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将少量的 4-乙烯基吡啶引入聚丙烯酸钠主链 ,制备了丙烯酸钠 - 4-乙烯基吡啶共聚物 ,研究了控制共聚物分子量和组成的方法及其规律。通过添加不同量的引发剂和链转移剂 ,改变反应体系的原料配比和反应温度 ,可以有效地控制共聚物的分子量和组成。得到了收率大于 98% ,粘均分子量 1.0× 10 4~ 7.0× 10 5和羧钠基含量 90 %的易溶于水的共聚物。通过 FT- IR和 1 3C- NMR测定 ,证明该共聚物具有两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先制备出粒径均匀、形态一致的乳胶粒 ,采用后处理过程得到大量带有微孔的颗粒 ,并对共聚物进行测试分析。同时论述了三元共聚物反应组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水溶性丙烯酸共聚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单体、引发剂。聚合实施方法、水化方法、分子在溶液中的形态等方面,对水溶性丙烯酸共聚物的合成和应用研究,进行了综合性论述,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发展方向,以期推动我国水溶性丙烯酸涂料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丙烯酸-丁烯醛共聚物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溶液共聚法合成了丙烯酸-丁烯醛共聚物,使用IR、^13C-NMR及DSC表征了共聚物的结构.用称量法测定共聚合反应的转化率和反应速率,乌氏黏度计测定共聚物的特性黏数[η],并用其相对表征共聚物分子量大小.重点研究了共聚合条件对共聚合反应的转化率、反应速率及所得共聚物分子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引发剂用量、单体浓度及聚合温度对共聚合反应和共聚物的分子量均有很大影响;丁烯醛对共聚合反应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特种树脂三元共聚物代替明胶的重要性以及三元共聚物的合成方法及应用。  相似文献   

6.
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的合成和吸湿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甲基丙烯酸(MAA)、丙烯酸(AA)为聚合单体,以亚硫酸氢钠-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聚丙烯酸-甲基丙烯酸P(AA-MAA).系统地研究了单体浓度、单体配比、反应温度等各项聚合条件对聚合物吸湿性能的影响.在T=20℃、RH=90%条件下,与传统的硅胶、分子筛等吸湿材料的吸湿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硅胶和分子筛在10h内已经逼近吸湿平衡点,而P(AA-MAA)的吸湿率明显>80%且仍未达到其最大吸湿容量.在吸湿性能测试的各个阶段,P(AA-MAA)的吸湿率是它们的5倍以上,明显优于传统的硅胶和分子筛.红外光谱分析证实了P(AA-MAA)共聚物的生成.  相似文献   

7.
8.
利用基团转移聚合(GTP)技术,在室温下使用单官能团引发剂,通过对单体加料顺序与时机的控制,合成了一系不同组成比,不同分子量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酸正丁酯(或乙酯)-聚丙烯腈嵌段共聚物,用FT-I,H-NMR,GPC等方法对共聚物进行表征,共聚过程活性中心的转移机理。  相似文献   

9.
SEBS-丙烯酸接枝共聚物的合成与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在甲苯溶液中进行丙烯酸(AA)接枝SEBS树脂。经红外光谱和光电子能谱(ESCA)分析表明,丙烯酸已接枝到SEBS树脂上。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等因素对单体转化率、接枝聚合物接枝率、单体接枝效率等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接枝反应的适宜条件:温度为90℃,引发剂用量为聚合物的10%,丙烯酸用量为5mL,时间6h~8h。  相似文献   

10.
通过自由基聚合,合成了一种新型纳米级富勒烯-苯乙烯-丙烯酸三元共聚物,该聚合物易溶于碱性水、甲醇、四氢呋喃等溶剂。采用FTIR、UV-240等进行结构表征。TEM分析表明其在水溶液中形貌为理想的球形,平均粒径约为36nm。四球机试验测试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该富勒烯共聚物可有效增强抗磨能力。对其磨斑表面采用电子扫描显微镜分析,结果表明,磨痕变浅,磨斑减小,有效地降低了磨损。  相似文献   

