法超越的悲剧意识,揭示了历史人物悲剧命运的文化根源,宣告了历史的困惑和文化的悲哀。所以,深邃的悲剧意蕴是《史记》在我国文学史上魅力永恒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10)
在司马迁写《史记》的过程中,众多的因素影响并推动着这部伟大著作的产生。他的家族文化背景使他产生了深深的史官情愫,当时的社会文化给他提供了创作的文化便利,多年的游历经历也让他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本文通过对司马迁的的家庭文化背景、当时的社会文化以及司马迁的游历经历这三个方面的探究来分析《史记》创作的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5)
<正>新闻,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其主体是事实,真实可靠关系着新闻报道存在的根基,是新闻工作者孜孜以求的信仰与目标。司马迁所著《史记》,历经两千多年,依然作为信史被历代学者专家引用沿用,足见"实录"著述原则在真实性保有方面的可靠,透彻理解《史记》"实录"为新闻工作者把握新闻真实性提出了重要课题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3):5-6
作为《史记》重要体例、重头内容的纪、传,是从属于记史任务的。司马迁赋予纪传以鲜明的史性品格,完成了传统"传"类文章的一次升级、再造,促进了史性传记的诞生,为我们今天写作和光大史性传记提供了非常宝贵的鉴戒。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5,(1):11-16
相比于司马迁的《史记》,中国文史界及后人似乎对司马光及其《资治通鉴》在中国传记文学史上的作用,存在着估量不足的偏颇和缺憾。文章从传记文学史的角度推敲论述,试图给司马光及其《资治通鉴》一个恰当的学术定位。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20,(2)
诠释学是关于理解与解释的学问。在司马迁历史诠释学里,历史理解与解释之所以可能,言意观是其理论前提之一。言意观是中国古典文论的重要论题,亦是司马迁历史诠释学之理论基础。言意观体现的是语言表达(说话)与人所测度所记忆内容有效传达之关系的认识。司马迁对于天命的认识是具体的,并非是神秘不可言的,天命也能用言语表达出来。司马迁持言能尽意论,《史记》中反映了其言能达意的观点。司马迁意识到意存在于三个方面:文本所显示之意、文本作者之意、读者(接受者)所理解之意。司马迁追求真意之方法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亲历自然、人文环境而感受体悟;其二,向当事人求证;其三,考信于《六艺》。  相似文献   

13.
史娇艳 《建筑》2013,(22):6-6
2100多年前,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写道:“财币欲其行如流水。”大意是:货物钱币的流通周转要如同流水般自然,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5,(32)
《左传》是在史学、经学、文学等诸多领域影响深远的史学名著,它不仅对《春秋》有"备事""足史"之功,更在"史记求真"方面有重要贡献。《春秋》重视"应然"、追求"应然之真",成为求"应然之真"的典型。《左传》则重"本然"、追求"本然之真",成为求"本然之真"的典型,为"史记求真"做出重要贡献,发挥了促进"史记求真"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作用。研究《左传》在"史记求真"方面的贡献,不仅具有学术意义,而且对重视修史的今天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6,(1)
<正>一、引言前有莫邪跳进铸剑池以身铸剑,终成干将莫邪名剑;后有司马迁以一生之力著作《史记》,曹雪芹历经十载完成《红楼梦》,黄公望三年才画完一幅《富春山居图》;还有中国的万里长城、北京故宫……这些足以说明,中国自古以来从不缺乏工匠精神,中华民族的基因里流淌着工匠的血液。但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加之中国企业以"低成本"作为竞争的主要手段,以及人们普遍陷入浮躁和投机取巧的心态,工匠精神在中国显得越来越稀缺。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4,(2)
<正>道家是先秦时期最重要的哲学流派之一,《老子》分为《道经》和《德经》两篇,故又名《道德经》。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哲学著作,对整个世界哲学的发展亦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一般认为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但老子到底是谁至今尚存在些许争议。据司马迁在《史记》中提及三人。一个是周朝"守藏室之官"姓李名耳,字聃,年代稍早于孔子;二是与孔子同时的老莱子;三是晚于孔子的周氏太史,名聃。《老子》一书共八十一章,共计五千言。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22,(5)
由于引用《史记》年表中一些错误时间记载,加之对一些史料的误读,小军先生对刘敬和亲及相关事件时间考证值得商榷。司马迁个人对匈奴态度影响了相关史料的选取,进而影响刘敬和亲及其相关事件的准确性、可靠性,造成了刘敬和亲的精确时间难以考证。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3,(3):76-79
"连文"最早引起学者们的研究是因为它在训诂、校勘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对"连文"这一概念也有了新的理解。本文主要结合《史记》,对"连文"这一概念作出梳理,并着重分析《史记》中"反义连文"的性质与特点,以此来揭示"反义连文"在《史记》反义词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8,(1):71-75
《鸿门宴》一文,是司马迁《史记》中最精彩出色的篇章之一,作者以精湛娴熟的艺术技巧和扎实厚重的笔墨功底,生动传神地为我们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使读者在披览史书之余,无不受到人物形象的感染,进而发怀古之幽情,抒历史之感叹,掩卷深思。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9,(8)
<正>作为读书人,我们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阅读积累,也观看过一些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对历史故事、历史人物有所了解,如《将相和》《大秦帝国》《赵氏孤儿》《商鞅变法》《荆轲刺秦王》《鸿门宴》《霸王别姬》等等。这些人物故事都出自《史记》,《史记》中记录描述的一大批人物形象为历代小说、戏剧中人物演化而来,故而深入人心,成为传统政治价值和道德评价的重要标准。《史记》开创了纪传体例,将"人"作为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