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前言由氯乙烯聚合而得的聚氯乙烯是塑料三大品种之一,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六十年代,国外聚氯乙烯工业,大多数厂家已完成了由电石乙炔转为石油乙烯为原料的技术改造。其中,以乙烯经氧氯化制取氯乙烯的路线发展尤为迅  相似文献   

2.
《石油化工》2015,44(6):701
采用300 m L反应釜进行乙烯直接氯化的实验,对低温、中温和高温氯化3种乙烯直接氯化工艺的二氯乙烷选择性和系统热负荷进行比较,考察Na Cl助催化剂用量和乙烯与氯气的分压比对二氯乙烷选择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低温氯化工艺相比,中温和高温氯化工艺二氯乙烷的选择性分别降低了约0.10%和0.25%,但系统热负荷与低温工艺相比从624.7 k J/h分别降至304.1 k J/h和265.2 k J/h;Na Cl助催化剂的加入可打破Fe Cl3的二聚体,当Na Cl与Fe Cl3的摩尔比为1∶3时能明显提高二氯乙烷的选择性;乙烯与氯气的分压比为1.25时,低温、中温和高温3种氯化工艺的二氯乙烷选择性分别可达到99.90%,99.86%,99.81%。  相似文献   

3.
氧气法乙烯氧氯化制二氯乙烷催化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用共沉淀法研制的乙烯氧氯化制二氯乙烷催化剂的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了考察,并用流化床反应装置对催化剂的活性及选择性进行评价,其结果HCl转化率>99.5%,二氯乙烷纯度>98.5%。  相似文献   

4.
以二氯乙烷为反应介质,在液相进行乙烯直接氯化制取二氯乙烷,经闪蒸、初馏和精馏,即可得二氯乙烷产品。本文介绍了工艺流程、操作条件、设备规格和生产结果。  相似文献   

5.
乙烯氧氯化催化剂用于20万吨/年氯乙烯装置上,经4年运行结果表明,在210℃、0.18MPa的反应条件下,当HCl、C2H4及O2通过流化床时,HCl转化率>99.5%,产品EDC纯度>98.5%。  相似文献   

6.
前言氯乙烯是聚氯乙烯的单体。聚氯乙烯是工业、农业、交通运输、日常生活等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用途很广、用量极大的塑料品种之一。氯乙烯的制备方法一般可分为:乙炔法;烯炔法;乙烯法(低温氯化、高温氯化);氧氯化法。国外氯乙烯的生产,过去主要用乙炔为原料,因其价格昂贵,产品成本较高,近十年来已逐渐淘汰。由于  相似文献   

7.
对1,2-二氯乙烷、氧气、氯化氢氧氯化制四氯乙烯反应体系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并通过实验考察了在Deacon反应催化剂的直接作用下,反应温度、反应空速、氧气及氯化氢与1,2-二氯乙烷间的物质的量比对反应结果的影响。热力学分析表明,生成四氯乙烯总反应为自发向右进行较完全的放热反应,适当降低温度有利于反应的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较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410℃,空速0.54h~(-1),氯化氢、氧气和1,2-二氯乙烷三者的物质的量比2.76∶1.97∶1。在此条件下反应,1,2-二氯乙烷的转化率为99.20%,四氯乙烯的选择性可达到86.23%。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采用单管固定床反应器,单管直径(?)32×3.5,管长4米;催化剂:CuCl_2·NaHSO_4·NH_4HSO_4/Al_2O_3,铜含量5.15%;反应温度210—240℃;空速325小时~(-1);反应压力(表压)0.35kg/cm2;分子比 C_2H_4:HCl:空气=1.05:2:3.57,考查时间1000小时,转化率99%以上,收率98%以上,粗产品中二氯乙烷含量99%。  相似文献   

9.
20 0 1年 1月 5日 ,北京化工研究院的“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第二代氧气法乙烯氧氯化制二氯乙烷催化剂开发及工业应用研究”通过了由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科技办组织的总结验收。北化院承担的该项目解决了催化剂制备中多组分共沉淀的技术难题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的新一代氧气法乙烯氧氯化制二氯乙烷催化剂在模拟工业生产条件下 ,于实验室流化床中进行氧氯化反应评价 ,HCl转化率大于 99.5 % ,二氯乙烷纯度大于 99% ,尾气中 φ(CO2 )小于 1% ,其性能优于目前使用的进口催化剂。现已建成 5 0t/a的催化剂生产装置。催化剂经…  相似文献   

10.
裂解气脱乙炔催化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加氢脱炔具有设备流程简单、操作温度低、催化剂周期寿命长、生产费用省等特点。继1965年“521”前加氢催化剂投入工业使用后,于1975年又研制成功“523”等新型催化剂,在大连石油七厂合成分厂2000—4000吨乙烯/年装置上试运转,初始乙炔合格温度约60℃,乙烯损失小于2%,催化剂再生周期可达7000小时以上。江苏省化工设计研究所和常州石油化工厂合作于1977年7月1日将“523”催化剂用到以蓄热炉裂解气为原料的乙烯装置亦取得良好结果。  相似文献   