11.
以腐植酸、丙烯酸为单体,丙三醇为交联剂,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腐植酸/丙烯酸型吸水性树脂,并考察腐植酸加入量、中和度、交联剂、引发剂用量对吸水倍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组分含量对合成树脂的吸水倍率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硫酸酯化聚阴离子PVA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硫酸与聚乙烯醇(PVA)经酯化制备PVA聚阴离子电解质.分别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对取代度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IR)、扫描电镜(SEM)对硫酸酯化PVA聚阴离子电解质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测定了其热稳定性和导电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加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制备了可溶性的聚苯胺/聚乙烯醇掺杂氧化石墨烯导电复合材料。通过XRD、SEM、TEM、FT-IR、TGA、CV对合成的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聚苯胺/聚乙烯醇能够插入到氧化石墨烯的层间和包裹在氧化石墨烯的表面形成复合物。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掺杂的聚苯胺/聚乙烯醇/氧化石墨烯材料具有很好的溶解性和导电性能,将复合物进行还原和再次用酸掺杂之后,发现复合材料的导电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4.
丙烯酸(钠)-壳聚糖吸水树脂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丙烯酸和壳聚糖为原料,硝酸铈铵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在醋酸溶液中合成了丙烯酸壳聚糖吸水树脂。研究了氯化钠、引发剂硝酸铈铵、丙烯酸与壳聚糖配比及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对产物吸水性能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氯化钠0.6g、硝酸铈铵96mg、丙烯酸与壳聚糖比例为14.5∶1.5及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48mg时合成树脂吸水率最高。  相似文献   

15.
含柔性间隔基丙烯酸液晶化合物的合成及介晶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丙烯酸、溴乙醇、对羟基苯甲酸、4-羟基苯甲醛、4-甲氧基苯胺为原料,经醚化、酰氯化、酯化和希夫碱反应合成中间体和液晶化合物.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最后利用偏光显微镜测试目标产物的液晶性能.结果表明:含柔性间隔基的化合物具有很好的向列相液晶性能,目标化合物的液晶相宽度达到110~C左右,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耐污染膜—聚乙烯醇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7,他引:18  
介绍了具有高度亲水性、良好耐污染性的膜材料-聚乙烯醇在RO、UF和MF领域中的应用,对近10年来聚乙烯醇薄层复合膜和不对称膜的制备、性能和改性的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生物活性聚乙烯醇/羟基磷灰石复合水凝胶的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工作研究了聚乙烯醇和羟基磷灰石复合型生物活性水凝胶,探讨了工艺条件和配方对其拉伸强度,压缩强度,粘弹性、润滑性等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观察和比较了复合水凝胶的微观形貌.研究表明聚乙烯醇和羟基磷灰石可形成接近纳米级的均匀分散结构,良好相容,使复合凝胶的力学强度和润滑性能提高,其应力松弛性能更接近天然软骨的粘弹性.  相似文献   

18.
聚乙烯醇/淀粉复合水凝胶的辐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辐射法制备聚乙烯醇/淀粉复合水凝胶,研究了辐照剂量和淀粉含量对聚乙烯醇/淀粉复合水凝胶的凝胶含量和溶胀率的影响.辐照剂量较小时,凝胶含量随着淀粉含量的增加明显降低,当辐照剂量大于40kGy时,凝胶含量随淀粉含量的增加下降平缓,溶胀率则随淀粉含量增加逐渐增大.红外结果分析表明淀粉与聚乙烯醇发生接枝反应.结果表明,通过...  相似文献   

19.
冷冻-解冻法制聚乙烯醇水凝胶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回顾了冷冻 /解冻制PVA水凝胶的发展历史 ,总结了这种水凝胶的基础研究 ,详细介绍了该水凝胶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Poly(vinyl alcohol)/poly(acrylic acid)/TiO2/graphene oxide nanocomposite hydrogels were prepared using radical polymerization and condensation reaction for the photocatalytic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Graphene oxide was used as an additive to improve the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poly(vinyl alcohol)/poly(acrylic acid)/TiO2 nanocomposite hydrogels. Both TiO2 and graphene oxide were immobilized in poly(vinyl alcohol)/poly(acrylic acid) hydrogel matrix for an easier recovery after the waste water treatment. The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poly(vinyl alcohol)/poly(acrylic acid)/TiO2/graphene oxide nanocomposite hydrogels was evaluated on the base of the degradation of pollutants by using UV spectrometer. The improved removal of pollutants was due to the two-step mechanism based on the adsorption of pollutants by nanocomposite hydrogel and the effective decomposition of pollutants by TiO2 and graphene oxide. The highest swelling of nanocomposite hydrogel was observed at pH 10 indicating that poly(vinyl alcohol)/poly(acrylic acid)/TiO2/graphene oxide nanocomposite hydrogels were suitable as a promising system for the treatment of basic waste wat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