11.
《石油化工》2016,45(1):17
考察了4个不同平滑度(0,1,3,5)的光谱预处理对拉曼光谱测量结果的影响,并优选平滑度为1的预处理方法。考察了最小二乘拟合基底及Ar基底两种不同基底扣除方法对拉曼光谱测量结果的影响,并优选Ar基底扣除方法,定期校正更新Ar基底。在原有混合标准气体CH_4,C_2H_4,C_2H_6,C_3H_6,C_3H_8,H_2 6组分交叉干扰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增加1,3-丁二烯、正丁烯和异丁烯3种组分对以上6个目标组分计量峰干扰值的扣除,但分析精度没有明显提高。探讨了乙烯裂解气中C_2H_6误差较大、C_3H_8未检出的原因。实验结果表明,要提高激光拉曼气体分析仪的测量精度,在改进计算方法的同时,更多地需要从硬件入手,通过改进光路结构增强试样的拉曼信号,以最终达到提高仪器测量精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乙炔加氢制乙烯高选择性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乙炔加氢制乙烯Pd/Al_2O_3催化剂钯含量及助剂与起始反应温度及反应温度、加氢活性和选择性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研制出高选择性(≥98%)的CHC-1型催化剂.500h连续实验结果表明:其活性、选择性均稳定.  相似文献   

13.
某乙烯裂解气压缩机投运后长时间未开展过喘振线实测,机组厂商提供的预期工况性能曲线与压缩机实际运行存在偏差,且机组控制系统最初投用时未经过系统精调,性能控制无法投用,造成压缩机响应速度慢,控制精度差。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在装置大检修期间,对压缩机开展喘振实测,修正了喘振曲线,并对防喘振系统实施性能控制优化,调整性能控制程序和解耦控制程序,最终实现机组性能控制全自动化控制,稳定生产的同时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介绍裂解炉出口色谱分析仪预处理系统的工作原理及色谱柱系统分离原理,针对在运用过程中出现样品带液、柱切不合理等问题进行分析,对裂解气预处理系统的采样管线做清焦处理,在采样系统的传输管线到二级预处理系统之间增加一套气液过滤系统,选用国产色谱柱,改变柱切时间和次数,使分析周期比原来缩短几十秒,解决了样品管线堵塞的问题,减少了色谱柱受污染的几率。  相似文献   

15.
我国自主研制的首台大型乙烯裂解气压缩机组(H598)在沈阳鼓风集团研制成功并运往茂名使用。该机组是我国目前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最大乙烯装置裂解气压缩机组,机组采用三缸联运式结构,配套能力为64×10^4t/a乙烯,专为茂名石化乙烯工程配套。试车运行验证,该机组高、中、低压缸机械运转和性能试验正常,各测振点的振动值都在20μm以下,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或者超过了设计标准和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1 000 kt/a乙烯装置GB—201裂解气压缩机组,于2009年10月22日空气负荷试车成功,标志着国内规模最大的第一套国产化裂解气压缩机组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天津百万吨乙烯项目顺利开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沈阳鼓风(集团)有限公司成功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乙烯装置裂解气压缩机组(H598),该机组采用三缸联运式结构,配套能力为640kt/a乙烯,是专为中国石化茂名石化乙烯工程配套而设计。试车结果表明,该机组高、中、低压缸机械运转和性能试验正常,各测震点的震动值都在20μm以下,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或超过设计标准。该H598压缩机组的开发成功实现了我国大型乙烯装置裂解气机组的国产化,为今后建设800kt/a乃至1000kt/a乙烯装置的压缩机国产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由扬子石化和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联合承担完成的中国石化科技攻关项目-乙烯裂解装置在线色谱分析系统研发与服务,日前在北京通过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组织的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19.
裂解气压缩机组是乙烯装置的核心设备,为整个装置工艺气的平稳运行提供动力,其安装难度大,精度要求高,新技术应用多。文章以独山子100万t/a乙烯装置裂解气压缩机组安装为例,从设备就位、找正对中、底座灌浆到机组试运行,系统地介绍了裂解气压缩机组的安装方法。压缩机组安装完成后一次试车成功,并实现了自2010年投产至今的正常运行,表明了该安装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聚氯乙烯是一种产量大、用途广、价格低廉的塑料,它在国民经济中与人民生活中占居着重要地位。氯乙烯单体是塑料工业的重要单体之一,目前我国大都是用较贵的电石乙炔法生产。电石乙炔法主要的缺点是消耗大量的电力和焦碳。为了适应聚氯乙烯塑料工业的迅速发展,提供廉价的氯乙烯单体,必须把原料来源转向为石油乙烯法,这是今后发展我国聚氯乙烯工业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